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師簡介
如果你想申請澳洲墨爾本大學語言學的博士,那今天這期文章解析可能對你有用!今天Mason學長為(wei) 大家詳細解析墨爾本大學的Professor Rachel Nordlinger的研究領域和代表文章,同時,我們(men) 也推出了新的內(nei) 容“科研想法&開題立意”,為(wei) 同學們(men) 的科研規劃提供一些參考,並且會(hui) 對如何申請該導師提出實用的建議!方便大家進行套磁!後續我們(men) 也將陸續解析其他大學和專(zhuan) 業(ye) 的導師,歡迎大家關(guan) 注!
Rachel Nordlinger教授是墨爾本大學語言與(yu) 語言學學院的語言學教授,也是澳大利亞(ya) 研究委員會(hui) (ARC)語言動力學卓越中心的首席研究員。她在美國斯坦福大學獲得語言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wei) 澳大利亞(ya) 土著語言的描寫(xie) 和記錄。
研究領域
Nordlinger教授的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亞(ya) 土著語言的描寫(xie) 語言學和語言記錄。她與(yu) 北領地的Bilinarra、Wambaya、Gudanji、Murrinhpatha和Marri Ngarr社區合作,記錄和保護他們(men) 的傳(chuan) 統語言。此外,她還發表了關(guan) 於(yu) 句法和形態理論的論文,特別關(guan) 注澳大利亞(ya) 土著語言複雜語法結構所帶來的挑戰。
研究分析
(1) 論文名稱:Why we need a gradient approach to word order 期刊:Linguistics
研究領域:語序類型學
這篇2023年發表的論文提出了一種梯度的語序分析方法。傳(chuan) 統的語序研究往往把語言簡單地劃分為(wei) SOV、SVO等類型,但Nordlinger教授等人認為(wei) ,無論是語言內(nei) 部還是跨語言,都應該用一種更加細致的梯度方式來刻畫語序偏好。這為(wei) 語序類型學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
(2) 論文名稱:Australian languages and syntactic theory 書(shu) 籍章節
研究領域:澳大利亞(ya) 語言的句法理論
這是Nordlinger教授2023年發表的一篇書(shu) 籍章節。她全麵總結了過去50多年來澳大利亞(ya) 語言研究對句法理論發展的重要影響,展現了土著語言研究對主流語言學理論的貢獻。
(3) 論文名稱:Uncovering ergative use in Murrinhpatha: Evidence from experimental data 期刊:Australian Journal of Linguistics
研究領域:Murrinhpatha語言的作格結構
Murrinhpatha是澳大利亞(ya) 非帕瑪-恩永甘語係的一種語言。通過實驗研究,Nordlinger教授發現盡管該語言已不再使用作格標記,但仍保留了作格結構。這一發現為(wei) 理解作格語法的演變提供了重要證據。
(4) 論文名稱:Sentence planning and production in Murrinhpatha, an Australian 'free word order' language 期刊:Language (Washington)
研究領域:Murrinhpatha語言的語序
Murrinhpatha語言被認為(wei) 是一種"自由語序"的語言。Nordlinger教授通過心理語言學實驗,考察了詞序變化在這一語言中對句子生產(chan) 過程的影響,為(wei) "自由語序"語言研究開辟了新的領域。
項目分析
ARC語言動力學卓越中心 (2014-2022) 這個(ge) 大型項目由澳大利亞(ya) 研究委員會(hui) 資助,旨在係統研究語言的動力學。作為(wei) 首席研究員之一,Nordlinger教授率團隊考察了土著語言對語言理論的啟示和意義(yi) 。
澳大利亞(ya) 土著語言的詞序 (2021-2024) 本項目專(zhuan) 門探討澳大利亞(ya) 土著語言的語序現象和模式。研究發現,這些語言的語序往往隨語境和功能不同而變化,體(ti) 現出很高的靈活性和複雜性。項目提出用更加多維度的方式分析土著語言語序。
保護珍貴的土著語言 Nordlinger教授致力於(yu) 土著語言的記錄和保護。通過與(yu) 當地社區合作,她參與(yu) 了多個(ge) 語言文獻編纂項目,為(wei) 瀕危語言的傳(chuan) 承做出了重要貢獻。
研究想法
1.深入研究某一澳大利亞(ya) 土著語言的語法體(ti) 係,例如論元結構、配價(jia) 模式、詞序類型等,揭示其獨特的語法屬性,並討論對普遍語法理論的啟示。
2.運用現代語言學理論和方法(如形式句法學、詞匯功能語法等),係統探討澳大利亞(ya) 土著語言的特定現象,如"自由詞序"、能格係統等,提出創新性的理論解釋。
3.開展澳大利亞(ya) 土著語言瀕危機製及其文化影響的研究,考察語言endangerment的社會(hui) 曆史成因、瀕危程度評估、語言態度調查,並提出語言保護和複興(xing) 的可行性措施。
4.利用語料庫方法,收集構建澳大利亞(ya) 土著語言的口語和書(shu) 麵語料庫,開展基於(yu) 真實語料的語言描寫(xie) 和理論研究,挖掘語言使用的共時變異和曆時變遷規律。
5.發掘土著語言的詞匯語義(yi) 體(ti) 係、隱喻係統、語用策略,認知模式等,探討語言與(yu) 文化認知的關(guan) 係,為(wei) 人類思維的多樣性提供有力論據。
6.開展澳大利亞(ya) 土著語言習(xi) 得的研究,考察兒(er) 童和成人是如何習(xi) 得這些語言的,習(xi) 得過程中存在哪些階段性特點,土著語言的習(xi) 得機製對語言習(xi) 得理論又有何啟發。
申請建議
1.夯實語言學理論基礎:澳大利亞(ya) 土著語言的特殊性,需要有紮實的理論語言學訓練,建議係統學習(xi) 音係學、形態學、句法學、語義(yi) 學和語用學等理論知識,了解主流學派理論流派(如生成語法、功能語言學、認知語言學等)。
2.加強語言描寫(xie) 技能:田野調查和語言描寫(xie) 能力是研究澳洲土著語的必備技能,建議多參與(yu) 描寫(xie) 語言學的訓練,學習(xi) IPA音標、輪廓描述、語法描寫(xie) 的常用範式,提高語料分析處理能力。
3.投身瀕危語言調查:申請者如能參與(yu) 到澳大利亞(ya) 土著語言的實地調查中,收集第一手語言資料,能讓導師對其學術能力和persistence有更直觀印象。
4.關(guan) 注理論前沿動向:密切關(guan) 注Nordlinger教授及其他學者在理論語言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吸收理論語言學的前沿思想,思考如何用於(yu) 解釋澳大利亞(ya) 語言現象。
5.提出有見地的問題:在申請信中,對Nordlinger教授的研究提出自己的學術見解,圍繞教授的研究提出有價(jia) 值、有見地的問題,表達自己的學術誌趣,彰顯自己的發展潛力。
6.發揮跨學科視角:語言研究與(yu) 認知、曆史、人類學等學科聯係緊密,鼓勵申請者跨學科思考澳大利亞(ya) 語言現象,用哲學、心理學、人類學等視角去審視這些語言的曆史流變和認知機製。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