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新人,你會(hui) 想到什麽(me) ?卡不好發言時間,聽不懂對方說什麽(me) ,或者是一到crossfire環節就露怯,不知道問什麽(me) ,也不知道該怎麽(me) 回答?
這些刻板印象放在第一次上場的潘博悅(Julia)身上,統統不合適。
你甚至可以說,她是這一切的反麵。
她就像一團烈火,帶著熱情和野心,初次登台就在賽場上燒開一條通路:第一次比賽,她和搭檔就準備了一頁紙,碰到對方的質問也毫不退讓,情急之下還會(hui) 拍桌子。這個(ge) 來自合肥公立小學的女孩,可以說在幾乎對辯論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就憑著自己對於(yu) 勝利的渴望,劈開了晉級的大門,闖入16強。
“但我當時真的對辯論什麽(me) 也不懂。記得對方問我framework是什麽(me) 我完全不知道,還是比賽完去查才知道有這麽(me) 一個(ge) 概念。”在合肥,想要接觸到係統的辯論培訓並不容易,但她似乎從(cong) 來沒有擔心過這些:“我和我媽媽都是這樣,對什麽(me) 感興(xing) 趣就先去試試,喜歡不喜歡最優(you) 先,別的都可以慢慢來。我以前也嚐試過很多東(dong) 西:網球,馬術,遊泳等等,但辯論給我的感覺完全不一樣。”
究竟哪裏不一樣呢?
好像是冥冥中,辯論扣上了她個(ge) 性的齒輪:辯論的競技性、對表達的強調、對手之間思維的角力,無一不是她喜歡的。於(yu) 是命運的齒輪也開始轉動:在辯論場上,她可以肆意地燃燒,她的熱情、她的才華和對於(yu) 勝利的渴望,甚至是巨大的情緒能量,無疑不被辯論點燃、改變。
“我覺得辯論真的完全改變了我。我是那種個(ge) 性很強烈的人,非常在乎輸贏,到現在我也是這樣。但是在一次一次去釋放自己的過程中,你會(hui) 更加清晰地看到自己到底想要什麽(me) ,然後人就會(hui) 慢慢改變。”
如果說Julia一開始隻是揮霍般地燃燒自己,那麽(me) 在一次次錘煉中,她也學會(hui) 了約束那火:是成為(wei) 撕開對手防線的利刃,還是照亮前路的火把,亦或者是溫暖團隊的暖爐;而她的內(nei) 心,也如同在火種錘煉的真金,變得愈加純粹。
點燃的狀態是快樂(le) 的,但也伴隨著壓力與(yu) 焦灼。在作為(wei) 新手的很長時間裏,Julia都處在這樣不上不下的狀態中:她沒有名師點撥,缺少社群的支持,自認為(wei) 也不是天賦異稟,對勝利的渴望卻又特別強烈。
那渴望也像是火焰,將她的心放在上麵慢慢煎烤:她無法擺脫對於(yu) 勝利的執念,又自知自己缺少的太多。這讓她成為(wei) 了一個(ge) 特別重視prep的人:“我從(cong) 來不覺得自己是一個(ge) 特別優(you) 秀或者非常有天份的選手,所以新手時候我會(hui) 準備很多。”她會(hui) 事無巨細地準備,每一張卡,crossfire環節的問題,甚至是summary中的clashes她都會(hui) 提前準備。
“我一直相信PF和鍛煉差不多,你付出多少,就會(hui) 有多少回報。”
在場上,她同樣從(cong) 不隱藏自己勝利欲。攻擊性、高速輸出和壓倒性的氣勢就是最好的證明。
她的付出很快看到了結果:積分榜上她的位置不斷上升,直到頂端,甚至連續兩(liang) 年積分第一。關(guan) 於(yu) 她的采訪迅速出現在各種聯賽、機構乃至國際教育媒體(ti) 的公眾(zhong) 號中。
但是不夠,還不夠。
“NHSDLC是國內(nei) 組織水平最好,難度也最高的比賽,所以我很希望也能夠在這裏闖出一番名堂。”
很快,這個(ge) 以凶狠著稱的選手就在NHSDLC賽場上出名了,也在這裏遭遇了她的第一次蛻變。
“ 很多人可能都看過我跟我的對手在那‘菜市場 crossfire’,我那個(ge) 時候真的很凶。一直到去年(2024)年春季結尾的時候,我覺得我好像真的有點過了:說得太快、嗓門太大,甚至有的裁判會(hui) 直接告訴我因為(wei) 這個(ge) 他們(men) 不會(hui) 投給我。”
這是她第一次真正意識到一個(ge) 問題:打辯論到底在打什麽(me) ?
“我從(cong) 前一直有一種潛意識就是覺得打辯論就是要打敗你的對手,但事實不是這樣的。辯論中的對手是持方是不會(hui) 改變的,辯論的目標是說服裁判,和對手的對抗過程隻是你說理的手段,也就是說,場上的對手們(men) 是互為(wei) ‘工具’像裁判展示自己對於(yu) 辯題的理解到達了怎樣的程度。而我過去卻錯誤地以為(wei) 隻要把對手壓倒,就是贏。實際上,辯論過程中沒有誰真的可以把誰踩在腳下,大嗓門很多時候隻是在掩飾你的心虛。”
“辯論不是拳擊比賽,我們(men) 不是用語言去和對手‘肉搏’,而是互為(wei) 階梯,抵達思想的更深處。”
兩(liang) 句話說起來輕鬆,但真正的改變其實是一個(ge) 漫長的過程。
從(cong) 去年春季開始,她一直在嚐試慢慢改變:“春季的時候,從(cong) 我的成績、裁判的反饋到日常mock大家的一些感受,都在告訴我,我的風格到了一個(ge) 該改變的時候了。那時候也會(hui) 嚐試去放慢自己的語速,但是效果不明顯。”
真正的蛻變來自於(yu) 暑期國賽的一時衝(chong) 動:在結束了年度冠軍(jun) 邀請賽之後,她和搭檔開玩笑般地聊到要不要嚐試一下公開組的比賽。沒想到這次試試看的嚐試,卻為(wei) 她打開了通向下一個(ge) 階段的大門:“我感覺自己好像一下子找到方向了,在open組,裁判更多的看的是你的邏輯。我真正地感受到,辯論不是說你要很大聲的把自己的論點重複一遍,而是要靜下來,去聽對方在說什麽(me) ,去和對方的論點有一個(ge) 真正的交鋒,這很重要。”
類似的,還有她對於(yu) prep的看法。就像我們(men) 之前提到的那樣,Julia原本是一個(ge) 非常重prep的選手。然而在不斷地參賽過程中,prep卻逐漸偏離了“種瓜得瓜”的敘事,變成了邊際效應遞減,乃至是一件“負收益”的事情:準備的越多,她的成績反而越差。
“在國賽之前,我真的準備的越來越多了,已經到了有一點讓我窒息的地步。但是我又不知道自己如果不這樣prep能夠怎麽(me) 做,感覺自己卡住了,就很難受。”
再一次,那個(ge) 問題浮現出來,拷打著她:打辯論,究竟在打什麽(me) ?
這時候,教練的一句話點醒了她:“我想起了我們(men) 教練最喜歡說的那句話:be a good debater not only a winner, 打辯論中,成為(wei) 一個(ge) 好的辯手應該是比勝利更值得你去追求的東(dong) 西。我們(men) 應該去學會(hui) 通過一個(ge) 賽季去真正了解一個(ge) 議題背後的問題,去觸碰這個(ge) 世界,而不是困在一場比賽中,為(wei) 了輸贏殫精竭慮。”
認知改變,行為(wei) 也會(hui) 相繼改變。她不再把時間花在無窮無盡的找卡,搜集論據上,而是開始真正去思考辯題背景,看到宏觀的“大圖景”:“就像暑假關(guan) 於(yu) 巴西的這個(ge) 辯題,你需要知道巴西他環境、經濟的背景是什麽(me) 樣的,它的曆史,以及他的政治現狀如何,有什麽(me) 幫派?搞清楚背後的機製,賽場上就很容易取勝。看很多東(dong) 西有時候你用上的可能就是一句話,一個(ge) 詞,但是那種底氣十足的狀態,讓我不再需要聲音很大才能掌控場上的局勢。”
於(yu) 是framework和對於(yu) 辯題的認知成為(wei) 了她的武器,方方麵麵的變化,也促成了她在國賽中的蛻變。在線上決(jue) 賽中,她放棄預設的summary稿,全程專(zhuan) 注聆聽對手漏洞。“那場我一點都沒prep,但正因如此,我必須在場上高度集中。”
當對手拋出“巴西雨林保護政策加劇貧富差距”的論點時,她迅速抓住對方未提及的“國際援助分配機製”,用世行報告數據反擊。“最後裁判說,我的回應‘像手術刀一樣精準’。”這場勝利讓她意識到:“辯論不是比誰說得快,而是比誰能把裁判‘裝進自己的邏輯口袋’。”
不知不覺間,她已不再是那個(ge) 肆意燃燒的Julia,當學會(hui) 了不再揮霍,這火做的利刃也愈加鋒利。
經過國賽的洗禮,Julia已然退去青澀,她就好像經曆烈火淬煉的大馬士革鋼刀,在靜靜等待著出鞘的那一刻。
秋季,8年級的她決(jue) 定從(cong) 初中組永久進入公開組,她常常是一場比賽中年齡最小的辯手,這讓她感到興(xing) 奮:“暑期在國賽公開組的經曆讓我找到了下一步進階的方向:我應該怎麽(me) 去把自己的攻擊性內(nei) 化到思想中,用邏輯去進攻,去成為(wei) 一個(ge) 真正的好的辯手,而不僅(jin) 僅(jin) 是追求冠軍(jun) 。”
她對於(yu) 如何掌控比賽的看法也在不斷進化:“我覺得主導一場比賽的節奏定義(yi) 是不被對手牽著鼻子走,並且給裁判提供一個(ge) 他們(men) 更舒服的節奏,但是如果兩(liang) 個(ge) 隊實力相近,並且都在試圖主導一場比賽的話,那輸贏更多是按照裁判覺得舒服的節奏和風格來決(jue) 定。”
每一場比賽,她都會(hui) 提前研究裁判的偏好,做到心裏有數:“我覺得對手的資料是你不需要去過多關(guan) 心的,不管多厲害的選手,都要有去敢於(yu) 挑戰的勇氣。但是裁判的資料一定要看,這一點NHSDLC做得特別好,MPJ機製的存在讓我們(men) 能夠提前了解裁判,這在國內(nei) 聯賽中幾乎是絕無僅(jin) 有的。”
而那把曾經炙烤著她勝負欲的火焰,如今似乎也變換為(wei) 了一個(ge) 持續提供動力的引擎。秋季開始時,她和朋友開玩笑說不如我們(men) 試試看能不能包攬國榜前幾名,於(yu) 是她們(men) 一場接一場的比賽參加,直到分享了國榜1、2名。新的比賽接踵而至,成績也被她迅速拋到腦後:“我發現比賽多了之後,對於(yu) 成績真的就沒有那麽(me) 在乎了,我可能會(hui) 去看一些更細節的東(dong) 西,比如說我今天又擊敗了哪個(ge) 非常厲害的對手,或者是這一整場比賽的speech我都非常滿意。”
秋季她最滿意的比賽是線上Ⅴ,因為(wei) “沒有一個(ge) speech是我不滿意的”。這樣的滿意放在過去大概很難想象。
除了辯論能力的提高,辯論也從(cong) 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她的時間管理能力。“我其實是一個(ge) 拖延非常嚴(yan) 重的小孩,會(hui) 把早上就能完成的事情拖到深夜。”
“周五寫(xie) 稿,周六比賽”曾是她的常態。八年級學業(ye) 加重後,這種模式讓她瀕臨(lin) 崩潰。“作業(ye) 、辯稿、備賽全堆在一天,焦慮到想哭。”轉折點來自家人的提醒:“沒有事情是幹不完的,但你要學會(hui) 規劃。”她開始嚐試“今日事今日畢”,用優(you) 先級篩選代替嚴(yan) 苛的時間表。
“我試過把每天計劃精確到分鍾,結果發現根本做不到。”直到她從(cong) 一檔播客中獲得了啟發,“他說好的時間管理應該是有彈性的:你可以給自己每天列5個(ge) 任務,然後劃掉2個(ge) 。這樣讓你學會(hui) 舍棄,專(zhuan) 注在剩下的事情上。”
除了辯論,Julia受到很大關(guan) 注的原因是她多元的教育背景:從(cong) 公立學校、國際學校、home school,到兩(liang) 年前她自主成功申請了馬斯克的在線學校Astra Nova,在到現在的Avenues Online,豐(feng) 富的經曆讓她對於(yu) 教育也有了更多思考和體(ti) 認。
在她看來,自己每個(ge) 階段所受的教育都是自己主動選擇,符合那個(ge) 當下的需要的,但是當目標改變,也不要畏懼去追求新的目標:“我覺得人成長過程中你的目標和需求會(hui) 變化,這是非常自然的,重要的是注意到這種變化,然後做出行動。很多東(dong) 西都可以抱著開放的心態去試一試,不用給自己預設很多的限製,說不定就會(hui) 發現它很適合你。重要的是主動。”
對於(yu) 學校的選擇上,對於(yu) 不同的學校Julia也有不同的考量:“對線上學校我覺得最重要的是看看他們(men) 在社群支持上可以做到哪些,因為(wei) home school最大的壓力其實就來自於(yu) 社交,和人麵對麵的交流不但是成長的需要,我覺得某種程度上也是維持身心健康的必需品。線下學校就需要看一看他們(men) 能夠給到哪些資源可以幫助你去更好地拓展。不管哪種學校,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教學理念要匹配。”
在她看來,教育最終的目標還是幫助人的自我實現。因此,意識到自己當下的需求,就是追求更好教育的最重要的出發點和歸宿。
Julia作為(wei) 選手代表在合肥比賽上發言
從(cong) 公立學校“小白”到國賽冠軍(jun) ,從(cong) 焦慮的拖延者到時間管理高手,她的故事印證了一個(ge) 道理:辯論的終極勝利,在於(yu) 不斷突破自我的邊界。
今年春季賽季,合肥站即將作為(wei) 線下賽的第一站,拉開春季線下賽的帷幕。作為(wei) 首位來自合肥的校園大使,Julia也期待有更多的同學相會(hui) 在合肥線下賽。
“如果回到兩(liang) 年前,我會(hui) 對那個(ge) 拍桌子的小女孩說:你看,你真的成為(wei) 了自己的偶像。”
Tips
1、先研究背景,再備賽
備賽時別急著寫(xie) 論點!多花點時間研究辯題背景,可以效率翻倍。推薦用‘3W法’:What(問題本質)、Why(深層原因)、Who(利益相關(guan) 方)。”
2、提前了解裁判偏好比研究對手更重要
輸贏的關(guan) 鍵在於(yu) 裁判想聽什麽(me) ,而不是對手有多強。遇到‘邏輯控’裁判就猛攻框架,遇到‘故事控’裁判多用案例比喻。
3、接納不完美
我曾因過度prep變成‘讀稿機器’。現在我會(hui) 在準備充分後放手,讓臨(lin) 場反應帶來驚喜。記住:裁判更喜歡‘思考中的“辯手”,而不是“複讀機”。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