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期的文章當中,我們(men) 為(wei) 大家係統梳理了一下「學術寫(xie) 作」的定義(yi) 與(yu) 難點解析,那每個(ge) 領域對於(yu) 學術寫(xie) 作的要求有多高?這麽(me) 難的學術寫(xie) 作又該如何提前準備呢?
今天我們(men) 就繞也繞不開的「大學學術寫(xie) 作」課程繼續做詳細說明,帶著你進一步走入學術寫(xie) 作的大門,一掃這門課的盲點與(yu) 難點。
Part C: 各專(zhuan) 業(ye) 領域對學術寫(xie) 作的要求有多高通識課程
繞也繞不開的寫(xie) 作/文學/社科/藝術必修課
常見final project要求:8-10頁double space,8-10個(ge) 學術引用
任選話題來完成作業(ye) ,比如這節課上的是戲劇,要求對《吉屋出租》這個(ge) 戲劇做分析,完成8-10頁基本上2000字的內(nei) 容,並需要查8到10個(ge) 資料在文章中做引經據典的工作。
文科200-300 level
人文社科進修課
常見final project要求:期中完成annotated bibliography(需要完成對於(yu) 你找到的資料的注解),期末完成12-15頁double space,10個(ge) 以上學術引用
常見的人文社科進修課包括:曆史、政治、藝術史、媒體(ti) 等。這些專(zhuan) 業(ye) 基本上都需要讀很多的大部頭,每節課還需要再讀不同paper,甚至寫(xie) reading response,這對於(yu) 學生的讀與(yu) 寫(xie) 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理科200-400 level
想要成為(wei) 科學家,先要成為(wei) 文學家 – lab report, summary, paper…
就算是學理科,也逃不開學術寫(xie) 作這回事。比如說做了一個(ge) 實驗,觀察了一個(ge) 電子的運動軌跡、跑了一個(ge) 程序等都需要寫(xie) lab report,這也是學術寫(xie) 作中重要的一部分。所有的理科學到後邊(大三大四)也會(hui) 要求讀paper。比如,數學的很多經典發現或重要發明都是用paper的形式寫(xie) 出來的,如果不知道怎麽(me) 讀paper,便難以了解最前沿的最尖端的科學領域。
理科是真正的寫(xie) 作大坑,想要成為(wei) 一個(ge) 嚴(yan) 謹的科學家,必須要用文字的方法闡述你的研究,自己對於(yu) 數據的理解。因此,想在理科深造的同學們(men) 一定要警醒起來!
求職、郵件溝通等日常場景
美國濃厚的郵件文化:郵件如臉
求職信、簡曆等實操機會(hui) :對於(yu) 美國人情世故、社會(hui) 體(ti) 係的理解極其重要和關(guan) 鍵
美國人特別重視你在日常的溝通、或者是郵件、求職信等場景的細節中是不是一個(ge) 能體(ti) 現涵養(yang) 、體(ti) 現對美國文化敏感度的人。無論是想要在學習(xi) 上拿高分,與(yu) 教授溝通時的禮貌程度,要推薦信的時候如何一步步套詞,這些都是滲透在美國人對於(yu) 文字、語言理解之上的。
所以,在美國想要了解人情世故,想要明白他們(men) 的做事邏輯,想要理解他們(men) 的社會(hui) 體(ti) 係怎樣構建起來,從(cong) 大量的閱讀和寫(xie) 作中都是能管中窺豹的。
Part D: 學術寫(xie) 作這麽(me) 難,我能做點什麽(me) ?
創造英語語言環境,報刊雜誌論文讀起來
首先推薦大家可以趁著假期時間多看一些報紙刊物:
- New York Times
提供新鮮的新聞,娛樂(le) 、體(ti) 育、政治、環境等板塊都有,無論篇幅長短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閱讀的文章。
- the Economist
如果對國際經濟、國際局勢感興(xing) 趣,可以以此作為(wei) 了解美國的精英階層或者有全球視野的人在關(guan) 注哪些時事政治的工具。
- Science/Nature
對學科感興(xing) 趣,想提前了解一些自己學科領域的尖端知識或發現,有誌之士可以google scholar自己學科的論文試讀一下;或者是找一些對應刊物,比如Science/Natur就是生物化學專(zhuan) 業(ye) 奉為(wei) 經典的刊物。
但是,如果實在是對這一類報紙雜誌不感興(xing) 趣,也可以看看美劇,讀讀小說,置於(yu) 英語語言環境中,盡快熟悉美國的生活學習(xi) 狀態。
提前了解一下各類學科research的方法
必須玩轉的幾個(ge) 搜索引擎:
- google scholar
穀歌旗下專(zhuan) 門搜學術論文的網站。
- 大學圖書(shu) 館
每個(ge) 學校都有自己的圖書(shu) 館,並有設置專(zhuan) 門的網站和索引詞,可以試著在自己大學的圖書(shu) 館網站上搜索一些資料。
- ProQuest,JSTOR(文科)
很常見的學術寫(xie) 作搜索引擎。
提前自學citation format(引用格式)
什麽(me) 是引用格式:比如說看論文的時候會(hui) 發現有那種“1”“2”的各種注釋,文末就會(hui) 有對應的各種解釋說明,這其實就是“引用格式”的一種。那到了自己寫(xie) 論文的時候就需要自己整理——作者的名、姓、書(shu) 名、文章名、出版社,怎麽(me) 寫(xie) ?怎麽(me) 排序?那這就需要我們(men) 提前了解並學習(xi) 各種引用格式的問題,避免進入大學之後才“現學現賣”。
常見的引用格式:APA, Chicago, MLA……
理解文獻引用的意義(yi) :給作者、機構、出版社credit,並方便未來研究者搜索。
如果你懶得做這些,那就練好口語吧!
保命全靠一張嘴,遇到問題,問問問,開學之後也可以勤去office hour,不用過於(yu) 擔心,學校的教授和writing center都會(hui) 幫助你的。此外,美國大學的各種資源和機會(hui) (推薦信、學生崗位、兼職工作、選課等)都需要同學們(men) 主動reach out,學會(hui) 尋求幫助。
說了這麽(me) 多,總結一句話:多積累、早準備,如果沒有過往經驗一定要找專(zhuan) 業(ye) 支持。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