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hui) 備受關(guan) 注的獎項當屬有著“華人菲爾茲(zi) 獎”美譽的ICCM數學獎(原晨興(xing) 數學獎)。該獎項1998年首次頒發,每三年頒發一次,是世界華人數學界的最高獎項,旨在表彰 45 歲以下在基礎數學、應用數學方麵有傑出成就及在促進數學事業(ye) 發展方麵有卓越貢獻的華人數學家。讓我們(men) 來看看這些閃耀在數學科學蒼穹的華人數學家們(men) 。
第六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hui)
2013,台北
勤能補拙。我根本不覺得我這個(ge) 人有多聰明,但我有足夠的勤奮,這是我能說的忠告。①——張益唐
ICCM2013數學卓越成就獎
張益唐
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教授
因其證明了孿生素數猜想,榮獲第六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hui) ICCM數學卓越成就獎(原晨興(xing) 數學卓越成就獎)。
張益唐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wei) 解析數論。2013年,他在數學頂級期刊《數學年刊》上發表的論文《質數間的有界間隔》裏,證明了孿生素數猜想的一個(ge) 弱化形式,發現存在無窮多差小於(yu) 7000萬(wan) 的素數對,從(cong) 而在孿生素數猜想這個(ge) 此前沒有數學家能實質推動的著名問題的上邁出了革命性的一大步,做出了突破性的工作。
由於(yu) 在數論領域的傑出成就,張益唐獲得2018年美國亞(ya) 裔工程師學會(hui) 的終身成就獎,2016年求是傑出科學家獎,2014年Rolf Schock數學獎(首位華裔獲獎者),2014年美國數學會(hui) 的科爾數論獎及2014年MacArthur天才獎,2013年晨興(xing) 數學卓越成就獎,並應邀在2014年國際數學家大會(hui) 上作一小時報告。
我期望未來的研究能促進純數的發展,對本地、國家及世界科學的進步作出更大貢獻。②——何旭華
ICCM2013數學獎金獎獲得者
何旭華
香港中文大學教授
因其在算術代數幾何、代數群及表示理論的幾個(ge) 基本問題中的貢獻,榮獲第六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hui) ICCM數學獎(原晨興(xing) 數學獎)金獎。
何旭華教授的研究方向是算術幾何、代數群和表示理論。主要貢獻在於(yu) 數學領域中“誌村簇”(Shimura varieties)相關(guan) 的代數及數論研究,有關(guan) 範疇後來發展成為(wei) 幾何學,即以高維去確定數學結構中的參數。何旭華教授運用誌村簇理論,成功解決(jue) 幾何學領域內(nei) 仿射Deligne-Lusztig簇的數十年以來懸而未決(jue) 的課題。
2005年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學位。曾在香港科技大學、美國馬裏蘭(lan) 大學任教,2019年到香港中文大學任教。2018年應邀在國際數學家大會(hui) 上作45分鍾報告,曾獲李理論謝瓦萊獎(2022),科學探索獎(2020),晨興(xing) 數學金獎(2013)。
創新是數學的靈魂。數學家要敢於(yu) 懷疑‘公認的’真理,敢於(yu) 向傳(chuan) 統觀點發起挑戰,這是推動數學發展的關(guan) 鍵力量。③——田野
ICCM2013數學獎金獎獲得者
田野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yu) 係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因其在算術代數幾何,特別是在同餘(yu) 數問題上的深入和獨創性工作,榮獲第六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hui) ICCM數學獎(原晨興(xing) 數學獎)金獎。
田野研究員主要的研究領域為(wei) 數論及算術代數幾何。他在廣義(yi) 費馬問題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其論文發表在《數學年刊》上。他還與(yu) 合作者在著名七大數學"千禧問題" 之一的 BSD 猜想上取得重要進展,給出了目前關(guan) 於(yu) Abel 簇的 BSD 猜想的最好結果,成果發表在世界四大著名學術期刊之一的《美國科學院院報》,並被國際同行評價(jia) 為(wei) "中國繼陳景潤之後最好的工作"。此外,他在頂級期刊上發表多篇論文,並獲得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hui) (ICCM)首屆最佳論文獎。
2003 年獲得美國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數學博士學位;2003年至2004年在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工作;2004 年至2006年在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從(cong) 事博士後研究工作;2006年擔任中國科學院數學與(yu) 係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2007年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2014年擔任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2020年任中國數學會(hui) 常務理事2007年入選中科院"百人計劃";2011年獲第十二屆中國青年科技獎;2013年度入選國家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基金項目;2007年獲得晨興(xing) 數學獎銀獎,2013年獲晨興(xing) 數學獎金獎;2013 年獲ICTP拉馬努金獎;2017年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21年中國數學會(hui) 陳省身獎。
經過了將近二十年的探索,和眾(zhong) 多世界一流的數學家合作,我終於(yu) 實現了這一夢想,從(cong) 而將黎曼麵理論轉換為(wei) 一門計算科學。這一計算方法的核心之一恰是用於(yu) 證明龐加萊猜測的裏奇曲率流。我用幾何的方法理解了問題,又用計算機的方法將抽象變成現實。④——顧險峰
ICCM2013應用數學獎金獎獲得者
顧險峰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教授
因其在計算共形幾何、計算機圖形學、醫學成像和三維影像方麵的貢獻,榮獲第六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hui) ICCM數學獎(原晨興(xing) 數學獎)金獎。
顧險峰教授2003年在美國哈佛大學獲得計算機博士學位,師從(cong) 丘成桐先生。丘成桐先生與(yu) 顧險峰博士團隊,將微分幾何,代數拓撲,黎曼麵理論,偏微分方程與(yu) 計算機科學相結合,創立跨領域學科“計算共形幾何”,並廣泛應用於(yu) 計算機圖形學,計算機視覺,幾何建模,無線傳(chuan) 感器網絡,醫學圖像等領域中的實際問題,如圖形的全局曲麵參數化,計算機視覺中可變形狀的配準、幾何建模中的流形樣條、曲率收斂分析、網絡中的高效路由、醫學圖像中的腦成像、虛擬腸鏡技術等。
發表300餘(yu) 篇國際論文,並著有《計算共形幾何》等書(shu) 。曾獲2005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hui) 職業(ye) 成就獎,2006年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海外傑出青年獎(與(yu) 胡事民教授合作),2013年晨興(xing) 應用數學金獎,2021年第十三屆全國幾何設計與(yu) 計算學術會(hui) 議最佳論文獎等。
第五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hui)
2010,北京
科學進展就是這樣,一個(ge) 問題接著一個(ge) 問題,每個(ge) 問題剛開始研究的時候都會(hui) 感覺很難理解。尤其純數學研究,就是在前麵鋪路。⑤——王慕道
ICCM2010數學獎金獎獲得者
王慕道
美國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教授
因其在微分幾何和幾何偏微分方程的深入研究,榮獲第五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hui) ICCM數學獎(原晨興(xing) 數學獎)金獎。
王慕道教授的研究領域包括微分幾何、離散群、偏微分方程和廣義(yi) 相對論。在台灣大學獲數學學士和碩士學位,並在哈佛大學獲數學博士學位。王慕道教授取得的獎項和殊榮包括2007年陳省身獎、2007年Kavli研究基金獎、2003年至2005年斯隆研究獎學金、2000年斯坦福大學哈樂(le) 德培根紀念教學獎以及2001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hui) 研究獎。因其在微分幾何和幾何偏微分方程方麵所做的重要工作,2010年獲晨興(xing) 數學獎金獎。
王教授建立了高餘(yu) 維平均曲率流的長時存在性、正則性及收斂性的精確刻畫,在廣義(yi) 相對論準局部質量的工作為(wei) 時空中任意曲麵作出了非常成功的定義(yi) 。他的這些貢獻在相關(guan) 領域都有開拓性和持久的重要性。
有趣的是, 如果你能夠證明這麽(me) 基本的東(dong) 西,自然會(hui) 有很多應用。我聽到水波問題的時候,意識到我有分析它的一些工具,所以決(jue) 定踏進去,仔細看看。不過,在做的過程中,注意力是集中在問題本身、在想了解的事情上,不是因為(wei) 有了工具就一定要應用,而是看著想要解決(jue) 的問題,思考其中最關(guan) 鍵的是什麽(me) 。⑥——鄔似玨
ICCM2010數學獎金獎獲得者
鄔似玨
美國密歇根大學教授
因其對二維和三維水波問題小振幅解的全局適定性的傑出貢獻,榮獲第五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hui) ICCM數學獎(原晨興(xing) 數學獎)金獎。
首位獲得晨興(xing) 數學獎金獎的女數學家。1979年考入北京大學數學係,年僅(jin) 15歲。在北大獲得學士、碩士學位。赴美國耶魯大學留學,1990年獲得博士學位。後在美國紐約大學、美國西北大學、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馬裏蘭(lan) 大學、密歇根大學從(cong) 事研究工作。2022年當選美國藝術與(yu) 科學院院士。
鄔似玨教授的專(zhuan) 業(ye) 方向是調和分析和偏微分方程,她是水波方程(water waves problem)領域的資深專(zhuan) 家,在水波問題解的適定性相關(guan) 問題方麵做出了一係列突出貢獻。鄔教授獲得過眾(zhong) 多榮譽,2001年獲美國數學會(hui) Satter Prize,2002年受邀ICM報告。她在2001年獲得晨興(xing) 數學銀獎,2010年獲得晨興(xing) 數學金獎。她不僅(jin) 是首位獲得ICCM數學獎的女性數學家,更是迄今唯一一位攬獲ICCM數學獎金銀兩(liang) 項大獎(原晨興(xing) 數學金獎和銀獎)的華人女數學家。
做數學就像玩一個(ge) 遊戲,你所需要的隻是一張紙和一支筆。⑦——劉軍(jun)
ICCM2010應用數學獎金獎獲得者
劉軍(jun)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
因對蒙特卡羅推理的重要貢獻,榮獲第七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hui) ICCM應用數學獎(原晨興(xing) 應用數學獎)金獎。
在統計理論方麵,劉軍(jun) 教授創立了序貫蒙特卡羅方法,對馬爾可夫鏈蒙特卡羅(MCMC)方法和設計構建了重要理論框架。由劉軍(jun) 提出的“Gibbs保守串抽樣和指針”是到目前為(wei) 止生物學者尋找DNA和蛋白序列中精巧模式的兩(liang) 種重要方法之一。
1991年畢業(ye) 於(yu) 美國芝加哥大學獲統計學博士學位,2000年任哈佛大學統計係和生物統計係終身教授。2001年劉軍(jun) 完成了自己的英文著作《科學計算中的蒙特卡羅策略》。此書(shu) 現已成為(wei) 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及其他高等學府的教科書(shu) 。
2002年獲得北美五個(ge) 統計學會(hui) 聯合設立的統計學最高獎——考普斯“總統獎”,2002~2003年與(yu) 學生及合作者提出尋找DNA中相似度高的功能片段的吉布斯抽樣算法,2004年被選為(wei) 數理統計學會(hui) 會(hui) 士(IMS Fellow),2005年被美國統計協會(hui) 選為(wei) 會(hui) 士(ASA FELLOW)。2010年獲晨興(xing) 應用數學獎金獎,2012年榮獲泛華統計協會(hui) 頒發的傑出成就獎,2016年獲泛華統計協會(hui) “許寶騄獎”。
(未完待續)
內(nei) 容整理:王一婷 桂延智 牛芸
排版:張妍
參考資料
01、北京大學新聞中心,“校友故事——世界上隻有一個(ge) 張益唐”,2015年8月21日
02、香港中文大學,“港中大數學係何旭華教授 成首批香港學者獲科學探索獎”,2020年10月1日,
https://mp.weixin.qq.com/s/R1lZFWlO03r804yCdNjnSw
03、今日科協,“數學家田野:感謝坐冷板凳的那六年”,2019年4月3日,
https://mp.weixin.qq.com/s/NhSyv_JKqU2MdcEALaXCgA
04、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yu) 技術係,“幾何之戀——顧險峰“,2014年3月5日,
https://www.cs.tsinghua.edu.cn/info/1146/3730.htm
05、科學時報,“王慕道:做數學,很開心“,2010年12月27日,
https://paper.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0/12/240106.html
06、《數學傳(chuan) 播》,“專(zhuan) 訪Stefano Bianchini、鄔似玨教授與(yu) 尤釋賢教授“,2012年第36卷第4期
07、搜狐網,“哈佛終身教授劉軍(jun) :生活在一個(ge) 統計學的時代“,2021年8月1日,
https://www.sohu.com/a/480855799_701814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