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如何麵對學曆貶值困境的挑戰?

近期,網紅800萬(wan) 的00後博主“羊毛月” 塌房了,一篇視頻全都是在背刺當代大學生。

“哎,真的很難想象,什麽(me) 北大的博士,北大的碩士出來竟然找不到工作?”

“你們(men) 零零後不是號稱要整頓職場的嗎?怎麽(me) 會(hui) 連職場都進不去呢?”

“真的找不到工作的話,要不我幫你想想辦法?”

好一段陰陽的話,他不會(hui) 覺得00後應屆生和往屆沒找到心儀(yi) 工作的大學生會(hui) 和他共情吧?這一句句居高臨(lin) 下,帶著惡意嘲諷的話,實在很難相信,竟然會(hui) 是出自一位在某音平台擁有高達八百萬(wan) 粉絲(si) 博主說的話。說話不過腦、沒情商、機構感爆棚。

也很難讓人相信,羊毛月這個(ge) 博主,竟然還是北大畢業(ye) 。吃盡了短視頻的紅利,現在來背刺00後大學生了。真讓人大跌眼鏡。

part1、2024年就業(ye) 形勢嚴(yan) 峻

據統計,2024年全國高校畢業(ye) 生人數高達1179萬(wan) ,而2025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ye) 生規模預計達1222萬(wan) 人。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16至24歲非在校青年失業(ye) 率較高,尤其是25至29歲年齡段的失業(ye) 率更是達到了14.9%。這反映出青年就業(ye) 市場的壓力較大。

以一個(ge) 6000多月薪的超市管培生崗位為(wei) 例,今年這一崗位吸引了上千人求職,甚至出現了“千裏挑一”的局麵。這樣的情況在各大崗位中普遍存在,進一步加劇了就業(ye) 難題。

過去十年間,我國新增了9400萬(wan) 大學畢業(ye) 生,但同期就業(ye) 市場提供的白領崗位隻有4600萬(wan) ,導致大學生的供應超過了當前社會(hui) 的消納能力。這種供需失衡的情況在短期內(nei) 難以改變。

一些畢業(ye) 生為(wei) 了追求深造或者更長遠發展,會(hui) 選擇繼續備戰考研、考公務員或者為(wei) 出國留學做各種準備;有的用一兩(liang) 年的時間進行社會(hui) 實踐、做誌願者等,從(cong) 而豐(feng) 富閱曆、開闊視野、了解社會(hui) ,並逐步確定自己的職業(ye) 方向和人生規劃。這些有計劃、有考量,追求就業(ye) 高質量和滿意度的“主動慢”,不失為(wei) 一種可以嚐試的選擇。

但需要注意的是,還有少數畢業(ye) 生屬於(yu) “被動慢就業(ye) ”群體(ti) 。有人誤以為(wei) 考上大學就萬(wan) 事大吉,大學期間沉迷於(yu) 遊戲和社交,奉“得過且過”為(wei) 圭臬,往往到了畢業(ye) 時才發現自己“啥也不會(hui) ”,求職時又“眼高手低”屢屢碰壁,最終被迫加入“慢就業(ye) ”行列。

更為(wei) 糟糕的是,如果畢業(ye) 後留出過長時間觀望,一味求穩求好,還有可能造成焦慮和自卑等心理問題,逐步開始逃避現實,最後“慢就業(ye) ”拖延成為(wei) “懶就業(ye) ”甚至“不就業(ye) ”,白白虛擲了寶貴的青春年華。

part2、考研下降,考公上漲

教育部相關(guan) 數據顯示,2025年考研報名人數為(wei) 388萬(wan) ,相比2024年減少了50萬(wan) ,相比2023年減少了86萬(wan) ,考研人數連續2年出現了下降。這對於(yu) 2025年考研的同學來說,無疑是一個(ge) 好消息,一邊是研究生的擴招,一邊是考研人數的下降,考研競爭(zheng) 似乎沒有那麽(me) 激烈了。

然而,與(yu) 考研降溫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25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人數達到了341.6萬(wan) ,已連續7年出現上漲,隨著國考報名人數的不斷增加,公務員考試的競爭(zheng) 壓力也越來越大。

最近幾十年,大學畢業(ye) 生的規模持續上漲,2025屆大學畢業(ye) 生人數預計將達到1222萬(wan) 人,大學畢業(ye) 生的就業(ye) 形勢相當嚴(yan) 峻。在這種背景下,考研人數反而連續2年出現下降,考公人數連續多年暴漲,有人說學曆最後還是敗給了編製,敗給了鐵飯碗,原因真的是這樣嗎?

首先,國內(nei) 讀研經濟成本增加了。以前讀研學費不高,但研究生新生獎學金基本能夠覆蓋學費,大家讀研其實也沒啥經濟壓力。不過這兩(liang) 年開始,很多學校調整了新生獎學金的覆蓋麵,甚至有的學校縮水嚴(yan) 重,這導致很多研一新生,學費、生活費成了讀研麵臨(lin) 的第一個(ge) 難題。因此,對於(yu) 很多同學來說,讀研的經濟成本確實增加了,讀研緩就業(ye) 成為(wei) 了過去。

其次,國內(nei) 讀研回報率正在下降。研究生擴招後,碩士畢業(ye) 同樣麵臨(lin) 很大的就業(ye) 問題,20年前高校行政崗位招本科,10年前招碩士,現在都開始招博士了,即便研究生畢業(ye) ,可供選擇的“鐵飯碗”也越來越少,競爭(zheng) 越來越大,還得和本科畢業(ye) 生一起考公、考編,為(wei) 什麽(me) 還要浪費幾年時間,不如直接考公上岸。

最後,國內(nei) 讀研的難度也在增加。一方麵是考研難度預期是在增加的,推免生比重增加,考研周期長、機會(hui) 成本大,再加上家庭經濟壓力,越來越多的同學不得不放棄考研。另一方麵很多高校提升了研究生的畢業(ye) 要求,這也進一步降低了一部分同學的考研意願。

part3、2024屆畢業(ye) 生何去何從(cong) ?

網紅“羊毛月”塌房啟示:大學生如何麵對學曆貶值困境的挑戰?

據獵聘發布的《2024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數據報告》顯示,IT/互聯網/遊戲行業(ye) 畢業(ye) 生需求旺盛,一直處於(yu) 各行業(ye) 首位,釋放了20%-25%的畢業(ye) 生職業(ye) 需求。電子/通信/半導體(ti) 行業(ye) 緊隨其後,金融行業(ye) 也占據了一席之地。這些行業(ye) 的發展為(wei) 畢業(ye) 生們(men) 提供了更多的就業(ye) 機會(hui) 和選擇空間。

雖然傳(chuan) 統行業(ye) 麵臨(lin) 挑戰,但互聯網、製造業(ye) 、高端製造業(ye) 等行業(ye) 依然保持著強勁的發展勢頭。特別是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雲(yun) 計算等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網和電子信息類行業(ye) 對畢業(ye) 生的需求持續旺盛。

除了政策和行業(ye) 的因素外,畢業(ye) 生們(men) 自身觀念的轉變也是影響就業(ye) 市場的一個(ge) 重要因素。越來越多的畢業(ye) 生開始認識到靈活就業(ye) 和新型職業(ye) 的價(jia) 值,不再局限於(yu) 傳(chuan) 統的就業(ye) 觀念。

part4、是否還需要繼續讀碩士呢?

目前國內(nei) 教育背景與(yu) 市場需求的不匹配也是造成求職難的一個(ge) 重要原因。當前,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不斷提高,但許多專(zhuan) 業(ye) 的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卻未能跟上市場的步伐。一些熱門專(zhuan) 業(ye) 由於(yu) 過度擴招,導致畢業(ye) 生數量激增,而市場需求卻相對有限;而一些新興(xing) 行業(ye) 所需的專(zhuan) 業(ye) 人才卻供不應求。

此外,部分高校在培養(yang) 學生的過程中,過於(yu) 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xi) ,忽視了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yang) ,使得畢業(ye) 生在求職過程中缺乏競爭(zheng) 力。

確實不是每一個(ge) 同學都適合繼續讀書(shu) ,如果國內(nei) 考研和國內(nei) 考公考編都不太順,那麽(me) 如果哪些同學適合繼續讀碩士呢?以下是Nemo老師一些看法。

你所在的領域(如AI、金融、商業(ye) 分析等)對學曆要求高,或者海外院校的課程體(ti) 係能夠提供更前沿的知識和技能,那麽(me) 海外碩士學位會(hui) 顯著增強你的競爭(zheng) 力。轉專(zhuan) 業(ye) 同學,你對當前的專(zhuan) 業(ye) 不滿意,或希望從(cong) 事跨學科領域(例如從(cong) 文學轉向商業(ye) 或數據科學),海外碩士教育是一個(ge) 有效的跳板,比起國內(nei) 考研,海外很多院校都可以接受文轉商,或者文轉碼,讓你可以深入學習(xi) ,進入到一個(ge) 深切的領域了解更多。

海外名校可以提供國際化資源,如實習(xi) 機會(hui) 、行業(ye) 人脈、校友網絡等,這在回國就業(ye) 時可能會(hui) 成為(wei) 優(you) 勢。你的長期目標是進入國際化公司或在高端領域發展(如研究機構、大型跨國企業(ye) 等),海外留學經曆會(hui) 成為(wei) 一大加分項。

未來的大學生,我們(men) 一定要具備終生學習(xi) 的能力,科技的飛速發展帶來了知識更新的加速。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推動下,許多職業(ye) 和技能的需求發生劇變,大學期間學到的知識可能很快過時。終生學習(xi) 可以幫助大學生不斷適應新技術和行業(ye) 變化。

現代職業(ye) 生涯通常不再是單一的線性路徑,許多人會(hui) 在職業(ye) 生涯中轉換行業(ye) 或角色。終生學習(xi) 能力可以幫助大學生不斷提升自身競爭(zheng) 力,應對職業(ye) 轉型的挑戰,開辟更多的職業(ye) 選擇。全球化帶來了更激烈的市場競爭(zheng) ,企業(ye) 需要能夠快速適應變化的員工。通過終生學習(xi) ,大學生可以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識儲(chu) 備,保持在職場中的競爭(zheng) 優(you) 勢。不同領域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跨學科能力變得尤為(wei) 重要。例如,企業(ye) 需要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人才。終生學習(xi) 有助於(yu) 大學生拓寬知識麵,掌握多領域的技能,滿足社會(hui) 對複合型人才的需求。

最後想對同學們(men) 說:能夠培養(yang) 終生學習(xi) 的習(xi) 慣,不論是就業(ye) ,還是未來要繼續進修學曆,不僅(jin) 能更好地應對職場變化,還能在多變的時代中找到自我實現的路徑和持續發展的動力。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英國TOP7大學計算機碩士項目申請要求整理 均分太重要了!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