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信在整個(ge) 申請環節裏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多數申請的學生和家長都比較擔憂文書(shu) 要怎麽(me) 寫(xie) ,卻很少提及推薦信。
推薦信恰恰是能對整套申請材料起到佐證和支撐的內(nei) 容,同時也是最難由自己掌控的部分,因為(wei) 它需要從(cong) 第三方的客觀角度來評估申請者。
一封有份量的推薦信,它的重要性甚至是高於(yu) 標化成績的。
比如,目標是top20名校的學生,他們(men) 的標化成績基本都是能達到要求,如果這時你的推薦信是與(yu) 你有學術或工作接觸的行業(ye) 大牛寫(xie) 的,這樣的分量絕對能為(wei) 你的申請帶來逆轉性的優(you) 勢;假設你的GPA成績不是很理想,那麽(me) 在推薦信中還能對成績進行補充和重新解釋。
也很多家長會(hui) 有這樣的疑惑:我們(men) 認識哪個(ge) 教授或者是公司董事長寫(xie) 推薦信,效果好嗎?
老師給大家整理了一下推薦信中普遍被問到的問題,弄明白這些,你或許就更清楚該怎麽(me) 準備了!
一、推薦信是不是找厲害大咖寫(xie) 就行了?
西北大學前招生官在美版知乎上提到,曾經讀過拜登的推薦信,但這封推薦信卻寫(xie) 的非常空洞,裏麵幾乎很少談論學生。拜登的名人光環在這裏非但沒起到加持作用,反而引起招生官的反感。
很多人會(hui) 以為(wei) 通過各種關(guan) 係找到名人推薦就是一封“牛推”了,事實並非如此。
推薦人的聲望的確特別重要,招生官們(men) 也很重視推薦人的社會(hui) 影響力和信譽度,但這必須基於(yu) 推薦人非常了解這個(ge) 申請者,她們(men) 之間是有聯係有互動的,才可以寫(xie) 出有故事支撐的推薦內(nei) 容。因為(wei) 單純的名人推薦缺少非常關(guan) 鍵的描述環節,也就是細節。
不管找誰寫(xie) 推薦信不能忽視一個(ge) 前提,他與(yu) 學生是否有學術和生活工作上的聯係,是否足夠熟悉、了解學生。
二、推薦信該找誰寫(xie) ?
一般來說,申請美國本科需要3封推薦信,有的學校甚至要求4封,第一封是一般自己的顧問或是班主任,他們(men) 對學生本人足夠的了解,這封推薦信的重點是關(guan) 於(yu) 學生在課內(nei) 課外的整體(ti) 表現,他的能力特長、性格品質等,中間要有細節展示,而不是籠統給出評價(jia) 。
其次,兩(liang) 封學科方向的任課老師,最好和學生申請的專(zhuan) 業(ye) 相吻合,內(nei) 容的重點需要放在學生的學業(ye) 潛力、學科表現,甚至專(zhuan) 業(ye) 相關(guan) 的社會(hui) 實踐上。
需要注意的是專(zhuan) 業(ye) 老師的正麵評價(jia) 並不是在老師課上取得最好的成績,要強調的往往是學生努力解決(jue) 學科難題,學習(xi) 收獲的過程。
其他的推薦信主要是課題研究導師或者教授的推薦信,比如,做科研項目或是夏校邀請到名校的教授來寫(xie) 推薦信,如果推薦人和學生申請的學校還有非常直接的聯係,往往會(hui) 起到重大的作用。
三、招生官到底想看怎樣的推薦信?
之前看到MIT給出了一些推薦信的反例:“學生能很好的理解課上講的知識點,是一個(ge) 好學生,很值得稱道的是她的誠實和可以信任......。”在這裏用了一個(ge) 小故事去闡述,結尾說道:“我覺得她可以成為(wei) 所選擇大學中的優(you) 秀的那一個(ge) 。”
美國院校每年都會(hui) 收到成千上萬(wan) 份這樣的推薦信,“誠實可信、學習(xi) 刻苦”都是好的品質,但這在頂尖學生中並不是特別的,大多數申請者都是積極向上的,這裏沒有突出這個(ge) 學生自己的深度,與(yu) 其他佼佼者相比她的表現是什麽(me) 。
頂尖院校都會(hui) 建議老師們(men) 在推薦信中回答這些問題:
首先,你與(yu) 申請人的關(guan) 係是什麽(me) ,你們(men) 是怎麽(me) 認識的。
其次,是在接觸的過程中,這個(ge) 學生在學術上是否願意去做一些更有挑戰的事,包括說他是否有過失敗的經曆,是如何麵對的?在這個(ge) 過程中有沒有成長?這些才是學校想看到的內(nei) 容。
另一方麵,學校也很看重學生的未來潛力!在招生官眼裏:你為(wei) 什麽(me) 跟我們(men) 學校匹配,有沒有什麽(me) 事例是能夠證明你可以融入我們(men) ,並且能利用好學校的資源,收獲成長。
大家或許不難發現推薦信想要看到的問題,其實和文書(shu) 題目很相似,有時不需要很華麗(li) 的詞藻,更多是想看到有具體(ti) 發生的故事來支撐這些讚美,招生官能在推薦信中看到和其他材料中體(ti) 現出來的:一致的申請形象和有一些獨特標簽的申請人,這才是最強有力的推薦。
兩(liang) 個(ge) 小建議:
1、不要試圖代替老師寫(xie) 推薦信,之前不乏出現過的問題,“寫(xie) 推薦信的老師比學生父母還要了解學生,早起晚睡這樣的細節都很清楚”,甚至寫(xie) 的時候陷入自己口吻敘述,這在閱讀者角度來看漏洞百出。
推薦信本質上是一種信任背書(shu) !真實具體(ti) 、中肯有力的內(nei) 容,招生官們(men) 才會(hui) 認真考慮。
2、一定要提前規劃好時間,一方麵是出於(yu) 對推薦人的尊重,另一方麵,如果已經有合適的推薦人,盡可能早鎖定他的推薦信,不要等到快到deadline前再去聯係,如果推薦人申請前很忙或者有很多學生的推薦信要寫(xie) ,可能就沒有足夠的時間給你準備。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