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隱藏]
美本申請中的推薦信該如何準備?
? 學校對於(yu) 推薦信的要求?
通常情況下,推薦信是美國大學申請中的必需材料。常見的推薦信要求為(wei) 1 封 Counselor 推薦信和 0~2 封老師推薦信,所以提前邀請好升學指導和 2 名高中老師撰寫(xie) 推薦信即可滿足申請材料需要。
在此基礎上,有些學校會(hui) 對推薦信有特殊要求,需要針對自己的選校進行研究,並提前做好準備。一些常見特殊要求:
- 不接受推薦信:多見於(yu) 公立大學,如加州大學係統、賓州州立大學係統、伊利諾伊大學係統等。
- 學科要求:如加州理工學院要求 2 封老師推薦信必須 1 封來自於(yu) 數學或科學老師,1 封來自於(yu) 人文或社會(hui) 科學老師;布朗大學要求 Bachelor of Science 或 Liberal Medical Education 的申請者至少要提供 1 封來自於(yu) 數學或科學老師的推薦信。
- 其他推薦信:如達特茅斯學院強烈鼓勵申請者提供 1 封同齡人推薦信,賓夕法尼亞(ya) 大學從(cong) 2021-2022 申請季開始接受申請者使用其他推薦信來替代 2 封老師推薦信中的 1 封。
? 什麽(me) 樣的推薦信是好推薦信?
首先,建議閱讀麻省理工學院官網的一篇文章 “How to write good letters of recommendation” (https://mitadmissions.org/apply/parents-educators/writingrecs/)。其最有參考價(jia) 值之處在於(yu) 給出了 6 封推薦信的例子,並附加了評論來分析每一封推薦信的優(you) 劣。
其次,推薦人寫(xie) 推薦信時一般都會(hui) 盡量給出學生積極正麵的評價(jia) 。推薦信之間的區別往往在於(yu) 這些評價(jia) 夠不夠具體(ti) 、有沒有輔以事例、能不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另一方麵,學校也很看重推薦信中的橫向評價(jia) ,比如“the best of a career”“the best this year”這類態度鮮明的推薦語。
因此,在選擇推薦人時,最重要的原則是選擇足夠了解你的、寫(xie) 作水平高的、願意給出明確橫向評價(jia) 的推薦人,同時也要在邀請推薦人後積極溝通並提供可能有助於(yu) 其寫(xie) 作的各種材料。
??? 找誰寫(xie) 自己的推薦信?
Counselor 推薦信
Counselor 推薦信一般由學校裏的升學指導或班主任來完成,需要注意的是負責提交這封推薦信的老師要同時負責為(wei) 你上傳(chuan) 學校的成績單、School Report 等其他材料。Counselor 推薦信會(hui) 以一個(ge) 第三方的視角來給出關(guan) 於(yu) 申請者學業(ye) 、課外活動、興(xing) 趣特長、個(ge) 人特質等方麵的評價(jia) 。
由於(yu) 很多 Counselor 對於(yu) 畢業(ye) 班甚至是曆屆學生的情況都比較了解,所以這封推薦信中的橫向評價(jia) 比較能代表校方的意見,也會(hui) 是招生官關(guan) 注的重點。
老師推薦信
「找哪兩(liang) 位老師來寫(xie) 自己的推薦信」可能是一個(ge) 沒有最佳答案的問題,不過我們(men) 會(hui) 通過解答一係列常見問題來幫助你找到自己的選擇:
1. 應該選擇教授什麽(me) 科目的老師?
- 如果你申請的學校有學科要求(如前麵提到的加州理工學院和布朗大學)則必須遵守;
- 應該選擇學術科目的老師,如芝加哥大學對於(yu) 學術科目的定義(yi) 是「包括數學、社會(hui) 科學、 曆史、科學、英語或文學、外語,和其他包含大量閱讀、寫(xie) 作或課堂討論的科目」,因此一般不選擇體(ti) 育課、藝術課(IB、AP、申請藝術類專(zhuan) 業(ye) 除外)等;
- 「一文一理」對於(yu) 大部分學校不是強製性規定,其背後邏輯是最好選擇兩(liang) 位能從(cong) 不同角度評價(jia) 你的老師,如賓夕法尼亞(ya) 大學的規定是「可以選擇教授相似學科的老師,如 1 名英文老師和 1 名曆史老師。但不建議選擇教授同一學科的老師,如 2 名不同的數學老師」。
2. 應該選擇教授什麽(me) 年級課程的老師?
- 盡量選擇高年級的老師,如耶魯大學建議「最好選擇 11 或 12 年級的老師」,一般不選擇 9 年級的老師。
3. 是否可以選擇已經不在學校就職的老師?
- 可以。老師推薦信是通過郵箱邀請在線遞交,所以理論上隻要老師能夠使用郵箱都可以。當然因為(wei) 老師不在學校,有聯係不到的風險,需要在前期邀請老師時著重考慮溝通的順暢程度。
4. 老師的背景(如職位、學曆等)是否重要?
- 請記住推薦信是關(guan) 於(yu) 被推薦人而不是推薦人的。所以老師的背景遠不如推薦信的內(nei) 容重要。
5. 如果我有 2 封以上的老師推薦信會(hui) 不會(hui) 加分?
- 和很多其他申請材料一樣,推薦信要注重質量,而不是數量。雖然有部分學校接受 2 封以上的老師推薦信,但不要為(wei) 了交而交。如果額外推薦信沒有重要的新角度、新信息的話,隻會(hui) 拉低你所有推薦信的平均含金量。
? 其他推薦信
常見的其他推薦信可能來自於(yu) 藝術老師、教練、雇主、科研導師、家庭成員、同齡人等。不同於(yu) Counselor 推薦信和老師推薦信,其他推薦信不是大學申請的必需材料,且很多學校並不接受其他推薦信。
關(guan) 於(yu) 是否要遞交其他推薦信,建議尊重學校要求、並慎重考慮。以下列舉(ju) 出一些不推薦遞交的情況:
- 學校明確聲明不接受(或強烈不鼓勵)其他推薦信的;- 推薦人對你並不了解的(哪怕是校友、社會(hui) 名流);- 來自家人的推薦信(羅切斯特大學這樣明確建議遞交家人推薦信的學校除外)。
到底要如何理解其他推薦信,我們(men) 其實可以參考耶魯大學關(guan) 於(yu) 遞交額外材料的說明,即「絕大多數成功的申請者都隻遞交了必需材料」和「其他推薦信不要重複任何申請中其他地方已經包含的內(nei) 容」。
總之,在招生工作極度過飽和的今天,招生官能夠花在每份材料上的時間往往是固定且有限的,遞交的其他推薦信如果沒有被忽略的話,很可能要減少你必需材料被好好閱讀的機會(hui) 。所以,不要隻是為(wei) 了缺乏安全感而遞交其他推薦信(或任何額外材料)。
✍? 準備正當時
最後,根據我們(men) 的經驗,11 年級下學期是選擇和邀請推薦人比較理想的時間。所以如果你是今年申請的同學,現在就可以開始聯係推薦人了,這樣既可以給推薦人留出充足的時間準備,也可以趁機和推薦人麵談,幫助推薦人了解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