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全美40所私立大學遭到起訴,被指控聯合操縱助學金的發放,針對離婚或父母分居家庭的學生收取過高的學費。
40所美國大學被起訴,指控操控學費援助
這起聯邦訴訟由康奈爾大學的校友及波士頓大學的學生於(yu) 10月7日(美國時間)發起,矛頭直指用於(yu) 評估學生經濟需求的“CSS Profile”表格。起訴書(shu) 中指出,負責管理該表格的非營利機構——大學理事會(hui) College Board,與(yu) 涉案學校於(yu) 2006年共同製定了一項政策:在計算學生經濟需求時,不管父母是否有實際參與(yu) 或財政援助,都需要將非監護父母的資產(chan) 納入考量。這意味著,許多離婚或父母分居的學生在申請助學金時,家庭資產(chan) 申報都虛高了。
律師指出,大學理事會(hui) 曾積極敦促各學校采納此政策,以實現做法上的一致性。據估算,如果沒有這一協議,學校將競相提供財政援助來招收優(you) 秀的候選人。據估計,過去18年裏,至少有20,000名潛在受害者因這一做法而多花了冤枉錢或者因經濟遠古無緣入讀。
目前,訴訟案指控包括麻省理工學院、紐約大學、布朗大學在內(nei) 的40所頂尖私立學院和大學理事會(hui) 密謀提高大學學費,據稱違反了聯邦反壟斷法,加劇了學生貸款債(zhai) 務的飆升。
▲起訴名單
起訴案雙方回應
原告表示
代表原告的Hagens Berman律師事務所的執行合夥(huo) 人兼聯合創始人史蒂夫·伯曼表示:“當今社會(hui) ,大學學費的經濟壓力怎麽(me) 誇大都不為(wei) 過。我們(men) 相信,我們(men) 的反壟斷律師已經發現了推動高等教育成本上漲的關(guan) 鍵因素。這些受影響的人(主要是來自離異家庭的大學申請者)根本無法預見這樣的‘陷阱’,他們(men) 獲得的財政援助遠低於(yu) 公平市場水平。”
本案原告之一的Maxwell Hansen透露,他在提交CSS Profile時已明確注明父親(qin) 不會(hui) 承擔其教育費用,但美國大學仍堅持要求其父親(qin) 填寫(xie) 相關(guan) 資產(chan) 信息。去年,當他轉學至波士頓大學時,也遭遇了同樣的情況。盡管這兩(liang) 所學校都為(wei) 他提供了一定的經濟援助,但Hansen及其律師認為(wei) ,如果沒有這一要求,他或許能獲得更多的資助。
另一名原告張愛玲則提出,她曾請求康奈爾大學在計算助學金時排除其領取殘疾收入、無力承擔教育費用的非監護父母,但這一請求遭到了康奈爾大學的拒絕。因此,張愛玲的監護父母不得不申請聯邦家長補助貸款,以支付她剩餘(yu) 的學費。
被告回應
紐約大學發言人約翰貝克曼表示:“這起訴訟毫無根據,紐約大學打算大力捍衛自己以及其財政援助政策和程序。”
哈佛大學、喬(qiao) 治城大學、布蘭(lan) 迪斯大學和杜克大學拒絕對該訴訟發表評論,南加州大學和塔夫茨大學則表示他們(men) 仍在審查該訴訟的具體(ti) 內(nei) 容。
根據投訴,涉案的大學要麽(me) 派員工參與(yu) 製定大學理事會(hui) 的政策,要麽(me) 實施該政策,要麽(me) 要求學生提交非監護父母的信息以確定基於(yu) 需求的經濟援助。
美國大學理事會(hui) 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men) 有信心在這次法庭中獲得勝利。”
寫(xie) 在最後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大學理事會(hui) 官網的數據顯示,在使用CSS Profile的270所大學中,隻有不到一半的學校要求非監護父母填寫(xie) 該表格,並沒有全部落實。如果學生與(yu) 非監護父母失去聯係,他們(men) 可以申請豁免。
大學為(wei) 了將有限的助學金資源給到最需要的人,往往會(hui) 審查地比較嚴(yan) 苛。對於(yu) 大學機構來說,一些家庭通過隱瞞其財務狀況的全貌來鑽係統的空子,也是他們(men) 最頭疼的。
因此,對於(yu) 那些資金雄厚的私立學校來說,CSS Profile比聯邦學生資助免費申請表(FAFSA)提供了更為(wei) 詳盡的家庭財務狀況信息,因此他們(men) 更傾(qing) 向於(yu) 使用CSS Profile。然而,學生們(men) 越來越多地質疑大學本身是否在操縱助學金做法,以保留更多的機構資金。
2022年,就曾有一群前大學生對包括喬(qiao) 治城大學、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和布朗大學在內(nei) 的16所私立大學提起集體(ti) 訴訟,指控這些學校合謀限製對被錄取學生的經濟援助。事後,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和耶魯大學等10所大學就此案達成和解,賠償(chang) 了共計2.84億(yi) 美元。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