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申請季,一輪輪家長都會(hui) 麵臨(lin) 著同樣的焦慮:申請的人數不斷增加,錄取學生的標化水漲船高,開始準備的時間不斷提前,再加上錄取的“玄學”,這些都讓美本申請充滿了不確定性。
更重要的是,對大多數學生來說,本科申請是一生就隻有一次的事情,誰不希望孩子能一次就取得成功呢?
但是,雖然申請對於(yu) 孩子來說是一生一次,可它並不是決(jue) 定孩子未來走向的唯一要素。父母的焦慮可以理解,但是如果過度焦慮反而會(hui) 影響孩子的申請。畢竟在大學申請這門硬仗中,父母的淡定和支持,是孩子情緒穩定的保證和麵對壓力時的後盾。
這個(ge) 申請季,機構的學生Alex摘獲南加大電影專(zhuan) 業(ye) 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錄取。來自成都的他,成長於(yu) 一個(ge) 佛係家庭。麵對激烈的競爭(zheng) 和越來越低的錄取率,Alex父母秉持的理念是“有書(shu) 讀就行,反正在哪裏都是起點,不是終點。”麵對申請季內(nei) 卷的壓力,他們(men) 認為(wei) 重要的是其中的經曆和收獲的成長。在這樣“淡然”的家庭氛圍下,Alex順利走過申請季,並摘獲夢校的王牌專(zhuan) 業(ye) 錄取。
今天,我們(men) 邀請了Alex的媽媽,來給大家分享作為(wei) 家長,陪伴孩子走過申請季的點滴和感受,希望能幫助未來申請的家庭順利度過熬人但收獲成長的申請季。
選校和專(zhuan) 業(ye) :支持孩子的選擇
選校名單是孩子與(yu) 顧問老師討論後決(jue) 定的,我們(men) 參與(yu) 很少,大多是跟著孩子的選擇來了解學校。最初他定的是計算機方向,高二轉變為(wei) 電影方向也讓我們(men) 感覺比較突然,這個(ge) 方向的職業(ye) 不穩定性和對這個(ge) 領域的陌生都讓我們(men) 擔心。但在孩子闡述對這個(ge) 專(zhuan) 業(ye) 的熱愛和選校的原因後,我們(men) 基本接受了他的想法。
孩子所在的高中隻允許申請十所學校,其中加州係算一所。選的專(zhuan) 業(ye) 基本都與(yu) 電影相關(guan) ,沒有電影專(zhuan) 業(ye) 的才選計算機。
ED我們(men) 最早決(jue) 定申請紐大Tisch學院,但他不甘心,自認為(wei) 標化還行,於(yu) 是在國慶期間倉(cang) 促決(jue) 定換成哥大。因為(wei) 知道這個(ge) 學校的難度,所以我雖然不支持但沒反對,最後的結果是哥大和ED2的紐大都被拒。
EA申請的查普曼大學道奇電影藝術學院,是一個(ge) 之前我們(men) 完全沒聽過的學校,排行榜上綜排一百多名。但是在我們(men) 進一步了解到這個(ge) 學校電影學院專(zhuan) 排在前十後,我們(men) 沒有阻攔他申請這個(ge) 學校。
常規輪申請我們(men) 還選了三所文理學院,本來我認為(wei) 選兩(liang) 所即可,但他堅持,出於(yu) 尊重,我也沒有多加幹涉。我們(men) 還建議他選一兩(liang) 所歐洲的學校,他說沒有專(zhuan) 業(ye) 上適合的學校,拒絕了提議,但他采納了我們(men) 選一所非美學校的建議。
申請季:經曆了就是成長
在申請過程中,我們(men) 一直給他說的是申請即便沒有達到目標也沒關(guan) 係,更看重他是否能規劃好時間,少熬夜。這一年多我們(men) 家庭群經常出現的關(guan) 鍵詞是“不要有壓力”“沒關(guan) 係”“都支持”。
在等待ED結果和準備常規輪文書(shu) 的12月,他在家庭群裏說了六七次“最近壓力太大了”。ED被拒後,他一晚上基本沒睡著,一大早還去看日出舒緩情緒。在接連收到幾封拒信後,身邊同學又一堆offer,孩子更是焦慮得睡不好,三月中旬收到幾所錄取才有所緩解。
我在這個(ge) 過程中曾經有過一點擔心,但很快就放下,他爸則是一點都不焦慮,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有書(shu) 讀就行了”。因為(wei) 我們(men) 都覺得不用糾結於(yu) 一時,持續努力更重要。他如果實在不滿足,也可以轉校,並不是這次申請結果就能決(jue) 定終生。所以後來收到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南加大的錄取也算意外之喜。
這個(ge) 申請季對我們(men) 而言是個(ge) 信任的過程,信任孩子,信任他的選擇也信任專(zhuan) 業(ye) 機構,哪怕結果不盡如人意,經曆了就是成長。
家長的申請季:陪伴孩子的心理成長
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我們(men) 總結了五個(ge) 關(guan) 鍵詞:關(guan) 係、情緒、尊重、獨立和邊界感。這些也是在中學階段,尤其近兩(liang) 年我們(men) 跟隨孩子成長而調整的方麵。
關(guan) 係
親(qin) 子關(guan) 係是第一位,有了良好的關(guan) 係,溝通的渠道才順暢,也會(hui) 讓孩子有極大的安全感,信任父母。Alex不管是麵對壓力還是違反學校規定被警告,都能主動跟我們(men) 聊,我們(men) 也基本不責怪,會(hui) 跟他一起分析,解決(jue) 問題。平時我們(men) 的溝通頻率很高,他看到留言都會(hui) 回複,沒經曆過有些家長說孩子就像去了外太空,隻有要錢時才傳(chuan) 來微弱信號的情況。
情緒
盡量保持家庭內(nei) 部的情緒平和,不急不躁才能好好溝通。Alex不在身邊的一年多,我覺得有時文字溝通也挺好的,會(hui) 斟酌措辭,考慮怎麽(me) 表達孩子更容易接受,避免情緒不好時說話不過腦子,出口傷(shang) 人的情況。
有一次考托福,前一天從(cong) 學校打車到考場附近住,第二天憑身份證進入校園,誰知還沒到考場身份證丟(diu) 了,8點多給我們(men) 打電話,都快哭了。雖然9點之前去保衛室找到了,但已過8:30的入場時間,連監考老師都為(wei) 他惋惜。當時我也著急,沒忍住埋怨了兩(liang) 句後趕緊住嘴,給他留言,幫他一起想辦法,寬慰他。因為(wei) 他自己已經非常懊惱,吃一塹長一智。
尊重
一直以來,在Alex的興(xing) 趣探索上,不管是足球、搖滾樂(le) 、吉他、滑雪、編程還是電影,我們(men) 都在充分的溝通之後,不打壓,盡力支持。初高中階段,他換學校較多,但每次我們(men) 一家人都會(hui) 認真討論,讓他清楚換的必要性和優(you) 缺點,主動地選擇。申請期間即便我們(men) 不完全讚同,但也不會(hui) 反對,因為(wei) 以後的路需要他自己走,我們(men) 替代不了。
獨立
留學意味著孩子將徹底離開熟悉的語言和文化環境,獨立麵對全新的文化和生活。高中階段是最好的準備時間,一般遇事我們(men) 會(hui) 先聽他的想法,做到多放手、多支持、不包辦、少打擊。
同時我們(men) 也獨立,在孩子身上寄托太多,會(hui) 給他極大的壓力,也會(hui) 在孩子出國後非常失落,我們(men) 更希望是“和而不同,各自精彩”。
邊界感
我們(men) 有時容易模糊與(yu) 孩子之間的界限感,幹涉過多,自認為(wei) “我這都是為(wei) 了你好”。在我看來每個(ge) 人都是不一樣的個(ge) 體(ti) ,隻有自己才能對自己負責,可以給建議,但盡量少幫他做主。這次美本學校的選擇權在他,現階段我們(men) 都沒給意見,讓他充分對比後再討論,但無論他選什麽(me) ,我們(men) 都支持。
家長眼中的Alex
Alex是個(ge) 優(you) 缺點很分明的孩子,自信也自知,對熱愛執著,有同理心、溫暖而且幽默,朋友也很多,但拖延症超級厲害。
他對自己熱愛的事有極大熱情,主動學習(xi) ,不需要我們(men) 過多操心。堅持參加校足球隊,主動學吉他、組樂(le) 隊,出去錄專(zhuan) 輯等等都不需要我們(men) 介入。這次申請電影專(zhuan) 業(ye) ,在沒有參加過任何藝術類課程培訓的情況下,自編自導再自己完成後期,折騰出來了一個(ge) 作品集。加入南加大新生群後他得知今年另一個(ge) 孩子花了大額資金拍短片,調侃自己拍的短片隻花了一頓街邊餛飩和一頓肯德基就搞定了,純屬野路子。
Alex經常會(hui) 說感謝爸媽支持他,尊重他。他爸爸是同濟畢業(ye) ,伯克利錄取出來那天他爸很感慨地說:“你現在已經超過我了!”他哈哈地笑著回答:“那是因為(wei) 你們(men) 平台給的好,站在你們(men) 的肩膀上。”當然嘴巴最甜是要錢的時候。
他也很有趣,原本微信名是他很喜歡的樂(le) 隊涅槃的一句歌詞“a denial”,但在ED被拒後就改成了“an acceptance”,把我們(men) 笑慘了,說他迷信。前幾天他還給我們(men) 發了張圖——“拒信九宮格”,挺好玩的。
說起他的拖延症,在申請季是體(ti) 現得淋漓盡致。大多數申請是在截止時間才提交,比如ED2紐大時,作品來不及修改,幾乎在最後一分鍾才完成上傳(chuan) ,讓第二天聽到的我們(men) 倒吸一口涼氣。不過也好,他現在很清楚這樣不好,會(hui) 在分享裏提醒即將申請的孩子避免這點。
這段時間各個(ge) 國內(nei) 美本錄取統計和分析文章很多,我們(men) 經常互相分享,Alex看了不少,也更加清楚地知道在留學最難年裏,他是幸運的,這份幸運背後是熱愛。
為(wei) 什麽(me) 選擇機構?
我們(men) 初二就基本確定出國留學,在接觸國際教育兩(liang) 年後覺得自己的經驗不足以引領孩子,也不太了解美國大學,於(yu) 是萌發出找升學顧問來指導孩子的想法。
看的機構不多,但有個(ge) 前提我們(men) 非常明確,主體(ti) 一定是孩子本身,升學指導應該是伴隨孩子成長,幫助孩子提高,而不是包辦。在談了三家後,覺得機構的理念、資源以及前招生官和中方進度老師配合的模式是我們(men) 認同也需要的,所以很快就確定下來。
最後的結果超出我們(men) 預期,在這裏要特別感謝我們(men) 的機構顧問團隊的老師們(men) 。孩子的原話是“謝謝各位老師,真的在申請季中幫了我很多很多,不管從(cong) 學術上,心態上,還是個(ge) 人成長上。”也許打動大學招生官的地方就是除開標化後,孩子在文書(shu) 中不完美但真實,對熱愛專(zhuan) 注又努力的生動立體(ti) 形象。
我們(men) 認為(wei) 學習(xi) 是終身的,最重要的是經曆,好的結果是附加值。借用Alex發給我們(men) 一篇文章中的話送給將要進入申請的孩子:“在美本的路上,找到你自己,找回你自己,不要為(wei) 了完美的履曆而違背自己的內(nei) 心,不要為(wei) 了全麵發展而放棄了你本來對一件事的專(zhuan) 注和熱情。”
不要用一所學校定義(yi) 自己,哪裏都是起點,不是終點。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