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gan
北京海澱公立學校
錄取學校
Choate Rosemary Hall
The Webb Schools (CA)
Oregon Episcopal School
學生感言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
我一直在傳(chuan) 統意義(yi) 上的北京海澱公立名校上學。公立校嚴(yan) 格的管理製度、嚴(yan) 謹規範的學術訓練、激烈的競爭(zheng) 環境,為(wei) 我打造了比較好的學科基礎,也培養(yang) 了我的學習(xi) 能力和抗壓能力。
在多種嚐試、堅持之後,我逐漸舍棄了一部分課外活動;最後堅持下來、能稱得上特長的是樂(le) 器演奏,堅持了近八年,在校內(nei) 外各樂(le) 團都曾擔任聲部首席,也曾經幾次獲得北京市器樂(le) 大賽的金獎。此外,我還喜歡畫畫,曾學畫七年,從(cong) 沒參加過美術考級和比賽。但我仍然非常喜愛,是一項我堅持了多年的興(xing) 趣愛好。
八年級下學期,我主動向父母提出學習(xi) 轉型的願望,得到父母的大力支持,由此我開始著手申請美高。有努力與(yu) 運氣的加持,再有父母和機構老師的全力支持,我挺幸運的,獲得了心儀(yi) 學校的錄取。
為(wei) 什麽(me) 決(jue) 定尋求學習(xi) 轉型、申請美高?
我一直在傳(chuan) 統意義(yi) 上的北京公立名校上學。公立校嚴(yan) 格的管理製度、嚴(yan) 謹規範的學術訓練、激烈的競爭(zheng) 環境,為(wei) 我打造了比較好的學科基礎,也培養(yang) 了我的學習(xi) 能力和抗壓能力。我在校內(nei) 的學習(xi) 成績一直還不錯,而且還比較輕鬆,每天完成學習(xi) 任務後還能堅持練琴一小時。我其實很慶幸自己有這樣的學習(xi) 經曆。
但是,即便學習(xi) 一直比較順暢,到了初二的時候,我心裏還是產(chan) 生了困惑:學習(xi) 的意義(yi) 到底是什麽(me) ?就為(wei) 了衝(chong) 滿分、把別人比下去嗎?同時,與(yu) 這個(ge) 困惑相伴相生的,是一種越來越清楚的直覺,那就是:傳(chuan) 統的學習(xi) 模式並不那麽(me) 吸引我,我不希望未來幾年都在反複刷題、培訓應試當中度過。我認為(wei) 學習(xi) 的意義(yi) 應該是:在獲取已知的知識後,去探索未知的知識;而不是重複、強調“已知”,把時間、精力用來完美“還原”課本知識、追求精準記憶(重複)。我認為(wei) 這是一種浪費性的學習(xi) 。另外,追求滿分、沒有容錯率的學習(xi) ,也沒法鼓勵人探索未知。
我有一個(ge) 好朋友在美高上學,他為(wei) 我介紹了許多美高的情況,那種包容個(ge) 性、鼓勵質疑、實踐探索的學習(xi) 模式,讓我非常向往。所以,在八年級下學期開學前的最後一個(ge) 周末,我特意把爸媽拉到一起,跟他們(men) 講了我對學習(xi) 的思考和出國留學的願望。在我們(men) 開完這個(ge) 小會(hui) 後,我爸媽就分頭給朋友們(men) 打電話,谘詢、求助;媽媽當天下午就聯係好了托福機構,給我安排了入門測試。
我非常感激父母給我的支持,這種接納、理解與(yu) 超級行動力,陪伴了我的整個(ge) 申請季。
在申請過程中遇到的挑戰
臨(lin) 時轉型走國際教育路線,我確實遇到了很多問題:托福、SSAT、維立克麵試、美高麵試,個(ge) 個(ge) 都是關(guan) 卡,具體(ti) 分拆開來,就是英語的詞匯量、閱讀量、聽說能力、與(yu) 人交際的表現力,等等,幾乎一切都是問題。我爸媽和我一起見過幾家顧問機構,在每一次簡單的對談後,顧問們(men) 無一例外地指出我麵臨(lin) 的這些關(guan) 卡。當時,我感到自己一無是處,除了樂(le) 器特長,我好像沒有什麽(me) 拿得出手的本事,因為(wei) 美高和公立傳(chuan) 統教育的風格、對學生的評價(jia) 體(ti) 係與(yu) 角度,真是差異太大了!還是回到那句話:“公立校孩子在申請美高的競爭(zheng) 中處在鄙視鏈的底層”,就算是一種“刻板印象”吧,它也是不無道理的。
但是,千難萬(wan) 難,我從(cong) 沒想過放棄。為(wei) 了達成心願,我願意突破這種“刻板印象”,願付出一切努力,讓自己盡可能地達到美高的錄取標準。在媽媽的幫助下,我很快開始了高強度的托福學習(xi) 。英語學習(xi) 的關(guan) 卡,基本上就是靠打硬仗拿下。學科類的學習(xi) ,對我來說並不是最大的挑戰,最大的挑戰是麵試。
然而,由於(yu) 家庭缺乏經驗以及一些其它原因,我們(men) 並沒有及早著手麵試培訓,一直被耽擱到了去年的暑假,直到我見到機構的Eric老師和可然老師。經過一個(ge) 小時的交流,兩(liang) 位老師指出我最大的短板:英語對談、麵試表現力的欠缺。老師跟我父母做了交流反饋,給了具體(ti) 的建議和計劃;可然老師當即把她女兒(er) 的外教老師推薦給我們(men) ,等我們(men) 從(cong) 朝陽開車回到海澱,我媽已經跟外教老師把授課時間、內(nei) 容計劃都商定了。我當時覺得這些大人可真誇張啊!但同時,我也很清楚我必須盡快行動起來,尋求突破。
會(hui) 麵後的第二天,我開始了和機構的Zora老師天天打卡、練習(xi) 麵試的日子,我在日記本裏記下了這一天。從(cong) 這天起,我每天完成老師布置的英語話題表述,發到微信群裏接受老師點評。我心裏悄悄地把這個(ge) 微信群叫做“群英會(hui) ”,因為(wei) 除了Zora老師之外,其他老師,包括Anson、Eric、可然、Wilson、Eddie等合夥(huo) 人老師們(men) ,都會(hui) 來圍觀我的視頻,他們(men) 都會(hui) 指點一番,要整改的地方總是很多。我從(cong) 來沒有做過這樣的訓練,剛開始感到很難為(wei) 情,但媽媽對“群英薈萃、眾(zhong) 說紛紜”非常滿意,她經常在老師點評的基礎上做出總結:“重來”。
時間實在太倉(cang) 促,我不得不按計劃完成維立克預麵試和麵試。最終,我還是沒能取得5分以上的成績,有點遺憾,但已是當時我能交出的最好成績。
放下維立克,懷著一絲(si) 遺憾與(yu) 忐忑,我開始托福和SSAT的最後衝(chong) 刺,並同時保持著Zora老師的麵試輔導和比較密集的訓練。在這個(ge) 身心俱疲、壓力巨大、毫無勝算的時期,一天深夜,我結束集訓後回到自己房間,看到桌上放著一個(ge) 閃亮的獎杯,上邊寫(xie) 著“ 機構學會(hui) Most Improved”和我的名字,是機構從(cong) 上海寄來給我的!我趕緊給“群英會(hui) ”發微信,向老師們(men) 道謝,Eric老師回複我說:“這個(ge) 獎是老師們(men) 一致投票評給你的,因為(wei) 你的努力,因為(wei) 你的進步!依然要為(wei) 自己感到驕傲!”那一刻,我心中的感動難以言表。我堅信,申請之路,我一定會(hui) 贏得屬於(yu) 自己的精彩!
事實證明,在2024年1月各校的網絡麵試及訪校麵試中,我的英語表達和交際表現,已不再是我的明顯短板,我認為(wei) 我的各場麵試表現都不錯,我開始享受那種展示自己的過程,再也沒有最初的那種拘謹與(yu) 緊張。
這個(ge) 變化,並不是在某一天突然實現的,而是發生在老師們(men) 不離不棄的陪伴、幫助我梳理成長故事、指導麵試與(yu) 文書(shu) 撰寫(xie) 的漫長過程中,悄無聲息地漸漸落地。終於(yu) ,我可以較好地對接美高的文化理念與(yu) 價(jia) 值認同,基本跨越了長期傳(chuan) 統教育打造的思維習(xi) 慣與(yu) 定勢。這是我麵對挑戰實現的最大的突破。
最喜歡的機構老師
我最喜歡的機構老師是Zora老師,因為(wei) 她是最了解我、給予我最多陪伴和最直接指導的老師。Zora老師非常認真負責,注重細節,為(wei) 我的申請提供了極大助力。
Zora老師的要求其實很高,是個(ge) 細節控,但她從(cong) 來都是和風細雨地和我說話,很有耐心,反而讓我不好意思蒙混過關(guan) 。比如,每次參加來華招生官宣講會(hui) ,Zora老師都要和我提前過一遍我的學校調查清單,練一遍我準備提問的問題,就像我真要上場參加正式麵試一樣。
我還記得去年9月初,我第一次報名參加美高在北京舉(ju) 辦的招生宣講會(hui) ,並為(wei) 此認真做了準備,打算與(yu) 招生官互動交流。Zora老師細心地提醒我們(men) :出席美高招待會(hui) 最好著裝正式些,西服、襯衣,或帶領子的polo衫也可以。我們(men) 這才趕緊去定製著裝。後來,Zora老師陪同我們(men) 到美國訪校麵試,在輾轉各校的途中,在學校等候麵試期間,她一路不辭辛勞,總是適時提醒我各種細節,叮囑我如何將自己的亮點和目標校特點相結合。
我也喜歡機構的Eric老師,又愛又“怕”。不是真怕,而是那種“仰望”,他一定是個(ge) 大學霸,超高智商,因為(wei) 我發現他說什麽(me) 事情總能一語中的,邏輯分明,沒有冗餘(yu) 的話。還有Anson老師,我很佩服他的口才和控場能力,他有一種非常國際範兒(er) 的個(ge) 人魅力。所以,“群英會(hui) ”給我的麵試做點評,我心裏是很服氣的,我也想過:他們(men) 是怎麽(me) 練出來的?
申請過程中最大的成長
最大的成長是:我有了更強烈的“自我認同感”,並不是簡單的“相信自己很棒”的意思,而是:我變得更相信、更尊重自己內(nei) 心的感受和想法,包括尊重自己產(chan) 生的“質疑”,更相信自己的夢想值得追求,更認同自己追求夢想的勇氣與(yu) 努力。這些應該屬於(yu) 一種更明確的“自我認知”。
還有一個(ge) 感悟是:申請美高的經曆,會(hui) 一直鼓勵我大膽追夢,義(yi) 無反顧地付出。
家長感言
回想起來整個(ge) 過程,大概有三個(ge) 切身體(ti) 會(hui) :
01盡可能早、盡可能充分地做規劃、做準備。我們(men) 這次屬於(yu) 臨(lin) 時轉型,中間再有一些曲折耽誤了時間,所以整個(ge) 過程其實是非常被動、疲憊的,有孤注一擲的風險與(yu) 壓力。
02不跟風、不比較,而是更多地結合孩子的個(ge) 性、誌趣來選擇文體(ti) 項目和活動;選定之後,少一些功利,多一些堅持。深層次的快樂(le) ,往往要經曆許多付出之後才能體(ti) 會(hui) ,所以,在發展文體(ti) 特長上,興(xing) 趣是入門最好的老師;然後是:唯有堅持,方可熱愛。
03多陪伴、多鼓勵孩子,少一些懷疑和患得失,全力付出之後欣喜地接受自己收獲的回報。不論什麽(me) 樣的“終點”,實際上都是新的起點。我們(men) 最早收到的offer是OES,這個(ge) 學校放榜比310早兩(liang) 天。拿到OES的錄取,我們(men) 一樣為(wei) 之歡欣、振奮,因為(wei) 努力的價(jia) 值不能僅(jin) 用學校排名來衡量。
對於(yu) 尋找申請團隊
概述起來,我們(men) 家庭認為(wei) 必須具備的兩(liang) 個(ge) 品質是:專(zhuan) 業(ye) 與(yu) 敬業(ye) ,這裏邊其實包括了素養(yang) 、能力、責任心和品格等多方麵的考量,缺一不可。
我們(men) 與(yu) 機構的初識,源於(yu) 2023年3月末的順義(yi) 機構分享會(hui) 。那個(ge) 時期,我們(men) 參加了許多顧問機構的宣講會(hui) ,機構是其中給我們(men) 初識印象最好的一家。這種初識印象基於(yu) 兩(liang) 個(ge) 方麵的觀察與(yu) 考量:一是Anson和Eric兩(liang) 位老師先後登台介紹情況,兩(liang) 個(ge) 年輕人神采飛揚,談吐不凡,不是那種誇誇其談,也不是難得糊塗的故弄玄虛,沒有刻意渲染、輸出焦慮,而是邏輯、層次嚴(yan) 密的理性論說。創辦人的智識、專(zhuan) 業(ye) 素養(yang) 與(yu) 個(ge) 人能力,給我們(men) 家庭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第二個(ge) 方麵是,分享會(hui) 上,我們(men) 看到機構的各種統計圖表,數據做得非常紮實,概念嚴(yan) 謹,範疇明晰。大概是職業(ye) 習(xi) 慣,我們(men) 像看論文和項目報告一樣來看這些數據。相比之下,其它一些機構的統計數據、宣講話術,在我們(men) 看來多少有些含糊,甚至有明顯的紕漏、偷換概念。直到今年申請季落幕,我們(men) 仍非常關(guan) 注各機構的榜單宣傳(chuan) ,印象與(yu) 判斷依然如此。
然而,我們(men) 與(yu) 機構的緣分卻有些曲折,兜兜轉轉之後,在去年的8月末才正式加入機構。最初沒有選擇機構,而是選擇了另外一家顧問機構,唯一的原因是:當時機構的北京辦公室還沒有啟動,我們(men) 認為(wei) 當地機構可以給孩子麵授輔導,會(hui) 比異地上網課指導效果更好,這是唯一的原因。
但是,與(yu) 另一家的機構展開合作後,我們(men) 漸漸發現事情並未如我們(men) 所期。這個(ge) 機構與(yu) 我們(men) 家庭的風格、理念不甚相投,溝通起來也不夠暢達。所以,我們(men) 決(jue) 定速效止損,甲乙雙方經友好協商,達成解約。8月下旬孩子爸爸給Eric老師發信息,問:我們(men) 解約了,想再加入機構,可以嗎?Eric老師並沒有立即接受訂單,而是回複了一個(ge) 信息反問我們(men) :什麽(me) 原因?短短的四個(ge) 字,就讓人踏實,因為(wei) 認真、負責任地麵對這個(ge) 事情,底層的邏輯就應該是這樣。
後來,在與(yu) 機構展開合作後,我們(men) 看到了機構對孩子具體(ti) 、細致的指導,從(cong) 麵試輔導到文書(shu) 寫(xie) 作,反複摳各種細節。我們(men) 雖是線上的合作,但各項工作的進展和質量仍然非常完美。我們(men) 多次感慨:機構把自己的定位為(wei) 留學路上的導師,而非“中介”平台,此言不虛。
此外,還有其它一些細節,比如各機構微信公眾(zhong) 號發布的各期文章、視頻,我們(men) 也非常關(guan) 注,從(cong) 中留意經營管理者的精力放在哪兒(er) ,是否諳熟家庭、孩子常見的困惑與(yu) 誤區,是著力解決(jue) 家庭的實際問題,還是公眾(zhong) 號長期沉寂、無話可說沒事可幹,還是熱熱鬧鬧四處宣講、隻管擴張業(ye) 務不管教學指導。從(cong) 中都可以看出創辦者的經營理念和事業(ye) 初心。
基於(yu) 這些認識與(yu) 判斷,我們(men) 始終慶幸與(yu) 機構相遇相知,感恩機構的幫助。
申請過程中孩子的變化
我們(men) 看到孩子最大的轉變是:他有了更多的自主思考以及更堅定的行動力,心態也更開放,敢想敢幹、不辭艱辛地改變和突破自己。可以說,申請美高的過程,促使他更接近“內(nei) 驅型”成長,盡管現在成熟度還不夠,但我們(men) 相信這是原先的傳(chuan) 統教育、應試教育短期內(nei) 難以實現的轉變。
合作過程中最大的感受:專(zhuan) 業(ye) 與(yu) 敬業(ye)
在與(yu) 機構合作的過程中最大的感受還是專(zhuan) 業(ye) 與(yu) 敬業(ye) 。說一些具體(ti) 的事例吧,真實事例是最好的說明:
第一個(ge) 事例是:孩子的輔導老師Zora在陪同另一個(ge) 家庭赴美訪校麵試期間,那一個(ge) 多星期,幾乎全程與(yu) 我們(men) 無時差對接,我們(men) 所有與(yu) 美高的聯係工作,都得到了及時處理。Zora老師不顧旅途勞累、事務繁多,堅持無時差地工作,不為(wei) 可能的疏漏找借口,這是高度責任感的體(ti) 現,也是機構文化的最好的證明。
第二個(ge) 事例是:幾乎每一場美高在京宣講會(hui) ,機構都會(hui) 派出合夥(huo) 人級別的老師到場,一方麵及時了解招生的最新行情,另一方麵也是為(wei) 機構的孩子現場鼓勁。去年9月初,孩子參加了Lawrenceville的宣講會(hui) ,公立校孩子第一次登場操練英語,心裏壓力山大。我們(men) 眼看著他在會(hui) 場轉悠了一個(ge) 多小時,欲言又止,就是不敢走上前去跟招生官說話。我倆(lia) 時不時過去push他一下,但根本沒有用。機構的合夥(huo) 人Eddie老師知道後,讓我們(men) 父母“出去”。我倆(lia) 找個(ge) 角落坐下,看著Eddie老師不動聲色地觀察,時而走到孩子身邊,跟他耳語幾句。很快,孩子鼓足勇氣,走到招生官麵前攀談,成功邁出第一步。後來還有好幾場宣講會(hui) ,都有機構的創始人或合夥(huo) 人老師在場相伴、引薦。
12月初,在可然老師的引薦下,我們(men) 和某頂級學校的主招在宣講會(hui) 之前得到了寶貴的見麵交流機會(hui) ,有近半小時的單獨交流,以孩子為(wei) 主。我們(men) 認為(wei) 那次交流為(wei) 孩子的錄取鋪墊了好的開端。這些服務,是協議裏沒有約定的,可以說不是服務條款中的內(nei) 容。但我們(men) 能感受到,機構把托舉(ju) 孩子這件事,真正當作自己熱愛的事業(ye) 來做,處處用心、盡力。
錄取後,我們(men) 家庭和機構團隊在北京有過一次簡單的餐敘。席間,Eric老師對孩子的未來學習(xi) 、選課給了許多具體(ti) 建議。Anson老師則語重心長地跟孩子說了一段話:“祝賀你,M!我知道你一定收到了許多祝福、誇讚、羨慕,都是溢美之詞!你確實很棒,但我還是想提醒你,在新的一程,你將要麵對的是在美國精英教育下努力了八年、脫穎而出的新同學,他們(men) 會(hui) 是你非常有趣的夥(huo) 伴,也將是你強有力的競爭(zheng) 對手。
所以,歡欣之餘(yu) ,接下來,你一定要好好規劃一下,繼續好好學習(xi) ,積極迎接新挑戰!”這段話,就像老師給學生的“臨(lin) 別贈言”,流露著對孩子的關(guan) 愛、激勵與(yu) 期待,我們(men) 心裏非常感動,他們(men) 稱得上是孩子成長路上的良師益友!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