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有超越導師的想法。
這並不是盲目自大不把導師放在眼裏,而是說當你研究的這個(ge) 課題的時候,你的目標得是:將這個(ge) 課題理解得比你的導師還透徹,針對這個(ge) 課題的研究成果要比你導師的還響亮。
一般而言,導師會(hui) 有一個(ge) 大的研究方向,而我們(men) 就在這個(ge) 大方向裏研究一個(ge) 具體(ti) 的課題。“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ge) 人”導師最多在研究初期給你關(guan) 注和指導,到後麵就得靠自己的能力和投入了。
所以最後你才是最懂這個(ge) 課題的人,你對這個(ge) 課題的研究和理解必須要超過你的導師,並且能產(chan) 出有代表性的成果,這樣才算學出頭了。如果到最後你都還是局限於(yu) 導師的研究,沒有創新性的產(chan) 出,那麽(me) 這個(ge) 博讀的就不算成功。
2. 保持自己的節奏。
選擇讀博就要接受一個(ge) 現實:之前的本科、碩士同學都成家立業(ye) 了,自己還在學校埋頭做科研。讀博沒有正式工作,沒有收入,隻有微薄的補貼,有時甚至還要問家裏要錢。
然而每個(ge) 人的人生節奏都不一樣,有的人早早輟學踏入了社會(hui) ,有的人快30了還在讀書(shu) 。盯著自己和別人的不同鑽牛角尖反而會(hui) 亂(luan) 了自己的方向。
活在當下,不要對畢業(ye) 、工作之類的事情太過焦慮,也不要對同齡人的成就太過焦慮。保持自己的節奏,先把眼前的事情做好,想要的東(dong) 西將來都會(hui) 有。
3. 學會(hui) 與(yu) 自己和解。
讀博讓我接受了自己是個(ge) 普通人的現實。總會(hui) 有人更招導師喜歡,總會(hui) 有人反應更快,總會(hui) 有人研究成果比自己的突出,總會(hui) 有人比自己還拚命。世界上優(you) 秀的人真的太多了,我真的很普通。
但我也很快就看開了,學位越高peer pressure就越大,到了讀博階段哪個(ge) 人不是一路卷過來的,盲目攀比隻會(hui) 困住自己。越是到這個(ge) 時候越要“躺平”,試著認同差距,跟自己和解,讓自己保持在最舒服的狀態。
心態放平才能更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研究裏,做科研真的急不來。
4. 學術道德不容侵犯。
像剽竊和偽(wei) 造數據等學術不端行為(wei) 在學術界是無法容忍的。對於(yu) 做科研的人來說,文章就是臉麵,學術不端就是汙點,會(hui) 跟著你一輩子。
同時也要留心自己的權益有沒有被侵犯,可以多去了解一下權益被侵犯要如何維權(目前國內(nei) 似乎還沒有專(zhuan) 門課程教學生應對學術不端)。
5. 身體(ti) 是革命的本錢。
不吃早餐真的會(hui) 生病,坐著不動腰真的會(hui) 抗議,規律的作息很難但是真的很重要。本科時通宵看劇已經成為(wei) 曆史,現在晚睡兩(liang) 個(ge) 鍾都要緩一天。近幾年真的有感受到身體(ti) 在慢慢衰老。
我經常在傍晚的時候跑步。做科研不可避免的要長期坐在電腦麵前看文獻,但堅持鍛煉才能讓人保持好的心態,也能有更多的精力去做博士研究。
先寫(xie) 這麽(me) 多吧,我自己目前也在慢慢摸索。希望上麵這些能對正在讀博的你或者打算讀博的你有所幫助。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