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高等教育研究機構QS發布2025年世界大學學科排名!
本次排名覆蓋全球100個(ge) 國家和地區的1700餘(yu) 所大學,涉及55個(ge) 細分學科領域,排名規模創曆史新高。
今年的學科排名覆蓋了藝術與(yu) 人文、工程與(yu) 技術、生命科學、自然科學以及社會(hui) 科學五大學科領域,教育實力雄厚的英美,其高校在學術研究與(yu) 教育質量上仍然遙遙領先。
美國:美國高校在32個(ge) 學科中位居全球第一,哈佛大學以15個(ge) 學科榜首成為(wei) 最大贏家,麻省理工學院(MIT)則在11個(ge) 學科中登頂。
英國:英國院校則在17個(ge) 學科中占據頭名,劍橋大學(4個(ge) 學科第一)和牛津大學(3個(ge) 學科第一)領銜傳(chuan) 統強校,帝國理工、LSE等G5院校表現搶眼。
中國(內(nei) 地):獲得1230個(ge) 學科排位,位列世界第三。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大放異彩,各有兩(liang) 個(ge) 學科躋身世界前三。
中國(香港):在所有香港院校中,香港大學進入全球學科排名前200名的數量最多(55個(ge) ),排名上升的學科最多(47個(ge) )。香港中文大學也有 43 個(ge) 學科排名上升。
加拿大:加拿大有兩(liang) 個(ge) 排名前三的學科。
學科分布亮點
官網鏈接:https://www.qschina.cn/university-rankings/university-subject-rankings/2025/music
2025年QS學科排名揭示了英美高校在細分學科領域的絕對優(you) 勢,其科研實力、產(chan) 學結合能力與(yu) 學術聲譽持續領跑全球。
接下來,機構會(hui) 從(cong) 五個(ge) 主要的專(zhuan) 業(ye) 領域出發,看看英美頂尖大學的學科競爭(zheng) 力,以及它們(men) 的發展趨勢是怎樣的:
工程與(yu) 技術領域
創新驅動與(yu) 產(chan) 業(ye) 融合
英美高校在工程與(yu) 技術領域展現了強大的統治力,尤其以美國高校的全麵領先與(yu) 英國院校的精細化優(you) 勢為(wei) 特點:
電子電氣工程:美國MIT、斯坦福、UCB包攬全球前三,英國劍橋大學(第4)和牛津大學(第8)憑借半導體(ti) 與(yu) 通信技術研究躋身世界前十。
△ 圖源 | QS官微
計算機科學與(yu) 信息係統:MIT、斯坦福、卡內(nei) 基梅隆穩居前三,牛津(第5)、劍橋(第9)緊隨其後,IC雖然未進入前十,但是在人工智能與(yu) 網絡安全領域的研究成果顯著。
△ 圖源 | QS官微
數據科學與(yu) 人工智能:MIT與(yu) 卡內(nei) 基梅隆領跑全球,英國牛津大學(第3)憑借跨學科培養(yang) 模式(如“數據科學與(yu) 社會(hui) ”碩士項目)成為(wei) 歐洲第一。
△ 圖源 | QS官微
前沿趨勢:量子計算與(yu) 綠色技術成為(wei) 新焦點,MIT的量子信息中心與(yu) 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聯合主導國際科研項目。
社會(hui) 科學與(yu) 管理
理論深度與(yu) 實踐導向並重
該領域以政策分析、金融經濟為(wei) 核心,英美院校占據傳(chuan) 統優(you) 勢,以理論深度與(yu) 行業(ye) 資源著稱。
經濟學與(yu) 計量經濟學:哈佛、MIT、斯坦福(美國)包攬前三,英國LSE(第8)與(yu) 牛津(第9)聚焦政策經濟學,其畢業(ye) 生在IMF與(yu) 世界銀行任職比例全球領先。
△ 圖源 | QS官微
會(hui) 計與(yu) 金融:哈佛、MIT、斯坦福主導全球,英國牛津(第4)、劍橋(第6)、LSE(第8)依托倫(lun) 敦金融城資源,為(wei) 學生提供高盛、匯豐(feng) 等頂級機構實習(xi) 機會(hui) 。
△ 圖源 | QS官微
教育學:英國UCL(第1,圖片名字為(wei) 翻譯問題)連續十年蟬聯榜首,其“教育與(yu) 社會(hui) 公平”研究中心為(wei)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供政策谘詢;美國哈佛(第2)側(ce) 重教育科技創新,與(yu) 矽穀教育科技公司合作緊密。
△ 圖源 | QS官微
特色學科:牛津大學PPE(哲學、政治學與(yu) 經濟學)專(zhuan) 業(ye) 持續吸引全球政商精英,LSE的金融監管研究與(yu) 企業(ye) 合作項目為(wei) 學生提供倫(lun) 敦金融城實習(xi) 機會(hui) 。
生命科學與(yu) 醫學
科研突破與(yu) 臨(lin) 床轉化
英美高校在生命科學領域形成“基礎研究-臨(lin) 床應用”閉環,醫學成果轉化效率領先。
醫學:哈佛(第1)、牛津(第2)、劍橋(第5)構成“鐵三角”,IC(第7)與(yu) KCL(護理學第1)在癌症免疫治療與(yu) 公共衛生政策領域表現突出。
△ 圖源 | QS官微
生物科學:哈佛、MIT主導基因編輯與(yu) 合成生物學,劍橋大學(第5)通過“醫藥創新中心”加速科研成果商業(ye) 化。
△ 圖源 | QS官微
藥劑與(yu) 藥理學:劍橋大學(第6)與(yu) 阿斯利康合作開發新型疫苗,牛津大學(第2)的“靶向藥物遞送係統”研究獲歐盟專(zhuan) 項基金支持。
△ 圖源 | QS官微
跨學科熱點:IC與(yu) 羅爾斯·羅伊斯合作實驗室推動生物醫學工程創新,MIT的“AI+醫療影像”項目獲FDA快速審批資格。
藝術與(yu) 人文
經典傳(chuan) 承與(yu) 數字化創新的融合
英美院校在人文藝術領域兼具曆史積澱與(yu) 跨界探索。
英語語言與(yu) 文學:牛津、劍橋、哈佛壟斷前三,英國愛丁堡大學(第7)在蘇格蘭(lan) 文學與(yu) 後殖民研究領域形成特色。
△ 圖源 | QS官微
藝術與(yu) 設計: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第1)、倫(lun) 敦藝術大學(第2)保持領先,美國羅德島設計學院(第4)與(yu) MIT(第5)通過“科技+藝術”課程吸引全球創意人才。
△ 圖源 | QS官微
古典與(yu) 古代曆史:牛津、劍橋與(yu) 哈佛占據前三,劍橋的“古代文明數字重建”項目利用VR技術複原古希臘城邦。
△ 圖源 | QS官微
新興(xing) 方向:數字人文(Digital Humanities)成為(wei) 交叉學科熱點,例如耶魯大學將自然語言處理技術應用於(yu) 曆史文本分析,牛津大學開設“數字考古學”碩士項目。
自然科學領域
科研引領與(yu) 學科縱深
英美高校憑借其深厚的研究積澱、尖端實驗室資源以及跨學科創新能力,持續占據全球科研製高點。
物理學與(yu) 天文學:MIT與(yu) 哈佛大學分別位列全球第一、第二,加州理工學院(第7)在引力波探測領域持續突破,與(yu) NASA合作開展深空探測計劃。牛津大學(第3)與(yu) 劍橋大學(第5)聚焦凝聚態物理與(yu) 粒子加速器技術,劍橋卡文迪許實驗室的“超導材料”研究為(wei) 能源革命提供新方向。
△ 圖源 | QS官微
化學:哈佛大學、MIT、劍橋大學包攬前三,導合成化學與(yu) 納米技術研究,斯坦福大學(第4)的“綠色催化”項目獲美國能源部資助,推動碳中和目標,牛津(第5)的“人工光合作用”技術獲歐盟創新基金支持。
△ 圖源 | QS官微
環境科學:哈佛大學(第1)主導全球氣候政策建模,其“氣候解決(jue) 方案研究所”為(wei) 聯合國提供決(jue) 策支持,牛津大學(第4)與(yu) 劍橋大學(第9)聚焦生態保護與(yu) 碳中和技術,IC(第7)的氫能研究獲殼牌集團戰略投資。
△ 圖源 | QS官微
學科排名不僅(jin) 是院校實力的體(ti) 現,更是全球科技、經濟與(yu) 社會(hui) 需求的映射。申請者需結合自身職業(ye) 規劃,在學科前沿與(yu) 地域優(you) 勢中尋找平衡點。
美國高校“全麵開花”
美國高校憑借雄厚的科研投入、跨學科創新及產(chan) 學結合優(you) 勢,繼續鞏固其全球教育霸主的地位。
● 頂尖學科與(yu) 院校解析
哈佛大學:15個(ge) 學科全球第一,包括醫學、法學、經濟學等傳(chuan) 統強項,其在生命科學領域的論文引用率與(yu) 學術聲譽遙遙領先。
麻省理工學院:11個(ge) 學科榜首,覆蓋計算機科學、電子工程、數據科學等前沿領域,其與(yu) 產(chan) 業(ye) 界的深度合作成為(wei) 學生就業(ye) 競爭(zheng) 力的核心保障。
斯坦福大學:在商科(MBA)、人工智能、環境科學等方向表現突出,矽穀區位優(you) 勢助推產(chan) 學研一體(ti) 化。
● 黑馬院校與(yu) 潛力學科
加州理工學院:憑借物理學與(yu) 天文學的突破性研究,排名躍升5位至全球前十。
卡內(nei) 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與(yu) 信息係統穩居全球第三,其AI與(yu) 機器人實驗室被譽為(wei) “科技界黃埔軍(jun) 校”。
英國高校的傳(chuan) 統底蘊與(yu) 學科創新
英國院校以嚴(yan) 謹的學術傳(chuan) 統和靈活的跨學科培養(yang) 模式,成為(wei) 社科、商科及人文領域的標杆。
● G5院校的學科製高點
劍橋大學:在自然科學、古典文學、藥學等領域蟬聯全球前三,其“超級導師製”為(wei) 研究型學生提供深度支持。
牛津大學:語言學、政治學、哲學穩居榜首,PPE(哲學、政治學與(yu) 經濟學)專(zhuan) 業(ye) 仍是全球政商精英的搖籃。
帝國理工學院:電子電氣工程、化學工程位列全球前五,與(yu) 工業(ye) 界的聯合項目(如羅爾斯·羅伊斯合作實驗室)大幅提升畢業(ye) 生就業(ye) 率。
● 非G5院校的突圍之道
曼徹斯特大學:材料科學、護理學進入全球前十,其石墨烯研究院成果頻登《Nature》。
愛丁堡大學:獸(shou) 醫學、語言學排名躍升,數據科學碩士項目因高就業(ye) 率成為(wei) 申請熱門。
選校建議
學科匹配度>綜合排名:例如,帝國理工的工程學科全球前五,但綜合排名可能低於(yu) 部分藤校。
就業(ye) 網絡與(yu) 校友資源:MIT、斯坦福的矽穀人脈 vs LSE的倫(lun) 敦金融城優(you) 勢,可以從(cong) 這些方麵好好比較一下。
學術風格差異:美國高校注重創新與(yu) 自由度,英國院校強調係統性知識構建。
申請者可重點關(guan) 注英美高校在特定子領域的資源傾(qing) 斜(如MIT的量子技術、牛津的氣候政策),結合個(ge) 人研究興(xing) 趣與(yu) 職業(ye) 規劃精準選校,在學科排名中去尋找“個(ge) 性化最優(you) 解”!
2025 QS學科排名不僅(jin) 是院校實力的標尺,更是留學生規劃路徑的“導航圖”。無論選擇美國的科技前沿還是英國的學術傳(chuan) 統,核心在於(yu) 將個(ge) 人職業(ye) 願景與(yu) 學科特色深度結合。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