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畢業的博士可以給剛入學的博士一些建議和忠告嗎?

第一年很關(guan) 鍵,第一年如果不注意的話,會(hui) 給自己挖很多坑,先把坑羅列出來如下幾個(ge) 方麵:

1、關(guan) 於(yu) 讀博心態

2、關(guan) 於(yu) 研究方向

3、關(guan) 於(yu) 文獻調研

一:關(guan) 於(yu) 讀博心態

1.不要和別人比,不要懷疑自己,按自己的節奏走。

當你還在摸索課題方向時,周圍的人可能已經發SCI了,這時候可能會(hui) 有挫敗感;當你辛辛苦苦發表第一篇SCI時,可能有人已經一把掌SCI了。但不要懷疑自己,因為(wei) 每個(ge) 人的導師要求不同、研究方向不同、課題難度不同,不能全部認為(wei) 是自己的問題。每個(ge) 人有每個(ge) 人的成長路徑,按自己節奏前進就好,自己和自己比,別管別人是發了NCS還是發財了。

2.要沉得住氣,耐得住寂寞。

科研遵循厚積薄發的規律,科研成果也大致符合指數增長曲線。前期需要大量積累,增長速度很慢;等到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後,就會(hui) 爆發式增長。也就是說,前期積累是非常痛苦的,科研進度不理想是常見場景,每個(ge) 博士多多少少都會(hui) 遇到。不要因為(wei) 沒有文章而天天沮喪(sang) ,需要耐得住寂寞,要相信到了後期,道路會(hui) 越走越順利,該有的都會(hui) 有。

3.做好最壞的打算,做好持久戰的準備。

不要想著一口吃個(ge) 胖子,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科研的進展,就是靠一天天、一個(ge) 小時一個(ge) 小時投入進去才出來的。而前期的積累過程,可能比你想象中難很多,需要麵對很多失敗:idea被嘲笑、程序出bug、論文被拒稿..…需要承受相當大的壓力,需要反反複複去修改稿件,要做持久戰準備。

4.博士期間有焦慮、抑鬱、絕望的感覺基本上難以避免,但自己一定要有正確的認知。

每個(ge) 人有每個(ge) 人的劫,有人出生在大涼山農(nong) 村、有人做生意虧(kui) 本、有人被詐騙。讀博,就當是在渡自己的劫。

5.一切以結果為(wei) 導向,以實現目標為(wei) 導向。

明確當前目標最重要的就是盡快畢業(ye) ,其它的事情應該讓步。比如雜活能躲就躲開,實在躲不了就盡快完成,把時間留給核心任務。

6.博士期間最重要的事情,是通過科研訓練,培養(yang) 分析問題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分析問題的能力能讓你迅速找準問題的關(guan) 鍵所在,邏輯思維能力能讓你找到解決(jue) 辦法,表達能力則是讓別人支持你。這三個(ge) 能力,無論以後是繼續在學術圈還是去工業(ye) 界,都會(hui) 讓你脫穎而出;無論是麵對工作問題還是生活問題,都可以輕鬆化解。

7.不要投機取巧,不要碰任何學術不端的紅線,不然後患無窮。

無論是做實驗,分析數據,還是寫(xie) 文章,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沒有捷徑可以走。一稿多投、作假.…這些事情看似占了便宜,但一旦爆瓜,那不光在學術圈混不下去了,在其它行業(ye) 也會(hui) 收影響。堅守道德底線,這一條即使博士畢業(ye) 了開始工作了也是要堅守。

8.把科研和生活分離開,看論文、寫(xie) 論文隻是工作而已,不能因為(wei) 工作放棄所有的生活。

9.養(yang) 成規律作息和運動的習(xi) 慣,不要熬夜,尤其是不要搞自我感動的熬夜。

熬夜不能說明努力刻苦,而是說明白天效率低下。看似感動了自己,但其實對結果無益。

二:關(guan) 於(yu) 研究方向

1.入學後迅速掌握導師課題組有幾個(ge) 哪研究方向,哪個(ge) 研究方向是核心方向、主流方向,哪些是新開的、有難度的方向。

然後根據實際情況,包括導師的優(you) 勢、自身的優(you) 勢等,盡快與(yu) 導師協商,選定研究課題。盡量選擇主流方向,這樣易出成果。

2.一開始就要明確自己的課題要解決(jue) 哪些問題。

不要急吼吼的開始工作,要先設計好。

3.根據博士目標、方向和問題盡快製定一個(ge) 明確的計劃。

包括時間節點和任務完成進度表,然後按部就班的執行。

4.要注意研究工作的整體(ti) 性,不然到了寫(xie) 畢業(ye) 論文時就難辦了。

如果研究課題是打一槍換一個(ge) 地方,最後就是散成一塊,無法聚焦。正確的做法是對每個(ge) 方向都有詳細評估,結合自己的興(xing) 趣和該方向的難易程度,決(jue) 定具體(ti) 小idea,然後深入研究下去。

5.讀博是對未知領域的探索,沒有人能夠幫你完成。

不要指望導師,他文獻看的沒你多,對情況的了解不如你清楚,他不出餿主意就已經不錯了。而且如果導師對這個(ge) 領域已經完全搞清楚了,何必讓你重複工作。一定要自強自立,不要有依賴心理。

6.創新很難,不要一開始就想一口吃個(ge) 胖子,應該循序漸進。

先廣泛涉獵其他領域知識,然後遷移到自己的領域中,在對本領域有深度理解了之後,才能提出深度創新。

三:關(guan) 於(yu) 文獻調研

1.多讀文獻。

文獻上的細節知識遠遠大於(yu) 導師了解的知識。通過閱讀文獻,可以迅速了解目前研究領域的熱點,研究方向的優(you) 缺點,目前的研究進展到什麽(me) 程度了,存在什麽(me) 樣的問題。

2.讀文獻的順序

可以先讀國內(nei) 外學位論文。係統性比較強;然後再讀近五年內(nei) 的綜述類論文接看再粗略閱讀綜述類引用的論文,分類出需要精度的文章;最後是精讀重點論文。這樣在廣度上能夠迅速掌握這個(ge) 領域值得研究的點,在過去幾十年是如何進展的,每一步解決(jue) 了什麽(me) 問題:在深度上了解如何解決(jue) 的,目前存在問題的原因。

3.剛開始讀文獻的時候,要讀頂會(hui) 和頂刊的。把它們(men) 作為(wei) 標杆和模仿的對象,能夠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不要一開始就去看水期刊學著灌水,因為(wei)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

4.看文獻遇到不懂的先想一想,實在想不明白的就先放一放。

論文隔一段時間再拿出來重讀一遍隨著自己能力的提升,以前不能理解的點慢慢就清晰起來了。

5.在閱讀大量文獻之後,就會(hui) 對該研究方向有一個(ge) 整體(ti) 認識。

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入思考,然後和導師以及周圍師兄師姐進行討論,就可以確定自己具體(ti) 的研究課題。

6.看文獻綜述的時候,可能覺得需要讀的文章非常多,但一定要精挑細選,不是所有文章都值得精讀的。

大部分論文隻需要讀摘要和結論就可以了,隻有和自己課題非常而非常相關(guan) 的才適合精讀這樣讀論文,效率比較高。

7.近五年內(nei) 頂會(hui) 和頂刊上和自己課題相關(guan) 的論文,一定要精讀。

在精讀的過程中,找到這些論文反複提到的工作,或者共同引用過的文章,用更仔細的精度去讀。這樣很快對這個(ge) 方向的細節有了清晰的認識。

8.精讀近五年內(nei) 頂會(hui) 和頂刊上和自己課題相關(guan) 的論文,不代表要盲目迷信它們(men)

閱讀的時候要帶著批判思維去看。要看看別人的故事是怎麽(me) 講的,研究動機是什麽(me) ,亮點是什麽(me) ,為(wei) 什麽(me) 要解決(jue) 這個(ge) 問題,這個(ge) 問題是怎麽(me) 解決(jue) 的?這個(ge) 問題屬於(yu) 哪一類問題,這一類問題有沒有搞的價(jia) 值,別人有沒有做過,有哪裏沒有幹好的地方。這樣很容易產(chan) 生新的idea。

9.讀過的論文要寫(xie) 閱讀筆記,粗略閱讀的寫(xie) 幾句話就行,但是精讀的論文要詳細記錄,把讀過的論文轉化為(wei) 自己的知識庫。

精讀論文的記錄包括自己的想法,和導師的討論,和同學聊天的感悟事後反複查看會(hui) 有新的收獲。

10.通過文獻管理軟件進行分類整理,最好在PDF電子版上做筆記,或者單獨使用管理軟件記錄心得體(ti) 會(hui) 。

另外需要搭建一個(ge) 文獻整理體(ti) 係,便於(yu) 日後查找文獻能夠迅速找打,而不是重新讀文獻。

四:關(guan) 於(yu) 實驗和數據分析

做實驗前一定要明確實驗目的是什麽(me) 。

行動前一定要思考清楚,設計好實驗,好的實驗設計會(hui) 提升很多效率。多花時間在實驗設計上,避免做一些無意義(yi) 的熬夜和嚐試。

2.不要閉門造車,一個(ge) 人摸索,科研一定要積極交流。

積極主動向導師學習(xi) ,如果發現他啥也不懂,那就像師兄師姐學習(xi) ,如果師兄師姐也不懂,那就去找懂的人學習(xi) 。

3.實驗中(或者數據仿真),需要做好實驗記錄,養(yang) 成做實驗筆記的習(xi) 慣。

如果做不到當天整理也應該每個(ge) 星期整理一次。實驗記錄裏麵包括實驗步驟,實驗數據,實驗結果,既可以為(wei) 未來做數據處理提供字典(不然很快就會(hui) 忘記當時的細節),又可以作為(wei) 原創的證據。

4.實驗記錄要清晰、完備,這樣如果實驗沒有達到預期結果的時候,能夠相對容易找到原因。

因為(wei) 仿真或實驗成功與(yu) 否取決(jue) 於(yu) 實驗中的很多細節。實驗中是什麽(me) 想法,實驗環境是什麽(me) 樣的,數據代碼參考了誰的,遇到了什麽(me) 問題,都應該記下來,這樣寫(xie) 論文的時候就有很多素材了。

5.在實驗過程中,腦子中突然產(chan) 生的idea要馬上記下來,不然會(hui) 很難再次想起。

這個(ge) idea可能是下一篇top期刊的論文,也有可能是改變行業(ye) 發展的idea。

五:關(guan) 於(yu) SCI論文寫(xie) 作投稿

1.盡可能早的開始寫(xie) 論文,把一篇論文的故事講清楚,有助於(yu) 理清整個(ge) 思路。

2.SCI論文是學術圈的入場券和硬通貨,

多發論文才能克製學術圈中各種內(nei) 卷和焦慮。

3.自己寫(xie) 的論文,再差也要珍惜。好文章都是改出來的。

投出去拒稿就換個(ge) 期刊繼續審,總共能夠發表出來。

4.寫(xie) 論文之前,先想好目標期刊,不然找不到對應期刊會(hui) 很痛苦,到處到主編那都被拒稿。

5.寫(xie) 論文是需要大量時間和精力的,尤其是第一篇論文,會(hui) 非常枯燥

但經過整個(ge) 訓練之後,整個(ge) 人講故事的能力會(hui) 提升一個(ge) level,整個(ge) 技能對於(yu) 以後無論是工作和生活都是有提升的。

六:關(guan) 於(yu) 實驗和數據分析

1.做PPT很重要,同樣的結果但是采用不同的講解方式,結果會(hui) 大不相同。

通過做PPT練習(xi) 自己的邏輯思維和審美技能,做PPT的技能,同樣會(hui) 用於(yu) 畢業(ye) 後的工作,包括但不限於(yu) 項目申報、項目結題、人才答辯、求職、商務談判等等。哪怕以後不做學術了,鍛煉出來的素質,也會(hui) 讓你在就業(ye) 的時候脫穎而出。

2.珍惜每一次講PPT的機會(hui) ,有時候會(hui) 爭(zheng) 取來不少機會(hui) 。

學習(xi) 如何溝通,如何介紹自己的想法,如何提出合理建議的方法,這些在畢業(ye) 以後也是必不可少的技能。

3.對於(yu) 組會(hui) PPT的講解要積極參與(yu) ,而不是逃避。

看了一篇好論文,可以做個(ge) PPT講一下;做實驗有點階段性成果了,可以做PPT匯報下:一個(ge) 學期結束了,做個(ge) 總結PPT梳理下自己的收獲和需要改進的地方。

4.多參加學術會(hui) 議,多認識同等級別的phd(大佬也不會(hui) 理你)。

多交流拓展人脈,對於(yu) 以後就業(ye) 、學術發展鋪路都有好處。

5.參加學術會(hui) 議,不光是聽大牛在做什麽(me) ,更重要聽他們(men) 怎麽(me) 樣起承轉合講故事,怎麽(me) 樣講概念,怎麽(me) 樣將問題說清楚。

有條件情況下,應該抓住會(hui) 議提問機會(hui) ,直接和大牛交流,留下印象,否則直接去找大佬,大佬可能不理你。但如果在會(hui) 上提問了,可能還有點印象能夠交流。

總結

讀博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當然收益也是顯而易見的,我是非常推薦各位師弟師妹們(men) 讀博的,並且在自己精力最充沛的時間段把博士學位拿下,其實是性價(jia) 比最高的選擇!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新加坡UWCSEA“爬藤名校”一文全解!

下一篇

北京服裝學院國際預科項目泰國方向招生簡章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