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麵我們(men) 講下一個(ge) 部分:我們(men) 的小孩現在是什麽(me) 樣的狀況?跟學校的要求還差多遠?我們(men) 怎麽(me) 樣來爭(zheng) 取達到學校的要求?首先我們(men) 看一看,我們(men) 要怎樣評判我們(men) 自己的小孩?
大體(ti) 上可以把小孩分為(wei) 如下幾類:
第一類是有超常天賦,而且很勤奮。這類孩子往往會(hui) 被學校重視,錄取頂尖大學的機會(hui) 很大。他們(men) 往往是鳳毛麟角,大多數是別人家的孩子,千萬(wan) 不要訓導自己的孩子以他們(men) 為(wei) 榜樣。這類小孩不宜模仿,也學不了。
第二類是勤奮、肯吃苦,有顯著特長。這一類孩子不一定最拔尖,但是不會(hui) 差,有的時候還非常優(you) 秀。華人社區這樣的孩子挺多,是我們(men) 的驕傲。各個(ge) 大學會(hui) 依據自身的綜合平衡需求招收這些學生,實際上有的時候有一定的偶然性,即便是世界冠軍(jun) 也不一定申請的學校就一定會(hui) 錄取,有的時候我們(men) 會(hui) 津津樂(le) 道地談論這些孩子成功的故事,但是成功的背後有多少人看見他們(men) 的艱辛?要想在特長方麵成功的話,還需要有一定的天賦,而這些成功的背後實際上是更多的孩子沒有成功。
奧運史上獲得金牌最多的“菲魚”最重要的武器就是他生與(yu) 俱來的罕見的大長臂。林書(shu) 豪假如不在高一那一年從(cong) 1米74長到1米94,他的NBA夢想基本上就此斷掉了。我見過幾位練遊泳的女同學,到了小學畢業(ye) 個(ge) 子不長了,技術再好也隻能幹瞪眼。
第三類是成績不是特別拔尖,無顯著特長,但是有優(you) 良素質、有特點、有氣質。好大學招了不少這樣的學生,因為(wei) 學校認定這一類孩子將來能貢獻社會(hui) 。華人社區老實說這一類孩子偏少,尤其是男孩。這可能根據我們(men) 的性格內(nei) 向以及價(jia) 值觀差異因素有關(guan) 。
第四類是有天賦但是不太認真勤奮的孩子。這一類孩子有潛力,似乎男生更多一些,應當盡早引導,有些孩子11年級才睡醒,準備大學可能為(wei) 時已晚。但是家長千萬(wan) 不要驚慌,可以進入大學之後轉學或者申請研究生,大學隻是人生邁向社會(hui) 的第一步。
第五類是成績優(you) 秀或者優(you) 良,但是特長和特點不明顯的孩子。華人社區這一類孩子較多。其實隻要成績好,不管是否得過大獎,不管是否有文體(ti) 特長,很多人都有機會(hui) 獲得公立和私立大學獎學金。比方說11年級PSAT考得好,就有機會(hui) 拿到National Merit Semifinalists,這個(ge) 信息是公開的,在網上可以查到。
我們(men) 的家長往往在孩子的特長上麵下功夫,而忽略了特點。比方說很多小孩都在彈琴,但是拿不到州級或者國家級的獎項,就算不上是拿得出手的特長,在申請當中隻能作為(wei) 打醬油。
即使努力刻苦,大多數孩子可能也難有特長,相比之下,培養(yang) 和表現出優(you) 良品質可能更為(wei) 現實。家長和孩子要從(cong) 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千萬(wan) 不要盲目攀比。
第六類孩子是成績良好,或者一般在其他方麵也比較平常。這樣的孩子也不少,大多數去一般大學,實際上這種情況很正常,我們(men) 家長不要覺得有什麽(me) 不安。
大家都很清楚,雇主是看重員工的實際工作能力和團隊精神,而不會(hui) 去太多關(guan) 注文憑和GPA。隻有第一份工作大家都沒有經驗的時候,名校畢業(ye) 生才暫時有優(you) 勢。其實我們(men) 看看自己,大多數家長,你和我都是屬於(yu) 普通人,為(wei) 什麽(me) 要強求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呢?自己的名校夢想不一定要非逼著孩子。
中國有一句話叫“笨鳥先飛”,其實我們(men) 這些笨鳥有的時候不是說自己去飛,而是想讓自己的孩子代替自己去飛。實際上普通的孩子將來努力上進,人生會(hui) 非常精彩。很多時間其實是我們(men) 做父母的心態沒有調整好,不切實際的期待,虎媽的亂(luan) 推,希望落空的失落和孩子的關(guan) 係惡化,吵架、冷淡,並不是每一個(ge) 人都適合和準備好做父母的。
有一些家長對我講,我對孩子沒有期待,有個(ge) 前30保底就行了。這個(ge) 前30已經是非常好的大學了。美國大學沒有專(zhuan) 門的的統計說在美國的華人小孩有多少進了前30。沒有拿到綠卡的國際生中,拿中國護照的每年也就是3000多個(ge) 中國學生錄前30。在美國申請美本的美高學生總共有5000人,正常來說有1400多個(ge) 能拿到前30,進前30的錄取率接近30%。在國內(nei) 總共有2萬(wan) 多個(ge) 學生申請美本,能進入前30的1,600多個(ge) ,錄取率不到10%。你大概評估一下你的小孩在校內(nei) 、省市內(nei) 的位置, 對錄取結果的期待值就會(hui) 有一個(ge) 正確的預估。
對不同類型的同學,我們(men) 曾經在“成功的大學申請不是包裝,而是幫助考生挖掘自己的閃光點”一文中有過討論。這裏再舉(ju) 幾個(ge) 知名人物作為(wei) 例子。
大家可能知道科大的那個(ge) 去當和尚的神童寧鉑。認識寧鉑的人說他是一個(ge) 很有智慧的人。也有很多人對他後來的人生之路感到惋惜。其實,如果寧鉑不是在那個(ge) 時候被安排了去學理論物理,而是去學化學、生物、地球科學,或者到北大、人大去學文科,有可能會(hui) 如魚得水,在專(zhuan) 業(ye) 上有更大發展。
楊振寧在科學上貢獻很大。他靠宇宙不守恒定律拿了諾獎,但是他最大的成就是“楊-米爾斯規範場理論”和“楊-巴克斯特方程”。在他拿了諾獎之後的60多年,有七個(ge) 諾獎得主是因為(wei) 找到楊振寧的“楊-米爾斯規範場理論”預測的粒子而獲獎,比方丁肇中、希格斯。楊家將幾乎壟斷了60多年諾貝爾物理獎的理論物理和粒子物理部分。
另外有六個(ge) 菲爾茲(zi) 獎(數學方麵最高獎),是研究楊振寧的方程而來的。但是他的動手能力很差。在芝加哥大學上學時,一開始學的實驗物理。那時候在芝大物理係流傳(chuan) 一句話,說哪裏有爆炸聲哪裏就有楊振寧。假如他上藍翔技校的話,他可能就畢不了業(ye) 。
愛因斯坦有一句話說: 在科學上我最討厭那種人,找一塊薄薄的木板, 在上麵打很多洞。他在科學上鑽了幾個(ge) 別人鑽不了的很深的洞。但是我們(men) 南大物理係的老先生馮(feng) 端院士說:要鑽一個(ge) 很深的洞的技巧,就是先鑽幾個(ge) 比較淺的洞,然後再從(cong) 當中鑽一個(ge) 大洞就容易了。其實我們(men) 大多數人能在科學上鑽幾個(ge) 小洞,這輩子已經非常了不起了。
教科書(shu) 上有一個(ge) 愛因斯坦的故事,說在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手工課上愛因斯坦交出去一個(ge) 很醜(chou) 陋的小板凳,老師就問:有沒有見過比這個(ge) 更醜(chou) 陋的小板凳啊?愛因斯坦說:有,然後他拿出來一個(ge) 他前麵做的小板凳。如果這個(ge) 故事是真的話,按照中國現在的招生規則,他連藍翔技校都進不去。楊振寧的父親(qin) 是清華教授,可以讚助一下到藍翔技校當插班生,但是四歲才會(hui) 講話的愛因斯坦就慘了,什麽(me) 輸在起跑線上,他連起跑的資格都沒有!
梁漱溟的名字,現在可能聽說過的人不是很多,但是半個(ge) 世紀以前可是鼎鼎大名。在全國政協大會(hui) 上公開和老毛老人家公開頂撞的大學問家,號稱“中國最後一個(ge) 大儒家”。一百年前老毛在北大圖書(shu) 館做管理員的時候,和他同齡的梁是北大的講師。
老毛在那會(hui) 兒(er) 還在他準丈人的楊昌濟家裏蹭飯吃的時候,梁漱溟是楊昌濟先生的同事,每次梁漱溟來訪問的時候,老毛要畢恭畢敬地幫梁先生開門,把衣帽掛到衣帽架上,臨(lin) 走的時候幫楊先生開門送客。梁先生自己回憶,他十歲的時候,有一次保姆請假回家了,媽媽就喊他說:怎麽(me) 還不來吃早飯啊?他說:妹妹還沒有幫我把衣服穿好呀!
所以, 每個(ge) 人天賦是不一樣的,對自己和小孩要有正確的定位,才知道自己要做的事情。
找到小孩想去的學校之後,先看一看哪些條件他已經達到,哪些條件還有差距。我們(men) 要采取什麽(me) 樣的策略呢?
中國古代有個(ge) 愚公移山的故事。其實在我們(men) 申請大學的時候,這是最愚蠢的策略!如果把申請美國大學,比作要翻一座山,挖山是最費時費力的。
80年代中國有個(ge) 富豪叫牟其中,說是要把喜馬拉雅山炸一個(ge) 口子,讓太平洋的暖風吹到中國來。後來也有人說這個(ge) 說法首先是科學院士何祚庥提出來的,就是揚州何園的後人。
現在大家還記得他們(men) 講的這個(ge) 話嗎?現在我們(men) 中國建了這麽(me) 多的高鐵,看到有幾個(ge) 是把山頭挖掉的?一般用什麽(me) 方法呢?第一從(cong) 旁邊繞過去,第二從(cong) 上麵爬過去,第三是挖一個(ge) 隧道穿過去。繞過去是我們(men) 最常見的方法。
很多中國家長不讓孩子在中國參加高考,而是到美國來上初中高中, 來上大學,就是繞著走的一條方法。美高的學生錄取美國名校的比例要從(cong) 國內(nei) 來申請高得多。還有就是選擇自己容易的課程去考試,也是繞著走的那個(ge) 方法。有些課程是繞不過去的,就隻能強攻。
大學錄取的時候要看考生的總體(ti) 條件,有些學校是專(zhuan) 門看你的短板。所以申請大學的時候,你要知道你的這塊最短的木板在哪兒(er) ,然後要看看你有沒有別的競賽獲獎或者別的特長把這個(ge) 短板補上。有些學校不管你最長的是在哪兒(er) ,首先是按照短板把你刷掉,有哪一條不夠就把你淘汰了,所以最好的學生是平衡加特長。
我們(men) 討論的是非牛娃,就要考慮精力分布的問題。有些課程,考95分花一半努力,而上麵那5分可能要花的努力和這個(ge) 95分一樣多。這時候就不如放棄這5分,轉而去花功夫攻別的東(dong) 西。
有一句話,考個(ge) 高分就行了,幹嘛搞那麽(me) 清楚?老科學家們(men) 認為(wei) 這是做學問不夠嚴(yan) 謹的做法。在這兒(er) 我認為(wei) 還是對的。比方說,我們(men) 平常一般的課程都是90分以上才是優(you) 秀。AP考試的時候,很多課程百分之七十幾的對率就可以拿5分。你平常練習(xi) 的時候能夠在85%以上,基本上就可以確保AP拿5分。SAT要800分(有時錯1-2道題也可以拿800),而不是全對。
現在我們(men) 把申請大學所需要的這些材料一條一條來梳理一下。
第一個(ge) 是GPA和排名。
最好的學生當然是學習(xi) 和考試科目都對大學和專(zhuan) 業(ye) 的胃口,什麽(me) 都是高分。但是如果需要選擇的時候,要知道什麽(me) 是最有利的。
現在很多高中沒有排名,但是一個(ge) 高中的學生申請同一個(ge) 大學,他會(hui) 把這幾個(ge) 人的材料放在一起,你的GPA一下就比出來了。
高難度的AP、IB、A-LEVEL對申請大學有很大幫助,但是首先要保證GPA的點數。假如你選了高難度的,到最後把GPA拉下來是得不償(chang) 失的。AP的門數基本上大家可以看到,實際上AP最頂尖的學校AP也就五到六門,考十幾門的也有,當然最好。但是我見過很多學生考五到六門也就能夠上這些最頂尖學校。
中國學生要靠學業(ye) 上位,在美國讀高中10門左右AP也就夠了。國內(nei) 的高中,AP不在學校課程之列的,5-6門就足夠了。5門AP全部4分可以拿AP SCHOLAR AWARD with distinction。AP選課其實有很多人沒有注意到,越難的課越容易拿高分,因為(wei) 這些課往往容錯率比較高。所以選AP的原則:第一條是容易拿5分,第二條是要富有挑戰性。
還有一點,我們(men) 中國學生或者說華裔學生,數理化都比較好,但是很明顯,其實八藤之中,隻有康奈爾的工科比較強,理科比較好的像哈佛、耶魯、普林斯頓都有很強的學科,但是這些基礎學科往往都是要鼓勵學生進一步深造,向象牙塔進軍(jun) 的,本科出來的就業(ye) 前景不一定那麽(me) 美妙。
因此要爬藤的學生人文科學、社會(hui) 科學方麵背景一定要很強,這一點不僅(jin) 國內(nei) 過來的學生,就是美國本土的華裔學生,訓練很多也不到位。我們(men) 今年好幾個(ge) 錄取藤校理工專(zhuan) 業(ye) 的同學是拿了Scholastic Art and Writing 全國大獎的。
第二點就是標準化考試成績。
最好是在十年級暑假結束之前進行免費測試。在美國有好幾個(ge) 機構提供這種靠譜的測試,根據自己的感覺和測試的水平選擇考SAT還是ACT,然後決(jue) 定備考策略,進行自學還是找私教補習(xi) 。如果已達目標或差得不遠,自己找些真題練習(xi) 練習(xi) 就行了。如果有些學科差,就隻補這一門。隻有全麵都不行,再考慮補習(xi) 班。
SAT/ACT 沒必要準備太早。現在國內(nei) 一些機構向家長和同學吹風,八年級九年級就開始去學SAT/ACT。其實補習(xi) 班時間太長,小孩累,而且會(hui) 耽誤活動時間。隨著課程難度增加,SAT/ACT分數會(hui) 相應提高。太早準備,會(hui) 搞得疲憊,到後來要出成績時反而沒有感覺了。要到適當的時間,在關(guan) 鍵點去衝(chong) 一下,衝(chong) 上去就行了。
所有標準化考試盡量在11年級暑假前搞定。有什麽(me) 不足的下半年補足。由於(yu) 疫情的原因很多考試考不到,所以隻能optional。這時候大家要抓住機會(hui) ,有得考盡量去考。考試的次數盡量越少越好,有些大學要求考生把每次考試的成績報出來,盡量三次以內(nei) 考出來。你刷題刷出來的分數,當然含金量大家一看就不知道了。而且有些大學的小文書(shu) 要寫(xie) 這個(ge) 暑假你去幹了什麽(me) ?如果你的回答是刷題備考,你覺得招生官會(hui) 怎麽(me) 想?
第三項是申請文書(shu) 。
文書(shu) 是與(yu) GPA,標化、推薦信一樣並重的重量級指標,它讓所有的考生都站在一個(ge) 起跑線上。
文書(shu) 寫(xie) 作是一個(ge) 專(zhuan) 門的話題,我想強調幾點:
第一,要寫(xie) 真實的自己,寫(xie) 出18歲少年的青春騷動;
第二,要正麵、要陽光。比方說大家可能都知道曾國藩的故事,他早年去征討太平軍(jun) 的時候,一直打敗仗,給朝廷寫(xie) 的戰報是寫(xie) :“臣屢北屢戰”。如果他寫(xie) 成“屢戰屢北”,你看看朝廷會(hui) 怎麽(me) 想。
第三,不要過分編輯。如果你的考試成績英文寫(xie) 作很糟糕,弄一個(ge) 那麽(me) 漂亮的文書(shu) ,人家相信嗎?
前一陣在微信當中讀了一個(ge) 貼,叫“五個(ge) 臭了大街的文書(shu) 題目”,其實文書(shu) 裏出來的很多題目都是很好的,比方說做好人好事、克服困難等。這些題目確實寫(xie) 的人比較多,但關(guan) 鍵是寫(xie) 什麽(me) 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怎麽(me) 寫(xie) 。
我們(men) Delaware 2016年有一個(ge) 女孩,她的文書(shu) 是從(cong) 最不起眼的Costco shopping寫(xie) 的,就寫(xie) 她在Costco看到什麽(me) 東(dong) 西,然後就聯想到高科技,結果她當年被五個(ge) 藤校和斯坦福錄取。而且不僅(jin) 如此,她的那個(ge) 高中在她之前五年沒有人錄取哈佛,在她之後,在她的帶動之下,被招生官所關(guan) 注,連續四年都收到了哈佛的通知。
2017年有一個(ge) 關(guan) 於(yu) 寫(xie) 披薩的文書(shu) 也獲得了各個(ge) 學校的青睞。我們(men) 在2019申請季,就是疫情開始的那一年,有一個(ge) 同學是寫(xie) 了怎麽(me) 樣與(yu) 青春痘共舞的故事。她SAT1470被康乃爾大學錄取了。
我們(men) 還有一個(ge) 從(cong) 雲(yun) 南過來讀美高的學生,寫(xie) 了雲(yun) 南景頗族少數民族舞蹈的經曆。她申請大學的時候,本來是申請的電子工程係,結果文書(shu) 被電子工程係轉到音樂(le) 係係主任手裏。音樂(le) 係係主任來給她打電話,問她你是不是願意到音樂(le) 係來讀?
大家可以看到,這些學生最優(you) 秀的寫(xie) 法是要展示,而不是告訴。不是直著嗓子在那邊喊:我是一個(ge) 好學生。而是要通過事例讓這個(ge) 大學看到你是一塊璞玉,這樣你離你的夢想大門也就不遠了。
寫(xie) 的時候思路要拓寬。比方說領導力,並不是說你一定要在某個(ge) 群體(ti) 當中有領導的position,關(guan) 鍵是你有領導的能力,做出事情出來。有的領導力是協調型的,有些是服務型的。
有一個(ge) 學生從(cong) 小學到高中,自己沒有競選過學生會(hui) 的職務,而是熱衷於(yu) 幫他的朋友搭班子、搖旗呐喊,並且幫一個(ge) 助選上一個(ge) 。這個(ge) 學生在文書(shu) 上寫(xie) 了這個(ge) 故事,最後被耶魯錄取了。
小孩的閃光點,有的學生創造力強,有的大局觀好,善於(yu) 計劃,有的做事認真,有的長於(yu) 堅持……素材挖掘之後要通過合適的故事寫(xie) 到申請當中。隻要在申請當中表現出其中一點,而且對申請大學有真正的熱情,那麽(me) 大學往往會(hui) 選擇你。
我們(men) 有一個(ge) 指導的學生,在初中階段就在本地幫助一個(ge) 自行車行修理自行車。後來到了高中階段,學習(xi) 緊張了,他要在學校樂(le) 隊和修自行車當中選擇一個(ge) 。學生來問我,我說你繼續修自行車吧,後來去了伯克利。
能反映閃光點的地方主要是文書(shu) 和申請表,在準備的文書(shu) 當中要和小孩多交流。有的時候,小孩不願意跟你聊天,但是這種陳芝麻爛穀子的事情,有的時候假如能夠告訴他有希望錄取到頂尖大學,也許他會(hui) 願意跟你回顧一下。
有一點尤其要注意,不要像開中藥鋪一樣把想說的優(you) 點全部列出來。寫(xie) 的時候還同時要強調自己腳踏實地,與(yu) 眾(zhong) 不同。
不要自己去刻意追求什麽(me) 高度。這一點和中文寫(xie) 作風格很不一樣。有一位藤校負責國際招生的招生官曾經這樣說過,看到一個(ge) 蘋果,中國老師就要讓學生寫(xie) 這是農(nong) 民用汗水澆灌出來的,美國老師就會(hui) 讓學生寫(xie) 這個(ge) 蘋果的大小、顏色、形狀。我經常給同學舉(ju) 例講美國的駕駛手冊(ce) 上麵,告訴你換道超車一定要在後視鏡裏完整看到要超的那輛車。檢查是不是要換車胎,把一分錢袋硬幣插在車槽裏, 如果看見硬幣上林肯的頭發就說明車輪磨損太厲害了, 需要換胎。
去年早申請結束後那個(ge) 後來ED約翰霍普金斯的媽媽是宣傳(chuan) 部門幹部,一直覺得他兒(er) 子ED的文書(shu) 沒有寫(xie) 出高度,一定要在常規申請時進行提高。我反複給他解釋。她就過幾天給我打一次電話,直到12月9號還在跟我講這件事。12月10日,她兒(er) 子拿到通知了,她終於(yu) 知道我們(men) 的寫(xie) 法是正確的。
有些細節和文字不需要太摳。比方說準確Accurate和精確Precise。這兩(liang) 個(ge) 詞在科學上意義(yi) 是不一樣的,準確就是在打靶都打在靶心10環,精確就是每次打靶的著彈點都在一起。精準才是既命中靶心著彈點又靠在一起。我以前在公司工作的時候,我們(men) 公司的科學寫(xie) 作專(zhuan) 家是法學院畢業(ye) 的,我和他聊到這幾個(ge) 詞的差別。他說在文科意義(yi) 上,這些詞都是一樣的,不會(hui) 去細究。隻有碰到專(zhuan) 利法規方麵的問題才會(hui) 細摳。
現在資訊比以前發達很多,每年有好的文書(shu) 貼在網上,但是不要讀過了就拉倒了,而是要想一想,從(cong) 中有所收獲。但是不能掉到別人的套路裏頭去,思路是可以用來參考的。
第四項是推薦信。
自己挖掘的亮點要和高中老師的推薦信要吻合。
推薦信是所有申請材料中唯一自己看不見的。在共同申請係統中大多數學校需要年級導師和兩(liang) 門任課老師的推薦信。所以要和高中老師多溝通,了解一下他準備寫(xie) 的是否與(yu) 學生和家長寫(xie) 的一致。很多老師是願意講出來的,這樣你就可以把“自吹”變成“他吹”,錄取夢校的機會(hui) 也就大大增加。根據估計,一半以上的優(you) 秀學生被拒,是栽在推薦信上麵的。
寫(xie) 推薦信要找喜歡自己的老師寫(xie) , 而不是找自己喜歡的老師寫(xie) 。有些老師的推薦信讓招生官讀起來比較舒服。有些老師比較苛刻。再喜歡的學生, 也要給你挑出刺來。如果從(cong) 本校以前畢業(ye) 的學生和家長中了解到這一點, 這樣的老師還是繞著走吧。
第五項是課外活動與(yu) 競賽方麵。
有的人說美國的大學申請像評三好生,就是指的這些東(dong) 西,這些軟實力就像是附加分。基本上來說,申請一般的州立大學,你隻要硬件夠了,這些活動有就行了。但是越往前,對於(yu) 這些競賽和獲獎看得越重。在共同申請裏,Common Application 有十個(ge) 活動和五個(ge) 獎的填寫(xie) 。五個(ge) 獎盡量要填滿,而且盡量要有高等級的academic award。十個(ge) 活動盡量把幹貨填進去,不一定要填滿,要填自己真正參與(yu) 進去,而且長期堅持的。
最近我看到國內(nei) 有些背景提升機構,宣傳(chuan) 說指導同學拿到了全球20%、 25%的獎。我不想砸人家的飯碗。但是我不得不講,這個(ge) 獎填上去是坑你的。真正有含金量的獎,假如不是百裏挑一,至少也得有個(ge) 10%吧。假如是全球25%,也就是說100個(ge) 人裏頭你是比75%的人優(you) 秀而已。那個(ge) 東(dong) 西申請州立大學還有點用處,申請前30的大學就是在告訴人家我沒有達到前10%。
我們(men) 很多的家長看到那些上藤校的小孩的經驗,就想著把人家的活動也來照搬一遍用到自己孩子身上,其實走人家走過的路永遠到不了最高點,真正接地氣的活動才是高大上的活動。
美國大學看你的活動,想了解除了讀書(shu) 之外你還喜歡什麽(me) ,你的個(ge) 人興(xing) 趣和特點。這些靠別人安排好的活動,那個(ge) 去巴黎修複巴黎聖母院,到東(dong) 非去拯救那個(ge) 野生動物,這些東(dong) 西都是人家給你弄好的,對不對?一出手就是這個(ge) 東(dong) 西就知道你是燒錢的,沒什麽(me) 用處的。申請大學是一個(ge) 功利的事情,但是我們(men) 要跳出這個(ge) 圈圈,用非功利的手段做出功利的結果出來。
在申請大學的時候,要把自己閃光的一麵給學校看,不足的一麵不隱藏,但是學校不問就不要說,在所有申請材料當中,不要主動去揭自己的短。
中美雙料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當年從(cong) 約翰霍普金斯畢業(ye) 的時候,並沒有明確自己一定要走科學之路,而是和別人一起注冊(ce) 了一個(ge) 公司, 準備萬(wan) 一找不到工作就去做生意,而且他的第一個(ge) job offer是在保險公司。
現在的香港大學校長、美國工程院院士張翔發明的納米隱身衣被美國《時代周刊》列入全球十大科學發現之一。當年在明尼蘇達大學讀環境工程博士的時候,資格考試沒有通過被勸退。
還有微信發明人張小龍,事業(ye) 發展當中不順利,曾經被國內(nei) 某大報作為(wei) 失敗者的典型來報道。
現在他們(men) 功成名就了之後,回首這些往事可以侃侃而談,但是,假如他們(men) 當年找工作的時候把這個(ge) 事情講出來,人家還會(hui) 要他們(men) 嗎?
這兩(liang) 年,俞敏洪和馬雲(yun) 的業(ye) 務都受到很大影響。俞敏洪曾經調侃馬雲(yun) 說,當年他們(men) 兩(liang) 個(ge) 人都是搞英語補習(xi) 的,俞敏洪第一年13個(ge) 學生,第二年200個(ge) 學生,第三年500個(ge) 學生。馬雲(yun) 第一年20個(ge) 學生,第二年20個(ge) 學生,第三年還是20個(ge) 學生。後來的故事我也就不再繼續講了。
最後填表結束之後不要忘記檢查一遍,不能讓這麽(me) 長時間的精心準備毀在細節上麵。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