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校長親自回應“論文署名中科大”!應如何看待論文署名的學術規範?

近日,浙江大學現任校長杜江峰院士以原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身份署名發表論文一事引發網友的廣泛關(guan) 注。

根據報道顯示,今年以來,杜江峰院士曾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的單位署名在《自然-光子學》等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

浙大校長親(qin) 自回應“論文署名中科大”!應如何看待論文署名的學術規範?

圖源:《科學進展》雜誌官網

該事件在網絡上引發了不小的關(guan) 注。有的網友認為(wei) ,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曆經數年,發表可能是在項目開始後的好多年,因此杜校長這樣做沒有問題;也有的網友質疑,杜校長已經在浙江大學工作兩(liang) 年,而論文依然署名為(wei) 中科大,是否證明其沒有融入浙江大學?

對此,杜校長也是當麵做出了公開回應,認為(wei) “我到浙大來是當校長的,不是來科研的,我不能將中科大的研究變成浙大的研究,我也不能把中科大的項目弄到這兒(er) 來變成浙大的項目”。

浙大校長親(qin) 自回應“論文署名中科大”!應如何看待論文署名的學術規範?

圖源:網絡

評論區的你如何看待?

浙大校長親(qin) 自回應“論文署名中科大”!應如何看待論文署名的學術規範?

圖源:知乎

一、做校長≠做科研

小科認為(wei) ,從(cong) 學術規範和道德的角度來看,杜校長的做法沒有任何問題,反而體(ti) 現出了一個(ge) 學術人應該有的誠信和實事求是

國內(nei) 不少的優(you) 秀大學都是選聘院士來擔任校長,這些院士校長通常情況下是由外校引入的,但主要的學術關(guan) 係、項目、團隊等仍然在原有單位。等校長任期結束之後,如果該校長並沒有在任職的大學內(nei) 開設自己的研究團隊,大概率還要回到原來單位繼續科研工作

因此,對於(yu) 杜校長來說,科研的根基都在中科大,即使未來會(hui) 在浙江大學招生,那也有很大的概率回到自己中科大的實驗室和團隊展開工作。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杜校長沒有將文章的主要署名單位掛靠浙江大學其實是正確的。

另外,正如很多網友所說,一篇優(you) 秀科研成果的產(chan) 出可能需要多年的時間,以下圖的《自然-光子學》雜誌為(wei) 例,產(chan) 出的周期可能長達幾年,再外加項目的申請時間,照此推算,論文相關(guan) 工作應該是杜校長還在中科大全職工作期間完成。

浙大校長親(qin) 自回應“論文署名中科大”!應如何看待論文署名的學術規範?

圖源:《自然-光子學》雜誌官網

但考慮到杜校長在浙大已經工作兩(liang) 年,有時可能會(hui) 利用到浙大的資源,所以在這篇文章當中他選擇將浙江大學放在靠後的單位,這也是完全符合學術規範和道德的。

二、論文署名規範介紹

01論文署名的基本原則

在進行學術研究時,論文署名主要體(ti) 現了作者對於(yu) 項目或是科研成果的貢獻程度。署名的合理和規範化直接關(guan) 係到科研倫(lun) 理道德研究者在圈內(nei) 的聲譽。具體(ti) 來說其基本原則如下:

貢獻優(you) 先

作者名單應該根據研究的實際貢獻進行排序。不排除有的雜誌根據作者的姓氏首字母順序進行排序,但這種情況應特殊說明。共同第一作者時,應當將貢獻較大的第一作者放在前麵,並明確標注共同作者的情況。

公開透明

署名作者應當在文章當中準確標注自己對於(yu) 項目的具體(ti) 貢獻,避免虛假署名或是遺漏掉關(guan) 鍵貢獻者。其餘(yu) 未直接參與(yu) 研究但提供資源、管理或資金支持的人員,可在致謝部分提及

02論文署名的常見問題

一般來說,在署名之前應當做到提前溝通,避免在發表前夕的一係列共同利益衝(chong) 突。除此之外,一般在論文投稿時,雜誌社會(hui) 要求所有作者提交共同簽署的知情書(shu) ,並確認同意署名順序。

目前來說,對於(yu) 論文署名,常見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虛假署名

如果研究人員未參與(yu) 該研究卻被要求署名,或者將貢獻不足的作者列為(wei) 文章主要作者,屬於(yu) 嚴(yan) 重的學術不端問題。這種現象在國內(nei) 機構較為(wei) 常見。

貢獻爭(zheng) 議

有的作者之間可能會(hui) 存在貢獻爭(zheng) 議的問題,這會(hui) 直接影響到署名順序。一般來說,如果作者之間對署名順序存在一定的爭(zheng) 議,應該及時溝通,或邀請第三方進行調節和評估

浙大校長親(qin) 自回應“論文署名中科大”!應如何看待論文署名的學術規範?

圖源:耶魯大學官網

03、論文署名的單位順序

除了作者署名之外,單位順序也至關(guan) 重要。一般來說,如果想要用論文評選職稱或是畢業(ye) ,一般情況下在國內(nei) 的單位需要滿足第一單位署名

通常情況下,單位順序需要根據單位的貢獻以及作者所在的研究機構進行排序。一般的排序方式如下:

主要貢獻單位

如果一個(ge) 單位對研究工作提供了主要的資助、指導或支持,通常會(hui) 排在靠前的位置。

附屬單位

如果作者有多重身份,附屬單位通常會(hui) 列在後麵,或根據貢獻的重要性進行排序。

合作單位

如果有多個(ge) 合作單位,通常情況下按照合作的緊密程度進行排序。

除了上述單位之外,還存在通訊作者單位。即文章或成果的負責人或指導者所在的單位。一般來說通訊單位和第一單位對文章的貢獻最大。

如果遇到了更換單位的情況,可以進行特殊標注,如下圖的文章就及時標注出了作者新更換的單位,但仍然保持作者完成該項目時的主要單位不變。

浙大校長親(qin) 自回應“論文署名中科大”!應如何看待論文署名的學術規範?

圖源:加拿大皇家學會(hui) 官網

浙大校長親(qin) 自回應“論文署名中科大”!應如何看待論文署名的學術規範?

圖源:某雜誌官網

三、從(cong) 學術視角深入解讀

01學術署名規範需進一步詳實

從(cong) 此次杜校長的鬧劇中不難看出,科研工作者和民眾(zhong) 對於(yu) 科研成果署名的規範需進一步普及、詳實。對於(yu) 一些不滿足學術規範的署名操作,應該盡力避免和拒絕,否則可能會(hui) 帶來學術圈的科研成果認定混亂(luan) ,進而影響科研聲譽。

浙大校長親(qin) 自回應“論文署名中科大”!應如何看待論文署名的學術規範?

圖源:知乎

02明確科研項目歸屬權問題

科研成果的背後需要依靠科研項目的資金支持和人員管理,因此科研項目的歸屬權問題其實從(cong) 某種程度上也決(jue) 定著最終的成果歸屬問題。回到杜校長的文章,因為(wei) 科研項目基本屬於(yu) 中科大管轄,所以浙大的確不應該是主要參與(yu) 單位。

當然也可以探索更多機製,如所有階段性成果文檔需經各參與(yu) 單位授權代表進行簽名,來更明確地體(ti) 現出科研項目的所屬權問題,則會(hui) 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03深化學術榮譽與(yu) 責任的問題

每一份學術成果的背後都伴隨著無數科研人員的辛勤勞動和付出,所以發表科研成果一方麵可以為(wei) 科研人員自身和單位帶來榮,與(yu) 此同時也承擔了極大的責任

首先,身為(wei) 論文的主要作者,應該對論文的成果負全部責任。與(yu) 此同時,署名的規範性和單位排序的準確性也決(jue) 定著成果分配權和單位的責任

所以,杜校長的做法恰恰是符合學術規範和道德的,將更高的榮譽給了付出更多的單位和個(ge) 人。

浙大校長親(qin) 自回應“論文署名中科大”!應如何看待論文署名的學術規範?

圖源:知乎

04避免“飯圈”文化對學術圈的影響

此次事件回過頭來看,更像是一場“飯圈”的鬧劇。杜校長本無任何問題的做法,竟然在互聯網上被瘋狂討論,甚至最終親(qin) 自下場解釋。

小科認為(wei) ,這無異於(yu) 一場類似“飯圈”文化的衝(chong) 擊,現在學術圈當中也有著各種類似於(yu) “飯圈”文化的行為(wei) 和言論,但學術就是學術,有其自身的規範和道德,所以有理不在聲高,應當按照學術圈的規矩和準則來行事,避免被無良群體(ti) 帶了節奏。

浙大校長親(qin) 自回應“論文署名中科大”!應如何看待論文署名的學術規範?

圖源:知乎

寫(xie) 在最後

此次鬧劇至此也應該收場了,但我們(men) 應當引起重視的是,杜校長本來沒有問題的做法卻被打上了各種標簽,因此我們(men) 應該警惕網絡輿論對於(yu) 學術圈的不良影響,保持學術的嚴(yan) 肅性、純潔性。學術不是兒(er) 戲,我們(men) 每個(ge) 人都應當遵循學術的規範。隻有這樣,中國的整體(ti) 科研環境才能更上一層樓,也有助於(yu) 我們(men) 廣大科研工作者產(chan) 出更好的科研成果。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兩大A-Level考試局宣布:中國區單獨試卷!

下一篇

U.S.News公布最分控的美國大學榜單 你的分數能申請哪些學校?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