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在傳(chuan) 統的測驗和考試中,成績往往隻能反映一個(ge) 模糊的數據結果。教育專(zhuan) 家兼作者泰勒·拉布林發現,海量的數據並沒有反映出學生的真實學習(xi) 情況,於(yu) 是他通過自己的教學經驗,對測驗和考試做出了調整。他精心設計選擇題、製定評估藍圖以及將學習(xi) 目標分階段拆解,幫助學生清晰識別自己的學習(xi) 進展和薄弱環節。這些小的調整不僅(jin) 讓評估更加精準,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xi) 動力,讓他們(men) 更有信心朝著目標前進。
在我教學的第二個(ge) 學年末,我意識到自己正深陷於(yu) 一堆毫無意義(yi) 的數據中。我安排了測驗和考試,讓學生做項目和報告,甚至給他們(men) 重考和替代評估的機會(hui) ,但我無法確定學生到底學到了什麽(me) 。
我手裏有一堆計算出的成績點數,這些點數最終會(hui) 被匯總為(wei) 一個(ge) 學期成績,但說實話,連我自己都不知道這個(ge) 成績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學生的學習(xi) 成果。這樣的覺醒讓我踏上了教育生涯中最有意義(yi) 的旅程,從(cong) 此我不斷優(you) 化評估方式和評分標準。剛開始時,我將整個(ge) 評分係統改為(wei) 基於(yu) 標準的模式,這是個(ge) 太過艱巨的任務。
根據我的親(qin) 身經驗以及相關(guan) 研究,基於(yu) 標準的評估方式對於(yu) 學生的學習(xi) 動機和心理健康都有積極的影響(盡管關(guan) 於(yu) 其對學習(xi) 成績的作用研究結果不一),我深信其強大的潛力。
但我也意識到,除了進行這種大的調整外,我還可以在設計評估時做出一些小改變,這些改變能幫助我和我的學生更清楚地了解他們(men) 學到了什麽(me) ,哪裏還需要努力。
設計有針對性的選擇題選擇題常常在評估界不被看好,但如果設計得當,它們(men) 在學習(xi) 中其實能發揮重要作用,尤其是形成性評估和練習(xi) 。
關(guan) 鍵在於(yu) 如何設計,重中之重則是錯誤答案的設置。最初,我設計選擇題時,知道需要一個(ge) 題幹、一個(ge) 正確答案和一些錯誤答案,錯誤答案最好是有一定可信度的。我會(hui) 進行一個(ge) 10道題的測驗,並給學生打分。我認為(wei) 這能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xi) 情況。但我漸漸意識到,這樣的做法並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不同於(yu) 這種方法,我改用了一種新的評估方式,不再製作10道題的測驗,而是精簡為(wei) 1到2道題,而且我不再隻尋求錯誤選項的合理性,而是精心設計錯誤答案,以此挖掘學生對知識的誤解。
這些題目在編寫(xie) 時稍顯複雜,但由於(yu) 題目數量減少,編寫(xie) 所花費的時間與(yu) 之前相差無幾,所得信息卻對我和學生的幫助卻更大。舉(ju) 個(ge) 例子:
下列句子中有一個(ge) 標點錯誤,請選出正確的修改方式。
“哥哥和我把午餐和書(shu) 包落在了公交車上於(yu) 是我們(men) 離開學校走向公交車庫取回我們(men) 的食物。”
A. 哥哥,和我把午餐和書(shu) 包落在了公交車上於(yu) 是我們(men) 離開學校走向公交車庫取回我們(men) 的食物。
B. 哥哥和我把午餐,和書(shu) 包落在了公交車上於(yu) 是我們(men) 離開學校走向公交車庫取回我們(men) 的食物。
C.哥哥和我把午餐和書(shu) 包落在了公交車上,於(yu) 是我們(men) 離開學校走向公交車庫取回我們(men) 的食物。
D.哥哥和我把午餐和書(shu) 包落在了公交車上於(yu) 是我們(men) 離開學校,走向公交車庫取回我們(men) 的食物。
每一個(ge) 錯誤選項都揭示了一個(ge) 誤解:A選項暴露了學生對複合主語的誤解,B選項暴露了學生對複合賓語的誤解,D選項則揭示了學生對複合動詞和動詞短語的誤解。
關(guan) 鍵在於(yu) ,教師需要思考學生在理解某個(ge) 概念時可能產(chan) 生的常見誤解,然後故意設計出相應的錯誤答案。每道題目不一定要有四個(ge) 選項,選項的數量可以靈活調整,甚至根據需要隻設三個(ge) 錯誤選項。學生可以利用這些信息,快速明確自己接下來需要學習(xi) 的內(nei) 容。給學生打分後,我會(hui) 發送一份含有相關(guan) 教學視頻的文件,幫助他們(men) 立即開展針對性的學習(xi) 。
製定評估藍圖
那麽(me) ,如何將這一策略應用到整場考試中呢?這時,評估藍圖就派上用場了。
評估藍圖簡單來說,就是將每一道題目與(yu) 其對應的學習(xi) 目標相匹配。
根據我的經驗,比起我自己寫(xie) 的評估,這種方法對課程附帶的評估特別有幫助,因為(wei) 它可以讓我利用所得到的信息,更好地確定每個(ge) 問題的重點是什麽(me) 。下麵是三個(ge) 示例,展示了評估藍圖如何操作。
這種方法不需要對評估本身做任何更改,但它創造了一個(ge) 機會(hui) ,讓評估結果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學習(xi) ,因為(wei) 它能夠清晰地展示每道題目與(yu) 學習(xi) 概念的關(guan) 聯。例如,如果第1、3、5題都涉及同一個(ge) 知識點,那麽(me) 學生如果錯了其中的幾道題,就可以明確自己需要集中複習(xi) 哪一個(ge) 。
當我將這種策略運用到學生身上時,我會(hui) 花一些時間分析結果,如此就能讓學生清楚地定位到自己需要進一步學習(xi) 的具體(ti) 知識點。我會(hui) 提供資源、組織活動,有時會(hui) 讓小組專(zhuan) 注於(yu) 幾個(ge) 知識點,這樣學生就可以立即重新投入到學習(xi) 中。
我的目標是保證那些在某個(ge) 知識點上苦苦掙紮的學生不是隻能混沌而無力地坐著,而是能夠找到具體(ti) 的成長方向。
基於(yu) 學習(xi) 進程組織評估
評估藍圖能將現有的評估與(yu) 學習(xi) 目標對接,那麽(me) 如果你正在設計新的評估,如何才能更好地聚焦學生需要學習(xi) 的內(nei) 容呢?對我來說,這正是學習(xi) 進程的強大之處。學習(xi) 進程是一種框架,它將複雜的學習(xi) 目標或標準拆解成一個(ge) 個(ge) 可操作的小步驟。以下是一個(ge) 示例:
起步階段:我能定義(yi) 主人公、反派、衝(chong) 突和情節結構。
發展階段:我能在文學作品中識別主人公、反派和衝(chong) 突。
接近階段:我能解釋文學作品中各種人物塑造方法。
應用階段:我能解釋某個(ge) 角色如何與(yu) 文學作品中的一個(ge) 主要主題產(chan) 生聯係。
拓展階段:我能解釋一個(ge) 角色如何發展某個(ge) 主題,包括分析他們(men) 如何通過與(yu) 其他角色和符號互動,從(cong) 而傳(chuan) 遞複雜的信息。
我在課堂上使用學習(xi) 進程已有一段時間,並且看到了許多它的益處。學生能夠更準確地評估自己處於(yu) 學習(xi) 的哪一階段,因為(wei) 每個(ge) 階段都有清晰的、具體(ti) 的描述。而我也能更高效地進行差異化教學,通過將教學視頻嵌入到學習(xi) 進程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針對性學習(xi) 。同時我能夠更加有效地調整教學順序,這都歸功於(yu) 我對學習(xi) 進程的深入思考。
然而,直到我開始根據學習(xi) 進程來設計評估時,我才真正體(ti) 會(hui) 到它的價(jia) 值。我首次對評估進行了重新編排,將題目按學習(xi) 進程的順序進行調整,並增加了一些新的題目,結果,讓我驚訝的是,學生能夠清晰地將評估與(yu) 他們(men) 正在進行的學習(xi) 內(nei) 容聯係起來。
這種做法的一個(ge) 好處是,學生能夠確認下一步需要專(zhuan) 注的學習(xi) 內(nei) 容,也能夠提升自信心,因為(wei) 前麵的題目讓他們(men) 知道自己已經掌握了完成後麵題目所需的基礎知識。當我開始調整評估,使之與(yu) 學習(xi) 進程匹配時,我發現自己已經有了大部分需要的題目,我隻需要將它們(men) 重新排列,使其與(yu) 學習(xi) 進程中的各階段一一對應。
在采用這種策略後,學生使用評估結果的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以前,如果我在評估後詢問學生需要改進的內(nei) 容,他們(men) 的回答總是模糊和籠統的。而現在,學生能夠非常準確地說出接下來要學習(xi) 的具體(ti) 內(nei) 容。當我們(men) 討論如何改進評估時,往往會(hui) 覺得任務艱巨,仿佛需要徹底改革整個(ge) 評分體(ti) 係和課程內(nei) 容。
其實,我發現一些小的調整就能帶來很大的變化,幫助我和我的學生確認已經學到的內(nei) 容以及接下來需要繼續努力的方向。為(wei) 了確保我的評估實踐更加麵向未來並以學習(xi) 為(wei) 中心,這些步驟始終值得付出努力。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