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許多家長選擇花費重金讓孩子接受國際教育,而非傳(chuan) 統體(ti) 製內(nei) 教育,正是希望孩子能跳脫出以成績和刷題為(wei) 中心的學習(xi) 模式,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全方位的成長上,例如體(ti) 魄的鍛煉、心智的磨練、人格的塑造以及認知的拓展。
然而,如果依舊把孩子捆綁在教室裏埋頭刷題,或者盲目追逐各種考評和競賽,豈不是背離了最初的教育初衷?
我認為(wei) ,國際教育提供的寶貴時間,不是為(wei) 了繼續重複“分數至上”的老路,而是一個(ge) 機會(hui) ——讓孩子通過學習(xi) 辯論,去培養(yang) 更深的思考能力,嚐試更多的可能性,在不斷試錯中增長閱曆和智慧,為(wei) 未來做好更充分的準備。而辯論,作為(wei) 一門高度綜合的學術活動,恰恰是幫助國際學校學生實現這些目標的絕佳工具。
今天想和大家聊一聊,我認為(wei) 國際學校學生需要學習(xi) 辯論的三大理由。
——Coach Won
教練專(zhuan) 欄
■Coach Won
· 複旦大學法學本科· INSPIRA創始人
· 15年中英文演講辯論培訓經驗
· 教授的學生拿下海內(nei) 外辯論和演講比賽名次,錄取耶魯、斯坦福、哈佛、普林斯頓、牛津、劍橋等學府
· 希望之星英語風采大賽受邀專(zhuan) 家· 深耕英語素質培養(yang) 、國際教育規劃的從(cong) 業(ye) 者
國際學校的學生目標通常是進入英語為(wei) 母語的國家深造,尤其是頂尖大學。顯而易見,英語能力不可能停留在“能交流”的基礎水平上,而是需要全麵精通聽、說、讀、寫(xie) ,達到語言學習(xi) 的“金字塔尖”。
辯論課程是提升綜合語言能力的絕佳途徑。它不僅(jin) 鍛煉學生的閱讀理解和深度分析能力,還要求他們(men) 在短時間內(nei) 整理觀點,並用流利的英語清晰表達。這種訓練覆蓋了英語語言學習(xi) 的所有層麵:
·聽力:聆聽對手觀點,迅速理解要點。
·表達:組織複雜論點,用精準的語言闡述立場。
·閱讀:研究辯題背景,廣泛接觸學術材料。
·寫(xie) 作:撰寫(xie) 有邏輯的立論和反駁稿件。
特別是在即興(xing) 發言的情境下,辯論對語言組織能力的挑戰是其他任何學術活動無法比擬的。通過長期辯論訓練,學生能夠從(cong) 容應對語言和邏輯的雙重考驗,讓英語真正成為(wei) 他們(men) 駕馭學術和思想的工具。
國際學校的學生未來大多會(hui) 進入文化背景複雜的英語國家學習(xi) ,而在這樣的環境中,語言能力往往不是最大的挑戰,文化理解和包容能力才是決(jue) 定性的因素。
以美國為(wei) 例,大學本科階段普遍采用通識教育體(ti) 係,強調文理兼修。雖然課程內(nei) 容本身對於(yu) 勤奮的學生來說並不難掌握,但許多國際學生在課堂討論中常常感到困惑——並不是因為(wei) 語言不夠好,而是缺乏對文化差異的深入理解。
舉(ju) 例來說,在討論“美國對國際刑事法庭缺乏信任”的問題時,許多學生可能會(hui) 疑惑:“為(wei) 什麽(me) 美國人總是假設人性最壞的可能性?為(wei) 什麽(me) 他們(men) 不相信擔任國際刑事法庭職務的人會(hui) 愛惜羽毛、堅持公正?”
這一問題的背後,反映了美國文化對權力機製的懷疑論和對製衡原則的深刻信仰。而國際學校的學生,如果沒有係統的訓練,很難通過表麵問題看到文化背景的深層邏輯。
辯論課程通過涉及國際議題和全球化問題,引導學生反思文化衝(chong) 突並培養(yang) 包容心態。學生在準備辯題時,不僅(jin) 需要研究對立觀點,還需要理解這些觀點背後的文化、曆史和社會(hui) 邏輯,從(cong) 而真正成為(wei) 一個(ge) “文化兼容型”的全球公民。
國際課程的特點在於(yu) 少有固定的框架和標準答案,更多時候是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和學習(xi) 。這種教育模式雖然培養(yang) 了學生的創造力,但也對他們(men) 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抗挫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麵對複雜的信息環境,學生往往容易因為(wei) 遇到困難而選擇“退而求其次”的簡單路徑。
辯論教育在這一點上展現了其獨特的價(jia) 值:
·拆解複雜問題:通過辯論訓練,學生學會(hui) 從(cong) 多個(ge) 角度分析問題,將看似龐雜的議題分解成可解決(jue) 的小部分,從(cong) 而建立解決(jue) 問題的框架和邏輯。
·強化批判性思維:辯論引導學生跳出表麵現象,深入分析問題的本質,並找到最有力的解決(jue) 方案。
·習(xi) 慣“強強對話”:辯論的環境要求學生與(yu) 對手在同一高度上交流觀點,挑戰權威、應對高強度對話。通過這種高壓訓練,學生逐步建立自信,掌握在複雜情境中堅持自己立場的能力。
當學生習(xi) 慣了辯論的嚴(yan) 苛訓練後,他們(men) 會(hui) 發現,在麵對學術和生活中的各種挑戰時,自己已經具備了自信心和能力,能夠從(cong) 容地應對困難,並主動探索更深層次的內(nei) 容。
對於(yu) 9-12歲的學生,辯論的重點在於(yu) 建立思辨的基礎方法和語言組織能力。這個(ge) 階段的學習(xi) 應該通過生活化或稍微專(zhuan) 業(ye) 的辯題(如“學校是否應該允許穿便服”或“動物園是否應該存在”),鼓勵學生更多地探索與(yu) 表達,而不是過早地下結論。
·思辨方法:學生學習(xi) 如何從(cong) 多角度看待問題,而非局限於(yu) 單一答案。
·陳述順序:學會(hui) 組織語言,按照邏輯順序清晰表達自己的觀點。
·理解辯論:逐步學會(hui) “讀懂”辯論,了解如何識別正反雙方的分歧,並嚐試進行簡單的權衡。
進入13-17歲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逐漸成熟,能夠清晰理解辯論的步驟並付諸實踐。這個(ge) 階段的重點在於(yu) 技巧的鞏固和內(nei) 容的深度挖掘:
·步驟清晰化:學生不僅(jin) 明確知道每個(ge) 環節需要完成什麽(me) ,還能在辯論中高效執行這些步驟。
·學術內(nei) 容查閱:具備查閱和整合學術資料的能力,能夠自主研究複雜的辯題背景,例如“政府是否應該優(you) 先發展可再生能源”。
·借鑒專(zhuan) 家觀點:學生需要學習(xi) 如何通過學術資料了解專(zhuan) 家的看法,並將多方觀點綜合到自己的論證中。這一階段的學生開始具備獨立準備高水平辯題的能力,同時能夠在對話中通過邏輯和內(nei) 容的結合,讓觀點更具說服力。
對於(yu) 14-18歲的學生,辯論學習(xi) 進入了成熟階段。這個(ge) 階段的重點在於(yu) 積累以往的經驗,將辯題分析發揮到極致,並在形式更複雜的議會(hui) 製辯論(如英國議會(hui) 製辯論)中進行實踐:
·深度分析:學生能夠圍繞複雜辯題(如“人工智能是否應當受到嚴(yan) 格監管”)展開全麵的討論,從(cong) 政治、經濟、倫(lun) 理等多維度進行分析。
·自由發揮:能夠在比賽中根據對手的表現靈活調整策略,用強有力的邏輯和事實支持自己的論點。
·議會(hui) 製辯論實踐:嚐試參與(yu) 更高水平的議會(hui) 製辯論,訓練在短時間內(nei) 組織複雜觀點的能力,同時適應多人多輪次的辯論模式。
這個(ge) 階段的學習(xi) 旨在讓學生真正駕馭辯論的核心能力,不僅(jin) 在比賽中表現出色,更能夠將這些能力延伸到學術和未來的職業(ye) 場景中。
比賽是學習(xi) 辯論中一種相輔相成的體(ti) 驗,因為(wei) 它創造了課程無法模擬的壓力和挑戰。在比賽中,學生不僅(jin) 要應對來自對手的強大論證,還需要在緊張的時間限製內(nei) 調整策略、優(you) 化表達,這種實戰環境能夠顯著提升他們(men) 的應變能力和抗壓能力。
不論是在國內(nei) 的學生,還是在新加坡等海外就讀的同學,都有許多比賽可以選擇:
·線上比賽:
學生可以參加國內(nei) 舉(ju) 辦的英語辯論聯賽,也可以偶爾倒個(ge) 時差參與(yu) 美國的比賽,或者選擇區域性的線上比賽,這些比賽形式靈活,覆蓋麵廣。
·線下比賽:
初中到高中階段的學生,可以選擇參加線下比賽。對於(yu) 國內(nei) 的同學來說,WSDA/NHSDLC/TOC等全國聯賽的線下賽事將是非常好的鍛煉機會(hui) ;對於(yu) 在新加坡就讀的學生,可以選擇集中在新加坡本地、東(dong) 南亞(ya) 、東(dong) 亞(ya) 以及歐洲等地的不定期賽事。
線下比賽不僅(jin) 是一次學術競技,更是拓展國際視野和積累社交經驗的絕佳機會(hui) 。
無論孩子處於(yu) 哪個(ge) 學習(xi) 階段,辯論課程都能夠為(wei) 他們(men) 提供相應的成長支持,幫助他們(men) 逐步掌握批判性思維、邏輯表達和文化理解的能力。它不僅(jin) 是一門課程,更是塑造未來領導力的一把鑰匙。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