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 APP 項目真的能為美本申請加分嗎?

最近幾年,很多家長反映,中國學生在申請過程中的“內(nei) 卷”現象已經很嚴(yan) 重。不論是SAT托福這樣的標化成績,還是校內(nei) 的 IBAP 課程,甚至實地考察和科研活動等,都逐漸變成了“標配”,而不再是少數學生用來提升背景的加分項。

我的一位招生官朋友在之前和我分享到:“學生在申請中要脫穎而出確實變得越來越困難家長和學生也常常困惑,不知道該如何選擇發展方向。”

實際上,她在招生工作中發現,很多學生在 9、10 年級時已經逐漸對某些學科表現出強烈興(xing) 趣,但他們(men) 通常對下一步的方向還很模糊,也不清楚該如何進一步拓展和深化自己的興(xing) 趣。

很多“普娃”在選擇專(zhuan) 業(ye) 時更隨大流,比如近年 CS 很熱門,很多學生就選擇計算機專(zhuan) 業(ye) ;而一些喜歡文科的學生也可能因為(wei) 就業(ye) 前景而轉向更“實用”的學科。我個(ge) 人認為(wei) ,申請過程其實可以把興(xing) 趣和實際應用結合起來。

作為(wei) 一名從(cong) 事 APP 和軟件開發 7 年的工作者,我最大的感受是,軟件最能體(ti) 現一個(ge) 人的想法和個(ge) 性。

我們(men) 可以通過以下幾個(ge) 角度來思考

1、你的軟件為(wei) 誰而做?想給什麽(me) 樣的人(如老年人、少數群體(ti) 、遊客等)帶來什麽(me) 樣的便利?這樣的初心展現出了你的誌向。

2、在界麵設計上,你是更在乎用戶體(ti) 驗,還是商業(ye) 性?你是否願意為(wei) 了賺錢而讓你 App 的首頁充滿一抬手就會(hui) 跳轉的廣告?還是盡量簡化文字和頁麵,盡量讓用戶一鍵解決(jue) 問題?這展現出了你的價(jia) 值觀。

3、你在實現 App 的功能時是否願意花很多個(ge) 小時解決(jue) 一個(ge) 小 bug、小問題,盡量把用戶體(ti) 驗做得天衣無縫?這體(ti) 現了你是否謹慎,是否願意為(wei) 了相信的事物全情投入。

你製作的 App 的每個(ge) 細節,實際上都是你個(ge) 人氣質品味、價(jia) 值觀、審美態度的體(ti) 現。

舉(ju) 個(ge) 例子,大家覺得支付寶和微信的使用體(ti) 驗有什麽(me) 區別?支付寶界麵繁雜、充滿廣告,有時一些理財產(chan) 品對普通用戶來說顯得難以理解。微信則追求簡單直觀的設計,提供的產(chan) 品也盡量讓用戶一目了然。

這兩(liang) 款產(chan) 品其實反映了其創始人或設計師的風格和氣質。比如,微信創始人張小龍,他對人親(qin) 切,希望把所有人當作朋友,這種人生觀透過產(chan) 品傳(chuan) 遞出來。而支付寶創始團隊更利益驅動,什麽(me) 數據好就做什麽(me) ,即便這會(hui) 讓人困惑。

在美國留學申請領域,所有文書(shu) 和材料的目標,都是為(wei) 了讓招生官了解你是一個(ge) 什麽(me) 樣的人,你願意為(wei) 了什麽(me) 而付出時間,你怎樣麵對困難、解決(jue) 問題。

而做 App 的過程就是思考“我在乎誰”、“我能為(wei) 他們(men) 做點什麽(me) ”、“為(wei) 了他們(men) 我願意克服什麽(me) 樣的困難”等問題的過程。App是用畫筆和代碼寫(xie) 就的文書(shu) ,招生官通過手指的互動來閱讀它。

從(cong) 這個(ge) 角度來說,APP 或個(ge) 人網站是很好的媒介,它能在細微之處展現學生的獨特性,讓招生官更好地理解學生的個(ge) 性和獨特之處。

如果你是一名文科生,作為(wei) 美本申請者,你的文科背景很強,你在高中修了最高難度的曆史課,拿到了高分,你考了 APLANG 和 APLIT ,也都拿到了高分。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pre雅思課程銜接班適合哪些學生?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