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wei) 一家在人文社科申請方麵有豐(feng) 富經驗的留學機構,機構在過去六年時間裏積累了許多和比較文學這個(ge) 專(zhuan) 業(ye) 相關(guan) 的成功案例。在服務過程中,我們(men) 發現學生們(men) 攻讀比較文學課程的出發點大概可以歸類成三個(ge) 方麵:
- 對比較文學這個學術領域感興趣
- 喜歡文化研究,尤其是喜歡從文字、文本的角度 (相較於其他的方法,比方說注重田野調查的民族誌) 去探討文化現象
- 希望學習中國文學與文化,但留學目的國沒有中文碩士/學士課程 (而比較文學可以讓學生自主挑選兩門,甚至多門語言相關的文學作品和文化內容去對比學習;其中通常包括中文)
另外還有很多學生在初次聽說這個(ge) 專(zhuan) 業(ye) 的時候會(hui) 問:——什麽(me) 是比較文學?
所以我們(men) 在這裏總結了一下比較文學最基本的特點。
“For the dead travel fast”
Lenore
很多文學創作本身就包含了跨文化比較的元素。1897年出版的斯托克的小說《德古拉》就同時涉及了英國19世紀末的社會(hui) 文化和瓦拉幾亞(ya) (羅馬尼亞(ya) 的一部分)的曆史。作為(wei) 文學史上最有名的吸血鬼,德古拉伯爵的原型是15世紀的瓦拉幾亞(ya) 大公弗拉德三世。
在小說開頭,英國事務律師哈克受邀去伯爵的城堡(位於(yu) 羅馬尼亞(ya) )處理一些英國房產(chan) 購買(mai) 的業(ye) 務。當伯爵派來的神秘馬車夫(應該也是吸血鬼,很有可能就是伯爵本人)出現在雙方約定地點,要接哈克去城堡的時候,哈克的同行人用德語低聲說:“Denn die Todten reiten schnell” (“For the dead travel fast”), 引來車夫眼帶笑意的注視。
接下來便是哈克坐上馬車,正式開啟了一段驚心動魄的詭異經曆。而這句“For the dead travel fast” 是來自德國詩人比爾格最出名的一首敘事詩 “Lenore”。
它講述的是一位名叫Lenore的女子,因為(wei) 未婚夫參加1757年普魯士和奧地利之間的布拉格戰役未歸, 便和上帝爭(zheng) 吵,抱怨他的不公。之後某天午夜,一個(ge) 和未婚夫長得相似的陌生人出現在Lenore門口,邀請她一起騎馬前去他們(men) 的婚床。天快亮的時候,他們(men) 到達目的地,Lenore發現自己來到的原來是一個(ge) 墓園,帶她來的陌生人褪去未婚夫的樣貌竟是死神,而所謂婚床就是埋葬已經戰死的未婚夫盔甲和骸骨之地。
這首哥特式敘事詩對浪漫主義(yi) 文學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相關(guan) 意象和情節在後世歐洲各國的文學作品裏經常出現。比如 “The dead travel fast”, 除了《德古拉》還可以在狄更斯的《聖誕頌歌》裏看到。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喬(qiao) 伊斯用荷馬史詩《奧德賽》(希臘英雄奧德賽參加完特洛伊戰爭(zheng) 後,在海上曆險十年回到自己王國的故事)的結構來敘述一個(ge) 20世紀初的城市人在都柏林尋常一天的經曆。金庸用西方舞台劇的模式來寫(xie) 牛家村密室療傷(shang) 的情節。所以我們(men) 平時在讀一本小說又或者看一部電影的時候,也經常會(hui) 看到創作者身上不同思想、文化、傳(chuan) 統的碰撞和融合。
圖:威斯特伐利亞(ya) 條約簽署
現代國際關(guan) 係一些重要原則的起源
比較文學:文化領域的國際關(guan) 係。
比較文學主要是對不同語言承載的文學作品和其他各種文化表現形式(例如電影和音樂(le) )進行比較研究的學科。而很多時候,不同的語言又代表著不同的國家。一個(ge) 學生對中英文這兩(liang) 門語言的比較文學的興(xing) 趣,很可能就暗含著對中國和英國(或者其他英語國家)這兩(liang) 個(ge) 國家的文學和文化比較研究的向往。這種研究能讓學生更好去理解兩(liang) 國文化的相似和差異,包容和對立,以及進一步交流的可能性。
比較文學研究的主要形式:探索不同作品中相似的主題、思想、情節、意境、人物形象等等。
雖然歐洲和現代性是比較文學在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兩(liang) 個(ge) 主題,但是在現在的比較文學裏,歐洲以外的世界和古代文學作品也得到很大的關(guan) 注。雖然經典的法德模式認為(wei) 不同作品或者作者彼此間有直接影響是開始比較文學的必要條件, 現在隻需要它們(men) 之間存在顯著的共通點就可以進行比較研究。一個(ge) 中國宋朝的文人和一個(ge) 英國當代作家,後者可能從(cong) 沒聽說過前者,但是如果他們(men) 處理過類似的主題,便值得把他們(men) 放在一起對比探討。有的時候,同一部作品的不同譯作或者同一個(ge) 作者用不同語言寫(xie) 的作品(比如佩索阿)也可以被放入比較文學研究中。
Google Books 1904年到2019年:Bloomsbury Group出現數據
比較文學的兩(liang) 種解讀方式:close reading (細讀) vs. distant reading (遠讀)。
Close reading 就是對作品文本的特定段落進行細致的分析,探討其中的用詞、語句結構、句法、意象、和語句在上下文中的含義(yi) 。做close reading 需要掌握相關(guan) 文本原文的閱讀能力,所以對學生掌握的語言有比較高的要求。視乎研究的具體(ti) 話題, 隻掌握中文和英文當然也是可以的。不過如果要鑽研一些比較宏大的內(nei) 容,比如整個(ge) 西方文學中的現實主義(yi) ,就需要像奧爾巴赫一樣對西方主要語言都有所涉獵。
相比close reading, distant reading是一個(ge) 很新的概念, 是Franco Moretti在2000年提出的。它是用計算方法去分析大型數字圖書(shu) 庫中特定詞語和表達的數據。圖中是Google Books收集的圖書(shu) 中1904年到2019年 出現英文Bloomsbury Group (一個(ge) 從(cong) 1904年到二戰前活躍於(yu) 倫(lun) 敦的文人團體(ti) )的數據。Distant reading 使得宏觀分析海量的文本內(nei) 容成為(wei) 可能,有點類似文字和文本上的社會(hui) 學研究。
所謂文史不分家, 曆史的方法和視角對於(yu) 比較文學非常重要。
史學可以幫助比較文學的學生探討作品產(chan) 生的政治、經濟、社會(hui) 和文化背景, 從(cong) 而了解文學與(yu) 現實之間的互動。舉(ju) 個(ge) 例子, 針對英國攝政時代(1811年至1820年)的曆史研究,尤其是關(guan) 於(yu) 巴斯這座城市在當時英國中產(chan) 階級和富人社交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和對《傲慢與(yu) 偏見》的解讀是可以相輔相成的。
比較文學的學生還需要去認識一些現代的理論和思想流派,包括後結構主義(yi) 、後殖民主義(yi) 、伯明翰學派、馬克思主義(yi) 、精神分析學等等。例如精神分析學裏就經常會(hui) 提到《哈姆雷特》。還有對後殖民研究有奠基作用的《東(dong) 方主義(yi) 》也帶有比較文學的特點;賽義(yi) 德在書(shu) 中分析了不少英國和法國(兩(liang) 個(ge) 殖民大國)作家的作品。
把這些理論應用在文學作品上有時會(hui) 有牽強附會(hui) 的地方, 但是適當地了解它們(men) 還是必要的。任何聲稱自己不相信理論的人在思考和表達的時候也必然需要去對事實進行挑選、概括、建立聯係,因此都會(hui) 不自覺地帶著自己的一套“理論”。學習(xi) 理論和思想流派可以幫助我們(men) 梳理各種曾經得到認可的用來解讀作品的思維角度, 比較它們(men) 的優(you) 劣,從(cong) 而完善自己的思考過程。
比較文學的方法可以被用於(yu) 分析影視作品,特別是電影文本。有電影相關(guan) 的經曆,想在比較文學框架下理解電影的學生也可以考慮這個(ge) 專(zhuan) 業(ye) 。
香港大學的Master of Arts in Literary and Cultural Studies (文學與(yu) 文化研究碩士)就包含一個(ge) 電影研究的方向。選課包括:
- The Art and Politics of Narrative 敘述的藝術與政治
- Film and Popular Culture 電影與流行文化
-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and Film 當代中國文學與電影
- World Cinema 世界電影
- Screen Documentaries 銀幕紀錄片
- Ecological Imaginations in Literary and Visual Narratives 文學與視覺敘述中的生態想象
另外一個(ge) 和比較文學聯係緊密的實踐領域是翻譯筆譯。
雖然文學作品的譯作在過去很長時間裏被認為(wei) 都不如原著,但是從(cong) 上世紀70年代開始越來越多的人表示一部作品進過翻譯以後既有丟(diu) 失的元素,也能展示新的內(nei) 容和風格。董橋就曾這樣評價(jia) 英國作家菲茨傑羅翻譯波斯詩人海亞(ya) 姆的《魯拜集》:“都說譯文是借句發揮不是依句翻譯,海亞(ya) 姆筆端飄下一片落葉,菲茨傑羅的稿紙上瞬間是滿山的秋色;教我讀《七智柱》的阿拉伯作家說原作意境絕沒有譯作磅礴。” 所以原著和譯作放在一起同樣可以進行比較文學的研究。
因此比較文學專(zhuan) 業(ye) 同樣適合有筆譯相關(guan) 經曆或者以後想從(cong) 事筆譯工作的學生。牛津大學還有一個(ge) 比較特別的把比較文學和翻譯結合起來的碩士學位-如上圖所示。
在這個(ge) 信息傳(chuan) 播越來越圖像化的時代,比較文學適合所有想從(cong) 文本和文字的角度去理解世界,尤其是不同文化共性和差異的學生。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