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於(yu) 網絡
赫爾辛基日報報道,周一艾斯堡市議會(hui) 的討論議題是移民融入計劃。議長Jarno Limnéll說,不需要每一個(ge) 艾斯堡居民都成為(wei) 典型的艾斯堡人。每一個(ge) 艾斯堡居民都是艾斯堡人,艾斯堡是屬於(yu) 所有艾斯堡居民的。這反映了艾斯堡的現實。
目前艾斯堡五分之一的居民的母語是外語,而且年齡越小,講外語的人數比例越高。艾斯堡已經出現了居民區分化現象。雖然大部分基礎學校裏移民學生的比例不高,但是,已經有六所學校裏外國學生的比例超過了半數。
它們(men) 是Kirstin koulu(外國學生的比例是69%)、Kirkkojärven koulu(59%)、Tiistilän koulu(58%)、Olarin koulu(52%)、Mainingin koulu(51%)和Perkkaanpuiston koulu(50%)。另外,Meritorin koulu(49%)、Kilonpuisto koulu(42%)、Leppävaaran koulu(41%)和Matinlahden koulu(37%)的外國學生也很多。
議員們(men) 表示,移民父母較低的芬蘭(lan) 語水平會(hui) 影響孩子們(men) 的芬蘭(lan) 語學習(xi) 。因此,提高移民父母的芬蘭(lan) 語水平也是一個(ge) 不容忽視的問題。同時,外語翻譯人員也應該掌握更多的學校專(zhuan) 業(ye) 名詞,因為(wei) 有些移民父母由於(yu) 翻譯的失誤而誤解了特殊教育的意義(yi) ,因而不願意接受幫助。
原文鏈接: https://www.hs.fi/kaupunki/art-2000008883294.html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