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內(nei) 地家長通過香港高才、優(you) 才成功拿到香港身份,對於(yu) 他們(men) 來說,拿香港身份的主要目的就是為(wei) 了孩子能夠享受香港更好的資源待遇。
然而,由於(yu) 內(nei) 地和香港兩(liang) 地教育製度的大不同,也導致很多家長在給孩子插班香港學校時錯失良機。那麽(me) ,對於(yu) 內(nei) 地孩子來說,到底什麽(me) 時候插班才最為(wei) 合適呢?
前幾天就有一個(ge) 客戶朋友來問老師,說孩子已經讀初三了,現在去插班還來得及嗎?
在這裏老師可以很明確告訴大家,太晚了。初三再去要麽(me) 是上排名比較低的band 2,學校,要麽(me) 直接上墊底的band 3。實際上,建議家長們(men) 能盡早就盡早準備,最好小學就開始插班了。
因為(wei) 總的來看,在內(nei) 地念中學了再去插班入讀香港學校,在申請學校時,是很占下風的。因為(wei) 香港很多學校的評判標準是香港學校的成績,如果孩子在香港上學,那麽(me) 很方便老師判斷孩子的情況,從(cong) 而上band 1學校更容易。否則孩子在內(nei) 地是優(you) 等生,能上band1的概率,最後因為(wei) 沒有香港成績隻能去上band 2。
其次,如果不是從(cong) 小在香港讀書(shu) ,在選擇DSE課程時,也會(hui) 受到不小的影響,有可能會(hui) 導致選不到熱門的選修課。
但其實最重要的還是越晚插班,對孩子來說就越難適應。因為(wei) 在內(nei) 地養(yang) 成習(xi) 慣了,再去到香港接受不一樣的教育模式,需要更長更久的適應能力。而且太晚插班對於(yu) 孩子來說,隻能硬著頭皮上,沒有任何退路了。但要是早插班,一發現不適應還能及時止損,換回內(nei) 地教育。
總之,孩子年紀越大,轉校的風險就會(hui) 越大。
當然,為(wei) 什麽(me) 說最好不要在中學時期再來插班,除了上述原因外,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那就是內(nei) 地的課程體(ti) 係跟香港的課程體(ti) 係有著天壤之別。
這也許打破了家長們(men) 的一貫認知,還有不少家長以為(wei) 同樣是漢語文化圈,內(nei) 地的課程跟香港課程會(hui) 有所重合,而且認為(wei) 內(nei) 地公立體(ti) 係的課程要比香港課程難很多,孩子去到香港學校不是輕輕鬆鬆就可以適應嗎?
但其實還真不是。
下麵就給大家剖析一下原因。
首先,大家可以看看香港學校課程圖:
圖源:網絡,侵刪
從(cong) 這張圖中,我們(men) 很容易發現,內(nei) 地和香港小學課程的最大差別就是香港有常識科。
香港小學課程除了開設中、英、數以外,還開設了【常識科】。
其中小學的常識課,包括了這6個(ge) 部分:分別是健康與(yu) 生活、人與(yu) 環境、日常生活中的科學與(yu) 科技、社會(hui) 與(yu) 公民、國民身份認同與(yu) 中華文化、了解世界與(yu) 認識資訊年代。
圖源:網絡,侵刪
作為(wei) 香港小學一門重要的科目,常識科不僅(jin) 為(wei) 初中階段的【個(ge) 人、社會(hui) 及人文教育】、【科學教育】及【科技教育】等科目打基礎,更是高中DSE【通識科】的基礎。而且【通識科】是每年HKDSE考試的必考科目,足見其重要性。
不過從(cong) 2024年起,公民與(yu) 社會(hui) 發展科將取代通識教育科,成績匯報隻設“達標”一級,成績在“達標”以下則以“未達標”標示。
所以,可以說,如果是在內(nei) 地讀小學,那麽(me) 在【通識科】這一門科目上是不占優(you) 勢的。
此外,除了香港會(hui) 設常識科外,香港的英語和內(nei) 地的英語也大相徑庭。
因為(wei) 香港作為(wei) 世界著名的國際性大都市,“三文兩(liang) 語”的文化氛圍濃厚,在香港,孩子從(cong) 小就用英文交流,而且在生活中的大大小小環境都與(yu) 英文有關(guan) ,對於(yu) 他們(men) 來說,看英語就像內(nei) 地的孩子看中文一樣輕鬆簡單,所以應付DSE考試也要比內(nei) 地孩子要得心應手得多。
反觀內(nei) 地,孩子接觸的多為(wei) “應試英語”,即隻會(hui) 考試,不會(hui) 應用。這樣一來,哪怕孩子英文成績不錯,但一旦到了香港,也還是需要花不少時間去重新適應,甚至有些小朋友插班去香港的,還需要針對英語這門學科進行強化訓練。
當然,除了以上課程體(ti) 係不同的差異之外,還需要麵臨(lin) 環境融入的問題。要知道香港是中西薈萃,多文化融合的城市,這裏集聚著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士,他們(men) 的文化背景不同,習(xi) 俗不同,去到香港後,也要麵臨(lin) 新的人際關(guan) 係,比如如何跟背景不同的人相處,如果是因為(wei) 語言不通,導致無法融入集體(ti) ,這時候又該怎麽(me) 辦?這些都是需要我們(men) 去處理的。
因此,老師建議大家,家長如果想要將孩子送到香港讀書(shu) ,盡量在孩子讀小學或者幼稚園的時候,就轉到香港去。
當然,每個(ge) 家庭都有每個(ge) 家庭的情況,也有很多家長因為(wei) 某些事情的耽擱或逼近,不得不選擇中途插班。
在這種情況下,最好先評估一下孩子適不適合插班,有哪些學校能夠匹配?
如果實在不行,也可以繼續往下看,給大家整理了插班香港中小學的技術貼,它們(men) 對孩子來港上學很有幫助!
一、 插班的黃金時機
香港的學校,比如官立資助或部分直資,它們(men) 都遵循三種學位分配的方式,第一種是自行派位,第二種是統一派位,第三種是叩門。但需要注意的是,不管走哪一種,這三種方式都是需要提供呈分試成績的。
因此,建議孩子在小學五年級前就插班,因為(wei) 五年級的時候會(hui) 有呈分試,這樣還在就能順利參加,並拿到考試成績了。
但如果孩子沒來得及小學階段過去,隻能中學階段插班,什麽(me) 時候最好呢?
同樣地,中學階段,香港學生也會(hui) 麵臨(lin) 一個(ge) 重要的節點DSE選科。DSE選科是在中三階段,而且選科關(guan) 係後以後升讀大學和專(zhuan) 業(ye) ,所以如果是已經上中學的內(nei) 地學生,最晚最晚都要在中三,也就是內(nei) 地初三之前了。
當然,如果不想要參加中學派位,但還是想上香港的學校,那可以考慮去讀私立或者國際學校。
不過提醒大家一下,不管孩子最後選擇什麽(me) 樣的學校,都需要麵試。香港的學校對麵試是很重視的,會(hui) 重點考察孩子的表達能力、應變能力等等。所以如果想要順利插班,麵試能力的提升也是相當關(guan) 鍵的一環。
二、到底怎麽(me) 插班?
很多家長認為(wei) 插班很簡單,隻要根據教育局的指示,提交申請就能分配到學位,就能分分鍾搞定。然而,現實情況卻並非如此,因為(wei) 香港學位緊張,每年的學位都有限。
再加上香港的官津、直資生源等都相對穩定,隻有某些學生突然退學或轉學後才會(hui) 有空位出來,所以,香港學校好的學位每年都是一位難求的。
因此,提前規劃必不可少,當然也不排除某些家長嫌麻煩,覺得既然要做這麽(me) 多,還不如幹脆把孩子放在內(nei) 地讀好了,但是,在內(nei) 地競爭(zheng) 程度更激烈也是不爭(zheng) 的事實。
最後老師想說,插班到香港學校雖然看起來很複雜,但隻要方法找對了,能給孩子爭(zheng) 取更好更優(you) 質的資源,那一定也是非常值得的!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