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開年,繼4項白名單賽事被取消後,中國科協表示,不再接受15歲以下少年兒(er) 童參賽!近日,中國科協辦公廳明確不再接受15歲以下少年兒(er) 童參加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創辦於(yu) 1982年,是由中國科協、自然科學基金委、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共同主辦的一項中小學生科技創新後備人才選拔和科技教育成果展示與(yu) 交流活動,旨在激發廣大青少年的科學興(xing) 趣和想象力,促進各地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的廣泛開展和科技教育水平的不斷提升,發現和培養(yang) 一批具有科研潛質、創新精神和愛國情懷的青少年科技創新後備人才。
中國科協:
不再接受15歲以下少年兒(er) 童參賽
近日,中國科協辦公廳印發《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實施辦法(試行)》(以下簡稱《實施辦法》),明確不再接受15歲以下少年兒(er) 童參賽,不再對選手創新作品進行評價(jia) ,對弄虛作假、他人過度參與(yu) 、移花接木等違規問題實行一票否決(jue) 製。
不再接受15歲以下少年兒(er) 童參賽
新發布的《實施辦法》適用於(yu)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在參賽對象、組織方式、賽製規則等方麵進行了大幅改革。在參賽對象上,不再接受低齡段少年兒(er) 童和科技輔導員參賽,重點麵向15至24歲校內(nei) 外青少年群體(ti) 開展。在組織方式上,通過廣泛匯聚全國學會(hui) 、地方科協優(you) 質賽事資源,打造青少年科技競賽矩陣。
在評價(jia) 機製上,不再對選手創新作品進行評價(jia) ,注重現場考察和客觀評價(jia) ,著重考察選手知識應用、動手實踐、創新思維、批判精神和團隊協作能力,破除“一件作品打天下”現象,確保競賽公平公正。在獎勵機製上,組委會(hui) 設立“中國科協主席獎”,並廣泛聯合社會(hui) 機構設立專(zhuan) 項獎,為(wei) 獲獎選手提供後續成長支持,增強參賽選手的榮譽感和獲得感。
對弄虛作假等違規問題實行一票否決(jue) 製
創新大賽堅決(jue) 反對弄虛作假等學術不端行為(wei) 。各關(guan) 聯賽事和創新大賽建立科學道德和科技倫(lun) 理審查機製,確保競賽評審公平公正,活動組織規範有序。參賽選手不得有違反相關(guan) 競賽規則、抄襲或侵犯他人知識產(chan) 權等學術不端行為(wei) 。如因賽事組織原因引發不良社會(hui) 影響,創新大賽組委會(hui) 將取消相關(guan) 賽事入選資格,該賽事兩(liang) 年內(nei) 不得再次申報。
創新大賽對弄虛作假等違規問題實行一票否決(jue) 製。創新大賽期間,參賽選手須按要求現場展示其在關(guan) 聯賽事中的獲獎作品,創新大賽科學道德和倫(lun) 理審查委員會(hui) 專(zhuan) 家將對選手的現場綜合表現、是否遵守科學研究道德、科技倫(lun) 理規範和行為(wei) 準則等進行審查。
如發現存在弄虛作假、他人過度參與(yu) 、移花接木等違規問題,將一票否決(jue) ,取消相關(guan) 人員參賽資格,並視情扣減相關(guan) 賽事下一屆創新大賽推薦名額。建立青少年科技實踐活動異常行為(wei) 名錄,對參賽學生、學生家長、評審專(zhuan) 家等存在弄虛作假、違規違紀、幹擾競賽等異常行為(wei) 記錄在案。科創大獎不是名校的敲門磚,但孩子的好奇心,一定是進入科學世界的金鑰匙。
培養(yang) 未來的科學家,先要守護好他們(men) 純淨的好奇心,保護好他們(men) 豐(feng) 富的想象力,傳(chuan) 承好求真務實的科研精神。試行辦法從(cong) 青少年科研成長規律出發,對組織規則進行細微而具體(ti) 的調整,是守護創新土壤、夯實科研之基的有益之舉(ju) ,也是正確培養(yang) 和引導科技人才的應有之義(yi) 。除此之外,正如上文所提及的,又有4項白名單賽事相繼宣告暫停。現在來看,都有哪些賽事停辦?
4項白名單賽事相繼宣告暫停
2025年1月3日,中國人工智能學會(hui) 、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hui) 和中國音樂(le) 文學學會(hui) 分別發布公告,暫停了“2024-2025學年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創新與(yu) 實踐大賽”、“2024-2025學年全國青少年文化遺產(chan) 知識大賽”和“2024-2025學年全國青少年音樂(le) 素養(yang) 大賽”,暫停時間都是到2025年12月31日。
在此之前,也已有取消的白名單賽事。2024年12月23日,“北鬥杯”全國青少年空天科技體(ti) 驗與(yu) 創新大賽因主辦雙方業(ye) 務轉型,經請示主管部門同意,暫停了2025年的舉(ju) 辦。
2024年1月,教育部發布通報,決(jue) 定撤銷“致敬英雄”全國青少年文化藝術創作主題教育競賽活動資格。中國少年兒(er) 童文化藝術基金會(hui) 也不得再舉(ju) 辦此項賽事。
寫(xie) 在最後
從(cong) 這些禁令可以看出,當前青少年科技創新培養(yang) 方麵更加注重科學性與(yu) 公平性。這一改革有助於(yu) 破除低齡化競賽中的浮誇風氣,將注意力轉向更符合科研成長規律的中高齡段群體(ti) ,同時減少家長和輔導員過度參與(yu) 、弄虛作假等問題。
對於(yu) 少年兒(er) 童而言,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遠比競賽成績重要。低齡參賽者往往缺乏獨立完成項目的能力,過早參與(yu) 高強度競賽可能抹殺他們(men) 對科學的熱愛,而新規則為(wei) 他們(men) 留出更自然的成長空間。此外,重點考察選手的實踐能力和團隊協作,也契合未來社會(hui) 對創新人才的需求。
但與(yu) 此同時,連續取消多項白名單賽事,也引發了部分家長和學校的焦慮。如何在減少競賽負擔與(yu) 保護青少年創新興(xing) 趣之間找到平衡,仍需進一步探索和完善政策細節。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