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邏輯列為(wei) 7門基礎學科中的第二門,僅(jin) 次於(yu) 數學,《大英百科全書(shu) 》把它列為(wei) 五門基礎學科之一,足見其重要性。
遺憾的是,邏輯學在中國沒有得到重視,導致很多中國人缺乏基本的邏輯常識,人們(men) 常常依靠最原始的習(xi) 慣來思考,邏輯謬誤無處不在。
今天我就跟大家安利一部紀錄片——《邏輯的樂(le) 趣》(The Joy of Logic)。紀錄片的講解方式深入淺出,幽默感十足,介紹了邏輯學的重要概念,以及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及價(jia) 值。
在文章開始之前,我們(men) 來玩個(ge) 邏輯遊戲,請你找出下麵句子中的邏輯謬誤:
紙是可以貼在牆上的(大前提)
人是可以站在紙上的(小前提)
人是可以站在牆上的(結論)
怎麽(me) 樣?你能一下子說出邏輯問題出在哪裏嗎?可以在留言區進行回答!
1、邏輯是什麽(me) ?
邏輯是什麽(me) ?BBC 的紀錄片《邏輯的樂(le) 趣》用生活中的例子,把邏輯的概念帶到了我們(men) 的麵前。這部紀錄片沒有用枯燥的術語去講解,相反,它講了一個(ge) 故事...
三個(ge) 邏輯學家走進一個(ge) 酒館,侍者問:
第一個(ge) 邏輯學家一臉懵,咕噥到:“我不知道。”
第二個(ge) 邏輯學家也說:“我不知道。”
第三個(ge) 邏輯學家卻笑著回答:“我們(men) 三個(ge) 人都要喝酒。”
為(wei) 什麽(me) 第三個(ge) 人會(hui) 做出這樣的回答?
侍者是問 “你們(men) 仨都需要啤酒嗎(Would all three of you like a beer)?”,關(guan) 鍵詞在於(yu) all three(三個(ge) 人都)。
若是第一個(ge) 和第二個(ge) 人不想喝酒,輪到他的時候,隻需要說 “我不想喝酒” 就可以了。然而,前兩(liang) 個(ge) 人都沒有給出否定性的回答,隻回答了“我不知道(I don't know)”。
這就意味著前麵兩(liang) 個(ge) 人都想喝酒,在依次回答侍者問題時,被問到的他們(men) 不知道後麵的人是否想喝。於(yu) 是,他們(men) 隻能回答 “我不知道” 。
而這個(ge) 回答有兩(liang) 層寓意:
1、輪到我了,我想喝酒,所以我不能說 “我不想喝”;
2、我不知道後麵的人是否想喝酒,所以我不能說“我們(men) 仨都想喝”;
輪到第三個(ge) 人的時候,他明白了前麵兩(liang) 人的意思,而他也正好想要喝酒,便做出了肯定的回複。就這樣,紀錄片告訴給了我們(men) 邏輯的概念——
邏輯不是知識,邏輯不生產(chan) 知識,它所做的事提供我們(men) 一套嚴(yan) 謹的規則,用來組織和運用知識。
紀錄片將深奧的概念融進了生動的故事中,這樣的講解易於(yu) 學生理解,也能夠讓各位學生迅速破冰,對邏輯和數學產(chan) 生學習(xi) 興(xing) 趣。
2、趣味性很強的邏輯學
這個(ge) 紀錄片雖然是給學生看的,但其對邏輯學的討論並沒有浮於(yu) 表麵。相反,它對這門學科的討論十分深入:三段論、布爾運算、悖論、不確定性、不完全性…… 這些至為(wei) 重要的數學概念,在短短的紀錄片中都得到了講解。
對於(yu) 準備數學競賽,包括AMC8/10/12這些競賽的孩子們(men) 都有非常大的好處,加深他們(men) 對於(yu) 數學概念的理解。
為(wei) 了講解現代計算機科學的核心概念 “布爾運算”,主持人 Dave Cliff 教授讓孩子們(men) 集體(ti) “變成一台計算機”:
並完成了 3 + 2 的運算:
全片對邏輯學中知識點的講解是由一個(ge) 又一個(ge) 遊戲構成的,想培養(yang) 孩子的競賽邏輯思維,可以把這些記憶點記錄下。
全片關(guan) 於(yu) 邏輯學發展史的論述,係統、簡明又不失趣味。在講到三段論時,知道自己“終有一死”的蘇格拉底發出了富有幽默感的哀歎。
人終有一死(大前提);
蘇格拉底是一個(ge) 人(小前提);
蘇格拉底終有一死(結論)。
邏輯不僅(jin) 影響各領域學科的發展,也深刻影響著人類的生活。從(cong) 街角酒吧到金融市場交易所,從(cong) 古老的哲學研究到前衛的人工智能科技,邏輯無處不在,所以從(cong) 現在開始讓孩子參加國際數學競賽,培養(yang) 邏輯思維,提高數學興(xing) 趣,對於(yu) 孩子的益處相當大。
相信在紀錄片眾(zhong) 多專(zhuan) 家學者的帶領下,小觀眾(zhong) 們(men) 一定會(hui) 愛上這門學科,也會(hui) 願意在日常生活中利用數學邏輯學的知識來解決(jue) 問題。
而在傳(chuan) 統學習(xi) 中,中國孩子的邏輯思維,會(hui) 有以下幾個(ge) 方麵的不足
著名學者宋懷常曾在其著作《中國人的思維危機-中國教育扼殺了中國人的思維能力》裏指出了“中國人思維的五大邏輯缺陷”
1、概念模糊
概念(Concept)是思維的基本單位,而中國人對於(yu) 概念的定義(yi) 一向是模糊的。
當人們(men) 討論某個(ge) 問題時,首先要明確概念。如果對於(yu) 概念的理解都不一致,那麽(me) 後麵的問題就沒法討論了,討論下去也沒有意義(yi) ,因為(wei) 他們(men) 談的是不同的東(dong) 西。
舉(ju) 個(ge) 容易理解的例子,幾個(ge) 人討論馬。
第一個(ge) 人說,我見過一匹10000斤重的馬。
第二個(ge) 人說,我見過一匹10厘米長的馬。
第三個(ge) 人說,哪裏有重達萬(wan) 斤的馬?更不會(hui) 有10厘米長的馬!
第一個(ge) 人回答道:“我說的是河馬!”
第二個(ge) 人回答道:“我說的是海馬。”
正是因為(wei) 他們(men) 對“馬”這一概念理解的不同,造成了不同的觀點,這樣的討論又有什麽(me) 意義(yi) 呢?
再如,我們(men) 討論美女時,一個(ge) 人說這個(ge) 女孩好漂亮,另一個(ge) 人說一般,又有一個(ge) 人說根本就是個(ge) 恐龍嘛!之所以產(chan) 生這種差別,因為(wei) 在他們(men) 心中,美女的標準是不同的。按照不同的標準來討論,這種爭(zheng) 論是不會(hui) 有結果的。
經濟學家陳誌武在《中國人為(wei) 什麽(me) 勤勞而不富有》一書(shu) 中講過這樣一件事,中國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時,提出的很多條款都是籠統和模糊的,比如:美國應該為(wei) 中國培養(yang) 更多的管理人才。
什麽(me) 叫“應該”?什麽(me) 叫“更多”?什麽(me) 叫“管理人才”?怎麽(me) 樣算“培養(yang) ”?
每一項都是模糊的,雙方都難以執行,美國完全可以不認賬,“應該”做的事情,不做也可以呀。出現這種情況,便是思維能力不足造成的,缺乏嚴(yan) 謹的法治思維,概念模糊。
而這些參加談判的都是中國的精英、專(zhuan) 家,連這些人的思維都是如此不清晰,更別說其他了。
而這種概念模糊的錯誤,在伟德betvlctor1946上是非常致命的
傳(chuan) 統中國式教育可能更側(ce) 重於(yu) 記憶和重複練習(xi) ,而不是深入理解概念的本質。這可能導致學生在麵對需要精確概念理解的數學問題時,無法準確把握問題的核心,從(cong) 而產(chan) 生錯誤。
而且學生不僅(jin) 需要理解概念,還需要能夠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思路和解決(jue) 方案。如果學生在概念理解上存在模糊,他們(men) 可能難以有效地與(yu) 老師或評委溝通,這會(hui) 影響他們(men) 的表現。
2、不懂集合概念
中國人的集體(ti) 觀念比較強,這就產(chan) 生一個(ge) 普遍現象:對於(yu) 中國人來說,往往是批評個(ge) 人就等於(yu) 批評集體(ti) ;批判集體(ti) 就等於(yu) 批評集體(ti) 裏的每一個(ge) 人。
這就是 “集合概念” 錯誤。實際上,說某個(ge) 群體(ti) 具有一個(ge) 特點的時候,不代表這個(ge) 群體(ti) 中的每一個(ge) 個(ge) 體(ti) 都具有這個(ge) 特點。
比如,我們(men) 說南方人善於(yu) 做生意,這裏的“南方人”是集合概念,但不代表每個(ge) 南方人都善於(yu) 做生意;再比如,我在這裏談到的“中國人缺乏思辨力” ,這裏的“中國人”是集合概念,並不說明每個(ge) 中國人都是如此。
黎鳴先生寫(xie) 過《中國人為(wei) 什麽(me) 這麽(me) 愚蠢?》等文章,很多中國人很不滿,說按照黎鳴的觀點,黎鳴也很愚蠢,因為(wei) 他也是中國人。這種結論,反映的也是此類邏輯謬誤。
3、類比推理,生拉硬扯
我們(men) 常說的一些諺語,比如“子不嫌母醜(chou) ,狗不嫌家貧”,“蒼蠅不叮無縫的蛋”等等,都是用的類比推理,這些話真的很有道理嗎?
比如談到取消戶口管製、自由遷徙問題,有人就說,那全世界為(wei) 什麽(me) 不能自由遷徙?美國應該打開國門,讓外國人自由遷入。這種說法混淆了國際關(guan) 係與(yu) 國內(nei) 關(guan) 係的不同。
再比如,對於(yu) 移民到西方發達國家的一些中國人,或者經常批評中國現狀的同胞,一些人常常用一句諺語來教育他們(men) 要愛國:“子不嫌母醜(chou) ,狗不嫌家貧。”
但這種思維是有問題的,這個(ge) 推理是站不住腳的,孩子和狗是兩(liang) 回事情,國民和狗之間的差別則更大。狗不嫌家貧和母子關(guan) 係、國家與(yu) 人民的關(guan) 係沒有什麽(me) 可比性。
再者,醜(chou) 和貧都是沒有道德內(nei) 涵的詞語,如果是一個(ge) 虐待兒(er) 童的惡母呢,還能要求孩子愛她嗎?如果養(yang) 狗的是一個(ge) 殘忍無情的屠夫呢,狗難道不能嫌嗎?
過多地使用類比,說明一些人的抽象思維能力較差,不善於(yu) 通過概念、判斷、推理等形式進行論證,不用類比,他們(men) 便不知道如何去說明一個(ge) 道理。
3、計算好,不能代表邏輯好
數學不僅(jin) 僅(jin) 包括計算能力,還包括邏輯能力、推演能力、空間能力、統計能力、批判性思維、抽象能力、概括能力、應用能力等等等等。
而簡單的學習(xi) 課內(nei) 知識,更多的是為(wei) 了應試,更少的是為(wei) 了素養(yang) 。而在伟德betvlctor1946中,沒有什麽(me) 套路可以應用,也沒有什麽(me) 應試技巧。完全是靠孩子自己的數學思維和能力進行解答。
在AMC係列競賽從(cong) 來不是為(wei) 了難而難,而是有高度靈活性和很廣泛的多變性綜合性。
如果說國內(nei) 數學是培養(yang) “母題思維”那麽(me) 伟德betvlctor1946就是培養(yang) “母題綜合思維”。
將一道題涵蓋多個(ge) 考點和解法,很容易將孩子固化的思維模式給爆炸開,培養(yang) 出新生的邏輯嫩芽和思維方式。
這種思維培養(yang) 帶入生活中,還會(hui) 發現孩子變聰明變靈光了,發現數學很簡單。
同樣的,雙語的考試對孩子的英語也是很重要的提升。
所以很推薦家長們(men) 可以了解一下國際數學競賽的科目
1-6年級學袋鼠
7-12年級學AMC
澳洲AMC介於(yu) 袋鼠和美國AMC之間
通過競賽一步一步的往上爬,最終達到國內(nei) 高中生數學的頂峰競賽“AIME”
如果孩子本來就喜歡找點事情幹,好勝心很強,那麽(me) 學習(xi) 有挑戰性的競賽一定可以讓他在課外玩的爽玩的開心。
如果孩子本身就比較佛係,比較內(nei) 向,那最好不要浪費錢在競賽上了。
尤其是當老師問孩子有沒有學懂,孩子一律回答他學會(hui) 了。這樣的孩子學習(xi) 競賽有兩(liang) 種情況,一種是打開了孩子的話匣子,越來越活潑。另一種情況是孩子和老師都感覺很挫敗,孩子更愛回避和老師的溝通。
但最終通過學習(xi) 競賽知識,一定可以反哺到國內(nei) 的數學課程當中,並且通過競賽的捶打,還會(hui) 覺得校內(nei) 的數學更加輕鬆。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