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CD發布國際學生流動趨勢報告 規模持續增長 STEM專業更受青睞!

3月12日,經合組織(OECD)發布《國際學生流動的主要趨勢》簡報,對2018-2022年間的國際學生流動情況進行了一係列分析。

OECD,全稱經濟合作與(yu) 發展組織,簡稱經合組織,是由橫跨歐洲、美洲、亞(ya) 洲的38個(ge) 市場經濟國家組成的政府間國際經濟組織,包括了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加拿大、愛爾蘭(lan) 、荷蘭(lan) 、比利時、瑞士、挪威、芬蘭(lan) 、丹麥、瑞典、西班牙、日本、韓國、澳洲等眾(zhong) 多留學主流國家。

OECD發布國際學生流動趨勢報告,規模持續增長,STEM專(zhuan) 業(ye) 更受青睞!

數據分析結果表明👇

●盡管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2018年至2022年間國際學生的流動性仍持續增長;

●留學生的主要來源國和目的地國基本保持不變;

●大約三分之二在經合組織(OECD)國家就讀的國際學生來自高收入和中高收入國家;

●國際學生主要集中在博士項目以及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領域;

●各國在留住國際畢業(ye) 生方麵的政策各不相同:有些國家提供工作和居留途徑,而有的國家則實施嚴(yan) 格的簽證和就業(ye) 規定。而這些政策也持續影響著國際學生在全球範圍內(nei) 所麵臨(lin) 的機遇與(yu) 挑戰。

相信以上這些方麵在留學規劃和決(jue) 策過程中,能為(wei) 大家提供一定的參考價(jia) 值。

下麵,我們(men) 一起來看下報告的具體(ti) 內(nei) 容吧~

2018-2022國際學生流動持續增長

近年來,高等教育領域的學生流動性持續大幅增長,國際學生總數量增長了50%以上。

據統計,38個(ge) 經合組織(OECD)國家的國際生數量從(cong) 2014年的300萬(wan) 名增加到2022年的460多萬(wan) 名。

這一增長可歸因於(yu) 多個(ge) 因素,例如對高質量教育項目的追求、進入世界知名院校的機會(hui) ,以及在發達經濟體(ti) 中獲得更好職業(ye) 前景的可能性。此外,主要生源國的中產(chan) 階級財務能力的提升,也進一步推動了這一趨勢。

盡管2020年和2021年受到新冠疫情的衝(chong) 擊,OECD國家接收的國際學生數量在2018年至2022年間仍增長了18%,但低於(yu) 2014年至2018年間超過30%的增長。

這一數據也反映了各國大學在麵對新挑戰時的快速應對能力,包括采取線上和混合學習(xi) 模式以及疫情期間對國際學生的支持政策,比如靈活的簽證規定、延長的工作機會(hui) 以及針對性的經濟援助等。

在2018年至2022年期間,僅(jin) 有五個(ge) 國家接收的國際學生數量出現下降,它們(men) 分別是:澳洲、丹麥、意大利、新西蘭(lan) 和美國。

這一下降主要歸因於(yu) 疫情期間這些國家實施的簽證限製和邊境管控,其中,澳洲和新西蘭(lan) 的措施尤為(wei) 嚴(yan) 格!此外,美國也進一步收緊了國際學生簽證政策。

相比之下,在2014年至2018年期間,隻有比利時、法國和冰島的國際學生人數略有下降,而且幅度很小。

OECD發布國際學生流動趨勢報告,規模持續增長,STEM專(zhuan) 業(ye) 更受青睞!

留學生主要來源國和目的地國穩定

接收國際學生能夠增強各國高等教育機構的多樣性、學術聲譽和經濟貢獻。同時,本國學生出國留學的數量反映了外國教育體(ti) 係的吸引力、實際或認知上的質量優(you) 勢,以及學生對特定技能和經驗(如語言學習(xi) )的追求。

報告認為(wei) ,分析這兩(liang) 種趨勢有助於(yu) 評估各國在吸引人才方麵的能力,以及其本國學生如何利用國際學習(xi) 機會(hui) 。

OECD成員國依然是國際學生的主要目的地。2022年,澳洲、加拿大、法國、德國、新西蘭(lan) 、英國和美國共接收了在OECD國家學習(xi) 的460萬(wan) 國際學生中的近2/3,這一趨勢近年來始終保持穩定。

這些國家因其享有盛譽的高等教育機構、畢業(ye) 後的工作機會(hui) 以及強大的國際網絡,一直被視為(wei) 國際學生的首選目的地。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日本、韓國、荷蘭(lan) 和土耳其合計接收了OECD國家國際學生總數的16%,表現突出。

與(yu) 留學目的地國類似,在2018-2022的四年間,國際學生的主要來源國格局也保持相對穩定。

其中,排名前十的生源國合計貢獻了OECD國家國際學生總數的約一半,凸顯了全球學生流動的集中趨勢。

不過報告認為(wei) ,這一排名受到國家人口規模的影響,因為(wei) 人口較多的國家往往向國外輸送更多學生,即便其出國留學的整體(ti) 比例相對較低。

這也是為(wei) 何中國和印度始終是國際學生主要來源國的重要原因。根據數據統計,2018年至2022年間,來自這兩(liang) 國的學生約占全球國際學生總數的30% 。

值得注意的是,超過2/3的中國和印度留學生主要前往五個(ge) 國家學習(xi) :澳洲、加拿大、日本、英國和美國。

此外,法國、德國和意大利始終位列OECD國家中生源國前十,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於(yu) 它們(men) 與(yu) 歐洲及其他地區長期以來的文化與(yu) 學術交流傳(chuan) 統。與(yu) 此同時,這些國家的頂尖院校錄取競爭(zheng) 激烈,公立大學人滿為(wei) 患(尤其是在意大利和法國),也促使更多學生選擇赴海外求學。

OECD發布國際學生流動趨勢報告,規模持續增長,STEM專(zhuan) 業(ye) 更受青睞!

國際學生主要來自中高收入國家

報告還顯示,國際學生的流動受到經濟因素的顯著影響,約2/3的國際學生來自高收入或中高收入國家。

在部分國家,這一比例甚至超過90%,例如克羅地亞(ya) 、哥倫(lun) 比亞(ya) 、丹麥、奧地利、西班牙和瑞士。相比之下,澳洲、加拿大、法國、拉脫維亞(ya) 、波蘭(lan) 和土耳其的這一比例低於(yu) 50%,表明這些國家吸引了較多來自低收入國家的學生。

低收入國家學生的比例較低,主要受財政、行政和結構性障礙的限製。然而,一些OECD及其合作夥(huo) 伴國家接收了相對較多的低收入國家學生。

在巴西、法國、德國、葡萄牙和土耳其,低收入國家學生的占比超過國際學生總數的5%。這些國家通常通過特定政策來吸引發展中國家學生前來接受高等教育,例如降低學費、設立專(zhuan) 項獎學金計劃,以及與(yu) 特定地區的高校建立合作夥(huo) 伴關(guan) 係等,以提高教育的可及性。

OECD發布國際學生流動趨勢報告,規模持續增長,STEM專(zhuan) 業(ye) 更受青睞!

博士項目與(yu) STEM專(zhuan) 業(ye) 更受青睞

想要更好地理解國際學生流動,不僅(jin) 限於(yu) 分析他們(men) 的來源國和留學目的地,還需要關(guan) 注他們(men) 所學的專(zhuan) 業(ye) 及就讀學曆層次。

國際學生在不同學曆層次上的分布,既反映了對專(zhuan) 業(ye) 人才的需求,也體(ti) 現了高等教育和研究機會(hui) 的吸引力。

通常而言,學曆層次越高,國際學生的占比越大。許多學生選擇攻讀研究生學位,以提升自身專(zhuan) 業(ye) 度以拓寬職業(ye) 前景。

在OECD國家中,國際學生的比例隨著學曆層次的提高而增加。平均來看,國際學生占所有本科生的5%,占碩士生的15%,而在博士項目中,這一比例高達25%。

奧地利、盧森堡、新西蘭(lan) 、挪威、瑞士和英國的博士項目國際學生比例尤其高,至少占博士生總數的40%。這些國家的大學通過獎學金、研究機會(hui) 及強大的學術網絡吸引全球人才。

在某些國家,博士生中國際學生占比較高也與(yu) 本國學生對攻讀博士學位興(xing) 趣下降有關(guan) 。

例如在法國,博士階段學習(xi) 時間長、職業(ye) 前景不確定,再加上一些私營部門提供的更具吸引力的就業(ye) 機會(hui) ,使得本國學生對博士學位的興(xing) 趣逐漸減弱。因此在這些國家,國際學生的招生對於(yu) 維持研究能力和創新至關(guan) 重要。

此外,相比本國學生,國際學生更傾(qing) 向於(yu) 選擇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領域的專(zhuan) 業(ye) 。有30%的國際學生選擇STEM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而本國學生的這一比例僅(jin) 為(wei) 19%。

這一趨勢在丹麥、瑞典和土耳其尤為(wei) 明顯,在這些國家,超過40%的國際學生就讀於(yu) STEM學科。

相較之下,國際學生對健康與(yu) 社會(hui) 福利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的興(xing) 趣較低,僅(jin) 有11%的國際學生選擇這些領域,而本國學生的比例為(wei) 15%。據推測,相關(guan) 法規的限製以及學位認證的挑戰,往往阻礙國際學生進入這些專(zhuan) 業(ye) 。

OECD發布國際學生流動趨勢報告,規模持續增長,STEM專(zhuan) 業(ye) 更受青睞!OECD發布國際學生流動趨勢報告,規模持續增長,STEM專(zhuan) 業(ye) 更受青睞!

各國留住國際畢業(ye) 生政策差異明顯

除以上內(nei) 容外,考慮國際學生畢業(ye) 後的發展機會(hui) 同樣至關(guan) 重要,因為(wei) 能否在完成學業(ye) 後留下來發展就業(ye) ,往往會(hui) 影響他們(men) 的留學決(jue) 策。

除了影響國際學生流動的趨勢,獲得就業(ye) 機會(hui) 和長期發展前景還可以幫助東(dong) 道國緩解技能短缺,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各國在吸引和留住國際畢業(ye) 生方麵的政策差異顯著,一些國家提供簡化的就業(ye) 和居留路徑。

例如,加拿大的畢業(ye) 後工作許可(Post-Graduation Work Permit),允許畢業(ye) 生留在加拿大最長工作三年,並提供獲得永久居留權的機會(hui) 。

類似地,英國的畢業(ye) 生簽證(Graduate Route)允許國際學生留英工作兩(liang) 年以積累職場經驗,而德國則為(wei) 非歐盟畢業(ye) 生提供18個(ge) 月的求職期。

然而,也有一些國家的畢業(ye) 後就業(ye) 和居留政策相對複雜且限製較多。

例如,在法國的外國畢業(ye) 生可以申請工作居留許可,但手續較為(wei) 繁瑣;美國則對工作簽證設有配額和時間限製,使國際畢業(ye) 生進入當地就業(ye) 市場的難度更大。

除了簽證和居留政策,許多國家還提供財政支持和職業(ye) 發展計劃,以幫助國際畢業(ye) 生更好地融入就業(ye) 市場。例如,澳洲和新西蘭(lan) 設有實習(xi) 和帶薪合作項目(co-op programmes),以提升畢業(ye) 生的就業(ye) 競爭(zheng) 力。

此外,部分國家針對醫療、工程、信息技術等高需求領域推出專(zhuan) 項計劃,以吸引相關(guan) 人才。例如,德國的藍卡計劃(Blue Card)和丹麥的快速通道簽證(fast-track visa)有助於(yu) 填補當地勞動力短缺,凸顯了國際畢業(ye) 生對當地經濟的積極貢獻。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浙江大學頂尖教授課題組(劉教授)申請攻略

下一篇

2024年BBO競賽真題回顧 2025年BBO競賽考點預測!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