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大學(UM)博士(PhD)申請攻略及導師簡介

導師簡介

如果你想申請澳門大學教育學的博士,那今天這期文章解析可能對你有用!今天Mason學長為(wei) 大家詳細解析澳門大學Prof. ZHANG的研究領域和代表文章,同時,我們(men) 也推出了新的內(nei) 容“科研想法&開題立意”為(wei) 同學們(men) 的科研規劃提供一些參考,並且會(hui) 對如何申請該導師提出實用的建議!方便大家進行套磁!後續我們(men) 也將陸續解析其他大學和專(zhuan) 業(ye) 的導師,歡迎大家關(guan) 注!

博士(PhD)申請攻略 | 澳門大學(UM)導師簡介(212)

教授現任澳門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她於(yu) 天津美術學院獲得學士學位,後於(yu) 中國藝術研究院獲得碩士學位,並於(yu) 香港中文大學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在加入澳門大學之前,張教授曾在南開大學東(dong) 方藝術係擔任講師。

研究領域

張教授的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絲(si) 綢之路藝術研究、視覺藝術創作(雕塑和繪畫)、文化遺產(chan) 與(yu) 創意文化產(chan) 業(ye) 、中國雕塑藝術研究以及中國宗教藝術與(yu) 文化研究。她在這些領域有深厚的專(zhuan) 業(ye) 知識,並致力於(yu) 推動相關(guan) 領域的學術發展。

研究分析

1.Zhang, Z.X., Wong, J.F., (2022)《絲(si) 綢之路藝術:龜茲(zi) 造像》"The Art of Silk Road: Sculptures of Qiuci" Hangzhou:Zhejiang University Press. 這本書(shu) 深入探討了絲(si) 綢之路上的龜茲(zi) 造像藝術。張教授和合作者對龜茲(zi) 造像的風格、特點以及文化背景進行了詳盡的分析,為(wei) 理解絲(si) 綢之路藝術提供了寶貴的見解。該書(shu) 填補了這一領域的研究空白,對於(yu) 絲(si) 綢之路藝術研究具有重要意義(yi) 。

2.Zhang, Z.X. (2021)《閱讀"泥人張"藝術對中國文化的啟悟》" Reading" Clay Figurine Zhang" Art Enlightenment on Chinese Culture". Macau: Hall de Cultura Macau. 這本書(shu) 探討了"泥人張"的彩塑藝術對中國文化的啟示。張教授通過分析"泥人張"的作品,揭示了其藝術風格與(yu) 中國傳(chuan) 統文化之間的聯係,並闡明了"泥人張"藝術對當代文化創意產(chan) 業(ye) 的啟發。該書(shu) 為(wei) 理解中國民間藝術的文化價(jia) 值提供了新的視角。

3.Zhang, Z.X. (ed.) (2016) 《塑畫道形-中國道教藝術研究集》(Sculpt-Paint Daoist Images -Studies on Chinese Daoist Art). Hong Kong: HKUCL Press. 這本論文集匯集了多位學者對中國道教藝術的研究成果。張教授作為(wei) 編者,不僅(jin) 撰寫(xie) 了多篇文章,還對全書(shu) 的框架和內(nei) 容進行了精心設計。該書(shu) 涵蓋了道教藝術的多個(ge) 方麵,包括道教雕塑、繪畫、符號等,為(wei) 道教藝術研究提供了全麵而深入的視角。

4.Zhang, Z.X. (2009)《北魏關(guan) 中道教造像記研究-附造像碑文錄》(An Epigraphic Study of the Northern Wei Daoist Steles in Central Shanxi). Macau: University of Macau Press. 這本專(zhuan) 著對北魏時期關(guan) 中地區的道教造像碑進行了深入研究。張教授通過對碑文的考證和分析,重構了北魏道教藝術的發展脈絡,並探討了道教藝術與(yu) 北魏政治、社會(hui) 之間的互動關(guan) 係。該書(shu) 為(wei) 北魏道教藝術研究提供了紮實的文獻基礎和新的研究視角。

5.Zhang, Z.X. (2018) "The Sacred-Secular Space—Ma Kok Temple of Macau in 19th Century Western Painting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ts and Commerce, vol. 7 no. 6: 72-85. 這篇論文以19世紀西方畫家筆下的澳門媽閣廟為(wei) 研究對象,探討了媽閣廟的神聖性與(yu) 世俗性空間。張教授通過分析西方畫家的作品,揭示了媽閣廟在澳門社會(hui) 生活中的多重角色,以及中西文化交流對媽閣廟表征的影響。該研究為(wei) 理解澳門宗教藝術提供了跨文化視角。

6.Zhang, Z.X. (2012) "Mythological Representations in Chinese Art: Female Immortals in Ming (1368-1644) Figure Paintings." In The Visual and Performing Arts: An International Anthology, Volume 1. Edited by Stephen Andrew Arbury. Athens, Greece: Athens Institute fo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ATINER), pp. 257-267 (chapter 24). 這篇收錄於(yu) 國際論文集的文章,探討了明代人物畫中的女性神仙形象。張教授通過分析明代畫作中的女仙形象,揭示了這些形象所承載的神話寓意和文化內(nei) 涵,並探討了女性神仙形象與(yu) 明代社會(hui) 文化之間的關(guan) 聯。該研究為(wei) 理解中國藝術中的神話表征提供了新的視角。

項目分析

2016-2018 A Study of the Painted Clay Sculptures and Murals in the Qiuci Grottoes of Xinjiang. (Funded by University of Macau [MYRG]). 這個(ge) 由澳門大學資助的研究項目,對新疆龜茲(zi) 石窟的彩塑和壁畫進行了係統研究。張教授帶領團隊實地考察了龜茲(zi) 石窟,並對石窟的彩塑和壁畫進行了全麵調查和分析。該項目的研究成果,深化了人們(men) 對龜茲(zi) 石窟藝術的認識,並為(wei) 石窟藝術的保護提供了重要的學術支撐。

2013-2015 Tang and Song Daoism Studies. Centre for Studies of Daoist Culture (Funded by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這個(ge) 由香港中文大學資助的研究項目,探討了唐宋時期的道教文化。張教授作為(wei) 項目成員,重點研究了唐宋道教藝術的發展和特點。通過對道教造像、繪畫、符號等的分析,張教授揭示了唐宋道教藝術的豐(feng) 富內(nei) 涵,並探討了道教藝術與(yu) 唐宋社會(hui) 文化之間的互動關(guan) 係。

2008-2009 「文化的集體(ti) 記憶—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十週年雕塑作品展」("The collective cultural memories of Macau: an exhibition of sculptural art") research and creative works (Funded by the Fundação Macau). 這個(ge) 由澳門基金會(hui) 資助的項目,以雕塑藝術的形式展現了澳門的集體(ti) 文化記憶。張教授通過創作一係列反映澳門曆史文化的雕塑作品,表達了澳門多元文化的特質,以及澳門回歸十年來的發展變遷。該項目不僅(jin) 展示了張教授的藝術創作才能,也為(wei) 澳門文化遺產(chan) 的保護和傳(chuan) 承做出了貢獻。

研究想法

1.絲(si) 綢之路上的藝術交流與(yu) 文化融合:可以選擇絲(si) 綢之路上的一個(ge) 重要節點城市或區域,如龜茲(zi) 、敦煌等,深入研究該地區的藝術遺存,分析其中體(ti) 現的中外文化交流和藝術融合現象,探討絲(si) 綢之路在促進不同文明交流互鑒中的作用。

2.中國民間信仰與(yu) 宗教藝術:民間信仰是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yu) 宗教藝術有著密切的關(guan) 聯。可以選擇一個(ge) 具有代表性的民間信仰,如媽祖信仰,研究其相關(guan) 的宗教藝術,如媽祖廟宇的建築、雕塑、繪畫等,分析民間信仰如何塑造宗教藝術,以及宗教藝術如何反映民眾(zhong) 的信仰和生活。

3.道教藝術的數字化傳(chuan) 承與(yu) 創新:道教藝術是中國傳(chuan) 統藝術的瑰寶,但目前許多道教藝術遺存麵臨(lin) 保護和傳(chuan) 承的挑戰。可以運用數字技術,如3D掃描、VR等,對道教藝術進行數字化保護和呈現,並探索如何在數字時代背景下創新性地傳(chuan) 承和發展道教藝術。

4.澳門宗教藝術與(yu) 城市文化:澳門是一個(ge) 多元文化交匯的城市,宗教藝術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可以研究澳門的宗教建築、雕塑、繪畫等,分析它們(men) 與(yu) 城市發展的關(guan) 係,探討宗教藝術對塑造澳門城市文化身份的影響。

5.中國雕塑藝術的當代轉化:中國雕塑藝術有著悠久的曆史,但在當代社會(hui) 背景下如何轉化和發展,仍是一個(ge) 值得探討的問題。可以研究當代中國雕塑家的創作實踐,分析他們(men) 如何在傳(chuan) 統與(yu) 現代之間尋找平衡,如何用當代藝術語言表達中國文化內(nei) 涵。

申請建議

1.深入了解張教授的研究方向和學術成果:仔細閱讀張教授發表的論文和專(zhuan) 著,理解其研究視角和方法論,找到自己感興(xing) 趣的切入點。比如絲(si) 綢之路的研究方向等。

2.提煉自己的研究興(xing) 趣和問題意識:在了解張教授研究的基礎上,思考自己真正感興(xing) 趣、有熱情投入的研究問題是什麽(me) ,這個(ge) 問題的學術價(jia) 值和創新性何在。

3.嚐試進行初步的研究設計:根據自己的研究興(xing) 趣和問題,嚐試搜集相關(guan) 文獻資料,梳理已有研究成果,思考可能的研究路徑和方法,形成初步的研究設計。

4.與(yu) 張教授進行學術交流:在對張教授的研究和自己的研究興(xing) 趣有了較為(wei) 全麵的了解後,可以嚐試與(yu) 張教授進行學術交流,討論自己的研究想法,聽取她的意見和建議。

5.準備好充分且有針對性的申請材料:申請材料應體(ti) 現出對張教授研究的了解、自己學術訓練的紮實程度以及清晰的學術抱負,要讓張教授感受到你在她的指導下開展研究的潛力。同時,平時要注重學術能力的全麵訓練,如參與(yu) 學術會(hui) 議、發表學術論文等。

6.做好心理準備:博士生的選拔是雙向選擇的過程,要做好申請過程複雜、耗時較長的心理準備,也不要把結果看得太重。無論申請結果如何,在準備的過程中都能收獲知識、提升學術能力,這本身就是一種寶貴的經曆。

博士背景

Henry:畢業(ye) 於(yu) 985教育學碩士,目前在英國G5攻讀學前教育博士學位。研究領域為(wei) 早期兒(er) 童語言發展和認知技能培養(yang) 。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等發表了多篇論文,特別擅長於(yu) 運用多元文化方法研究語言習(xi) 得。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2024年上海AP國際高中盤點!熱門AP體係梯隊排名!

下一篇

孩子去英國讀本科家長要準備多少錢?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