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明明比本科難畢業的多為什麽很多人仍認為“金本銀碩銅博”?

先說一下我個(ge) 人的觀點,從(cong) 學校的層麵來說,是金博銀本銅碩。

也就是說,博士的價(jia) 值最高,其次是本科生,然後是碩士生,碩士生是最不受學校待見的一批人。碩士生往上比,比學術成果,比對學校的貢獻比不上博士生;碩士生往下比,比年紀活力和精力,比不上本科生。

本科生是一個(ge) 學校的麵子,很多看起來很厲害的本科生,比如社團經曆,出國,發表過SCI文章,成績多高,去那些重點單位或者知名企業(ye) 實習(xi) 過,是學校宣傳(chuan) 的重點,但這些更多的是麵子,本科生的這些經曆,隻是給自己貼更好看的一些裝飾,學校是供給方。

博士生是一個(ge) 學校的裏子,學校排名的好壞,學科水平的高低,學術成果的多寡,基本上都是這群博士生幹出來的。學校的老師負責資源的調配和收支,真正幹活的是博士。除了那些自己幹自己發文章的老師。

一所學校能夠發表高水平論文足夠多,引用量足夠高,可以直接反映到大學排名的這些指標上。博士生等於(yu) 是學校的半個(ge) 雇員,學校(導師)是要發工資的。你見過學校給本科生發工資嗎?一般是不可能的事情。

衡量一所大學的實力,本質上就是在指這個(ge) 學校的學科水平。而本科生在這方麵更多的是作為(wei) 接受者的角色存在,而非直接貢獻者。本科生真的就做學問來說,這裏主要的是指科研產(chan) 出,大概率是不如碩士博士的。本科生發表一篇sci,我們(men) 可能真的會(hui) 覺得非常好,很不錯。但如果博士生發表篇sci,也許隻是暫時免了在組會(hui) 上挨罵而已,因為(wei) 這是他的本職工作。對於(yu) 本科生來說是錦上添花的事情,但對於(yu) 博士生來說是他的飯碗。

很多人在從(cong) 本科到研究生過渡時,尤其是到了讀博的時候,角色方麵沒來得及轉換,以一個(ge) 本科生的想法,作為(wei) 一個(ge) 資源的接收者,等著導師或者師兄給課題給想法,還幫忙幹活,那是不太可能的,就容易發展受挫。

我們(men) 在討論一個(ge) 群體(ti) 的時候,必須要用一種統計的概念,不能單獨的把個(ge) 別非常優(you) 秀的本科生拿出來跟研究生對比,這樣的話會(hui) 喪(sang) 失掉統計本身的意義(yi) 。本科生有一個(ge) 最大的優(you) 勢就在於(yu) 年輕,年輕就可以依附於(yu) 資源的供給方。

不管怎麽(me) 樣,在學校環境和社會(hui) 環境當中,年紀小就是有優(you) 待的。如果在低年級的時候就做出了一些東(dong) 西,往往會(hui) 被認為(wei) 是有潛力的。所以我們(men) 在看本科生的時候,看重的本身是他的發展潛力,而不是他的真正貢獻。

但是到了研究生階段就不一樣,那是真的要看產(chan) 出的,要看真正的生產(chan) 力的。而國內(nei) 絕大多數學校的碩士生,學校方麵也並沒有對其要求有很高的生產(chan) 力。碩士生沒畢業(ye) 的非常少見,也少見延期的。

根據相關(guan) 的統計結果,一般10個(ge) 碩士生當中,隻有1個(ge) 延期的,而對於(yu) 10個(ge) 博士生,一般都有6到7個(ge) 延期。所以很多人在讀碩士的時候是非常愜意的,隻有讀過碩士然後再讀過博的人才知道,讀碩士有多爽。

碩士生是爽了,但對於(yu) 學校來說,就很不爽。因此學校會(hui) 考慮至少在學費方麵,碩士生得給予學校一定的貢獻,很多專(zhuan) 業(ye) 的碩士學費越來越貴。

很多人都不知道,在北京上海這些超一線城市的名校讀(學費不貴的)碩士是多麽(me) 爽的一件事情,一般研一是上課的時間,基本上延續了本科階段,可以認為(wei) 是個(ge) 大號的本科,隻要過60分及格就行。然後研二的時候就要開始學著做課題了,學了一年之後大概有了一點點上道兒(er) 的感覺了,這個(ge) 階段就有點像博士的預科。

研三就要趕緊忙著找工作,寫(xie) 畢業(ye) 論文(不太成熟的研究結果,但碩士畢業(ye) 對創新性是沒有太高要求的,所以稍微做點東(dong) 西畢業(ye) 是夠用了)。

碩士作為(wei) 一個(ge) 中間的學曆到底作為(wei) 怎樣的存在,我相信很多學校都要重新思考的。我們(men) 可以預測未來一些趨勢:

對於(yu) 一些基礎學科研究生來說,碩士將會(hui) 進一步弱化,本科直博和碩博連讀的比例會(hui) 越來越大。

對於(yu) 一些人文社科專(zhuan) 業(ye) 來說,碩士的學費將會(hui) 變高,成為(wei) 學校經費的比較重要的來源。

這就導致本科生要麽(me) 提前進入到卷科研的道路上來,要麽(me) 直接幹脆本科直接畢業(ye) 工作,也不再進一步深造,然後在工作的時候讀一個(ge) 在職的碩士,學曆上相對會(hui) 更好看一點。家庭條件充裕的,能夠交得起學費的,可以在本科畢業(ye) 之後就可能再多讀個(ge) 碩士,然後再工作。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到底哪所大學才是澳洲留學最具性價比的大學?

下一篇

UCLA博士項目錄取率低至4%-6%!如何成為招生委員會眼中的超級潛力股?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