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討論一個(ge) 非常學弟學妹非常關(guan) 心的話題,參加學術報告會(hui) 提不出問題來,每次參加學術報告就像聽課一樣,感覺收獲也不多。不知道各位同學在參加學校的學術報告的時候有沒有碰到同樣的情況,今天就來幫助大家分析分析,以及詳細說下參加學術報告時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項,減少你不必要的焦慮,分以下幾點來講解。
1.如何選擇要參加的學術報告?
2.參加學術報告要提前準備什麽(me) ?
3.學會(hui) 如何提問?
4.如何回顧總結?
一:如何選擇要參加的學術報告?
讀研的小夥(huo) 伴都知道參加學術匯報的目的隻有兩(liang) 個(ge) ,一個(ge) 就是為(wei) 了湊學分;另一個(ge) 就是提前感受下別人做科研匯報是怎樣做的。
第一點的話就是湊數量的,隻要參加足夠的學術會(hui) 議分數就一定可以拿下來,但是大家還得考慮一個(ge) 問題,就是你去聽的學術匯報是否跟你將來的要做的課題方向是一樣的,這個(ge) 很關(guan) 鍵!最好是去參加那些跟你課題方向接近的大佬的學術匯報。這樣你也可以提前了解下你這個(ge) 領域內(nei) 別人在做什麽(me) ?
哪寫(xie) 方向比較熱門等等,起到了一個(ge) 科研入門的作用,更關(guan) 鍵的是讓你知道別人是怎麽(me) 做科研的,對你來說將來你是否也想繼續在科研的道路上繼續前行(很多同學可能看到別人做的東(dong) 西就提前望而卻步了)。
歸根結底,就是去聽跟你導師研究方向接近的學術報告會(hui) 更有意義(yi) 。
二:參加學術報告要提前準備什麽(me) ?
很多同學去參加學術報告的時候,都是沒有提前了解過匯報老師的背景、發過的論文成果等等這些信息的,基本是在完全不知道要去聽什麽(me) 的情況就去了。
本來別人的學術匯報就是一個(ge) 比較深奧的匯報,而很多同學又是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去聽的,那肯定就會(hui) 出現一臉懵逼的情況,這種情況下怎麽(me) 提問?
所以最好是提前做一些準備工作,比如:
1.百度了解下匯報人的個(ge) 人信息;
2.看下匯報人做的研究領域主要是哪些方麵;
3.重點看下他的科研成果,比如發過的小論文,尤其是一些質量比較高的論文;
基於(yu) 對以上信息的了解後,再去聽老師的學術匯報,肯定會(hui) 收獲更多,也就不會(hui) 出現一臉懵的情況,甚至你還可以提出一些問題來了。這個(ge) 就好比我們(men) 上次的時候,老師都會(hui) 讓你提前備課了解下要講的內(nei) 容,這樣你就更能理解。如果你提前工作也準備了還是聽不懂的話,就是積累不夠的問題。
三:學會(hui) 如何提問?
再來看下大家最關(guan) 心的問題,如何提問,一般我們(men) 聽學術報告的時候可以三個(ge) 層麵提問題:
1.從(cong) 技術層麵來提問。
比如模型為(wei) 何做如此的假定,做其他假定是不是結果會(hui) 不一樣;這個(ge) 回歸是怎麽(me) 做的,有沒有調整標準誤+;這個(ge) 實驗時怎麽(me) 設計的,設計上是不是有問題。
2.從(cong) 故事層麵來提問。
比如模型跟現實是不是相符,回歸是不是跟現實的故事相符合變量是不是有內(nei) 生性+等等。
3.從(cong) 文獻方麵層麵。
比如這篇文章跟之前的文獻有什麽(me) 差別,是解決(jue) 了之前不能解決(jue) 的問題,還是從(cong) 另一個(ge) 層麵在新的環境、新的假設下解決(jue) 了這個(ge) 問題,還是找到了之前文獻沒找到的現象,還是解釋了之前文獻所不能解釋的問題?這其中技術層麵是最簡單的,隻要你自己對這個(ge) 領域的技術非常熟悉,在聽他講的過程中,很容易的就能找到技術層麵的問題進行提問,當然前提是人家的技術可能有問題,或者沒解釋清楚。
故事層麵的問題更接近文章本身,是關(guan) 於(yu) 文章的整個(ge) idea的問題。對於(yu) 同樣的問題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這一層麵的交流是需要在現實中有一些積累,同時熟悉學術語言,能夠將兩(liang) 者結合起來才能提出好的問題。
最後一個(ge) 文獻層麵,就更是一個(ge) 積累的問題了。如果沒有讀過這一領域足夠多的文獻,恐怕是很難提出文獻類的問題的。隻有對這個(ge) 領域的文獻非常熟悉,才有可能橫向、縱向的與(yu) 其他文獻進行比較,進而提問。
另外大家要注意千萬(wan) 不要沒問題硬提,會(hui) 很尷尬,如果你沒有問題就不要提!
四:如何回顧總結?
當然每次我們(men) 參加完一場學術會(hui) 議後,你也可以回顧下幾個(ge) 方麵的問題,你可以試著問自己幾個(ge) 問題:
1.今天參加的學術匯報主要是講什麽(me) ,用了什麽(me) 技術方法解決(jue) 了一個(ge) 什麽(me) 問題,他的主要創新點是什麽(me) 等等。
2.這個(ge) 學術匯報對我現在做的課題方向有沒有借鑒意義(yi) ;
3.匯報人今天整個(ge) 匯報思路如何,是否條例清晰、有故事感、邏輯嚴(yan) 謹等,對我將來做匯報有啥借鑒價(jia) 值;
這樣的話,可以讓你對參與(yu) 這個(ge) 學術匯報會(hui) 更加有收獲,對你自己將來做自己的研究方向、以及日常的學習(xi) 和匯報都會(hui) 更有價(jia) 值。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