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賓大畢業(ye) 生的文章,內(nei) 容是吐槽美國精英大學學生對名利的追求,以及由此導致的嚴(yan) 重內(nei) 卷和心理問題。(文章作者:Isabella Glassman,賓大2023屆畢業(ye) 生)
作者在開篇就指出美國大學普遍存在的一種職業(ye) 前壓力(pre-professional pressure),它讓我們(men) 相信,隻有在計算機編程、金融和谘詢等領域工作,最好是在高盛、麥肯錫或大型科技公司等藍籌公司工作,才能擁有”光明的未來“。
這種壓力並非常春藤盟校學生獨有。在2022-23學年,有112,270名學生主修計算機科學,是九年前的2倍多。2021-22學年,本科院校頒發了375,400個(ge) 商學學位。不出所料,攻讀人文學科的學生人數急劇下降。
去年,高盛開放了2,700個(ge) 本科生實習(xi) 崗位,卻有超過31萬(wan) 名本科生遞交了申請。
如此激烈的競爭(zheng) 下,想要打造一份完美簡曆的話,學生不僅(jin) 需要專(zhuan) 業(ye) 對口,還要有相關(guan) 課外活動的經曆,這就導致學生不得不剛入校就去卷社團。
大學社團的入社競爭(zheng) 有多激烈?想要進入康奈爾大學亞(ya) 洲商學院本科生協會(hui) 的話,就要在一個(ge) 漆黑的演講廳裏,在投影儀(yi) 的燈光照射下,大聲回答問題。哪怕你擠破頭進入了耶魯大學,也還不夠。2022年,耶魯的投資社團拒絕了236名在校生的入社申請。
經濟學的課程隨之變得異常火爆。今年秋季,賓大的微觀經濟學課程有672個(ge) 名額,截止到周一,隻剩下4個(ge) 空位了。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疑問,大家真的都那麽(me) 喜歡經濟學嗎?
賓大有一個(ge) 傳(chuan) 說:如果你在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課程上表現出色的話,就能被很難進的金融社團錄取,並有機會(hui) 轉入沃頓商學院學習(xi) ,那可是美國最負盛名的本科商學院。
作者迫於(yu) 壓力也選擇了微觀經濟學,但最後發現自己對商科並沒有太大興(xing) 趣。之所以會(hui) 選擇經濟學課程,是因為(wei) 如果能順利轉入沃頓商學院,可以被同齡人高看。學生們(men) 經常會(hui) 說自己想在並購工作,但似乎不是高盛或摩根大通,這樣的工作經曆就沒有價(jia) 值,沒人會(hui) 在意。賓大學生永遠在討論通往成功的“唯一途徑”。
作者提出,這種對“成功人生”的執念背後有著經濟的原因。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通貨膨脹持續了多年,而工資水平卻停滯不前。房價(jia) 的漲幅超過了通脹率,想要擁有住房變得更加困難。今天的年輕人麵臨(lin) 著比他們(men) 的父母更嚴(yan) 峻的現實,他們(men) 的工資甚至不足以購買(mai) 一套郊區的起步房。Z世代比千禧一代背負更多的學生貸款,而所有財務方麵的擔憂似乎都可以通過高額的薪水來得到緩解。
但拚命追求經濟安全感的代價(jia) 是情感缺位。從(cong) 2010年至2020年,18至25歲之間至少有過一次抑鬱發作的年輕人數量翻了一番。近三分之二的大學生表示,他們(men) 在某一年內(nei) 感到“極度焦慮”,專(zhuan) 家指出這其中的原因包括課業(ye) 壓力、參加課外活動的壓力以及職業(ye) 選擇的擔憂。
當成千上萬(wan) 的學生湧向同一個(ge) 專(zhuan) 業(ye) 和職業(ye) 就導致供不應求。眼下尤其如此,今年春天Handshake上的招聘信息顯示,科技行業(ye) 的研究生職位空缺比去年同期減少了30%。金融業(ye) 的職位空缺也在減少。谘詢公司已經削減了新員工的數量,並推遲了應屆生的入職時間。
對此,作者認為(wei) 可以從(cong) 學校和家庭兩(liang) 方麵著手來改善。精英院校可以通過改革校園招聘係統來解決(jue) 這個(ge) 問題,以防止金融和谘詢公司迫使學生越來越早地做出承諾。任何學生都不應該在大三開始之前就過早地決(jue) 定自己的第一條職業(ye) 道路。
父母對孩子的職業(ye) 選擇也有巨大的影響。父母固然希望孩子得到最好的,但還是應該思考下究竟什麽(me) 才能真正讓孩子快樂(le) ,而不是把自己的期待強加於(yu) 孩子,更不應該讓孩子過早地背負經濟上的壓力。比如作者在文中提到,自己的室友曾因為(wei) 沒有拿到父母希望的offer在宿舍裏哭泣。
許多讀者都對作者所描述的現象產(chan) 生了共鳴,給予了很多鼓勵,也留下了自己的思考。有網友點出了人文學科的意義(yi) :
“隨時給我人文學科。這樣當生活出現問題時,你有辦法應對,找到慰藉,反思你的經曆的意義(yi) 並計劃一種新的方法。”
“我們(men) 國家不需要更多的金融顧問。AI可能在交易部門做得更好而且更加靈活。我們(men) 需要的是學生找到他們(men) 熱愛的東(dong) 西並讓它運轉起來。另外,找一所你能負擔得起的大學,也可以自己學習(xi) 。你可以在許多的地方付出努力,可能不會(hui) 讓你掙到很多很多錢,但你會(hui) 逐漸找到向上的通道和網絡。”
評論區中也有前藤校教授的發言:
“…對大學畢業(ye) 生來說,就業(ye) 市場可能是前所未有的艱難。但你不必被亞(ya) 洲商學院本科生社團錄取,大多數雇主如果不去學校就不會(hui) 知道這些。這不是前進的道路,也不值得你頭疼。經驗、知識和能力仍然管用。你不需要任何人的認可。”
“…我的孩子花了三年時間,做了一個(ge) 流水線廚師,拿到了烹飪證書(shu) ,花3個(ge) 月的時間徒步穿越新西蘭(lan) ,賺了些錢去了一次歐洲背包旅行。然後他決(jue) 定回到英國讀大學。我們(men) 從(cong) 來沒有強迫他回學校讀書(shu) ,隻是希望他有所成就,希望他找到自己的道路。當他的故事還在展開的時候,我讀到作者和同學們(men) 為(wei) 失去實習(xi) 機會(hui) 受到的壓力,以及在一些更大的計劃中不算什麽(me) 的小波折,感到害怕。這種壓力對一個(ge) 人的心理健康造成的傷(shang) 害將是無法彌補的。這個(ge) 星球很大,有無數條道路可以通往你想要的生活。如果不是高盛或摩根大通就完了,這樣的想法多麽(me) 悲哀和短視啊。”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