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博士,你最先能夠想到什麽(me) ?是麵對一黑板的數學推導公式,還是在電腦屏幕前按下一行行你看不懂的代碼,還是穿著白大褂在一堆高精尖儀(yi) 器前做實驗?
作為(wei) 學曆的金字塔尖,博士總能給人們(men) 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但實際上,博士也是普通人,甚至有的博士日子過的也非常淒慘。無論是讀博期間還是畢業(ye) 後,其實對於(yu) 博士們(men) 來說都是人生的又一道考驗。
圖源:知乎
01 博士可以有多慘?
天生克導,苦不堪言
A學長
“前兩(liang) 年做了個(ge) 項目,快做完了,導師轉校(沒提前告訴任何人),帶走了項目,說到時候發了給你coauthor,至今沒發(四年了)。
第二個(ge) 導師,業(ye) 內(nei) 很厲害的大師,也教了我很多新東(dong) 西,像個(ge) 慈愛的爺爺,不到一年,生病了,我因為(wei) 不願放棄這個(ge) 項目,一直沒換。直到兩(liang) 年後,才又找了一個(ge) 副導師。不到一年,副導師退休,又過了幾個(ge) 月,我主導師病逝了。我受到打擊,萎靡不振,重度抑鬱,一度自殺入院。搶救回來後休了半年學。
現在又換了導師(好心收留了我),項目成果也整理的差不多了,正要發出去畢業(ye) ,然後遇到了新冠。加油吧,很快就能不辜負我前導師的遺誌把這個(ge) 項目發表了,再堅持一下!(今年第六年了)”
圖源:知乎
生活就是從(cong) 一個(ge) 坑爬出來了,接著跳進另外一個(ge) 大坑
B學長
“我本碩均就讀於(yu) 頂尖985高校,博士選擇到美國深造,導師是領域內(nei) 在美國的絕對大牛。當初選擇美國就是想當然的認為(wei) 國外的科研環境會(hui) 更好,能夠過上work-life balance般的生活,誰能想到白人導師裏也有push怪。
我的導師是一個(ge) 非常push的白人,每天要求早上8點前到實驗室,晚上10點多才能走。周末還要求必須加班一天,來趕進度。不僅(jin) 如此,導師自己並不經常來學校,而是全球到處開會(hui) ,但是開會(hui) 之餘(yu) (甚至在飛機上)也不忘用社交軟件查崗,看大家在不在辦公室裏認真碼代碼。
考慮過退學重讀,但是卻沒有勇氣麵臨(lin) 高昂的沉沒成本。本來以為(wei) 到美國能夠享受生活,沒想到迎接我的卻是比國內(nei) 加倍的卷。最終我用了6年畢業(ye) ,但年齡已經超過了32歲,很多想求職的高校沒有合適崗位,目前還在尋求博後職位。”
讀博沒能讓我自信,反而讓我越來越自卑
C老師
“我在農(nong) 村長大,家中經濟條件一般,一路過五關(guan) 斬六將到北京讀大學。本科畢業(ye) 後以優(you) 異的成績順利直博,到Top2攻讀博士。
除了日常科研之外,我會(hui) 周末做家教以維持自己的正常生活開支。然而天有不測風雲(yun) ,博三時我父親(qin) 突然患病,需要高昂的醫療費用。無奈之下隻能在繁重的科研壓力之下抽更多時間外出兼職賺錢,為(wei) 給父親(qin) 還醫藥費。但最終的結果是博三時科研進展幾乎為(wei) 0,最終延畢。
升入Top2之後,身邊的同學不僅(jin) 成績優(you) 異,而且家庭條件非常好,從(cong) 小多才多藝。說實話,我心裏非常不平衡,也越來越抑鬱。”
科研以外的生活一地雞毛
D教授
拿到國家級的人才帽子是無數博士生和科研人員的夢想,平日裏看起來高高在上的TA們(men) 其實也有自己無盡的煩惱。
D教授是早年的青年長江,不僅(jin) 有數不盡的行業(ye) 頂刊,還有幾篇正刊加持,在外人看來可謂是一路順風順水。
然而實際上D教授一直以來科研和行政壓力極大,一天24小時都不夠用,每周7天不是在機場就是在趕去外地開會(hui) 的路上。
久而久之,D教授和孩子越來越疏遠,婚姻也因此受到挑戰,不僅(jin) 患上了一係列慢性病,還查出了消化係統的癌症。
雖然外人都非常羨慕D教授年輕有為(wei) ,但是隻有D教授自己清楚這個(ge) 頭銜是用自己的健康和生活換來的。
然而開弓沒有回頭箭,一旦自己選擇了這條路,就要一直走下去,否則會(hui) 極大影響課題組裏的碩士、博士甚至小導師的未來發展。
第一學曆是一輩子抹不去的遺憾
E學長
“我23年底剛剛結束聯培回國,預計24年6月畢業(ye) 。近期投遞了大約40所院校,最終隻有幾所回信。
盡管我的科研成果豐(feng) 碩(共有七篇一作文章,其中5篇Top,一篇是大子刊),仍有不少院校都對我的第一學曆和第二學曆提出了質疑。雖然我的博士院校是行業(ye) 內(nei) 頂尖985,但是第一學曆和第二學曆均是排名不高的雙非二本院校,因此在很多學校並沒有通過簡曆初篩。
當時為(wei) 了補足教育背景的短板而努力提升自己的科研成果,沒想到最終還是倒在了第一和第二學曆上。事與(yu) 願違,雖然早就預料到會(hui) 是這樣,但還是很難過,我甚至經常懷疑自己是不是不應該讀博走科研這條路。”
02 為(wei) 何說博士是一群非常慘的人?
看似走在時代前沿,實則是同齡人裏的落伍者
作為(wei) 最高學位,讀到博士的人基本都老大不小了,畢業(ye) 差不多30歲。而這個(ge) 時候的同齡人不說事業(ye) 有成,最起碼經濟穩定,有的組建了自己的家庭,生活早已走上正軌。而剛畢業(ye) 的博士生隻是一群從(cong) 象牙塔裏初入社會(hui) 的學生。
TA們(men) 需要在這個(ge) 階段從(cong) 頭開始,無論是事業(ye) 還是家庭,這勢必會(hui) 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因此,大齡且不穩定導致了大多數博士的焦慮。
圖源:知乎
博士頭銜帶來的“高期待”
雖然博士的收入不高,但大眾(zhong) 對博士的“期待值”卻並不低。如果出門在外亮出博士的身份,大部分人都會(hui) 投來羨慕的目光。然而眾(zhong) 人往往隻看到博士最風光的一麵,卻沒有看到TA們(men) 夜以繼日在實驗室或電腦前奮戰的場景。
此外,現實和理想的脫軌帶來的挫折感也會(hui) 不斷打擊TA們(men) 的內(nei) 心。很多博士誤判了當下的現狀,對未來的期待值很高,仍然對自己有過高的追求,屢次失敗後陷入了無盡的內(nei) 耗。
就拿找工作來說,很多名校博士認為(wei) 自己應該到211、985高校求職,然而很多時候現實都會(hui) 給TA們(men) 以沉痛一擊。
所以博士群體(ti) 是一個(ge) 非常二相性的群體(ti) ,一方麵受到大家的仰慕,而另一方麵卻過著無比淒慘的人生。這種苦隻有讀過博士才能深刻體(ti) 會(hui) 。
圖源:知乎
導師決(jue) 定你的畢業(ye) 速度
與(yu) 本科碩士都有所不同,博導和博士生之間的關(guan) 係會(hui) 更加親(qin) 密,影響也更深遠,例如博士期間的科研進展、指導,畢業(ye) 後的找工作等等。
好的導師能受益終生。遇到一個(ge) 好的導師不僅(jin) 能夠讓博士就讀非常順利,而且還能在未來的工作當中提供很多幫助。然而反觀有些導師,雖然是國家級人才,但是對自己的科研方向一問三不知,有時甚至不懂還要裝懂,更有甚者往錯誤的方向引導。遇到這種導師畢業(ye) 就會(hui) 變得十分艱難。
之前家裏有個(ge) 親(qin) 戚,在某985大學讀了8年才博士畢業(ye) ,而8年讀博期間隻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原因是在讀博初期導師並沒有提供非常充足的指導,好不容易科研上路,導師又過來搶自己的一作論文。所以很多博士生過的慘,相當一部分與(yu) 導師有關(guan) 。
圖源:知乎
科研具有不確定性
博士畢業(ye) 的要求之一就是在科研上能夠有一定的突破,因此如果想走學術這條道路,就要不斷地有科研產(chan) 出來支撐,換句話說要一直有新發現。
但事實上,科研本身其實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這也是為(wei) 什麽(me) Nature雜誌社在嚐試引入新的文章體(ti) 係,即作者首先將實驗設計投稿到雜誌,審核通過後完全按照實驗設計來做,無論最終結果如何都能發表在相關(guan) 期刊。
這種做法鼓勵了大家勇於(yu) 發表真實的科研成果。然而對於(yu) 博士生們(men) 來說,短短四年需要產(chan) 出大量的成果其實本身難度就很大,在此基礎上還要確保成果都是正向和積極的可能有些不切實際。因此,很多人就會(hui) 動歪腦筋學術造假、為(wei) 了畢業(ye) 或是發文章。
這一部分人有時還會(hui) 搶占那些踏踏實實做科研的人所應得的榮譽和獎勵,這形成了一種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從(cong) 而導致整個(ge) 學術圈魚龍混雜。
圖源:知乎
經濟基礎決(jue) 定上層建築
雖然很多博士生的年齡老大不小,但終究還是學生,勞務一定拿的不如正式上班多。這也使得很多家境貧寒的博士在讀博後期不僅(jin) 要麵臨(lin) 畢業(ye) 、求職等壓力,還要麵臨(lin) 經濟層麵的壓力。
長期生活中內(nei) 耗和高壓的環境當中,難免精神狀態不佳。因此,讀博前要三思而後行,經濟條件是很重要的一條考慮因素。
現在“如果家境條件一般還不如盡早工作”的呼聲越來越高。反映在2024年的研究生報考情況上也是如此,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本科畢業(ye) 後直接占坑,而非繼續深造讀研。
事實上,在西方社會(hui) ,很多博士生可能都是碩士畢業(ye) 工作十多年後由興(xing) 趣驅使而重新返回校園讀博。然而國內(nei) 的快節奏生活容不得大家“出錯”,甚至gap幾年都成了大忌。越來越高的學曆要求讓大家一股腦地讀博,而並不考慮能否畢業(ye) 或是經濟壓力有多大。
圖源:知乎
寫(xie) 在最後
雖然博士階段的壓力是巨大的,甚至可能讓你感到絕望和無助,但是,請相信,你並不孤單,許多人都曾經曆過類似的困境。
你所承受的壓力和挑戰,正是塑造你成長和成就的過程。祝我們(men) 在亂(luan) 七八糟的生活裏都能夠找到快樂(le) ~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