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報名人數雖降實際考試人數是升是降?

考研界一直流傳(chuan) 著這樣一種說法:“小年好上岸,大年上岸難”。

所謂大年指某學校或專業在某年內特別火,報考的人數眾多,如此一來,分數線也會隨之大幅提高,考生成功上岸的幾率自然就變小了,這樣的年份便被稱作“大年”;

小年則指與(yu) "大年"相反,由於(yu) 報考人數少,分數線降低,考生上岸的幾率也就稍大一些,這就是大家所說的“小年”。

2025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公布,為(wei) 388萬(wan) ,繼2024年減少36萬(wan) 後,再次大幅下降50萬(wan) ,直接跌破400萬(wan) 大關(guan) 。

報名人數雖然下降,但24年“反常”的國家線已經給我們(men) 上了一課,考研報名人數與(yu) 實際考試人數、報錄比、國家線、競爭(zheng) 難度並不是簡單線性相關(guan) 的。

01、暴跌50萬(wan) !2025考研人數大跳水

2025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為(wei) 388萬(wan) ,較2024年的438萬(wan) 減少50萬(wan) 人,相比2023年減少86萬(wan) 人。這已經是考研報名人數連續兩(liang) 年下降,繼2024年減少36萬(wan) 後,再次大幅下降50萬(wan) ,直接跌破400萬(wan) 大關(guan) 。

回顧過去,自2015年起,考研報名人數持續快速增長,考研報名人數從(cong) 164.9萬(wan) 一路攀升至2023年的474萬(wan) 人,創下曆史新高。考研曾被視為(wei) 提升學曆、增加就業(ye) 競爭(zheng) 力的重要途徑,每年報考人數都呈現出大幅增長的態勢,考研熱逐年升溫。

然而,2024年考研報名人數首次出現下降,較2023年減少了36萬(wan) ,2025年則延續了這一趨勢,且下降幅度更為(wei) 明顯。

考研報名人數雖降,實際考試人數是升是降?

圖:考研報名人數曆年趨勢

從(cong) 省份分布來看,過半省份公布的2025年考研報名人數都呈現下降趨勢,且18省的降幅在10%以上。湖南省2025年考研報名人數14.92萬(wan) ,2024年約為(wei) 16.89萬(wan) 人,減少1.97萬(wan) 人,降幅約為(wei) 11.7%;山西省2025年考研報名人數14.3萬(wan) ,2024年為(wei) 15.9萬(wan) 人,減少1.6萬(wan) 人,降幅約為(wei) 10.1%。這些數據清晰地表明,考研報名人數下降並非個(ge) 別省份的偶然現象,而是具有普遍性的趨勢。

02、報名人數下降,實際考試人數、報錄比如何變化?

前些年考研熱度不減,報錄比長期保持在30%以下,100人中約有70人落榜。2023年更是不到25%,這意味著在當年的考研大軍(jun) 中,超過300萬(wan) 人最終隻能無奈落榜。報名人數雖然下降,但報錄比的變化並非簡單的線性關(guan) 係。

一方麵,部分院校和專(zhuan) 業(ye) 為(wei) 了提高生源質量,增加了推免生的比例,導致統考招生名額相對減少。例如,某北方985高校的計算機技術專(zhuan) 業(ye) ,在2024年招生計劃數雖增加14名,但錄取推免生人數相比去年激增53人,留給考研統考的計劃數從(cong) 2023年的113人降至76人。

考研報名人數雖降,實際考試人數是升是降?

圖:部門重點高校曆年推免趨勢

另一方麵,報名人數下降並不意味著實際競爭(zheng) 人數減少。近年來,研招初試缺考率不斷攀升,但在2024年研招中,雖然報考人數減少,但實際完成整個(ge) 初試考試的學生人數比去年有所增長。2023年,考研報名人數474萬(wan) ,但實際參加考試人數隻有310多萬(wan) ,約有160萬(wan) 人因各種原因棄考,棄考率高達35%。

然而,這種情況在2024年發生了變化,雖然報名人數減少了36萬(wan) ,但棄考率有所回落,降至23%,實際完成考試的人數為(wei) 338萬(wan) ,反而比2023年有所上漲。綜上所述,報名人數下降的背景下,報錄比整體(ti) 上未必會(hui) 上升,在部分專(zhuan) 業(ye) 甚至可能維持高位或進一步惡化,考生仍需麵臨(lin) 激烈的競爭(zheng) 。

03、國家線:2024年國家線“反常”走勢

2024年的考研國家線走勢著實讓眾(zhong) 多考生大跌眼鏡。在大家普遍預期報名人數下降會(hui) 帶動國家線降低的情況下,國家線卻呈現出不降反升的態勢。

教育部發布的2024年研考國家線顯示,哲學、法學、文學、體(ti) 育學、曆史學、理學、醫學、管理學、交叉學科等專(zhuan) 業(ye) 的學碩國家線相比上一年都有所提高;專(zhuan) 碩方麵,法學、文學、曆史學、醫學等專(zhuan) 業(ye) 的國家線同樣比上一年有所提高。

從(cong) 各院校發布的複試分數來看,北京大學2024年臨(lin) 床醫學專(zhuan) 碩進入複試的初試成績要求為(wei) 總分360分,比2023年高出15分;同濟大學2024年新聞與(yu) 傳(chuan) 播專(zhuan) 碩複試線為(wei) 390分,比2023年的375分高出15分。

考研報名人數雖降,實際考試人數是升是降?

圖:醫學(部分學科專(zhuan) 業(ye) )國家線趨勢

這一“反常”現象背後有著多方麵的原因。首先,上麵剛提到過的,報名人數雖然下降,但實際參加考試的有效競爭(zheng) 考生人數並未減少。

其次,從(cong) 招生角度來看,雖然研究生整體(ti) 處於(yu) 擴招狀態,但擴招的結構存在差異——博士規模擴張較多,而碩士增長相對有限。2023年研究生整體(ti) 增長約10萬(wan) ,其中博士增幅超過10%,而碩士增長4.07%,相比2022年增長不足5萬(wan) 。

這樣的碩士擴招幅度對於(yu) 龐大的報考群體(ti) 來說,不足以對分數線產(chan) 生重大的降低影響。再者,考生的備考情況也對國家線產(chan) 生了影響。隨著教育資源的日益豐(feng) 富和考研輔導市場的發展,考生獲取備考資料的途徑更加廣泛,備考策略和方法也更加科學有效。

同時,往屆生在考研群體(ti) 中的占比逐漸增加。2021-2023年,往屆生占報考總人數的比例從(cong) 43.8%上升至48.44%,且2024年預計這一比例持續增長。往屆生由於(yu) 具有豐(feng) 富的備考經驗和強烈的考試動機,在考試中往往表現更為(wei) 出色,使得高分考生的數量增多,進而推動了國家線的上升。

04、不同專(zhuan) 業(ye) 考研:冷熱不均的“冰火兩(liang) 重天”

理工農(nong) 醫類:招生擴張與(yu) 機遇並存。從(cong) 教育部公布的數據來看,理工農(nong) 醫類專(zhuan) 業(ye) 近年來發展態勢良好。一級學科博士點不斷增加,在“雙一流”建設中占比達78.5%。招生人數上,工學是大頭,之後依次是管理學、醫學、理學和教育學。這類專(zhuan) 業(ye) 注重實踐和技術應用,隨著科技發展和產(chan) 業(ye) 升級,對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人才需求旺盛。雖然競爭(zheng) 也激烈,但招生名額相對較多,給考生提供了更多機會(hui) 。

文科類:競爭(zheng) 持續激烈。文科類專(zhuan) 業(ye) 情況就不太樂(le) 觀,招生人數呈下降趨勢,競爭(zheng) 愈發激烈。像文學、法學、曆史學等專(zhuan) 業(ye) ,國家線不斷上漲,部分院校專(zhuan) 業(ye) 分數線更是高得離譜,如北京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研究專(zhuan) 業(ye) 2024年複試分數線漲到411分。文科類專(zhuan) 業(ye) 報考人數多,就業(ye) 方向相對集中,導致競爭(zheng) 壓力巨大。但也並非全無機會(hui) ,一些新興(xing) 文科專(zhuan) 業(ye) ,如數字媒體(ti) 藝術、文化產(chan) 業(ye) 管理等,結合了時代發展需求,就業(ye) 前景逐漸明朗。

考研報名人數雖降,實際考試人數是升是降?

圖:網傳(chuan) 不同專(zhuan) 業(ye) 的考研難度

05、考試難度的“常規波動”

考研的考試難度一直是同學們(men) 關(guan) 注的焦點。從(cong) 曆年的考試情況來看,雖然每年的題目在具體(ti) 內(nei) 容和形式上會(hui) 有所變化,但整體(ti) 難度在基本平穩的基礎上會(hui) 有一定的小幅波動。

這是因為(wei) 考研作為(wei) 一項選拔性考試,需要保持一定的難度和區分度,以篩選出真正優(you) 秀的人才。雖然每年的題目難度會(hui) 有所調整,但整體(ti) 上不會(hui) 出現過於(yu) 極端的情況,以確保考試的公平性和有效性。所以考生們(men) 也不必太過焦慮,踏實複習(xi) ,以不變應萬(wan) 變。

寫(xie) 在最後:“考研熱”迎來降溫,也許是大學生們(men) 越來越理性思考和抉擇的映射。如果對學術研究有濃厚興(xing) 趣,想在專(zhuan) 業(ye) 領域深入鑽研,讀研能提供更好的平台。要是你明確職業(ye) 方向,且該領域更看重實踐經驗和工作技能,本科畢業(ye) 後直接就業(ye) 積累工作經驗或許更合適。

同時,大家也要明白,學曆不是唯一的競爭(zheng) 力,培養(yang) 核心就業(ye) 能力才是關(guan) 鍵,像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創新能力等,無論讀研還是就業(ye) ,都至關(guan) 重要。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2025年國際生參加iGEM競賽可以收獲什麽?

下一篇

畢業即回本?盤點2025英國就業力最強大學!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