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從(cong) 體(ti) 製內(nei) 的公/民辦學校轉向體(ti) 製外雙語學校的學生比例有所增加,甚至有不少家長在小學三年級左右就提前規劃轉軌了。
成績不理想的孩子,開始考慮體(ti) 製外國際學校。成績不錯的孩子呢,也開始考慮轉軌,究其原因,是優(you) 異的成績給了家長們(men) 兩(liang) 條腿走路的信心。
與(yu) 此同時,很多家長也開始擔心,中西教育體(ti) 係有差異,孩子如果轉軌不適應怎麽(me) 辦?怎麽(me) 做才能無縫銜接呢?
無縫銜接國際學校的三大障礙
1、英語基本功
進入國際學校首先不適應的,就是全英文教學,所以如果同學英語成績不佳,在學習(xi) 過程中就會(hui) 遇到較大障礙。
而且在大多數科目的學習(xi) 中,英語能力不僅(jin) 僅(jin) 意味著可以看懂題目,學生還需運用英文思維來理解和思考問題,中英式思維大相徑庭。
解決(jue) 建議: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孩子在體(ti) 製內(nei) 學校時英語成績還不錯,家長覺得自己孩子讀國際學校是會(hui) 有一些優(you) 勢的。其實不然,成績好隻能說明孩子的英語基礎不錯,但“成績”和“能力”是兩(liang) 回事,英語“應試”和“實際運用”又是兩(liang) 回事,要注意不要過度自信~
2、專(zhuan) 業(ye) 知識量不足
國際課程與(yu) 中國的初中課程體(ti) 係是完全不同的,即便我們(men) 國家的基礎教育做得非常紮實,但由於(yu) 課程體(ti) 係的差異,國內(nei) 側(ce) 重於(yu) 縱向的深度,國際課程側(ce) 重於(yu) 橫向的廣度,二者的知識體(ti) 係不完全重疊,所以體(ti) 製內(nei) 的學科基礎紮實也無法完全做到和國際課程的無縫銜接。
國際學校與(yu) 體(ti) 製內(nei) 知識點對比(數學)
另外,數學和物理方麵,初中到高中無論是知識難度還是知識運用的方法都提升了一個(ge) 層次,跨度很大,整體(ti) 呈現“起點高、難度大、容量多”的特點;而化學和生物這兩(liang) 科,對於(yu) 專(zhuan) 業(ye) 詞匯量要求極高,比如化學物質的命名、概念,生物當中各類植物、動物等專(zhuan) 有名詞,基本不在新高一學生現有的詞匯庫中,而且大多比較難,記憶難度也很大。
解決(jue) 建議:鞏固學科基礎,熟悉學科詞匯
3、教育模式難適應
體(ti) 製內(nei) 學校比較多的依賴於(yu) 教師的講解,學習(xi) 節奏跟著學校和考試的節奏去準備就可以了。但是國際高中更多的是以學生為(wei) 中心,要求學生有比較良好的自主學習(xi) 能力,經常要求學生做一些課題研究和展示。
解決(jue) 建議:改變學習(xi) 方法,熟悉國際學校授課模式,養(yang) 成適合國際課程的學習(xi) 習(xi) 慣
體(ti) 製內(nei) 學生離開了學校老師的手把手指導,許多學生一下子變得無所適從(cong) 。而國際學校的學習(xi) 過程則強調學習(xi) 的主動性,著重培養(yang) 學生尋找信息以及探索研究的能力,以及自我學習(xi) 的能力。
轉軌國際學校的最佳時機
1、小升初
如果讓孩子在小升初的時候轉軌,需要關(guan) 注孩子3年級下學期到4年級上學期的學習(xi) 情況。因為(wei) 學科上的難度增加,學生之間就會(hui) 拉開差距,這是一個(ge) 關(guan) 鍵的時間節點。
2、中考前
在中考前,國際學校都會(hui) 有春招或者秋招,在這段時間招生名額相對較多,時間充裕的前提下可以多參加幾所學校的校招,達到錄取要求即可。
3、高中插班
高中階段一般是以插班的形式,需要對學生適應力、英語水平、學習(xi) 能力的等綜合能力有較高的要求,因為(wei) 少了讓學生適應的時間。
從(cong) 目前情況來看,轉校最普遍的時間節點,第一為(wei) 小學結束後轉學雙語/國際初中,第二為(wei) 初中結束後轉入國際高中。
依據分析和觀察,初中階段初三結束後轉入國際學校的比例最高,也是最佳的轉校時間之一。
從(cong) 經濟角度來看,初中讀完後轉入國際高中,相比從(cong) 小入讀國際學校來說,高中3或4年花費較小。如果家庭條件一般,同時又想讓孩子將來出國留學的,中考結束後轉入國際學校相對更省錢。
從(cong) 孩子的適應能力來說,相對小學階段的孩子,中學階段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對較高,對於(yu) 轉學的適應度也會(hui) 更好。
但如果已經決(jue) 定讓孩子在小升初的時候轉軌,則一定要密切關(guan) 注孩子3年級下學期到4年級上學期的學習(xi) 情況,這是一個(ge) 非常關(guan) 鍵的時間節點,因為(wei) 學科上英語和數學的難度陡然增加,這個(ge) 時候優(you) 秀的學生和普通的學生之間就會(hui) 拉開差距。
體(ti) 製內(nei) 轉體(ti) 製外如何準備?
國際學校或雙語學校在校考時一般會(hui) 著重考察數學和英語這兩(liang) 個(ge) 學科,家長和孩子也可以通過在備考這兩(liang) 門學科的過程中,發現孩子是否適應這樣的學習(xi) 方式。
英語考試主要考察孩子在:聽、說、讀、寫(xie) 的綜合能力;數學考試著重考察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是否具備舉(ju) 一反三。
基本上雙語/國際學校的門檻主要會(hui) 放在英語上,而體(ti) 製內(nei) 的小升初可能會(hui) 把重點放在數學上麵,但雙語國際學校入學門檻的第一關(guan) 還是英語的筆試和麵試。
如果沒有提前大半年到一年,會(hui) 造成一個(ge) 結果:等要考的時候比較倉(cang) 促。
如果孩子的英語程度跟國際學校的要求差距比較大的話,尤其是原先在體(ti) 製內(nei) 就讀的孩子,在考試的時候會(hui) 相對比較被動。
所以在做規劃的時候,一定要提前準備,針對目標學校的要求,把英文以及相關(guan) 能力提升上來。
體(ti) 製內(nei) 轉體(ti) 製外並不是轉完就萬(wan) 事大吉,孩子將會(hui) 麵臨(lin) 學科之間的轉換問題,授課方式之間的轉換問題以及語言等問題。
這時家長應該參與(yu) 到孩子的學習(xi) 和成長中,輔助孩子養(yang) 成良好的規劃能力,同時教孩子如何管理自己的時間;積極引導孩子,先不要過分關(guan) 注分數、排名和升學。
可以適當詢問孩子近期在學校的所見所聞及與(yu) 老師同學相處得如何;激發孩子對於(yu) 未來的規劃,夢想的職業(ye) 等方麵的思考,並以此為(wei) 目標,鼓勵孩子製定短期可實現的小目標,使其更有學習(xi) 動力。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