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建模的一般步驟

建立實際問題的數學模型,尤其是建立抽象程度較高的模型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現實世界中的實際問題是多種多樣的,所以數學建模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我們(men) 不能按照一種固定的模式來建立各種實際問題的數學模型。

但是,建立數學模型的方法和過程還是存在一些共性的東(dong) 西,掌握這些規律將有助於(yu) 數學建模任務的完成。下麵就按照一般采用的建模基本過程給出數學建模的一般步驟。

(1)模型準備

要建立實際問題的數學模型,首先要對需要解決(jue) 問題的實際背景和內(nei) 在機理進行深刻的了解,通過適當的調查和研究明確所解決(jue) 的問題是什麽(me) ?所要達到的主要目的是什麽(me) ?

在此過程中,需要深入實際進行調查和研究,收集和掌握與(yu) 研究問題相關(guan) 的信息、資料,查閱有關(guan) 的文獻資料,與(yu) 熟悉情況的有關(guan) 人員進行討論,弄清實際問題的特征,按解決(jue) 問題的目的更合理地收集數據,初步確定建立模型的類型等。

(2)模型假設

一般來說,現實世界裏的實際問題往往錯綜複雜,涉及麵極廣。這樣的問題,如果不經過抽象和簡化,人們(men) 就無法準確地把握它的本質屬性、就很難將其轉化為(wei) 數學問題;即便可以轉化為(wei) 數學問題,也會(hui) 很難求解。

因此要建立一個(ge) 數學模型,就要對所研究的問題和收集到的相關(guan) 信息進行分析,將那些反映問題本質屬性的形態量及其關(guan) 係抽象出來,而簡化掉那些非本質的因素,使之擺脫實際問題的集體(ti) 複雜形態,形成對建立模型有用的信息資源和前提條件。

作假設時既要運用與(yu) 問題相關(guan) 的物理、化學、生物、經濟等方麵的知識,又要充分發揮想象力、洞察力和判斷力。但是,對實際問題的抽象和簡化也不是無條件的(不合理的假設或過於(yu) 簡單的假設會(hui) 導致模型的失敗),必須按照一定的合理性原則進行。假設的合理性原則有以下幾點。

①目的性原則:根據研究問題的特征抽象出與(yu) 建模目的有關(guan) 的因素,簡化掉那些與(yu) 建立模型無關(guan) 或關(guan) 係不大的因素。

②簡明性原則:所給出的假設條件要簡單、準確,有利於(yu) 構造模型。

③真實性原則:假設條件要符合情理,簡化帶來的誤差應滿足實際問題所能允許的誤差範圍。

④全麵性原則:在對問題作出假設的同時,還要給出實際問題所處的環境條件等。

總之,模型假設就是根據實際對象的特征和建模的目的,在掌握必要資料的基礎上,對問題進行合理的抽象和必要的簡化,並用精確的語言提出一些恰當的假設。應該說這是一個(ge) 比較困難的過程,也是建模過程中十分關(guan) 鍵的一步,往往不能一次完成,而需要經過多次反複才能完成。

(3)模型建立

在模型假設的基礎上,首先區分哪些是常量、哪些是變量、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然後查明各種量所處的地位、作用和它們(men) 之間的關(guan) 係,利用適當的數學工具刻畫各變量之間的關(guan) 係(等式或不等式),建立相應的數學結構(命題、表格、圖形等),從(cong) 而構造出所研究問題的數學模型。

在構造模型時究竟采用什麽(me) 數學工具要根據問題的特征、建模的目的要求以及建模人的數學特長而定。可以這樣講,數學的任一分支在構造模型是都可能用到,而同一實際問題也可采用不同的數學方法構造出不同的數學模型。但在能夠達到預期目的的前提下,盡量采用簡單的數學工具,以便得到的模型能夠具有更廣泛的應用。

另外,在建立模型時究竟采用什麽(me) 方法也要根據問題的性質和模型假設所提供的信息而定。隨著現代技術的不斷發展,建模的方法層出不窮,它們(men) 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在建立模型時,可以同時采用,以取長補短,最終達到建模的目的。

在初步建立數學模型之後,一般還要進行必要的分析和簡化,使其達到便於(yu) 求解的形式,並根據研究問題的目的和要求,對其進行檢查,主要看它是否能代表所研究的實際問題。

(4)模型求解

構造數學模型之後,再根據已知條件和數據、分析模型的特征和結構特點,設計或采用求解模型的數學方法和算法,主要包括解方程、畫圖形、邏輯運算、數值計算等各種傳(chuan) 統的和現代的數學方法,特別是現代計算機技術和數學軟件的使用,可以快速、準確地進行模型的求解。

(5)模型的分析與(yu) 檢驗

根據建模的目的和要求,對模型求解的數值結果進行數學上的分析,主要采用的方法有:進行變量之間依賴關(guan) 係的分析,進行穩定性分析,進行係統參數的靈敏度分析,進行誤差分析等。通過分析,如果不符合要求,就修改或增減模型假設條件,重新建立模型,直至符合要求;如果符合要求,還可以對模型進行評價(jia) 、預測、優(you) 化等。

在模型分析符合要求之後,還必須回到實際問題中對模型進行檢驗,利用實際現象、數據等檢驗模型的合理性和適用性,即檢驗模型的正確性。如果由模型計算出來的理論數值與(yu) 實際數值比較吻合,則模型是成功的;如果理論數值與(yu) 實際數值差別太大或部分不符,則模型是失敗的。

若能肯定建模和求解過程準確無誤的話,一般來講,問題往往出在模型假設上。此時,應該對實際問題中的主次因素再次進行分析,如果某些因素因被忽略而使模型失敗,則再建立模型時將其重新考慮進去。

修改時可能去掉或增加一些變量,也可能改變一些變量的性質;或者調整參數,或者改換數學方法,通常一個(ge) 模型需要經過反複修改才能成功。因此,模型的檢驗對於(yu) 模型的成敗至關(guan) 重要,必不可少。

(6)模型應用

目前,數學模型的應用已經非常廣泛,越來越滲透到社會(hui) 學科、生命學科、環境學科等各個(ge) 領域。而模型的應用才是數學建模的宗旨,也是對模型的最客觀、最公正的檢驗。因此,一個(ge) 成功的數學模型,必須根據建模的目的,將其用於(yu) 分析、研究和解決(jue) 實際問題,充分發揮數學模型在生產(chan) 和科研中的重要作用和意義(yi) 。

歸納起來,數學建模的過程和主要步驟可用圖1.1所示的流程圖來表示。

數學建模的一般步驟

圖1.1 建立數學模型的主要步驟

應當強調的是:並不是所有的數學建模過程都必須按照上述步驟進行。上述步驟隻是對數學建模過程的一個(ge) 大致描述,實際建模時可以靈活應用。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雅思作文7分範文及解析:在偏遠地區開采能源

下一篇

英國申請如何做好課外學習?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