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員的“錢途”能有多好?
鄭欽文拿下金牌,聲名鵲起之際,一眾(zhong) 看客和吃瓜群眾(zhong) 們(men) 討論最多的除了她的成長軌跡、家庭教育,再就是她的商業(ye) 價(jia) 值和“錢途”了。
據悉,鄭欽文2023年就進入了《福布斯》體(ti) 壇收入最高的女運動員榜單,以收入720萬(wan) 美元(約人民幣5162萬(wan) 元)的佳績位列第15,手握近10個(ge) 品牌合作。
奪冠之後,她的商業(ye) 價(jia) 值更是水漲船高。網友猜測她未來收入或許會(hui) 超越巔峰時期的李娜,實現“一個(ge) 億(yi) ”的小目標。
千言萬(wan) 語匯成一句話,頂級遠動員也太能“賺錢”了!加上江旻憓、穀愛淩等美國頂尖名校運動員高曝光,直接點燃了一波全民“雞體(ti) 育”的熱情。
但也有網友潑冷水:體(ti) 育雞娃投入時間久、收獲不明朗,性價(jia) 比不高?普通家庭難以承受?隻有前1%的運動員才賺到錢?
事情真的是如此嗎?今天我們(men) 探討下這個(ge) 問題!
PART.1常春藤名校畢業(ye) 的運動員哪怕不是前1%,也很能吸金!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官網發布了一篇調查報告:《書(shu) 呆子不能翻身嗎?常春藤聯盟運動員職業(ye) 生涯評價(jia) 》,將藤校運動員與(yu) 非運動員學生的職業(ye) 生涯進行了比較。
論文的共同作者包括美聯儲(chu) 、哈佛大學商學院、哈佛大學經濟係、杜克大學福庫商學院、喬(qiao) 治城大學麥克多諾商學院的5名學者和教授。
調查樣本來自於(yu) 1970 年至 2021 年間,所有常春藤盟校4401,785 名運動員和非運動員畢業(ye) 生的職業(ye) 道路。無論是時間維度,還是樣本數量,都足夠具有說服力。
得出的幾個(ge) 主要結論,每一個(ge) 拎出來都是“王炸”,也充分驗證了體(ti) 育爬藤在經濟上的高回報。
NO.1體(ti) 育生畢業(ye) 後升職往往更快
橫軸是畢業(ye) 後的工作年數,縱軸是資曆(職位),紅色實線代表體(ti) 育生(Athlete),藍色虛線達標非體(ti) 育生(Non-athlete)。(趨勢圖取值為(wei) 中位數)
從(cong) 上圖可以看出,體(ti) 育生第一波職位的快速上升大約在畢業(ye) 後第4年,第二波職位的上升大約在第8年,非體(ti) 育生則分別是第6年和第11年。
並且體(ti) 育生畢業(ye) 第12年後,職位開始持續上升,一直將近25年後趨於(yu) 平穩,也就是這個(ge) 階段,非體(ti) 育生已望其項背。換言之,體(ti) 育生和非體(ti) 育生的職業(ye) 成就差距會(hui) 在畢業(ye) 20年後持續擴大。
NO.2體(ti) 育生工資一輩子都比非體(ti) 育生高
橫軸是畢業(ye) 後的工作年數,縱軸是年薪(單位:千美元),紅色實線是體(ti) 育生(Athlete),藍色虛線是非體(ti) 育生(Non-athlete)。(趨勢圖取值為(wei) 中位數)
從(cong) 上圖可以看出,體(ti) 育生畢業(ye) 後的年薪一直都高於(yu) 非體(ti) 育生。剛畢業(ye) 時約高2000美元,第五到六年開始逐漸擴大,至第十年,差距約5000美元,第十五年又是一個(ge) 關(guan) 鍵點,年薪差距擴大至約10000美元,直至30年後,峰值工資差距大約有12000美元。
這個(ge) 圖從(cong) 收入上直觀印證了體(ti) 育生和非體(ti) 育生的職業(ye) 軌跡差距,同時表明體(ti) 育生的薪資增長比非體(ti) 育生更早更快。
NO.3體(ti) 育生繼續攻讀MBA的概率更高
這個(ge) 圖按性別和運動類型,分別列出了體(ti) 育生和非體(ti) 育生的研究生學位獲得情況。不難看出,體(ti) 育生繼續攻讀MBA的概率比非體(ti) 育生更高。
NO.4體(ti) 育生更有可能進入金融等商業(ye) 領域
這個(ge) 表按性別和運動類型列出了藤校畢業(ye) 生第一份工作的行業(ye) 類型。體(ti) 育生大學畢業(ye) 後的首份工作更有可能進入金融和其他商業(ye) 相關(guan) 領域,藝術娛樂(le) 、房地產(chan) 、建築行業(ye) 的體(ti) 育生概率也較高。
NO.5體(ti) 育生的管理技能更容易獲認可
調查人員發現,在研究、教學和數據分析等分析技能方麵,體(ti) 育生則遜於(yu) 非體(ti) 育生。但在管理、領導力和戰略規劃等管理相關(guan) 技能方麵,體(ti) 育生更容易獲得認可。此外,參加多樣化運動或“低學術門檻”運動的體(ti) 育生們(men) ,獲得管理技能好評的概率最大。
整體(ti) 來說,藤校畢業(ye) 的運動員們(men) ,在勞動力市場上的表現明顯高於(yu) 非運動員,獲得C-Suite(高管)頭銜的概率更大,也能獲得更高的終端工資,整個(ge) 職業(ye) 生涯的收入能比非運動員高 3.4%。
近幾年,部分學術頂尖的學生家長對美國頂尖名校的“體(ti) 育生招生優(you) 待”很不滿意,這份數據算是證明了體(ti) 育生未來的潛力,也證明了頂尖名校的“體(ti) 育生特招”思路沒有錯。
但注意,即便同樣是體(ti) 育生,前途和“錢途”也是有差別的。這也是研究的另一個(ge) 發現——
PART.2富裕家庭更鍾愛的小眾(zhong) 體(ti) 育爬藤和職場優(you) 勢都更大!
論文中將所有體(ti) 育項目分成四大類,主要是小眾(zhong) 體(ti) 育項目(Niche sport)和團隊體(ti) 育項目(Team sport),兩(liang) 者有少許重合。
Team Sport(團體(ti) 運動):棒球、籃球、啦啦隊、板球、曲棍球、足球、舉(ju) 重、賽艇(重量級&輕量級)、冰球、長曲棍球、輕量級賽艇、橄欖球、壘球、短跑足球、花樣遊泳、田徑賽&越野跑、網球、極限飛盤、排球、水球。
Niche Sport(小眾(zhong) 運動):馬術、擊劍、高爾夫、舉(ju) 重、壁球、網球、棍網球、水球、帆船、賽艇(重量級&輕量級)、馬球、滑雪。
Diverse Sport(多樣化運動):種族、民族和社會(hui) 經濟多樣性較高,比如足球、籃球、田徑。
Low Academic Standard Sport(低學術門檻運動):足球、籃球、冰球。
對比整個(ge) 職業(ye) 生涯,無論是職位、工資、峰值工資,還是高管幾率,小眾(zhong) 體(ti) 育運動員的職業(ye) 生涯成績成就往往更高。
圖中為(wei) 小眾(zhong) 運動和非小眾(zhong) 運動學生畢業(ye) 後薪資和職位對比,數字越大,說明薪資和職位峰值越高。
那麽(me) ,諸如擊劍、賽艇、馬術、滑雪等小眾(zhong) 體(ti) 育運動有什麽(me) 共同點呢?
更燒錢,種族和經濟多元程度比較低;學術要求更高,學生通常有著更優(you) 秀的校內(nei) 成績;以及精英私立高中開展較多。
有學生和家長應該已經Get到了,小眾(zhong) 體(ti) 育項目的“受眾(zhong) ”往往是精英富裕家庭。
眾(zhong) 所周知,體(ti) 育是進入美本名校的重要途徑之一。《福布斯》今年2月份的一篇文章提到:普林斯頓大學校內(nei) 運動員學生占比18%,斯坦福大學運動員學生占比12%。布朗大學、耶魯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每年招生時都會(hui) 預留200-250個(ge) 運動員名額。
美國頂尖名校對運動員的錄取偏愛程度,遠超校友子女和“富二代”。就算不是專(zhuan) 業(ye) 的運動員,如果是校隊隊員,或經常參加某一項或多項體(ti) 育運動,也能為(wei) 名校申請“加分”。
巨大的升學壓力之下,為(wei) 了送孩子進入常春藤名校,精英家庭更傾(qing) 向於(yu) 卷競爭(zheng) 壓力更小的項目。
上圖是老師總結的藤校生出戰的巴黎奧運體(ti) 育項目,擊劍和賽艇的含“藤”量最高,田徑和遊泳次之。小眾(zhong) 體(ti) 育運動員的成就之所以更突出,正是運動員原本的家庭社會(hui) 地位和經濟狀況在起作用。
當然,家庭因素並不是常春藤名校畢業(ye) 的運動員,在勞動力市場表現卓越的唯一原因。
PART.3名校選拔和培養(yang) 的運動員最大的優(you) 勢在哪裏?
美國的體(ti) 育文化盛行,大學也是深諳體(ti) 育教育的重要性。
以哈佛大學為(wei) 例。
哈佛是全美開展運動項目最齊全的高校,有多達43支校運動隊,包括田徑、越野跑、足球、籃球、排球、遊泳、跳水、網球、劃船、帆船、高爾夫、擊劍、滑雪、棒球、冰球、橄欖球、摔跤等,運動員約占本科生總人數的16%。
近幾屆奧運會(hui) ,來自哈佛的賽艇和冰球運動員都奪得了金牌或獎牌,美籍華裔籃球運動員林書(shu) 豪是哈佛的運動員校友之一。現任美國教育部長Arne Dun-can、克林頓政府財長Summers、現任加拿大總督David Johnston都曾是運動隊的成員或隊長。
而且根據官方數據,哈佛運動員的學術表現很優(you) 異,畢業(ye) 率明顯高於(yu) 其他一流大學或是哈佛的“普通學生”。
哈佛認為(wei) 參加體(ti) 育是學生成長、學習(xi) 和得到快樂(le) 的途徑之一,也是他們(men) 利用和開發個(ge) 人技能、身體(ti) 技能和智力技能的途徑之一。
關(guan) 於(yu) 這點,論文的作者哈佛大學商學院工商管理學教授保羅·岡(gang) 珀斯(Paul Gompers)很有感觸。
作為(wei) 曾經的全美最佳跑步運動員,並在哈佛大學保持了30年的10,000米紀錄,保羅教授一直認為(wei) ,無論是作為(wei) 運動員還是在職業(ye) 領域,運動經曆對於(yu) 自己性格的養(yang) 成和成就都至關(guan) 重要。
他將這種差異歸因於(yu) 一些軟技能,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團隊合作和領導能力。
直言:“在英語課上很難學到團隊合作和領導團隊的能力。但當你每周花 20 到 30 個(ge) 小時與(yu) 隊友一起努力實現共同目標時,你能切實地學到這一點。”
其次,當運動員朝著未來的目標,比如冠軍(jun) 或某個(ge) 夢寐以求的頭銜努力時,他們(men) 會(hui) 學會(hui) 延遲滿足和長期目標設定。
第三項技能是韌性。他說:“任何參與(yu) 過田徑運動的人都知道,在某些運動項目中,失敗的次數比成功的次數多得多。從(cong) 失敗中振作起來,學會(hui) 重新調整和重新踏上正軌,在課堂環境中更難學到。”
鄭欽文奪冠賽後接受采訪中說道:“這次站在紅土場上的時候,我吸取了法網為(wei) 什麽(me) 會(hui) 輸球的教訓,打的比平時更加冷靜,擁有更多的耐心,沒有像上次那樣,就想一拍子把對手打死。我想正是因為(wei) 這份耐心和冷靜,才帶給我今天的勝利。”
PART.4體(ti) 育爬藤這條路並不好走
回到家長們(men) 最關(guan) 注的問題,靠體(ti) 育進名校,這條路到底值不值得走?
先明確一點,體(ti) 育未必是逃離“內(nei) 卷”,甚至可以說是一條更“卷”的路。
美國記者琳達·弗拉納根(Linda Flanagan)是一位前田徑教練,有十幾年的教練經曆,她在《Take Back the Game》一書(shu) 中指出:運動員比普通學生高出好幾倍的錄取率,讓很多家庭低估了“體(ti) 育爬藤”的難度。
很多美國家庭為(wei) 了把孩子培養(yang) 成優(you) 秀的運動員,並憑此申請大學的勁兒(er) ,一點也不輸那些沒走體(ti) 育路線的孩子。
這一點從(cong) 被斯坦福錄取的穀愛淩、“天才高爾夫少女”張斯洋等的身上,大家也都能看出來。走單純的體(ti) 育路線,不僅(jin) 是一筆巨大的家庭經濟開銷,更是對父母精力的考驗。
同時據老師所知,能夠獲得NCAA招募名額的體(ti) 育生,學術要滿足以下基本要求:
雖然看上去學術要求低,但好學校真正錄取的學生都是很優(you) 秀的。機構曾經獲得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擊劍隊招募的學生,不僅(jin) 成績全A,科研水平也非常高,一點不輸正常升學途徑進去的學生。
所以,建議大家不要輕易把體(ti) 育特招當作升學捷徑,它隻適合確實有體(ti) 育天分並考慮做職業(ye) 體(ti) 育運動員的同學。
對於(yu) 大部分的美本升學家庭來說,不走體(ti) 育特招,利用體(ti) 育特長作為(wei) 申請“加分項”更為(wei) 實際和可行,具體(ti) 可以體(ti) 現在3個(ge) 方麵。
1,申請與(yu) 體(ti) 育相關(guan) 的專(zhuan) 業(ye) :對體(ti) 育有極高熱情,並準備在體(ti) 育行業(ye) 工作的學生,可以選擇申請體(ti) 育相關(guan) 的專(zhuan) 業(ye) 。類似體(ti) 育管理、人體(ti) 工學、體(ti) 育醫學和體(ti) 育統計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2,體(ti) 育簡曆背書(shu) :體(ti) 育簡曆可以直觀的向學校展示你的體(ti) 育成就和水平。建議已經拿了比賽獎牌但不走招募的同學,在活動列表中著重體(ti) 現,甚至可以單獨提交體(ti) 育簡曆。
3,獨特的文書(shu) 素材:長期參加體(ti) 育活動的學生,可以挖掘出一些新的視角,從(cong) 運動員的視角看待人生、感悟人生。但最好不要寫(xie) 成從(cong) 失敗中吸取教訓的俗套體(ti) 育故事。
最後,不論是否選擇走招募途徑,不論是否為(wei) 了升學,擁有一項體(ti) 育特長或是愛好都不是什麽(me) 壞事。運動中塑造的性格力量和領導能力,體(ti) 育精神中的毅力與(yu) 堅持,能幫助孩子走的更遠更高。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