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國立大學Professor Grady Venville導師簡介及博士申請攻略

導師簡介

如果你想申請澳大利亞(ya) 國立大學教育學的博士,那今天這期文章解析可能對你有用!今天Mason學長為(wei) 大家詳細解析澳大利亞(ya) 國立大學Professor Grady Venville的研究領域和代表文章,同時,我們(men) 也推出了新的內(nei) 容“科研想法&開題立意”為(wei) 同學們(men) 的科研規劃提供一些參考,並且會(hui) 對如何申請該導師提出實用的建議!方便大家進行套磁!後續我們(men) 也將陸續解析其他大學和專(zhuan) 業(ye) 的導師,歡迎大家關(guan) 注!

博士(PhD)申請攻略 | 澳大利亞(ya) 國立大學(ANU)導師簡介(200)

教授現任澳大利亞(ya) 國立大學教育學院副校長(教育),主要負責學術領域的特殊教育計劃。Venville教授擁有西澳大學的理學學士和教育學研究生文憑,以及科廷大學的科學教育研究生文憑(優(you) 異)和科學教育博士學位。

她的職業(ye) 生涯亮點包括在倫(lun) 敦國王學院獲得博士後任命,被任命為(wei) 西澳大學科學教育首席教授和課程學習(xi) 院長,以及在澳大利亞(ya) 研究理事會(hui) 專(zhuan) 家學院任職三年。

Venville教授在科學教育領域的研究重點是概念發展、課程整合和認知加速。Grady畢生致力於(yu) 教學和教育事業(ye) 。她所做的一切都基於(yu) 一個(ge) 核心信念,即高質量的教育不僅(jin) 對人類發展至關(guan) 重要,而且對健康和平的社會(hui) 也至關(guan) 重要。

研究領域

Venville教授的教學領域主要集中在科學教育,特別是課程與(yu) 教學理論和發展(130202)以及科學、技術和工程課程與(yu) 教學(130212)。她的研究興(xing) 趣包括課程整合、概念發展和認知加速。

研究分析

Venville, G., & Donovan, J. (2007). Developing Year 2 students' theory of biology with concepts of the gene and D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29(9), 1111-1131.

這篇文章發表在《國際科學教育雜誌》上,研究領域為(wei) 科學教育中的概念發展。研究探討了如何在二年級學生中發展生物學理論,特別是基因和DNA的概念。研究發現,通過精心設計的教學幹預,即使是年幼的學生也能理解複雜的科學概念。這項研究對科學教育領域產(chan) 生了重要影響,表明適當的教學方法可以促進學生的概念發展。

Venville, G., Rennie, L., & Wallace, J. (2004). Decision making and sources of knowledge: How students tackle integrated tasks i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athematics. Research in Science Education, 34(2), 115-135.

這篇文章發表在《科學教育研究》雜誌上,研究領域為(wei) 跨學科的科學、技術和數學教育。研究考察了學生在完成整合科學、技術和數學的任務時,如何做出決(jue) 策以及利用什麽(me) 知識來源。研究發現,學生在解決(jue) 跨學科問題時,會(hui) 綜合運用多個(ge) 學科的知識,但他們(men) 的決(jue) 策過程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這項研究為(wei) 理解學生在跨學科學習(xi) 中的思維方式提供了重要見解。

Oliver, M., Venville, G., & Adey, P. (2012). Effects of a cognitive acceleration programme in a low socioeconomic high school in regional Australi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34(9), 1393-1410.

這篇文章發表在《國際科學教育雜誌》上,研究領域為(wei) 認知加速教學法在弱勢學校的應用。研究在澳大利亞(ya) 一所低社會(hui) 經濟地位的高中實施了一項認知加速項目,結果表明該項目顯著提高了學生的科學推理能力。這項研究證實了認知加速教學法在提高弱勢學生學習(xi) 成績方麵的有效性,對科學教育實踐具有重要啟示。

Tan, K., Venville, G., & Treagust, D. (2007). High ability students'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s about the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associated with energy usage: An interview study. Teaching Science, 53(4), 25-28.

這篇文章發表在《科學教學》雜誌上,研究領域為(wei) 高能力學生對能源使用相關(guan) 社會(hui) 和環境問題的認識。通過訪談的方式,研究考察了高能力學生對能源使用相關(guan) 問題的知識和理解。研究發現,盡管這些學生在科學方麵表現出色,但他們(men) 對能源使用的社會(hui) 和環境影響仍然缺乏全麵和深入的認識。這項研究凸顯了在科學教育中融入社會(hui) 和環境議題的重要性。

Howitt, C., & Venville, G. (2009). Dual vision: Capturing the learning journey of pre-service early childhood teachers of scie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 Method in Education, 32(2), 209-230.

這篇文章發表在《教育研究與(yu) 方法國際雜誌》上,研究領域為(wei) 學前教育教師的科學教學能力發展。研究采用"雙重視角"的方法,記錄了學前教育職前教師學習(xi) 科學教學的曆程。研究發現,參與(yu) 者在學習(xi) 過程中經曆了信心和態度的變化,同時也麵臨(lin) 著各種挑戰。這項研究為(wei) 理解和支持學前教育教師的專(zhuan) 業(ye) 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Rennie, L. J., Venville, G., & Wallace, J. (2011). Learning science in an integrated classroom: Finding balance through theoretical triangulation.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43(2), 139-162.

這篇文章發表在《課程研究雜誌》上,研究領域為(wei) 科學課程整合。研究通過理論三角測量的方法,探討了在整合式課堂中學習(xi) 科學的過程,以尋求不同理論視角之間的平衡。研究表明,整合式教學需要在學科知識、學生經驗和社會(hui) 相關(guan) 性之間取得平衡。這項研究為(wei) 設計和實施整合式科學課程提供了理論指導。

項目分析

The role of visualization in learning science (ARC Discovery Project, 2007-2009)

這個(ge) 由澳大利亞(ya) 研究理事會(hui) 資助的探索項目研究了可視化在科學學習(xi) 中的作用。項目考察了不同類型的可視化工具和策略如何影響學生的科學理解和推理能力。研究發現,恰當使用可視化手段可以顯著促進學生的科學學習(xi) 。該項目為(wei) 科學教育中的可視化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礎。

Cognitive acceleration through science education: Evaluation and implications (Industry-funded project, 2010-2012)

這個(ge) 由工業(ye) 界資助的項目評估了通過科學教育進行認知加速的效果和影響。項目在多所學校實施了認知加速教學法,並評估了其對學生科學學習(xi) 和思維能力的影響。研究結果證實了認知加速教學法的有效性,並為(wei) 其在科學教育中的推廣應用提供了重要依據。

Learning science through an integrated curriculum (ARC Linkage Project, 2008-2011)

這個(ge) 由澳大利亞(ya) 研究理事會(hui) 資助的鏈接項目探討了通過整合式課程學習(xi) 科學的過程和效果。項目與(yu) 中小學合作,設計並實施了多個(ge) 整合科學與(yu) 其他學科的教學單元,考察了學生在整合式學習(xi) 中的表現和體(ti) 驗。研究發現,整合式課程有助於(yu) 提高學生的學習(xi) 興(xing) 趣和參與(yu) 度,促進他們(men) 建立學科間的聯係,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該項目為(wei) 推進整合式科學教育的研究與(yu) 實踐做出了重要貢獻。

研究想法

1. 探究虛擬現實(VR)技術在促進學生科學概念發展中的應用潛力。可以設計一項研究,比較使用VR和傳(chuan) 統教學方法對學生科學概念理解的影響,並探討VR在概念可視化、實驗模擬等方麵的獨特優(you) 勢。這個(ge) 研究議題結合了Venville教授在概念發展方麵的研究專(zhuan) 長和VR技術的前沿應用,有望產(chan) 生創新性成果。

2. 研究跨學科整合課程中科學核心素養(yang) 的培養(yang) 機製。可以通過設計和實施跨學科整合課程,考察其中科學核心素養(yang) 的具體(ti) 表現和發展過程,並探討影響核心素養(yang) 培養(yang) 的關(guan) 鍵因素。這個(ge) 議題延續了Venville教授在課程整合方麵的研究,同時聚焦於(yu) 當前科學教育的熱點問題,具有良好的理論和實踐價(jia) 值。

3. 開發基於(yu) 認知加速理論的科學教師專(zhuan) 業(ye) 發展項目,並評估其有效性。可以根據認知加速的原理和策略,設計一套科學教師培訓方案,通過實證研究檢驗其對教師專(zhuan) 業(ye) 發展和學生學習(xi) 的影響。這個(ge) 研究立足於(yu) Venville教授在認知加速領域的專(zhuan) 長,同時關(guan) 注科學教師發展的現實需求,有助於(yu) 推動研究成果的轉化應用。

4. longitudinal研究學生科學概念發展的長期軌跡和影響因素。通過追蹤研究,考察學生科學概念從(cong) 初級到高級階段的發展曆程,識別不同階段的關(guan) 鍵影響因素,並探討教學幹預的可能路徑。這個(ge) 研究議題能夠深化Venville教授在概念發展方麵的研究,揭示學生科學學習(xi) 的內(nei) 在規律,對優(you) 化科學教學具有重要指導意義(yi) 。

5. 探索將科學教育與(yu) 社會(hui) /環境議題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及其效果。設計將社會(hui) /環境議題融入科學課程的教學模式,考察其對學生科學學習(xi) 、批判思維和社會(hui) 責任感的影響,並總結推廣的經驗和策略。這一研究立意在Venville教授相關(guan) 研究的基礎上,回應了科學教育與(yu) 社會(hui) 發展的時代需求,有助於(yu) 培養(yang) 學生的科學素養(yang) 和公民意識。

申請建議

1. 仔細研讀Venville教授的代表性論文,尤其是近5年發表的文章。梳理每篇論文的研究目的、方法、發現和貢獻,找出其中的理論基礎和方法創新。對照自己擬開展的研究,思考如何借鑒和延伸這些理論視角和方法路徑。

2. 關(guan) 注Venville教授主持的在研項目,到澳大利亞(ya) 國立大學的官方網站和其他學術平台上搜集相關(guan) 信息。分析這些項目的研究內(nei) 容、目標、進展和預期成果,思考自己的研究興(xing) 趣與(yu) 項目的契合點,以及可能的延伸方向。

3. 根據Venville教授的研究興(xing) 趣,選擇一個(ge) 具體(ti) 的研究主題,撰寫(xie) 一份完整的研究計劃書(shu) 初稿。計劃書(shu) 要包含研究背景、問題、假設、方法、進度、預期成果等要素,體(ti) 現創新性、可行性和邏輯嚴(yan) 謹性。將計劃書(shu) 發送給Venville教授,請她提出修改意見,並據此完善研究設計。

4. 在申請材料中,突出與(yu) Venville教授研究方向密切相關(guan) 的學術背景和研究經驗。例如,如果有在概念發展、課程整合、認知加速等方麵的研究或實踐經曆,要詳細說明你的角色、任務、成果和感悟,體(ti) 現你在這些領域的積累和潛力。

5. 申請材料中的研究計劃部分,要充分體(ti) 現對Venville教授研究工作的了解和認同。例如,可以在文獻綜述部分梳理她的相關(guan) 研究成果,在研究設計部分沿用她慣用的研究範式,在預期成果部分闡述研究對她既有工作的貢獻。同時也要有自己的新想法,避免完全追隨和模仿。

6. 在與(yu) Venville教授的溝通中,要事先做好功課,對她的研究工作有全麵而深入的了解。要提出具有針對性和洞察力的問題,展現你對科學教育領域的敏感和深度思考。對她的建議要認真吸收,並及時反饋你的思考和改進,讓她感受到你的誠意和進步。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AMC8數學競賽怎麽報名參加?AMC8含金量高嗎?

下一篇

高中生物學夏令營推薦!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