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yu) 疫情的原因,去年有一部分學生從(cong) 美高或國際學校下車,轉入普高體(ti) 係,想高考和留學兩(liang) 手準備,疫情過去,就再申請國外大學;條件不允許,就參加國內(nei) 高考。但是,對普高生是否適合留學持懷疑態度,那麽(me) 老師就給大家探討下,普高生申請美國大學有多難!
之所以說難,是相對於(yu) 公立校國際部和國際學校而言,在接下來的分析中,我們(men) 會(hui) 有一些對比。高中生留學目的國家可選也比較多,整體(ti) 而言,以申請美國大學的難度最大,材料準備最多,因此,今天的討論僅(jin) 限於(yu) 普高生申請美國大學。討論這個(ge) 問題,我們(men) 還是從(cong) 申請美國大學要求來逐一分析。
1、GPA,普高的課程設置是麵向高考的,隻要是高考考的科目,學生都是必修,因此相對國際部的IB、AP直接麵向申請的課程來說,普高生課程量大,獲得好的GPA難度高,並且成績的可信度還要比IB、AP、AL還要低一些。
有學生說普高GPA比較水,或者說可以修改,但事實上,最近幾年越來越嚴(yan) 格了,有些學校可信度比AP、IB還要高一些,但老外招生官不信啊。有人說普高生可以脫產(chan) 啊,但現實是,最近幾年政策限製,大部分城市的高中已經不太允許在讀學生脫產(chan) 了,就算有關(guan) 係,但也會(hui) 有時間限製。
2、標化成績。普高生課程多,相應的課後作業(ye) 也多,不少普高生反應,做完每天的作業(ye) 差不多都十點了,別的同學都睡覺了,自己才開始刷標化,通常要刷到淩晨一兩(liang) 點,這就是普高中留學生的常態。課後作業(ye) 想放水的可能性也不大,很多學校的作業(ye) 和GPA是掛鉤的。
因此,普高生想獲得一個(ge) 好的托福、SAT成績要比國際部和國際學校的學生付出更多時間和精力。
更何況,未來幾年的申請,可能大多數還需要有不錯的AP成績。
3、課外活動資源匱乏。國際部和國際學校通常會(hui) 有學校提供各種機會(hui) ,來完成課外活動或者社團組建,還會(hui) 配有專(zhuan) 門的升學顧問。但在普高體(ti) 係內(nei) ,一切與(yu) 高考無關(guan) 的活動都是不被支持的。就連學生自己組建的社團、課外活動都要經過層層批示才能繼續,很多學生因此還被認為(wei) 不務正業(ye) 。
4、文書(shu) 寫(xie) 作。無論是DIY還是找顧問協助,文書(shu) 都需要學生本人進行一部分創作,需要閱讀很多文書(shu) 或者請教過來人經驗,才能梳理出自己的文書(shu) 思路,但對於(yu) 普高生而言,時間顯得特別稀缺。文書(shu) 寫(xie) 作是一個(ge) 相對長期的過程,從(cong) 素材收集,思路整理,到一稿、二稿等等,都非常燒腦又占用時間。而高中的課程還在繼續,作業(ye) 還要交,月考還得考......從(cong) 這個(ge) 角度看,每一個(ge) 成功留學的普高生,都是時間管理大師。
5、競賽資源稀缺。相對來說,普高裏麵也會(hui) 有一些競賽,但大部分是偏理工科的,文科類競賽很少,這對於(yu) 偏文科方向的申請者也是不利的,但理科生稍微占一點優(you) 勢。但是,整體(ti) 來說,競賽也不會(hui) 太多,畢竟所有學生的主要目標是高考。
6、出身背景。美國大學招生官也是非常懶惰的,他們(men) 通常會(hui) 喜歡在熟悉的學校招生,陌生的學校不太敢嚐試,比如哈佛招生官每年可能都會(hui) 從(cong) 北師大實驗或者人大附ICC招一兩(liang) 個(ge) 學生,因為(wei) 他通過往年的招生,已經知道這個(ge) 學校/國際部的學生質量了,新一屆招生大概率也不會(hui) 太差。但如果是一個(ge) 普高學生,往屆又沒有招生過,那麽(me) 大概率他也不會(hui) 從(cong) 這個(ge) 學校招第一個(ge) 學生,隻有少數學校考慮多樣化時才會(hui) 有這樣的嚐試。這是普高學生申請美國大學的一個(ge) 劣勢。
以上六條,是因為(wei) 普高教學體(ti) 製所致,學生工作量非常大,在提升GPA、備考標化、做課外活動和文書(shu) 創作方麵都麵臨(lin) 著比國際部和國際學校學生更大的挑戰。
除此之外,普高生還麵臨(lin) 著另外兩(liang) 個(ge) 申請條件之外的困惑。
1、心理壓力。在大多數普高學生和家長群體(ti) 中,長期以來有個(ge) 錯誤的認知,就是,他們(men) 認為(wei) :隻有考不上大學的人才去留學,或者留學的學生是為(wei) 了逃避高考,或者考不上的才去留學。再加上最近幾年公立國際部和國際學校的發展,大部分目標是出國留學的學生都從(cong) 普高體(ti) 係分流出去,普高內(nei) 留學的學生偏少,這部分群體(ti) 就顯得很孤單,被孤立,被不理解,屬於(yu) 有苦也沒地方說的一種狀態。能熬下來的學生,都是心理非常強大的,老師也見過扛不住壓力中途放棄的學生。當然,也因為(wei) 這個(ge) 因素,不少高一後才決(jue) 定留學的學生,就轉入國際部或者國際學校,畢竟那個(ge) 氛圍裏精神上才會(hui) 更放鬆一些。
2、信息閉塞。在普高內(nei) ,衝(chong) 刺的各種信息是報考、分數線、填誌願,完全聽不到SAT、托福、文書(shu) 這些字眼,對學生而言,校內(nei) 很難收集到自己有價(jia) 值的留學和備考信息;對家長而言,校內(nei) 沒有升學顧問,家長群裏也難找到知音,作為(wei) 助攻的家長要有很強的信息收集能力,跑中介、培訓機構,逛各種家長群,來完善自己對留學申請的理解,然後再指導孩子,打“後援”的挑戰也非常大。
因此,普高生留學對學生和家長都是挑戰。因此很多時候,老師麵臨(lin) 家長詢問要不要轉國際部或者國際學校時,也無法給出肯定的答複。因為(wei) 是否適合隻有自己知道,學生能不能應對這些挑戰。如果目標堅定,就是要出國留學,還是推薦轉到國際部或者國際學校的。根據老師這幾年的統計,普高生申請到前30的學生占比也非常低。
在老師采訪到的幾名普高生中,他們(men) 有一個(ge) 共同的結論就是:難!累!。
總之,每一個(ge) 普高留學成功的學生,請為(wei) 自己鼓掌,你們(men) 突破這麽(me) 多障礙,申請到自己的夢校,邁出這麽(me) 艱難的一步,你們(men) 才是王者。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