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專業申請藤校容易嗎?藝術留學申請分享

對於(yu) 藝術和設計專(zhuan) 業(ye) 的一些澄清

在正式介紹之前,小編想要先提醒大家:美國大學普遍注重博雅教育,也就是培養(yang) 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幫助其積累各方各麵的基礎知識,而人文藝術在通識教育中占很重要的一部分,無論你是什麽(me) 專(zhuan) 業(ye) 都必須在大一學習(xi) 這些領域的課程。

很多不熟悉藝術和設計專(zhuan) 業(ye) 的人,或許經常會(hui) 將這兩(liang) 者混為(wei) 一談。不可否認的是藝術和創作的確有千絲(si) 萬(wan) 縷的聯係,然而它們(men) 從(cong) 根本上來說是完全不同的兩(liang) 個(ge) 概念。從(cong) 幾萬(wan) 年前的洞穴壁畫,到如今遍地開花的美術館中的展品,我們(men) 可以說藝術創作是人與(yu) 生俱來的天性。藝術的定義(yi) 非常廣泛,它的表達形式包括但不限於(yu) 繪畫、雕塑、戲劇、音樂(le) 、電影等,並且主觀性很強,所以無法給出一個(ge) 明確具體(ti) 的定義(yi) 。

藝術專(zhuan) 業(ye) 不是就業(ye) 導向性的,但是畢業(ye) 之後還是有一些就業(ye) 可能,比如前往藝術機構(博物館、美術館、拍賣行等),大學任教,或者作為(wei) 職業(ye) 藝術家。 設計和藝術不同的地方在於(yu) ,它是可以直接被定義(yi) 為(wei) 工業(ye) 文明的產(chan) 物,且它的出現是為(wei) 了讓工廠裏批量生產(chan) 出的東(dong) 西更美觀,更具藝術性,甚至可以賦予其更深層的人文精神,所以這也決(jue) 定了設計本身的跨學科性。

設計是功能、就業(ye) 導向的,它的底層邏輯是解決(jue) 生活中的問題,因為(wei) 設計即為(wei) 生活。常見的設計專(zhuan) 業(ye) 包括:建築設計,室內(nei) 設計,景觀設計(室外、公共空間,建築+景觀=居住環境),舞台設計(非實用性設計),工業(ye) /產(chan) 品設計,平麵設計(用視覺語言來表達信息,海報、包裝、排版),交互設計(智能家電、手機App),遊戲設計(相比於(yu) 動畫來說更注重交互性)。設計專(zhuan) 業(ye) 的學生可以選擇的就業(ye) 機會(hui) 有大廠(比如互聯網公司),設計公司,或者創新型公司(設計谘詢公司)。

藝術申請輕鬆進藤校?快醒醒

Cornell DEA專(zhuan) 業(ye) 的跨學科性

大學中的設計類專(zhuan) 業(ye)

美國TOP30的綜合性大學中部分院校有開設Design類專(zhuan) 業(ye) (包括Design,Digital Media, Architecture)。不過,開設Design專(zhuan) 業(ye) 的大U不會(hui) 像藝術專(zhuan) 校一樣在本科階段就對專(zhuan) 業(ye) 進行詳細的劃分,因為(wei) 他們(men) 還是鼓勵學生可以在本科階段自由探索自己感興(xing) 趣的設計領域,直到研究生再選定方向進行深度學習(xi) 。

我們(men) 可以從(cong) 下麵CMU設計專(zhuan) 業(ye) 官網給出的專(zhuan) 業(ye) 規劃圖表中看到,無論你日後是要作為(wei) 產(chan) 品設計師/環境設計師/視覺設計師,在大一階段你都需要去修這三類的課程,直到大二開始你才可以主攻你最感興(xing) 趣的專(zhuan) 業(ye) 方向。

藝術申請輕鬆進藤校?快醒醒

CMU Design專(zhuan) 業(ye) 規劃

設計類專(zhuan) 業(ye) 有STEM專(zhuan) 業(ye) (比如Cornell的Design Environmental Analysis(DEA)專(zhuan) 業(ye) 和Stanford的Product Design),這裏可以以Cornell的DEA專(zhuan) 業(ye) 課程要求為(wei) 例,選修課的範圍從(cong) 心理學、經濟,再到統計和自然科學,可以看出學校鼓勵學生從(cong) 不同角度出發來思考自己的設計思路。

雖然不要求對各方麵都精通,但對不同的層麵需要有基本的理解,這樣方便日後在遇到不同類別的問題時能夠清楚該去找什麽(me) 樣的人來解決(jue) 。

藝術申請輕鬆進藤校?快醒醒

Cornell DEA 選課要求

除了Design類專(zhuan) 業(ye) 外,現在大學中更常見的還有Digital Media和Game相關(guan) 的專(zhuan) 業(ye) ,即數字化的手段來做視覺表達,不過各個(ge) 學校對於(yu) 這個(ge) 領域的叫法不同,比如UCLA的叫做Design Media Art(DMA),USC的為(wei) Media Arts+ Practice(MA+P),NYU的Interactive Media Arts(STEM專(zhuan) 業(ye) ),而這些專(zhuan) 業(ye) 同Design一樣,無論是從(cong) 學校官網的項目簡介還是課程設置中都能發現,他們(men) 需要的並要培養(yang) 的是一名通才。

除了交互類的專(zhuan) 業(ye) ,還有城市規劃和計算機專(zhuan) 業(ye) 的交叉學科,例如密歇根安娜堡大學開設的Urban Technology和MIT的Urban Science and Planning with Computer Science。

*交互專(zhuan) 業(ye) 在本科階段通常會(hui) 被歸類到Design或者DigitalMedia的大專(zhuan) 業(ye) 下,不會(hui) 單獨被列出來。

藝術申請輕鬆進藤校?快醒醒

NYU IMA官網

還有就是建築專(zhuan) 業(ye) ,相比於(yu) 上麵兩(liang) 類會(hui) 是更加傳(chuan) 統的設計專(zhuan) 業(ye) ,曆史悠久。建築專(zhuan) 業(ye) 是在所有設計類學科裏綜合性最強的,當然入行門檻也會(hui) 非常高,不建議學生沒有想清楚就直接申請。建築專(zhuan) 業(ye) 的就業(ye) 前景還可以,社會(hui) 地位也比較高,不過現在國外的建築職位的工資很低,因為(wei) 國外的新建建築項目越來越少了,更多的是注重於(yu) 城市更新。

國內(nei) 或者亞(ya) 洲別的國家的建築項目開發會(hui) 更多一些,所以國內(nei) 建築領域的工資也稍微高些,但是非常的辛苦。建築專(zhuan) 業(ye) 背景就業(ye) 還算比較吃香,就算不從(cong) 事建築領域,因為(wei) 其學科的綜合性,去其他設計領域求職也都是可以的。

另外這裏也提一些大學裏的跨學科創新組織,一大部分都是和MIT有關(guan) 聯,比如說Media Lab,隸屬於(yu) 建築學院,下設很多項目組,進行各種跨學科的研究。還有MITidm,是一個(ge) 隻開設研究生項目的跨學科設計學位,學院希望來自不同學科背景的學生前來學習(xi) 。MIT的Sensible City Lab是注重城市數據的可視化。

這裏還想和大家分享2010年才建立的大學:Singapore University ofTechnology & Design新加坡技術與(yu) 設計大學,它最初是新加坡政府和MIT和浙大共同開辦的。學生在大一上通識課程,到了大二才會(hui) 選具體(ti) 的方向(共有五個(ge) 可選方向:Architecture and Sustainable Design,ComputerScience and Design,Design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Engineering Product Development和EngineeringSystems and Design)申請新加坡的學生可以考慮。

什麽(me) 樣的人適合走設計方向

對於(yu) 學生我們(men) 經常會(hui) 強調綜合性發展,而設計這個(ge) 專(zhuan) 業(ye) 就是培養(yang) 綜合創新能力的學科。如果你有往設計領域發展的意向,不妨在此之間分析一下自己是否具備以下的能力/潛力:創造力、觀察能力、執行力、領導力和表達能力。

同時你也應該思考自己是否對藝術、人文和科技這三個(ge) 大類的學科知識有濃烈的學習(xi) 興(xing) 趣,並且你也應該清楚認識到自己在進入職業(ye) 生涯中從(cong) 事的工作將會(hui) 是不斷地與(yu) 人協作,注重跨學科以及持續創新的。

不建議以藝術設計申請作為(wei) “曲線救國”的方式。如果你本身對設計完全無興(xing) 趣,隻是單純覺得相對於(yu) 理工科來說,設計專(zhuan) 業(ye) 會(hui) 讓容易讓你踏進名校,那麽(me) 小編建議你盡快打消這個(ge) 念頭。需要澄清的一點是,設計專(zhuan) 業(ye) 的申請準備也是非常費時費力的一個(ge) 過程,雖然你不需要花大把的時間在準備數學物理競賽上,但是作品集準備是一個(ge) 周期非常長的工作。同時也不建議完全零基礎直申藝術設計類。

通常學生會(hui) 從(cong) 九年級暑假或十年級上開始準備作品集,先從(cong) 基礎通識課開始學習(xi) ,儲(chu) 備專(zhuan) 業(ye) 和人文知識,鍛煉思維方法,之後再會(hui) 提高工具性技能。 還有一個(ge) 誤區是可能很多人覺得設計方向申請就會(hui) 對學術水平的要求有所降低

舉(ju) 一個(ge) 例子,今年有一枚錄取了Brown + RISD Dual Degree的offer,這個(ge) 項目今年是從(cong) 800名申請者中錄取了15名學生,要求你必須同時被Brown和RISD錄取。這也同時說明你的學術活動和成績必須要達到藤校標準,你才可以被這個(ge) 項目錄取,所以申請設計專(zhuan) 業(ye) 的目的並不是為(wei) 了遮蓋表現不佳的學術成績

藝術設計類的活動以及與(yu) 其他專(zhuan) 業(ye) 的結合

競賽方麵,國內(nei) 的藝術競賽具有國際含金量的較少,美高的學生可以參加Scholastic,美籍或者綠卡可以參加Young Arts,這兩(liang) 個(ge) 比賽都曆史悠久,規格很高。有些學生也可以嚐試參加紅點獎,有學生曾經獲獎,但是很難,因為(wei) 參賽人員有很多是職業(ye) 設計師。

所以學生在活動準備方麵,可以將自己的作品集和課外人文社科類的活動相結合,在申請大學時招生官也可以看到你的作品集和課外活動有相互呼應,可以呈現出更整體(ti) 且更為(wei) 立體(ti) 的個(ge) 人profile。

設計同時可以跟人文藝術和社科結合。就像前文所說,設計就是生活,但是設計師不僅(jin) 解決(jue) 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問題,同時也會(hui) 關(guan) 照少數群體(ti) (殘障人士、老年人、留守兒(er) 童群體(ti) 、跨性別人士等),創造出更多能夠便利所有人的產(chan) 品,體(ti) 現出人文關(guan) 懷。

這裏可以給大家舉(ju) 一些設計同其他學科結合的例子,比如說設計與(yu) 心理學交叉。做此跨學科的第一步就是你需要具備很強的同理心,因為(wei) 設計是為(wei) 某個(ge) 人群去滿足某個(ge) 目標,而心理學(同理社會(hui) 學也可以)這樣的社科可以幫助你去了解你的目標用戶;如果你不具備同理心,不熟悉你的服務人群,是無法做出非常有效的作品的。另外,如果你具備很好的美學修養(yang) ,那麽(me) 你可以在你的跨學科作品中加入一些藝術色彩,會(hui) 讓你的作品更加出眾(zhong) 。

對曆史的了解也會(hui) 讓你的創作會(hui) 更有底蘊,所以對於(yu) 要走藝術設計方向的學生,非常推薦去學習(xi) 藝術史。如何將作品集與(yu) 前麵提到的人文學科結合,趙菲菲老師給出了以下四種建議:

1. 直接用作品集嚐試解決(jue) 某個(ge) 學科領域所存在的問題;

2. 鑒於(yu) 藝術創作的理念可以源自於(yu) 某一個(ge) 學科,用作品集探討文化、宗教、曆史問題;

3. 用某一個(ge) 領域的技術來創作作品集(比如機構過往的學生有用VR做了一個(ge) 博物館);

4. 在某一個(ge) 領域進行研究,用設計手段來做研究的可視化。

輔助作品集對於(yu) 非純藝術/設計專(zhuan) 業(ye) 申請的幫助

作品集不限製隻能申請一個(ge) 專(zhuan) 業(ye) ,它可以被用到申請其他專(zhuan) 業(ye) ,當然這也需要從(cong) 你的文本資料(比如文書(shu) )中體(ti) 現出來聯係。

有很多非藝術設計專(zhuan) 業(ye) 的同學也想提交作品集來輔助自己的申請。

這裏需要提醒大家的一點是,作品集的選題和申請方向和個(ge) 人方向一定是符合的。不要隨便上傳(chuan) 作品集,因為(wei) 學校會(hui) 找藝術或設計學院專(zhuan) 業(ye) 的教授來審核,它是為(wei) 了體(ti) 現你的藝術素養(yang) 的。

比如說申請STEM方向的可以將Biotech與(yu) 設計結合,用一些新材料來做設計,或者一些新的科技,像是用VR做手術,作為(wei) 自己輔助作品集的主題。

不要將自己的隨手畫或者隨手拍作品在未經雕琢前就上傳(chuan) 提交為(wei) 自己的作品集!

對於(yu) 藝術作品集大家可以參考Scholastic或其他權威競賽的一等獎,大學相應專(zhuan) 業(ye) 的學生作品,或者大學的Museum都展出什麽(me) 作品吸取靈感。

對於(yu) 不同學校,作品集的作用也會(hui) 不一樣。很多藤校是你先符合了學校的標準,相當於(yu) 你已經一隻腳踏進校門了,才會(hui) 去看你的作品集;而有一些學校是非常看重作品集的(例如Cornell的建築和DEA項目),可以說作品集會(hui) 對錄取結果起到決(jue) 定性的作用。

最後想給各位再提醒一點的是,如果你是想衝(chong) TOP30院校甚至是藤校的學生,藝術作品集請找專(zhuan) 業(ye) 的作品集機構輔導,文書(shu) 寫(xie) 作也請找專(zhuan) 業(ye) 的申請規劃機構輔導,切勿將二者混為(wei) 一談,畢竟專(zhuan) 業(ye) 的事還是專(zhuan) 業(ye) 的人做結果會(hui) 更理想!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美發布2021年留學生報告 中國仍為其最大的海外生源國!

下一篇

2022下半年可報名的伟德betvlctor1946匯總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