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Philosophy, Politics, and Economics專(zhuan) 業(ye) (簡稱PPE),以其獨特的綜合性,巧妙地融合了哲學、政治學與(yu) 經濟學這三個(ge) 看似獨立實則內(nei) 在關(guan) 聯的學術領域,吸引了眾(zhong) 多致力於(yu) 深入探索理解現代社會(hui) 的優(you) 秀學子。
作為(wei) 文社科方向的“寶藏”專(zhuan) 業(ye) 之一,每年的申請競爭(zheng) 異常激烈,牛津大學和倫(lun) 敦政經為(wei) 例,近三年牛津大學申請競爭(zheng) 較為(wei) 激烈的專(zhuan) 業(ye) 中排第9位,平均每9人競爭(zheng) 1個(ge) 入學名額。
數據與(yu) 圖片來源 牛津大學官網
而根據之前倫(lun) 敦政經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23申請季,PPE專(zhuan) 業(ye) 的申請人數大約1,039人,較上屆增加大約3.59%,而發放offer數量大約140封,同比下降減少大約14.63%;最終offer率也跌至13.47%左右。
數據來源 倫(lun) 敦政經官網
麵對近乎白熱化的申請競爭(zheng) ,立誌衝(chong) 刺該專(zhuan) 業(ye) 的同學們(men) 該如何更有針對性地進行備戰?為(wei) 了幫助大家更好地應對即將到來的挑戰,今天我們(men) 特邀2023-24申請季剛剛斬獲 倫(lun) 敦政經 PPE(哲學、政治與(yu) 經濟)專(zhuan) 業(ye) offer的劉同學,與(yu) 大家分享他的申請經曆與(yu) A Level學習(xi) 心得~
他說:“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01、人生若隻如初見
雖然PPE(哲學政治與(yu) 經濟學)專(zhuan) 業(ye) 源自“隔壁”牛津大學,並且長久以來一直是Oxford 的強勢專(zhuan) 業(ye) ,但是頗有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在我心中,這個(ge) 專(zhuan) 業(ye) 從(cong) 一開始就與(yu) 倫(lun) 敦政治經濟學院(LSE)畫上了等號。
剛去國外讀高中時,我對哲學的熱情尚未被完全點燃,心裏全想的是去申請商科。在高中的新生老生交流會(hui) 上,我遇見了一位學長,他作為(wei) “別人家的孩子”閃亮登場,話題也隨之圍繞著他的成功人生開展。當時叛逆的我有些心不在焉,對家長讓我借鑒別人經驗的忠告置若罔聞,暗自嘀咕:“哼!什麽(me) LSE!什麽(me) PPE!搞一堆縮寫(xie) 就顯得很高大上嗎?忽悠誰呢!”
事實證明,打臉總是來得很快,這次更是特別迅速 最初隻是單純為(wei) 了提高英語水平而閱讀的哲學書(shu) ,卻迅速成為(wei) 我英語課餘(yu) 時間的主宰。原本滿心向往的商科一下子褪去了它的魅力,哲學又成為(wei) 了我的心之所向。
曾經學長在交流會(hui) 上的分享,仿佛帶著冥冥天意,引導我走上了倫(lun) 敦政經PPE之路。後來即便我了解到PPE原來不僅(jin) 起源於(yu) 牛津,更是Oxford的“頂流”專(zhuan) 業(ye) 之一,天降似乎總是不如竹馬(大霧)——在我心裏,LSE和Oxford的PPE專(zhuan) 業(ye) 可以說是各有所長。
首先倫(lun) 敦政經和牛津大學最明顯的差別,就是前者是四年學製,而後者是三年學製。據我了解,可能是由於(yu) 三年學製天然的時間限製,牛津PPE的大部分學生會(hui) 在第二年drop其中一個(ge) 學科,轉入bipartite programme;而倫(lun) 敦政經則擁有四年的充裕時間,因此要求學生對三門學科領域都有深入持續的接觸和了解。
圖片來源 牛津大學&倫(lun) 敦政經官網
其次,多出的一年時間讓LSE的學生能夠在“傳(chuan) 統”課程之外進行探索,甚至可以選擇其他學科係所開設的與(yu) PPE相關(guan) 的課程。而倫(lun) 敦政經的outside options可謂是把PPE本身就引以為(wei) 傲的跨學科精神發揮到了極致——從(cong) 文科的文學、法律、人類學、社會(hui) 學到理科的數理統計、大數據到商科的會(hui) 計,可以說是無所不包。
倫(lun) 敦政經PPE選修課
圖片來源 倫(lun) 敦政經官網
從(cong) 上方列出的選修課範圍,也可以看出倫(lun) 敦政經PPE專(zhuan) 業(ye) 課程設置的第二個(ge) 特征:重視數學,強調實踐。政治學和經濟學都有專(zhuan) 門的research project;政治學方麵有統計學課程,經濟學方麵則有數理經濟學課程。為(wei) 了確保學生做到真正將三門學科領域融會(hui) 貫通,課程大綱中還設有跨學科研究討論會(hui) 。
圖片來源 倫(lun) 敦政經官網
以上這些無疑都是加分項——我從(cong) 來就不想把自己的人生局限在條條框框裏麵。因此,無論是強調數學基礎和分析能力,還是力求培養(yang) 文社科思維和審慎思辨,這樣的安排都完美契合了我對於(yu) PPE專(zhuan) 業(ye) 的想象。
02、千裏之行 始於(yu) 足下 學長的A Level學習(xi) 心得分享
終點在渺茫的遠方,但起點始於(yu) 踏實的腳下。想要英國申請獲得滿意的結果,良好的學術成績無疑是構築這一夢想的堅實基座 。我的選課組合是數學、進階數學、經濟和英語文學。在這裏,我希望能給學弟學妹們(men) 分享一些小小的學習(xi) 經驗,希望能夠為(wei) 大家提升申請競爭(zheng) 力有所幫助。
理論上來說,數學和進階數學是咱們(men) 中國學生的優(you) 勢科目。但我還是從(cong) 自己的學習(xi) 經驗出發,和大家談談個(ge) 人覺得比較重要的兩(liang) 點。第一點,大家一定要養(yang) 成提前預習(xi) 的習(xi) 慣,這裏所指的是通過大學教材來直接預習(xi) 。進階數學涵蓋的知識點其實很多都是大學低年級的內(nei) 容。如果缺乏充分預習(xi) ,最初接觸新知識時可能會(hui) 心裏沒底,也無法做到迅速理解。這種情況很容易引發畏難情緒,導致原本放平心態就能夠從(cong) 容掌握的知識,最後淪為(wei) 困擾我們(men) 的痛點難點。
提前預習(xi) 大學的數學內(nei) 容可以幫助我們(men) 在課堂學習(xi) 時精準把握重點。校內(nei) 有些知識點可能會(hui) 提供證明,其中一些步驟與(yu) 過程對於(yu) 理解核心概念很重要,能夠更好地幫助我們(men) 將校內(nei) 知識點遷移至大考,甚至是大學筆麵試中所遇到的新場景。而有些證明,隻是單純地為(wei) 了確保授課內(nei) 容的嚴(yan) 謹性,這部分內(nei) 容大家可以當作是課外拓展,了解即可,沒有必要鑽牛角尖。
再者,通過大學課本直接預習(xi) 的優(you) 勢在於(yu) 可以接觸到平時校內(nei) 沒有提及的內(nei) 容,這部分知識可以作為(wei) 很好的延伸拓展,無論是對PS文書(shu) 寫(xie) 作還是備戰學科思維挑戰活動或筆麵試都有一定的幫助。
實際上,我們(men) 在考試或大學筆麵試中所遇到的新概念、新應用,往往是從(cong) 更為(wei) 完整的大學內(nei) 容中挑選出來的,並經過了適當的難度調整。如果我們(men) 做好了預習(xi) 工作,將會(hui) 大大減少理解題目、遷移知識所花費的時間。即便是具體(ti) 的知識內(nei) 容有所遺忘,但預習(xi) 過程中所培養(yang) 的本科數學問題解決(jue) 思維模式也會(hui) 令我們(men) 裨益頗多。
接下來強調的第二點,雖看似簡單,實則與(yu) 第一點緊密相關(guan) ,那就是理解和記憶並行。在傳(chuan) 統的認知中,數學作為(wei) 一門典型的理科,往往被認為(wei) 無需過度依賴機械記憶,而應側(ce) 重於(yu) 邏輯推理與(yu) 理解。但是麵對進階數學激增的公式量,我們(men) 不得不摒棄這種“教條主義(yi) ”思維。記憶與(yu) 理解並非對立,而是相輔相成,將基礎的公式背得滾瓜爛熟正是對進階知識難點進行理解的大前提。
如果說進階數學的學習(xi) 需要注重記憶或許會(hui) 令人略感驚訝,那麽(me) 經濟學的學習(xi) 需要在背誦方麵下足功夫則會(hui) 顯得有些老生常談。但是我想強調的是此處所指的“背誦”並非簡單的死記硬背。
我高中的經濟學老師當時明確告訴過我們(men) ,如果做到將課堂知識在考試中“反芻”(regurgitate)出來,隻能幫助我們(men) 在A Level大考中拿到B。想要更進一步的關(guan) 鍵在於(yu) critical thinking以及contexualisation。這意味著我們(men) 不僅(jin) 需要用批判性的思維審視課綱內(nei) 容,還需具備根據題目的prompt,將經濟學理論知識與(yu) 現實世界精準聯係在一起,並且作出深入分析評估(evaluation)的能力。
雖然熟記老師所歸納總結的每個(ge) 經濟政策的優(you) 缺點,有助於(yu) 提升答題速度,但是最終的答題質量取決(jue) 於(yu) 我們(men) 能否在考場上根據題目情景隨機應變,如何去迅速辨識並靈活運用這些利弊,找到最符合實際的部分,並結合題幹給出邏輯嚴(yan) 密、論據重複的闡述。
此外,僅(jin) 僅(jin) 局限於(yu) 課本知識還遠遠不足以應對複雜多變的題目與(yu) 大學筆麵試,還需要去積累一些常見的政策條例與(yu) 時政新聞,這樣才能使我們(men) 的回答更具說服力,從(cong) 而避免泛泛之談。最後為(wei) 了係統性地梳理知識點,我們(men) 還可以借助思維導圖,將重要的概念定義(yi) 、現象解釋和現實案例聯係在一起。這樣的方式方法也可以幫助我們(men) 在答題時做到條理清晰,確保全麵沒有遺漏。
雖然上述科目的學習(xi) 已經帶來了不小的壓力,但對於(yu) 母語是漢語的我們(men) 來說,英語文學無疑才是最具挑戰性的存在。麵對語言難關(guan) ,沒有取巧之道,唯有依靠日積月累的沉澱與(yu) 磨礪。從(cong) 夯實課內(nei) 基礎,到課外拓展延伸,文科考試的準備真的是沒有盡頭。可以說,英語文學的學習(xi) 經曆,讓我在高中階段就體(ti) 會(hui) 到了知識積累與(yu) 文獻資料檢索能力對大學文科學習(xi) 的重要性。
首先,針對passage-based和essay question兩(liang) 種題型,我把課內(nei) 文本按照文本順序、角色形象和主題分類別整理,對關(guan) 鍵的quotes提前進行文學分析。尤其是在角色形象分析部分,對於(yu) 每一個(ge) presentation都有關(guan) 鍵詞,這樣可以幫助我寫(xie) 出topic sentence,而每一個(ge) presentation下麵又會(hui) 總結很多表達(尤其是形容詞),幫助拓展內(nei) 容。如此既確保了答題的結構性與(yu) 邏輯性,又展示了對文本細節的把握與(yu) 獨到見解。
至於(yu) 文本順序和主題的總結,對我走出passage-based的考題文本,與(yu) 全文做出聯係有很大的幫助,這讓我即使在限定的文本裏麵也可以展現對於(yu) 文本作為(wei) 一個(ge) 整體(ti) 的理解,可以說是以小見大。
另一方麵,在老師的指引下,我還廣泛地閱讀了其他文學評論家的文章,對其中比較關(guan) 鍵的解析做出總結和摘抄。這對於(yu) 大學階段所需的大量且高效閱讀與(yu) 研析學術論文的能力是一個(ge) 很好的鍛煉。我們(men) 甚至可以更進一步,從(cong) 作者的角度出發,審視文本中是否還存在可能被忽略的細節,思考某些情節是否存在更好的解釋。這樣的思維訓練幫助我們(men) 能夠寫(xie) 出立意更高、角度更新穎的解析。
除此之外,Literature本身作為(wei) 一門交叉學科,對於(yu) 文學的積累,也是豐(feng) 富PS文書(shu) 素材的過程。在給Gould Prize的參賽作品裏麵,我有機會(hui) 從(cong) 文學的角度解構自然、性別、種族以及更普遍的權力在語言中的構造。這一部分的內(nei) 容,就被我作為(wei) 政治領域學習(xi) 的延伸拓展融入進了PS文書(shu) 中。
03、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多讀書(shu) ”這句話,想必每位立誌衝(chong) 刺人文社科的同學們(men) 應該都已經聽爛了,但是這句話確乎是曆久彌新。從(cong) 我的經驗來講,讀書(shu) 的切入點最好能要找出一個(ge) 自己關(guan) 心的社會(hui) 現象,這樣才有足夠的動力繼續讀下去。我們(men) 可以從(cong) 曆史文化的曆時性研究,走到經濟政治的共時性研究。接著我們(men) 甚至可以走向更加抽象的話題,探索學科的根本問題。
但是走進去,還要再走出來。得出的結論最好能夠以小見大,從(cong) 某一個(ge) 話題探討整個(ge) 學科的局限性。比如說,我們(men) 可以先通過閱讀,對家庭分工失衡的社會(hui) 現象有一個(ge) 整體(ti) 了解,然後深挖背後從(cong) 就業(ye) 到男女家庭分工的文化建構,甚至進一步走向對於(yu) 抽象概念的探討——什麽(me) 是社會(hui) 性歧視,而什麽(me) 又是個(ge) 人偏見?權力究竟是規範性的還是描述性的?什麽(me) 才算是自由的選擇?——然後我們(men) 再把各個(ge) 學科的答案應用在最初的問題上,審視每個(ge) 學科的長處短處。要把書(shu) 先讀厚再讀薄,要能從(cong) 學科範式裏麵先進去再出來。
除此之外,我還有一個(ge) 小習(xi) 慣,那就是在每天上下學還有散步的時候聽podcast或者視頻,然後回家將記憶中的內(nei) 容用自己的話寫(xie) 下來。一方麵能夠加強自己的聽力以及寫(xie) 作能力,還能鍛煉自己跟上別人“思維火車”的能力。這種積累方式相比讀書(shu) 可能略顯淺薄零散,但這是快速擴大知識麵的一個(ge) 好辦法。此外,每次思考問題的時候,我都會(hui) 順便翻一翻之前的筆記,這些瑣碎的記錄偶爾也能帶來靈感的迸發。
04、難得浮生幾日閑
在申請季的洪流中,準備課內(nei) 學業(ye) 、參加學術活動、打磨文書(shu) 、備戰筆麵試......一個(ge) 又一個(ge) 任務接踵而至,猶如疾風驟雨般席卷而來。而我能夠做到“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離不開平時的興(xing) 趣愛好——書(shu) 法和語言學習(xi) 。不管是為(wei) 了閱讀喜歡的哲學家、詩人的原著,還是為(wei) 了表演自己喜歡的德語音樂(le) 劇,德語的學習(xi) 確確實實的讓我體(ti) 會(hui) 到了一種非功利性的快樂(le) 。
而談到書(shu) 法,說來也不怕笑話,正式麵試前的緊張氛圍,竟讓我沒有辦法完全靜下心來看書(shu) ,亦或者是複習(xi) 文書(shu) 。因此為(wei) 了等五點的麵試,我練了一下午的字,一筆一劃之間,尋回了內(nei) 心的平靜與(yu) 專(zhuan) 注。現在回頭看來,平日裏的點滴積累是成功的基礎,而最後決(jue) 勝的關(guan) 鍵,或許正是最後一刻的心態。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