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從(cong) 體(ti) 製內(nei) 轉軌國際賽道的Celia,在最新申請季中拿到了牛津大學工程專(zhuan) 業(ye) 的Offer。半路轉軌,她憑著堅定的信念一路過關(guan) 斬將。
在麵試時因為(wei) 感覺自己回答得不夠好,Celia將期待降到零,卻未曾想自己認為(wei) 的“遺憾之處”,反而可能是牛劍所期待的學生特質.......
Celia
牛津大學工程專(zhuan) 業(ye) 預錄取
Engineering
Celia 學術背景:
A-Level選課:物理、數學、高數、經濟
Celia Offer分享
“8分”申請,我覺得可以做得更好
我給自己的這個(ge) 申請季打八分吧,感覺還是有一點小小的遺憾。
雖然這個(ge) 結果很好,但我對自己正式麵試的表現評價(jia) 不是很高。麵試第二所學院的時候,我遇到了之前從(cong) 來沒見過的題目,雖然此前在模擬麵試裏已經見過各種奇怪的題目了,其實心理壓力也沒那麽(me) 大,不過麵完還是自我感覺不太好,當時就把心理預期降到了零,所以那會(hui) 兒(er) 看到被錄取還蠻意料之外的!
我覺得這也說明自己的感受可能和麵試官的感受是不太一樣的,因為(wei) 我會(hui) 想如果當時更加用心,把準備好的資料用得更充分一些,那可能效果會(hui) 更好,所以總的來說其實還是會(hui) 有一點小小的遺憾。
*大部分學生如果麵試後覺得“挺容易的”那不一定是個(ge) 好兆頭;但被錄取的學生通常會(hui) 覺得“我還可以更好地回答問題”,而這也正是因為(wei) 他們(men) 真的深入地思考了問題,意識到了問題的難度和深度。
模擬麵試:提前預演是有必要的
準備麵試的過程之中我覺得最有意思的一點就是可以有機會(hui) 與(yu) 不同的老師mock(模擬麵試),這個(ge) 過程中能接觸到不同的麵試風格,而且大家會(hui) 有自己的題庫,也可以通過這些去進一步鞏固知識點。
我記得剛開始模擬的時候遇到了一些很不一樣的題目,都是之前學長老師們(men) 被問過的真題,我在看到題的第一瞬間就緊張了。不過我覺得這個(ge) 經曆也蠻好的,如果沒有提前認識到這些題目,要是在真實麵試中遇到了,我反而會(hui) 更緊張、更加手足無措;提前見過了各種各樣的題目,我也會(hui) 更從(cong) 容一些,在麵試中遇到奇奇怪怪的題目也不會(hui) 感覺害怕。
並且我覺得模擬麵試是一個(ge) 非常正向的過程,模擬20-30分鍾後,和老師一起複盤過程中做得好的部分、存在的問題以及可以待改進的地方。其中對我來說提升最大的地方就是溝通、交流的能力,當然這也是麵試中最需要的能力。另外一點就是能非常熟悉牛津麵試的每一個(ge) 程序和環節,這讓我在最後的實戰過程中也不會(hui) 那麽(me) 緊張。
高二轉軌國際賽道,怎麽(me) 確定的留學目標?
我的規劃相比於(yu) 其他申請牛劍的學生來說,不算太早。因為(wei) 我之前讀的是普高,在高一到高二的暑假之前,我都沒想過要轉國際賽道。到了高二我才轉軌,一開始說實話還不太適應,也沒找到自己的一個(ge) 方向,真正確定申請牛津已經是在高二下學期的中段了。
不過因為(wei) 我之前在體(ti) 製內(nei) ,所以數理基礎還不錯,而且雖然一開始沒想過要申牛津但還是把像帝國理工這種學校定為(wei) 自己的目標,所以競賽什麽(me) 的也一直都有在做。學到後期發現相比於(yu) 各個(ge) 理科學科,我要更喜歡物理一些,並且我覺得工程的實用性更大一些,以後不管是找工作還是怎麽(me) 樣也都更好,所以就定下來要申請牛津的工程專(zhuan) 業(ye) 。
學院選擇小技巧
關(guan) 於(yu) 如何選學院,我也有一些自己的心得。對於(yu) 大多數考生來說,有些人可能對某個(ge) 學院有特別的情節,目標比較堅定;但有些人可能還不太知道這些學院到底是怎麽(me) 回事,對此我也有一些訣竅可以分享。
●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慎重考慮那些“卷王學院”,可以參考數據判斷一下那些比較難申請的學院,像牛津的St john's、Merton等等。然後再評估剩下的學院,像工程這種比較大的專(zhuan) 業(ye) ,開設這個(ge) 專(zhuan) 業(ye) 的學院很多。
●其次是要問問自己的內(nei) 心,以後想生活在怎樣的環境裏?是喜歡大學院還是小學院?有沒有其他興(xing) 趣愛好像健身、彈琴、音樂(le) 等,因為(wei) 每個(ge) 學院的地理位置、設備、建築風格等都不一樣。
●當然就即使已經盡可能地縮減了目標學院,你可能還是會(hui) 有幾個(ge) 糾結地選項,那這時候你就可以看看學院的導師,他們(men) 研究的方向是什麽(me) ,有沒有你喜歡的、文書(shu) 中提到過的,如果各方麵你的覺得很契合而且和你很有緣分的話,那就可以鎖定了。我覺得這就是一個(ge) 比較普世的三點選學院的方法。
做過什麽(me) 相關(guan) 的學科探索?
學科探索方麵,我是先做了一個(ge) 關(guan) 於(yu) 土木的科研,當時是發了一篇關(guan) 於(yu) 綠色建築中隔熱材料運用的論文;另一個(ge) 就是參加了約翰霍普金斯的工程探索夏校,這兩(liang) 個(ge) 內(nei) 容在我文書(shu) 中的占比會(hui) 大一些。
在做科研的時候我也相對的提升了自己的信息收集能力,因為(wei) 做項目的時候需要去搜集很多的相關(guan) 資料。另外一個(ge) 就是提升了自己的閱讀水平,還有對學術文獻的理解能力之類的。第三點就是對自己正在學習(xi) 或者未來將要學習(xi) 的領域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如果時間充沛的話,你甚至可以再糾結一下這個(ge) 領域是不是你真正喜歡的。
轉軌過程中,覺得最有挑戰的是哪部分?
首先就是國際賽道遠不如普高那麽(me) 清晰,普高隻有高考這一條路,但國際賽道你可能會(hui) 有無數個(ge) 要做的選擇。對於(yu) 普高來說,我們(men) 是處於(yu) 一個(ge) 比較高壓密集的環境之下,所有人都知道他們(men) 的目標隻有高考,目標其實是很清晰的。但國際賽道因為(wei) 你會(hui) 有很多的選擇,並你的信息可能不會(hui) 那麽(me) 充分,你不知道你做的每一步會(hui) 不會(hui) 都是對的,反而會(hui) 讓你更迷茫。
對於(yu) 剛剛轉軌的學生來說,要去探索這條路、把每一步做什麽(me) 都想清楚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一定要學會(hui) 自己去從(cong) 各種地方收集信息,然後還有一點就是不要以結果為(wei) 導向,更多的是要去感受這個(ge) 探索的過程。因為(wei) 你無法確定自己的結果最終會(hui) 成為(wei) 什麽(me) 樣,而且你也無法確定自己的選擇和決(jue) 定是不是都做對了,這個(ge) 過程其實才是更重要的。
第二個(ge) 點就是語言的問題,對於(yu) 剛轉軌的同學們(men) 來說,用英語作為(wei) 學習(xi) 語言這件事挑戰是不小的。不僅(jin) 要把雅思或者托福考好,還麵臨(lin) 著筆試和麵試,麵試對語言的要求就很高,所以語言也是你非常需要注意的一個(ge) 點。
拿到Offer後,下一步規劃是什麽(me) ?
首先我是想把英語給狠狠地補上來,要學到在大學生活中用起來毫無壓力的程度,然後可以去交不同的朋友。
除此之外就是想把自己的身體(ti) 鍛煉得更好一些,希望以後可以去嚐試各種各樣的運動,像滑雪、衝(chong) 浪、登山之類的都很想嚐試一下!然後也希望畢業(ye) 以後能有一個(ge) 快樂(le) 的畢業(ye) 旅行。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