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寫(xie) 論文就頭禿?一讓改稿就抓狂?跟學術寫(xie) 作朝夕相伴、形影不離的高中生們(men) ,到底為(wei) 何談“寫(xie) 作”而色變?
從(cong) 課堂作業(ye) 、標化考試到申請文書(shu) 、個(ge) 人陳述,英文寫(xie) 作可以說貫穿了目標美本的高中生們(men) 的學術生涯。然而,即使學生花了大把時間背單詞、練語法,仍然可能在進行學術寫(xie) 作時大翻車。
原因很簡單:學術寫(xie) 作可不是簡單的詞匯堆砌,而是需要遵從(cong) 特定的規則和章法的。不掌握這些基本規則,並在反複練習(xi) 中提高自己的寫(xie) 作思維和意識,再驚人的詞匯量和華麗(li) 的文筆,也難以產(chan) 出優(you) 秀的學術文章。
芝加哥大學創意寫(xie) 作係的教授曾說過:“混亂(luan) 的寫(xie) 作體(ti) 現的是混亂(luan) 的思維。”這句話在寫(xie) 作和修改中都能起到至關(guan) 重要的作用。寫(xie) 作不僅(jin) 考驗一個(ge) 人的筆上功夫,更考驗ta思考的智慧。
因此,大家在麵對學術寫(xie) 作任務時,可千萬(wan) 別拿到題目就抱著破罐子破摔的心態,直接上手。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是產(chan) 出的文章淩亂(luan) 而又碎片化,令讀者摸不著頭腦。正確的做法其實是在動筆前就思考清楚,文章最需要表達的內(nei) 容是什麽(me) ,以及最合適的表達方式是什麽(me) 。
而這思考過程以及後續寫(xie) 作中,有三個(ge) 方麵需要大家格外注意。
Clarity 清晰度
學術寫(xie) 作的核心目的不是為(wei) 了炫耀自己掌握的高難詞匯和複雜句,更不是為(wei) 了用艱深晦澀的長難句把讀者繞暈,而是通過清晰、有邏輯的方式傳(chuan) 達內(nei) 容,幫助讀者理解,引發讀者思考。
舉(ju) 例來說,教授布置期末論文,通常都是為(wei) 了檢驗過去這一個(ge) 學期,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的程度如何,是否能夠將專(zhuan) 業(ye) 內(nei) 容很好地理解、消化,變成自己的東(dong) 西輸出。如果為(wei) 了炫技,讓教授連文章在表達什麽(me) 都看不明白,可就得不償(chang) 失了。
Concision 簡潔性
清代書(shu) 畫大家鄭板橋說得好:“刪繁就簡三秋樹。”進行學術寫(xie) 作時,簡練才能凸顯出最關(guan) 鍵的內(nei) 容。網絡世界流行的“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在學術寫(xie) 作中可行不通,因為(wei) 在往往有限的篇幅內(nei) ,內(nei) 容的重複和囉嗦的用詞都是一種浪費。
例如動詞+副詞的組合,往往都能被一個(ge) 幅度更大、程度更深的動詞所替代。如果不注意簡潔性問題,很有可能會(hui) 給讀者留下囉嗦的印象。
Coherence 連貫性
和創意寫(xie) 作不同,學術寫(xie) 作給到作者自由發揮的空間是有限的。為(wei) 了做到將不同的論點、論據完整又準確地向讀者表述,大家的論文一定要注意整體(ti) 的結構合理性和段落之間流暢、自然的連接關(guan) 係。
就像公園的導覽圖一樣,好的學術論文應該為(wei) 讀者畫一幅清晰有序的路線圖,確保他們(men) 能夠清楚、有序地看到作者製定的路線,並且順著作者的思路走完全程。
學術寫(xie) 作是大家校內(nei) 、校外學術生活的必備技能,掌握學術寫(xie) 作的基本原則,並能在日常寫(xie) 作中實行這些原則,對大家的學術發展來說至關(guan) 重要。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