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權轉載自募格學術(ID: mugexueshu)
一眨眼,又到了提交開題報告,準備寫(xie) 論文的日子。作為(wei) 科研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獻調研是一道過不去的坎。好的文獻調研,不光能豐(feng) 富專(zhuan) 業(ye) 知識和提高寫(xie) 作能力,還能激發你的科研創意。
由於(yu) 大部分優(you) 秀的科研論文都是發表在英文期刊上,所以我們(men) 進行文獻調研應該以英文文獻為(wei) 主。受限於(yu) 外語能力、科研經驗等因素,海量的英文文獻對於(yu) 科研新手來說,堪比天書(shu) 。查文獻的時候,“差點淹死在知識的海洋裏”,腦子裏每天想最多的就是:我是誰?我在哪?我要幹什麽(me) ?
但是不要慌,今天就跟大家分享進行英文文獻調研的方法。
在學習(xi) 如何進行文獻調研之前,先來看看什麽(me) 樣的文獻調研才算是好的。優(you) 秀的文獻調研應該符合以下四個(ge) 要求:
1. 主題明確
科研工作者首先應該明白,為(wei) 什麽(me) 要進行文獻調研?很多人,尤其是新手進行文獻調研,僅(jin) 僅(jin) 隻是為(wei) 了能夠符合學校或期刊對參考文獻的要求,切忌為(wei) 了引用而閱讀文獻。
進行文獻調研真正的目的在於(yu) 了解領域內(nei) 的研究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其價(jia) 值,並結合自己的知識提煉出優(you) 秀的科研想法,簡單來說就是做到“看問題、想辦法、找思路”。
2. 緊跟前沿
許多學科或方向的發展是非常快的,因此在挑選文獻的時候,除了經典文獻外,其它文獻要緊跟學術前沿。這裏我建議是:一般的學科,挑選最近5年的文獻進行調研;發展迅速的學科選擇最近3年的文獻。
3. 廣而不濫
由於(yu) 論文出版商之間的競爭(zheng) ,任何單一的文獻數據庫都無法覆蓋學科研究進展的全貌。因此,在選擇搜索文獻時不能隻使用一個(ge) 數據庫,要“貨看三家”。同時要注意對文獻進行篩選,挑選出和研究方向契合的文獻。沒有選擇的調研隻是浪費生命。
4. 激發靈感
符合前三個(ge) 要求的就是合格的文獻調研,能夠回答“是什麽(me) ”的問腿。但是優(you) 秀的文獻調研要更進一步,不但使增進你的知識,而且能夠激發你的創造力,讓你獲得科研靈感。這些科研靈感可以是解決(jue) 問題的辦法,也可以是下一篇論文的方向。
了解了什麽(me) 是優(you) 秀的文獻調研之後,就可以開始進行正式的調研啦。
確定研究領域
對於(yu) 科研新手來說,第一步就是要先確定自己的研究領域。由於(yu) 學科的不斷發展,很多學科之間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交叉。很多研究課題,常常處於(yu) 多學科交叉的領域。因此,確定課題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內(nei) 容尤為(wei) 重要。通過與(yu) 導師、師兄師姐或業(ye) 內(nei) 同行交流,確定自己的研究領域。
了解學科背景——“看問題”
了解學科背景的目的是了解當前領域的研究現狀,包括目前同行的成果、存在的問題和未來發展的方向,也就是“看問題”。
選擇合適的文獻
看到了問題之後,就要開始“找辦法”。對於(yu) 科研新手和有一定經驗的科研人員,我們(men) 提供兩(liang) 種不同的切入點。
1、從(cong) 經典教材開始
對於(yu) 毫無科研經驗的小白來說,先讀經典教材,再看論文,是快速入門的辦法。經典教材中包含了領域內(nei) 的基本原理和思想,是學科發展的基礎。
那麽(me) 如何挑選一本經典教材呢?
- 名校圖書館搜索
每個(ge) 大學都有自己的圖書(shu) 館,而世界名校的圖書(shu) 館通常包含更多學術資源。因此,從(cong) 領域內(nei) 的著名高校圖書(shu) 館網站搜索教材,如斯坦福(Stanford University)、麻省理工(MIT)等,是最基本的一種方法。
- 名校專業課的推薦書目
在國外,教授會(hui) 在學期開始前,下發課程的推薦書(shu) 目,也就是所謂的Reading List。並要求學生在學期內(nei) 閱讀其中的部分或全部書(shu) 籍,提交相關(guan) 的課程論文或報告。Reading List中涵蓋了本門課程的經典教材、權威專(zhuan) 著或最新進展,能夠在學校官網或授課教師的個(ge) 人網站上找到。
所以,如果你的研究方向恰好屬於(yu) 某一門專(zhuan) 業(ye) 課,那麽(me) 這門課程的Reading List中,一定有你需要的經典教材。而且,相比於(yu) 第一種方法,使用ReadingList還有另一個(ge) 好處,就是教授已經提前幫你篩選一遍了!怎麽(me) 樣,是不是很開心,Reading List幫你省下了很多時間,還不會(hui) 走彎路。這也是我最推薦的一種辦法。
- 問老師
第三種,也是最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找到你的老師,問他/她:“老師,我該看哪本書(shu) ?”
簡單粗暴,懶人最愛!
2、從(cong) 權威期刊出發
對研究領域已經相對熟悉的科研人員,一般從(cong) 權威期刊著手。通過挑選領域內(nei) 的權威期刊(一般是十本左右),從(cong) 中挑選出與(yu) 你研究課題相關(guan) 的文章。
這個(ge) 步驟中使用的工具一般是文獻搜索平台。文獻搜索平台通常都包含了期刊排名,可以查看某個(ge) 領域內(nei) 最有影響力的期刊。
常用的文獻搜索平台有可以分為(wei) 三類:期刊論文搜索、學位論文搜索和圖片搜索。常用的期刊搜索平台是Web of Science,也可以通過穀歌學術搜素(國內(nei) 無法訪問可以使用鏡像網站),可以找到包括ScienceDirect、Springer Link、Taylor and Francis等著名論文數據庫中的文獻;學位論文搜索平台常用的是ProQuest;圖片搜索可以使用ScienceDirect Images(在網頁的高級搜索中)。
閱讀文獻——“找辦法”
閱讀文獻的目的是“找辦法”,為(wei) 自己的論文提供思路。
當你搜集到了需要的文獻後,要進行預處理工作:將所有論文按照時間順序排序,並標注好泛讀和精讀,將需要精讀的論文打印出來,裝訂成冊(ce) 。這裏推薦NoteExpress和Endnote兩(liang) 款軟件來進行論文管理。然後按照“先新後舊、相關(guan) 優(you) 先”的原則,從(cong) 最新、最相關(guan) 的論文開始閱讀,從(cong) 中找到解決(jue) 問題的辦法。
很多人不知道,閱讀論文的方法並不是從(cong) 頭到尾,而是按照標題(Title)、關(guan) 鍵字(Keywords)、摘要(Abstract)、引言(Introduction)、圖表(Figures/Tables)、結論(Conclusions)、方法(Methods)、結果(Results)和討論(Discussion)的順序。
科學是在質疑中進步的,閱讀論文時要帶著“挑戰”的想法去讀,並在筆記本下記錄閱讀時的疑問和想法,概括文章的創新點和不足。如果有疑問,還可以發郵件與(yu) 論文通訊作者交流。
提煉想法——“想思路”
當你讀完了文獻,做完了筆記,最後的工作就是將筆記本中的內(nei) 容總結成自己的思路,提煉出對自身工作有幫助的“精華”,然後按照這個(ge) 思路去開展自己的科研工作。
五步文獻調研法,到這裏就介紹完了。什麽(me) ?你說太長記不住,給你一張圖,記住圖就完事了。
五步文獻調研法
無論是留學申請還是規劃,都要盡快開始準備,才能從(cong) 容製勝申請季!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