成功上岸的師兄師姐們(men) 都說,聯係導師是他們(men) 上岸過程中至關(guan) 重要的步驟之一,找到適合自己的導師,與(yu) 心儀(yi) 導師取得聯係並獲得認可非常重要!從(cong) 本期開始,我們(men) 將為(wei) 大家介紹熱門院校的導師,幫助同學們(men) 了解導師的研究方向,招收學生情況,幫助大家更好的進行申請定位! 本期,我們(men) 將為(wei) 大家介紹新加坡的導師,先讓我們(men) 來看看南洋理工大學!
碩博申請 @ 南洋理工大學(NTU)
01 · 導師簡介
Adam Douglas Switzer,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亞(ya) 洲環境學院教授,環境科學和工程學院助理院長,校內(nei) 本科生研究項目URACA主任,新加坡CIFAL中心主任。1993年於(yu) 澳大利亞(ya) 臥龍崗大學獲得地質科學學士和博士學位,後在香港大學獲得博士後研究員和研究助理教授職位。Adam是國際知名的沿海科學專(zhuan) 家,在澳大利亞(ya) 、印度、泰國、越南等國開展過野外科研,擁有豐(feng) 富的田野調研經驗。
02 · 導師研究概況
Switzer教授長期從(cong) 事沿海科學研究,具體(ti) 研究方向包括:海嘯、熱帶氣旋、海平麵變化、珊瑚礁、熱帶沿海係統演化等。他擅長應用跨學科的地球科學手段來解決(jue) 當代的沿海問題,以亞(ya) 洲地區為(wei) 主要研究區域。
代表性研究成果有:利用地球物理技術研究海嘯和風暴沉積物,通過沉積記錄研究熱帶沿海係統的演化,使用珊瑚記錄研究過去海洋環境的變遷等。他的終極研究目標是促進亞(ya) 洲地區更安全、可持續的社區發展。
03 · 研究解析
Switzer教授在包括Sedimentology、Marine Geology、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等在內(nei) 的多本高水平國際刊物上發表了大量高質量的研究論文。代表性論文包括:
1)研究越南、新加坡等地熱帶沿海係統的演化,發表在Sedimentology。
2)利用沉積學手段研究2004年印度洋海嘯在泰國普吉島的特征,發表在Marine Geology。
3)調查和分析菲律賓海岸受風暴和海嘯影響的地貌特征,發表在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4)利用珊瑚記錄研究東(dong) 南亞(ya) 過去400年來厄爾尼諾事件的強度和頻率變化,發表在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
04 ·需做哪些申請準備?
1)打好沿海地質學、海洋學等相關(guan) 基礎知識,了解海嘯、風暴等自然災害的基本概念和機理。
2)具備野外科考察的能力,熟練掌握和使用地球科學研究儀(yi) 器設備。
3)有東(dong) 南亞(ya) 或亞(ya) 洲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研究或調研經曆者優(you) 先。
4)主動聯係導師,了解其當前和未來的研究計劃和課題方向。
05 ·導師近年招收學生情況
Switzer教授的研究團隊規模中等,近三年平均每年招收2-3名博士生和訪問學者。相比其他老牌沿海地質學家,競爭(zheng) 壓力較小。有相關(guan) 背景的申請者,積極準備申請材料,獲得recommendation letter的幾率很大。
06 ·研究想法舉(ju) 例
利用衛星監測和AI技術研究東(dong) 南亞(ya) 熱帶氣旋活動規律
背景:
Switzer教授長期研究東(dong) 南亞(ya) 地區的熱帶氣旋和風暴,發表過多篇相關(guan) 高質量論文。但目前關(guan) 於(yu) 風暴演變規律的監測和模型研究還不夠。
構想:
可以嚐試運用衛星遙感圖像,結合機器學習(xi) 和深度學習(xi) 算法,建立東(dong) 南亞(ya) 熱帶氣旋的監測和演變模型。例如使用卷積神經網絡分析衛星雲(yun) 圖,預測氣旋路徑;結合海洋環境數據,建立氣旋強度變化的回歸模型等。相比傳(chuan) 統統計方法,AI技術可以提取更豐(feng) 富的特征,實現對氣旋演變規律的深入學習(xi) 。
創新之處:
使用先進的AI技術來挖掘和學習(xi) 熱帶氣旋的多維特征,建立東(dong) 南亞(ya) 區域的風暴演變模型,是該研究領域的原創性工作。
實施難點:
1)獲取充足的衛星和熱帶氣旋監測數據集;
2)設計合適的神經網絡結構和訓練方案;
3)模型解釋性與(yu) 預測準確率的平衡。
07 ·師兄師姐有話說
一、申請經驗
1)研究背景契合度
Switzer教授專(zhuan) 注亞(ya) 洲地區的沿海研究,申請者具備相關(guan) 方向的知識和經曆會(hui) 更好。
2)科研能力準備
Switzer教授偏重實際研究能力,申請者最好有地質調查設備使用經驗,野外科考能力強者優(you) 先。
二、創新思考
1)與(yu) 氣象海洋學領域的教授開展跨領域合作研究。
2)加強各國的野外科考數據和樣品的交流合作。
3)利用數字技術建立亞(ya) 洲沿海地區的虛擬研究平台。
4)培養(yang) 學生國際視野,鼓勵參與(yu) 國外重要學術會(hui) 議。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