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張圖片,在家長朋友圈中炸開了鍋,上海耀中臨(lin) 港校區,組團行學費打折,國際學校學費開啟PDD模式了麽(me) ?
不是別的學校,偏偏是上海耀中。要知道耀中本身也是“貴族學府”,這所發源於(yu) 香港的IB學校,在全國北京、上海、重慶、青島等地開設多所分校,同時也是很多明星子女的選擇。
仔細調查之後小通發現,這其實是個(ge) “烏(wu) 龍事件”!上海耀中那麽(me) 多校區,隻有臨(lin) 港校區采取了這種操作,而且條件存在一定限製,隻有臨(lin) 港相關(guan) 企業(ye) 的工作人員子女才能享受這種待遇,究其目的還是為(wei) 了臨(lin) 港地區吸引高職人才,整體(ti) 還是為(wei) 了政策支持。
這事兒(er) 在家長群裏炸開鍋,看得出家長對學費越發看重。去年小通就見證了一所國際學校的招生穩步攀升,不是因為(wei) 師資設備等軟硬件資源的升級,恰恰是因為(wei) 高性價(jia) 比的學費。可見現在選擇國際學校不僅(jin) 選賢、更選優(you) 惠,學費在家長擇校中的地位越來越高。
蘇州國際學校學費大概有幾個(ge) 梯度?
怎麽(me) 用學費高低來評判學校質量水平?
在學校類型選擇方麵,除了外籍學生之外,家長們(men) 基本上會(hui) 在民辦學校和公辦國際部之間做抉擇。民辦國際學校的學費普遍較高,在師資團隊、軟硬件資源、課外活動等多種方麵都有較為(wei) 明顯的投入。
蘇州國際學校大概可以分為(wei) 幾個(ge) 層級(以下所說學費均以學年計算):
蘇州國際學校學費分類
20萬(wan) 以上:
在蘇州學費能夠上20W甚至能夠達到大20W誒對學校都比較少,基本上為(wei) 軟硬件各方麵資源都比較頂配的民辦學校,且大部分為(wei) 新校,整體(ti) 環境和設備都比較新。向上能夠得到30萬(wan) 元學費的國際學校就更少了,其中學費最高的莫過於(yu) 常熟UWC,學費達到37w/學年,堪稱蘇州國際學校的學費之最,也是升學成果之最。
20萬(wan) 上下:
之所以把20W單拎出來,是因為(wei) 蘇州大部分國際學校都集中於(yu) 這個(ge) 檔位,包括21萬(wan) 左右的國際學校,及20W以下的國際學校,其中包含很多我們(men) 耳熟能詳、並取得一定升學成績的民辦學校,既包含建校幾年的新校、也包含口碑較好的老牌學校,也因此匯聚了一大部分擇校家長。
10-20萬(wan) 元之間:
在這個(ge) 學費區間內(nei) ,集中了一部分性價(jia) 比較高的國際學校,和一部分公辦國際部學校。如果學費能衡量一所學校的整體(ti) 質量,那麽(me) 學費20w+學校就一定比學費20w以下的學校更優(you) 質麽(me) ?這種評判方式並不那麽(me) 客觀。學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軟硬件資源的好壞,但不能代表學校整體(ti) 的升學成績如何。
比如蘇州一些金牌口碑學校,學費水平在15-20w之間,升學成績在全市範圍內(nei) 都很突出,學校性價(jia) 比尤其高。如果隻考察學費,很有可能會(hui) 錯過這些“寶藏校”。這些家長眼中的“香餑餑”也不是那麽(me) 容易考入的,招生入學考試的競爭(zheng) 也相當激烈,需要家長早考察、早下手。
10萬(wan) 元左右及以下:
10萬(wan) 是公辦國際部學費的一個(ge) 重要衡量節點。公辦學校國際部因為(wei) 有政策扶持,成本較低,所以學費普遍較低,一般在8-10萬(wan) 元之間,部分國際部項目的學費處於(yu) 10w上下,基本不超過15w,某些公辦國際部的學費甚至可能更低,直接對標所對應的公辦學校,處於(yu) 3k至5k之間。
注意:以上我們(men) 談論的是國際高中課程中的學費,並未考慮普高班學費。目前蘇州許多國際學校都有開設普高班。與(yu) 國高課程相比,普高班學費通常比國高學費砍一半還少。所以這邊提醒各位家長,開設多門國際課程的學校,甄別不同課程的學費多少,避免以偏概全。
一般我們(men) 提倡家長根據學費這一要素,篩選出國際學校的選擇範圍。那如果想要選擇學費超出自身成本的學校,有沒有辦法夠得上?為(wei) 了追求更優(you) 質的生源,一部分國際學校會(hui) 設置入學獎學金,有些學校甚至可以做到全免學費,入學之後更開設在校獎學金和升學獎學金。所以成績優(you) 異的學生,可以通過獎學金政策節省一大部分學費,符合條件的家長可以考慮走這條路線。
目前許多國際學校官方並未公布2025年最新學費信息,少數公開學費的國際學校中,大部分隻會(hui) 公布一個(ge) 具體(ti) 的數字,極少數學校會(hui) 在學費中公開透明地涵蓋其背後包含的幾部分金額。
如何考察學費到底值不值?
學費是很難用實際效果去衡量的。學費十幾萬(wan) 和學費二十幾萬(wan) 的國際學校的差距在哪裏?應該從(cong) 哪幾方麵評估?這同樣是很多家長都比較關(guan) 心的問題。
衡量學校的軟硬件資源:
軟件資源方麵,評價(jia) 師資團隊的外教團隊,考察師資團隊是否穩定,5年教齡以上為(wei) 最佳,最好持有外籍師資資格證,外教在精不在多。好的外教是可以影響學生一生的,對學科啟蒙有很深刻的影響。
硬件資源方麵,國際學校傾(qing) 向於(yu) 用華麗(li) 的硬件資源吸引家長,多功能活動室、遊泳池、室內(nei) 體(ti) 育館,部分學校更配備有跑馬場和高爾夫球場。優(you) 秀的硬件資源條件是一方麵,更新程度和使用率更是一方麵,後者考察的動態變化,也能夠看出一所學校發展的方向,課程是否能夠結合硬件設備,有效被學生在課堂中得到使用。
圖書(shu) 館書(shu) 籍的更新頻率如何?實驗室是否經常被運用在課堂中?心理谘詢室是否時常向學生敞開大門?
在具體(ti) 擇校的時候,這些問題家長都可以向招生老師進行谘詢。
衡量學校的升學成果:
能否取得對等且值得的升學成果,同樣是衡量國際學校是否值得的重要指標。除了頂尖錄取成績,家長更要關(guan) 注每一屆學生的整體(ti) 錄取情況,中後段學生的成績都是怎樣的?三年錄取成績的整體(ti) 變化情況?如何有效評判國際學校整體(ti) 的錄取情況?對於(yu) 學生整體(ti) 如何進行培養(yang) ,將入學成績與(yu) 畢業(ye) 成績進行對比,對找到學生個(ge) 體(ti) ,是否幫助他們(men) 實現了個(ge) 人成績的提升?
隱形費用也是一種開銷
學費通常包括課程費、住宿費、餐費、課外活動費,一些國際學校會(hui) 公布相對透明的費用,便於(yu) 家長了解每筆錢是否花在了刀刃上。但學費並不等於(yu) 學生入學後的全部費用。“夠得上學費,夠不上隱形費用。“學費是一部分,隱形費用也占大頭。比如國際學校興(xing) 趣班,學生學得自然都是價(jia) 格不菲的項目,比如冰球、花滑,還有馬術,單節課時費甚至上千。
教材費、課本資料費:
國際課程(如IB、AP、A-Level)教材多為(wei) 英文原版,價(jia) 格較高;
部分科目需額外購買(mai) 實驗器材、藝術工具等
考試費用:
課程內(nei) 考試:如IB全球統考、每科AP及A-level考試;
課外競賽報名費:數學競賽、科創比賽等(數百至數千元不等)
每項考試的費用都要上千元,部分學生如果對某些學科的考試成績不滿意,也會(hui) 選擇重考,因此三年下來的考試費用也是一筆支出!
住宿與(yu) 餐食:
若選擇寄宿,住宿費、一日三餐的餐費需單獨支付,部分學校還可能收取晚自習(xi) 管理費
校服與(yu) 校車:
校服費用可能高達數千元,且需定期更換;校車費則根據路線遠近額外收取
家長背後是否有足夠的實力支撐,是選擇國際教育道路之前就需要考慮的問題。如果將教育視為(wei) 投資,那麽(me) 就要考慮投資風險;如果把教育視為(wei) 純消費,自然就要掂量性價(jia) 比高不高。
家長對學費的衡量背後,是對國際教育投資回報率的衡量。究其根本,在教育過程中,最終是否能受到良好的對待、接受良好的教育,是否能得到好的升學成果、培養(yang) 孩子全球性的視野和眼界,歸根結底依然是家長對國際學校整體(ti) 教育水平的衡量。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