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最貴學校和法國學費

長久以來,一提到出國留學,很多人腦子裏蹦出的第一個(ge) 詞就是:貴。動輒幾十萬(wan) 上百萬(wan) 的投入,既要遠方也要餘(yu) 額是件奢侈的事。

也非危言聳聽。世界上確實存在不少"富人專(zhuan) 屬"的大學,一年學費高得足以買(mai) 下一輛高級轎車,甚至一套小公寓。我們(men) 不妨先來看看一些當之無愧的“全球最貴大學”。

世界最貴學校

|貴!

綜合性大學【本科或碩士】

  • Harvey Mudd College(美國):約54萬元
  • Columbia University(哥倫比亞大學,美國):約50萬元
  • University of Chicago(芝加哥大學,美國):約47萬元

商學院【MiM 同類項目】

  • London Business School(LBS,英國):約43萬元(兩年)
  • Harvard Business School(哈佛,美國):約50萬元(一年MBA)
  • Wharton(賓大沃頓商學院,美國):約48萬元(MBA)
  • University of Oxford - Saïd Business School(英國):約42萬元(MiM)

藝術設計類院校

  • Parsons(帕森斯,美國):約47萬元
  • NYU Tisch(帝勢藝術學院,美國):約49萬元
  • 皇家藝術學院(RCA,英國):約36萬元

工程或理工類高校

  • MIT(麻省理工,美國):約50萬元
  • Stanford(斯坦福大學,美國):約48萬元
  • Caltech(加州理工,美國):約45萬元

先別著急咋舌,我們(men) 再來看看法國同等水平的學校是怎麽(me) 收費的:

是的,以下這些法國學校,在各自領域都是世界級的“第一梯隊”,與(yu) 上麵提到的最貴高校在學術聲譽、行業(ye) 認可度、畢業(ye) 生成就等方麵可以說是一個(ge) 段位。

但他們(men) 的收費——低得驚人。

法國頂尖學校學費

|貴?

綜合性大學(對標哥大、芝大)

  • 巴黎索邦大學 Sorbonne:約1,300–3,000元(注冊費)
  • PSL(巴黎文理研究大學):約3,000元
  • 巴黎政治學院 Sciences Po(公私混合):約3千或12萬元

商學院 MiM(對標LBS、牛津、沃頓等)

  • HEC Paris:約41.5萬元(兩年)
  • ESSEC:約35.9萬元(兩年)
  • ESCP:約37萬元(兩年)
  • SKEMA:約13.3萬元(兩年)

藝術設計類(對標Parsons、RCA)

  • 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 ENSBA(公立):約1,000–3,000元
  • 法國時尚學院 IFM(私立):約10–15萬元

工程師或理工類(對標MIT、斯坦福)

  • 巴黎綜合理工 École Polytechnique(公立):注冊費約4,500元
  • CentraleSupélec:約4,700元
  • INSA集團:約4,700元

看出反差了嗎?MIT一年學費50萬(wan) ,巴黎綜合理工4,500塊,一年抵得上11年的法國“神校”教育。Parsons一年47萬(wan) ,法國ENSBA差不多3,000元,約等於(yu) 人家的一件素描作品。

HEC雖然在法國已經算非常貴的商學院,但和LBS、哈佛、牛津這些國際高端商學院相比,價(jia) 格依然算是溫和。

法國為(wei) 什麽(me) 這麽(me) “便宜”?

|why?

1. 曆史基因決(jue) 定教育公益性

歐洲大陸尤其是法國,最早的大學很多是教會(hui) 設立,後被王室接管,變成培養(yang) 行政官員的“國立機構”。拿破侖(lun) 時期更是係統化發展了工程師和文官培養(yang) 體(ti) 係,天然是“為(wei) 國家服務”的定位,逐漸形成了教育“公益化”的傳(chuan) 統。而英美世界的大學,更早進入了私有化、市場化軌道,逐漸發展出"教育產(chan) 業(ye) "的模型,供需決(jue) 定定價(jia) 。

2. 法國的意識形態與(yu) 政治傳(chuan) 統

法國是歐洲最早“砍掉貴族腦袋”的國家,革命老區出身,自然也沒有那麽(me) 濃厚的貴族文化傳(chuan) 統。雖然作為(wei) 老牌資本主義(yi) 國家,階級固化問題顯而易見,但法國精英教育的“調性”與(yu) 英美有本質差別。像HEC、ESSEC這些頂級私立商學院,並不會(hui) 刻意營造什麽(me) “印著家徽、乘著WiFi密碼的銀盤子”氛圍。

簡言之,法國學校少了一點貴族腔,多了一點“小資”感。這不僅(jin) 體(ti) 現在學費上,也體(ti) 現在招生政策、校園風格和教學理念上。法國長期以來左翼力量較強,社會(hui) 輿論也對“過度逐利”持警惕態度。這導致即便是私立學校,比如IFM,也很難把價(jia) 格標得太誇張。而在英美,反而形成了一種“貴才有麵子”“高學費等於(yu) 高地位”的文化。

3. 經濟基礎決(jue) 定消費能力

必須承認,相比美英,法國乃至整個(ge) 歐陸國家經濟發展弱,家庭教育支出能力有限。一線城市的生活成本也普遍低於(yu) 紐約、倫(lun) 敦,教育市場的定價(jia) 邏輯自然跟著保守。

廉價(jia) 背後的昂貴代價(jia)

|貴!

曆史一次次證明,不花錢的往往是最貴的。法國高等教育的真正成本,其實也非常高。

根據法國高等教育署統計:

  • 每名本科生每年,國家財政平均投入約 10,000 歐元(約7.8萬元)
  • 碩士生則高達 13,000 歐元(約10.1萬元)
  • 工程師學校的成本甚至超過 15,000 歐元(約11.7萬元)

隱憂:

法國部分高校財政緊張,近年來已有高校被列入預警名單。

2024年初,法國圖盧茲(zi) 一所私立美術學院宣布倒閉,原因之一正是生源不足+政府補貼收緊。

今年,

教育資源的"浪費率"較高,公立大學退學率甚至超過50%。

未來還能撐得住嗎?

|Hold on?

世界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歐洲一方麵麵臨(lin) 地緣政治危機、能源重構、外部競爭(zheng) 壓力,另一方麵內(nei) 部社會(hui) 分化、經濟增長疲軟,國家財政吃緊。

馬克龍在2022年曾警告全國人民後麵要過苦日子:

“Nous vivons la fin de l’abondance.”——“我們(men) 正經曆富足時代的終結。”

所以問題來了:法國還能繼續維持這種“高投入、低學費”的高等教育模式嗎?如果再窮也不能窮教育,那麽(me) 下一個(ge) 刷在香榭麗(li) 舍大街牆上的標語,也許會(hui) 是:

"Mieux vaut une éducation chère qu’une ignorance gratuite."

"與(yu) 其免費無知,不如昂貴有知。"

寫(xie) 在最後:

法國的高等教育,看似是留學世界中的“性價(jia) 比之王”,實際上背後是國家、曆史與(yu) 社會(hui) 共同承擔的成本賬。廉價(jia) 的學費,背後是高昂的代價(jia) 。隻不過,這份代價(jia) ,並不寫(xie) 在你的賬單上,而是印在第五共和國的預算裏。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劍橋KET聽力》上冊+下冊全套高清電子版!

下一篇

英文學術論文幹貨:Article Review寫作全攻略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