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徐賁,中國社會(hui) 學家。美國馬薩諸塞州大學英語文學博士,美國加州聖瑪利學院英文係教授,複旦大學社會(hui) 科學高等研究院兼職教授。
本文是徐賁教授在美國從(cong) 事人文教育過程中的經驗之談。他指出:國內(nei) 教育、知識界人士常有將“通識教育”誤以為(wei) 就是“人文教育”,但其實,在美國大學的實際課程設置和教學目標中,人文教育(liberal education)和通識教育(general education)是兩(liang) 個(ge) 不同的概念和兩(liang) 種不同的課程。那麽(me) ,他所親(qin) 曆的人文教育是怎樣的呢?
不久前,共識網上刊載了一篇題為(wei) 《大學之外:通識教育為(wei) 什麽(me) 重要?》的譯文,原文作者是美國馬裏蘭(lan) 州安納波利斯的聖約翰學院院長克裏斯托弗·內(nei) 爾森(Christopher B. Nelson),評論的是威斯理安大學(Wesleyan University)校長邁克爾·羅斯(Michael S. Roth)的同名新書(shu) Beyond the University: Why Liberal Education Matters(耶魯大學出版社,2014)。譯者把“liberal education”譯成“通識教育”,這是值得商榷的。
國內(nei) 教育和知識界人士常有將“通識教育”誤以為(wei) 就是“人文教育”的,這可能是因為(wei) 談論“通識教育”的人士自己並沒有從(cong) 事人文教育的實際經驗,隻是在理論層麵上隨意發揮。其實,在美國大學的實際課程設置和教學目標中,人文教育(liberal education)和通識教育(general education)是兩(liang) 個(ge) 不同的概念和兩(liang) 種不同的課程。
當然,這是一般而言的,因為(wei) 美國大學或學院都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與(yu) 之配合的課程設置。但就教學目標而言,人文教育與(yu) 通識教育的區別則是相當明顯的。我本人從(cong) 事人文教育20多年,也教授通識教育的課程,僅(jin) 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談談這兩(liang) 種課程的關(guan) 係與(yu) 區別。
在我所任教的大學裏,人文教育的所有課程都是每個(ge) 學生必修的,是通識教育的一部分,不可能淵博、精深到那裏去。它不以培養(yang) “大思想家”、“大學問家”為(wei) 目標,事實上也沒有這個(ge) 必要或可能。美國其他高等學校的人文教育基本上也都差不多。這是一門為(wei) 所有的普通大學生設置的課程,學生們(men) 都有自己的專(zhuan) 業(ye) ,人文教育是為(wei) 了幫助他們(men) 增進思考、判斷、與(yu) 他人對話、協作的能力、了解人的價(jia) 值與(yu) 自身弱點、提升社會(hui) 責任感和公民素質,是普通人而不是精英的教育。
通識教育課程包括人文教育課程和其他課程,其他各種課程則是每個(ge)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xing) 趣在一定範圍內(nei) 選擇的。
教育的目標不能脫離具體(ti) 的學生結構、受教育年限、可操作的課程設置、師資條件、知識性質和活動範圍,人文教育也是如此。人文教育課上的知識不是專(zhuan) 門的學科知識(subject knowledge),而是普通知識。我所任教的大學為(wei) 全體(ti) 學生提供人文教育,他們(men) 每個(ge) 人都有自己的專(zhuan) 業(ye) ,以後也會(hui) 從(cong) 事各自的專(zhuan) 門職業(ye) 。
盡管學生們(men) 的專(zhuan) 業(ye) 有文、理之別,但是,人文教育的6門課程是每個(ge) 學生必修的,包括兩(liang) 種核心課程,經典閱讀討論(Seminar)和寫(xie) 作(Composition)。經典閱讀是兩(liang) 學年(4學期各一門)的課程,寫(xie) 作是一學年(2學期各一門)的課程。
此外,每個(ge) 學生還必須修滿8門“通識教育”的課程。其中,
-
宗教研究2門;
-
數學1門;
-
自然科學:生物、化學、物理與(yu) 天文、環境與(yu) 地球科學中選1門;
-
人文學科:藝術史、傳(chuan) 媒、英語文學、外語、神學中選2門;
-
社會(hui) 科學:人類學、經濟學、倫(lun) 理學、曆史、政治學、心理學、社會(hui) 學、婦女與(yu) 性別研究中選2門。
我本人有時在英語係開一門“文學閱讀”,這是一門英語專(zhuan) 業(ye) 學生必修和其他專(zhuan) 業(ye) 學生都可以選修的通識教育課程。
通識教育的目的是拓寬學生們(men) 的知識麵,它的課程有專(zhuan) 門的“領域知識”,由專(zhuan) 業(ye) 老師來傳(chuan) 授。例如,數學是數學課的領域知識,必須由數學教授授課,對修這門課的英文專(zhuan) 業(ye) 學生(通識課)和數學專(zhuan) 業(ye) 學生(專(zhuan) 業(ye) 課)的專(zhuan) 門知識要求是一樣的。
與(yu) 通識教育的專(zhuan) 業(ye) 課程不同,人文教育的核心課程(經典閱讀和寫(xie) 作)沒有專(zhuan) 門的領域知識,而是有自己的三個(ge) 主要特點:
一,它強調的是以思考(thinking)、理智(reason)、判斷(judgment)能力為(wei) 主要特征的智識,不是某種領域知識;
二,它要求於(yu) 學生進行以常識(common sense)和普通知識(common knowledge)為(wei) 本,以親(qin) 近智慧為(wei) 目標的知識活動,不以積累和提高專(zhuan) 門知識為(wei) 目的;
三,它的“知識”產(chan) 生於(yu) 對話,而不是傳(chuan) 授,在運用知識時重在說服的過程,而不是最後的真理,因此特別與(yu) 公共說理有關(guan) 。經典閱讀比寫(xie) 作更能體(ti) 現人文教育課的這三個(ge) 特點,經典閱讀的任課教授來自各個(ge) 係科(都接受過上這門課的統一訓練),完全不受各自專(zhuan) 業(ye) 背景的限製,充分體(ti) 現了人文教育無知識邊界的理念。
羅斯在評估美國高等教育現狀時,特別強調大學的人文教育理念,如內(nei) 爾森所說,“他在約翰·杜威(John Dewey)、理查德·羅蒂(Richard Rorty)和馬薩·諾斯鮑姆(Martha Nussbaum)等傑出思想家那裏找到了對高等學校作用新觀念的支持:高等教育必須超越‘大學校園’,顯示自己是最高使命的教育——即為(wei) 人的一生塑造完整人格”。這個(ge) 理念主要是在人文教育課程,而不是在一些通識教育的專(zhuan) 業(ye) 課程(如初級的數學、物理、外語)中被充分體(ti) 現的。
通識教育不能代替人文教育,這是因為(wei) ,人文教育的重點不是單純的專(zhuan) 門知識傳(chuan) 授或灌輸,而是基於(yu) 獨立思考、判斷、價(jia) 值認可、尊嚴(yan) 意識的,對公民參與(yu) 、公共事務討論、說理和對話能力的全麵培養(yang) 和提升。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