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資助博士後研究人員計劃(國資計劃)自2023年實施分類分檔資助以來,已為(wei) 數千名博士後提供科研保障。
2025年度申報工作已啟動,我們(men) 今天將繼續結合官方指南與(yu) 實操經驗,係統梳理B、C檔的申請要點與(yu) 注意事項,助力大家高效完成材料準備與(yu) 申報。
一、資助計劃的核心內(nei) 容
1. 資助標準與(yu) 名額
B檔:資助標準為(wei) 每人每年18萬(wan) 元,資助期2年,2025年擬資助1000人。
C檔:資助標準為(wei) 每人每年12萬(wan) 元,資助期2年,具體(ti) 名額根據年度預算確定。
資助用途:主要用於(yu) 資助期內(nei) 日常生活支出,包括工資、獎金、社保個(ge) 人繳納部分等。
特別說明:
B、C檔資助經費由設站單位分兩(liang) 期撥付(資助通知印發當年和次年)。
若提前出站或退站,剩餘(yu) 經費需退回;未撥付部分不再發放。
2. 配套科研資助
所有獲選人員需在出站前(一般為(wei) 資助期滿前6個(ge) 月)申報“博士後科研業(ye) 績評估考核資助”,考核結果分為(wei) 三檔:
一檔:10萬(wan) 元
二檔:6萬(wan) 元
三檔:4萬(wan) 元
關(guan) 鍵提示:未完成科研業(ye) 績評估者,將無法辦理出站手續。
二、申請資格與(yu) 限製條件
1. 基礎條件
國籍要求:中國籍(含港澳台居民),遵紀守法,無科研失信記錄。
年齡限製:1989年1月1日及以後出生。
身份要求:2025年擬進站或2024年3月1日後新進站的全職博士後(不含在職博士後)。
學術要求:博士學位已授予或已通過答辯(需提供相關(guan) 證明)。
2. 禁止申報情形
已入選“博新計劃”“香江學者計劃”“中德博士後交流項目”等國家級派出項目者。
同一年度內(nei) ,不可同時獲選B、C檔與(yu) 其他博士後資助項目。
3. 特殊條款
博新計劃落選者:若通過博新計劃通訊評審但未獲最終資助,且符合B檔條件,可直接獲B檔資助。
聯合培養(yang) 限製:僅(jin) 限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獨立招收人員,工作站聯合培養(yang) 者不可申報。
三、申報流程與(yu) 時間節點
1. 個(ge) 人申報階段(2月20日-4月30日)
申報係統:登錄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hui) 官網(www.chinapostdoctor.org.cn/linkto)進入“國資計劃B、C檔申報係統”。
材料準備:
填寫(xie) 《申報書(shu) 》(附件2-1),重點包括個(ge) 人信息、學術成果、研究計劃。
注意在“學術及科研情況”和“研究計劃”中避免提及姓名、單位、導師等個(ge) 人信息,否則可能被判定違規扣分。
代表性成果限填5項,需注明期刊影響因子、項目角色等關(guan) 鍵信息。
重要提醒:
若同時申報博新計劃,需先在博新係統完成填報,再跳轉至B、C檔係統補充內(nei) 容。
擬進站人員需先注冊(ce) 賬號再申報。
2. 單位審核推薦(5月6日-5月16日)
設站單位根據推薦名額(以2024年3月-2025年2月進站人數為(wei) 基數)擇優(you) 推薦。
重點審核科研誠信與(yu) 學術水平,無需提交紙質材料。
3. 評審與(yu) 結果公布(5月-6月)
通過科技部科研誠信係統複核後,組織專(zhuan) 家通訊評審。
評分標準(附件2-2):
學術水平(35分):博士學位論文質量(15分)+代表性成果(20分)。
科研潛力(60分):研究計劃可行性(15分)+創新性(30分)+領域推動作用(15分)。
科研條件(5分):依托平台的硬件與(yu) 團隊支持。
四、材料準備的實操建議
1. 研究計劃書(shu) :突出創新性與(yu) 可行性
標題與(yu) 關(guan) 鍵詞:需簡潔明確,體(ti) 現研究核心;關(guan) 鍵詞不超過5個(ge) 。
內(nei) 容框架:
研究背景:領域現狀與(yu) 痛點,突出研究必要性。
技術路線:分階段實施方案,結合現有實驗條件。
創新點:區別於(yu) 已有成果,強調理論或技術突破。
預期成果:量化目標(如論文、專(zhuan) 利、技術轉化)。
避坑指南:避免空泛描述,需結合具體(ti) 數據或案例支撐。
2. 學術成果:精選高質量代表作
論文:優(you) 先選擇一作或通訊作者的高影響因子期刊文章。
項目經曆:注明主持或參與(yu) 的國家/省部級課題,明確個(ge) 人貢獻。
專(zhuan) 利與(yu) 獲獎:僅(jin) 列已授權專(zhuan) 利或省部級以上獎項。
注意:成果需與(yu) 申報學科相關(guan) ,跨領域研究需說明邏輯關(guan) 聯。
3. 格式規範:細節決(jue) 定成敗
匿名要求:研究計劃中禁用“我校”“某教授”等指向性詞匯,改用“本團隊”“本研究組”。
字數限製:摘要限1000字,研究內(nei) 容限2000字,嚴(yan) 格遵循要求。
五、常見問題與(yu) 應對策略
1. 年齡超限怎麽(me) 辦?
若年齡接近限製(如1988年底出生),可嚐試聯係設站單位說明特殊情況,但成功概率較低。建議盡早規劃申請。
2. 如何選擇B檔或C檔?
B檔競爭(zheng) 激烈,適合成果突出者;C檔門檻相對較低,但資助金額較少。若成果中等,可優(you) 先申報C檔。
3. 材料被退回修改如何處理?
係統允許在審核截止前多次修改,重點關(guan) 注單位反饋的“科研誠信”或“格式錯誤”提示,及時調整。
4. 在職博士後能否通過辭職後申報?
官方明確禁止在職身份申報。若已進站但未轉檔案,需在申報前完成人事關(guan) 係轉移。
六、政策銜接與(yu) 長期規劃
1. 與(yu) 博新計劃的聯動
若同時申報博新計劃,需注意兩(liang) 者評審標準差異:博新計劃更注重“未來潛力”,而B、C檔側(ce) 重“已有基礎+短期可行性”。
2. 出站後的發展支持
獲資助者出站時可申請“博士後科研業(ye) 績評估考核資助”,進一步提升科研啟動資金。
部分省市對國資計劃獲選者提供額外配套(如安家費、職稱評定傾(qing) 斜),建議提前了解地方政策。
七、申請的核心策略
國資計劃B、C檔為(wei) 青年科研人員提供了寶貴的資金支持,但其競爭(zheng) 激烈程度逐年上升。申請者需以“精準定位+細節把控”為(wei) 核心策略:
精準定位:根據自身成果選擇適配檔位,避免盲目衝(chong) 刺高難度項目。
細節把控:從(cong) 格式規範到內(nei) 容邏輯,確保每一環節符合評審要求。
長期規劃:將博士後階段視為(wei) 學術生涯的跳板,結合國資計劃與(yu) 後續項目(如青基、麵上項目)製定研究路線。
最後,提醒各位申請者務必重視科研誠信,杜絕任何形式的造假或誇大。唯有紮實的學術積累與(yu) 清晰的科研規劃,方能在激烈的競爭(zheng) 中脫穎而出。如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