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父母與(yu) 孩子共迎一場破繭成蝶 關(guan) 注我們(men) ,從(cong) 容同行
留學指南
在這個(ge) 競爭(zheng) 已經變得花樣繁多的時代,衡量一個(ge) 學生的標準早已不再是單純的成績。事實上,從(cong) 教育本身來看,孩子能力的體(ti) 現也是多元化的,遠不是一場標化考試能囊括的。
正因為(wei) 如此,一談到申請美國本科,“背景提升”一定是繞不開的一關(guan) 。哪怕是埋頭搞 GPA 的學霸,也需要花心思展現自己“六邊形戰士”的風采,以獲得夢校的青睞。
隻是,目前市麵上的背景提升項目魚龍混雜,如何選擇才能更有效地提升自己的“戰鬥指數”?除了拜托專(zhuan) 業(ye) 的留學機構以外,作為(wei) 家長的我們(men) 也要做到心中有數。美本申請“小白”的起步之旅,就從(cong) 這裏開始吧!
# TRAVEL
What:什麽(me) 是背景提升?
背景提升指的是通過參與(yu) 各類課外活動和學術實踐,提升學生在標準化考試成績之外的一係列“軟實力”,從(cong) 而豐(feng) 富其履曆,使文書(shu) 材料更加出彩、個(ge) 人優(you) 勢更明顯。
Why:為(wei) 什麽(me) 要做背景提升?
每年都有大量中國學生及世界各地的留學生申請國外高校,如果僅(jin) 僅(jin) 關(guan) 注標準化考試成績,國外高校很難對學生進行精準衡量與(yu) 區分。背景考察將幫助學校從(cong) 更多維度來評估學生考試之外的綜合能力,由此發現學生個(ge) 性化的優(you) 勢和閃光點。
How:挑選項目要遵循怎樣的原則?
原則一:與(yu) 學校及專(zhuan) 業(ye) 相匹配
我們(men) 進行背景提升的目的,是為(wei) 了讓招生老師看到“這個(ge) 學生很適合我們(men) 學校”,所以在項目的選擇上需要盡量和學校的培養(yang) 目標、校園文化相契合,與(yu) 專(zhuan) 業(ye) 能力相匹配,也就是從(cong) 學校和專(zhuan) 業(ye) 需求出發去優(you) 化個(ge) 人簡曆。
例如,理科背景的學生希望申請商學院,所以他選擇參與(yu) 了全球性商業(ye) 模擬競賽,並帶領團隊取得了優(you) 異成績。
這樣的參賽經曆不僅(jin) 彰顯了學生對商業(ye) 領域的熱忱,也展現出他在團隊中的溝通能力和執行力,同時也將自己的專(zhuan) 業(ye) 和學校做了很好的鏈接,為(wei) 申請添上了富有亮點的一筆。
原則二:項目的“質”比“量”重要
近年來,隨著海外升學越來越“卷”,國內(nei) 出現了美本申請打造“六邊形戰士”、英本申請狂卷A-level課程門數及成績的現象。
但實際上,如果我們(men) 想要申請美國 Top 30 和英國的G5學校,有 2-3 段時長在三個(ge) 月以上、比較紮實的經曆就夠了,並不是越多越好。
一方麵,項目要精選。重點選擇那些已經有較高知名度和認可度的項目,比如對於(yu) 想衝(chong) 刺Top50的學生,建議率先規劃藤校的夏校項目或者含金量高的競賽等。
另一方麵,參與(yu) 活動不能淺嚐輒止。在每個(ge) 項目中,孩子都需要關(guan) 注自己在活動中所扮演的角色,盡力突出其重要性和價(jia) 值;同時還需要持續性的投入時間精力,完成具有挑戰性的目標。
如果學生在一些活動上表現突出、擔任領導職務,或者對學校、團體(ti) 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那就值得一書(shu) 。
同樣的,如果學生對社區(學校、鄰裏、城市)有正麵影響,顯示出了該生對社區的參與(yu) 程度,這些也都值得突出。由此展示給招生官的不僅(jin) 僅(jin) 是參與(yu) 活動的結果,更是學生在這個(ge) 過程中的表現,以及從(cong) 中獲得的成長
實戰建議1:不同類型的項目如何選?
在Common Application申請係統中的活動部分中,最主流的三大課外活動形式是夏校、競賽和公益活動。具體(ti) 每個(ge) 類別的活動有哪些特征?適合怎樣的學生?
01、夏校項目
夏校Summer School是指每年6-8月,由美國眾(zhong) 多大學為(wei) 國內(nei) 外高中生、本科生和社會(hui) 人士開設的專(zhuan) 業(ye) 課程,常被稱作申請美國藤校的“直通車”。
當然,申請上藤校的夏校不等於(yu) 就能申請上藤校,但是可以讓你要申請的學校招生官知道你是被篩選過的“潛力股”。這一點在申請Top30-50、甚至是前30的學校時將大有助益。
對於(yu) 目標非常清晰的同學,可以進一步了解ED(提前決(jue) 定錄取院校),準備文書(shu) “為(wei) 什麽(me) 選擇我們(men) 學校”的素材,用於(yu) 申請提前錄取。另外,大部分夏校都是有學分或者成績的,這樣一來,目標院校的招生官也可以更直觀地了解你能否適應他們(men) 學校。
02、競賽項目
學術競賽是就一門或多門學科根據不同規則進行的超出課本知識的考試/競賽,主要可分為(wei) 兩(liang) 大類,即“做題型”競賽和“科研型”競賽。競賽能夠充分體(ti) 現學生的學術能力。如果參加過含金量高的比賽,在國際比賽中拿獎,學生的學術能力能夠得到非常好的展現。
做題型競賽
AMC、奧林匹克、物理碗等比賽目前在國內(nei) 都被大家所熟知。如果孩子可以在不花費過多精力的情況下拿到不錯的成績,一定要參加此類競賽,尤其是理工生。
科研型競賽
不同於(yu) 做題型競賽,此類比賽不是刷題就能出結果的,在國內(nei) 也相對不普遍。其通常要求學生進行前沿課題的研究,並寫(xie) 出學術論文或進行學術展示。所以這類競賽的難度更高、獲獎數量更少,含金量也更高。
03、公益活動項目
美國招生官特別強調需要做有意義(yi) 且持續的社區服務:“持續”的定義(yi) 是至少一年的時間;“有意義(yi) ”是要能夠激起同理心和利他行為(wei) (empathy and altruism),讓年輕人深入去了解自己身邊的世界。
無論你本身是什麽(me) 背景專(zhuan) 業(ye) 的學生,公益活動的方向都可以跟專(zhuan) 業(ye) 相關(guan) 聯。以近幾年常申專(zhuan) 業(ye) 之一的心理學為(wei) 例,除了在學術方麵進行相應的課程學習(xi) 、項目實踐和科學研究之外,在公益活動方麵也可以多多“學以致用”,比如針對留守孩子的心理紓解等,由此積累自身在這方麵的實踐成果。
除此之外,領導力也是美國大學看重的學生特質之一。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利用自己的領導力創建一個(ge) 公益項目或社團,發動和影響更多的人參與(yu) 到某項公益事業(ye) 中來。如果原本自己一直某個(ge) 公益組織或項目裏,後續也可以考慮發展成為(wei) 部門領導或項目負責人,從(cong) 而體(ti) 現公益活動的發展性以及個(ge) 人的成長。
總而言之,在背景項目的挑選上需要“因地製宜”:文商科重實踐、理工科看科研、藝術重作品。寧願小而精,不要大而全,根據申請專(zhuan) 業(ye) 進行有的放矢的背景提升才能更有競爭(zheng) 力。
實戰建議2:背景提升要避開哪些“雷區”?
雷區一:沒有定位和思路,浪費時間“刷活動”
美本申請的競爭(zheng) 激烈且時間有限,學生需要最大限度利用時間:既要探索自己的興(xing) 趣與(yu) 擅長方麵,也要滿足美本頂尖大學招生需求。因此切忌“病急亂(luan) 投醫”,浪費大量時間在不合適的項目上(比如時間太短的夏校、不感興(xing) 趣的義(yi) 工等),最終呈現的影響力卻極其有限。
雷區二:盲目參加科研項目,論文“大而無當”
最近幾年科研論文項目呈現“泛濫”傾(qing) 向,不管什麽(me) 樣的學生,似乎都人手N篇論文。市麵上也出現了各種輔導論文的機構也很多,甚至有機構可以一價(jia) “全包”(包括發表和推薦信)。
但實際上,申請官在考察履曆時會(hui) 著重關(guan) 注學生參加科研的初衷以及具體(ti) 的科研過程,也會(hui) 根據文書(shu) 、推薦信、麵試等來判斷學生到底是否對這個(ge) 科研項目感興(xing) 趣、是否是獨立完成的等等。如果在科研過程中“注水”,很難逃過申請官的“火眼金睛”和“靈魂追問”。
雷區三:舍近求遠,重校外而輕校內(nei)
申請圈存在這樣的一種現象,拚命參加夏校和校外的活動,卻不重視校內(nei) 的社團和機會(hui) 。其實美國頂尖大學更希望學生能夠充分利用你所在高中提供的機會(hui) ,比如你是不是你所在高中的學生會(hui) 主席?是否擔任模聯、辯論、演講社團的社長?在背景提升的過程中,與(yu) 其盲目去參加一堆夏校和爭(zheng) 取沒有太多關(guan) 聯的校外機會(hui) ,不如“舍遠求近”,更便捷高效地積累“籌碼”。
總結來看,無論是優(you) 秀的考試分數、還是亮眼的背景,其最終指向的還是孩子自身的熱愛、渴望與(yu) 追求,是孩子內(nei) 在優(you) 勢與(yu) 潛能的體(ti) 現。“包裝”誠可貴,“真誠”價(jia) 更高。畢竟,孩子參與(yu) 各種課外活動的終極目的,不隻是為(wei) 了某所大學的offer,更是為(wei) 了打開眼界、找到真正的自己。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