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nei) 家庭在麵對留學決(jue) 策時,表現出了更加理性和審慎的態度,不再盲目追求海外名校,而是開始綜合考慮教學質量、個(ge) 人興(xing) 趣、職業(ye) 規劃以及經濟成本等多方麵因素。隨著大學的跨境合作日益頻繁,中外合辦、大陸和香港合辦院校都成了學生選擇升學渠道的新趨勢。近日,香港嶺南大學要落戶廣州的新聞刷屏,再次讓大家關(guan) 注起在“國內(nei) 留學”的求學路修。
▍嶺南大學落戶廣州
香港嶺南大學(廣州)將落地廣州市增城區,成為(wei) 繼香港科技大學(廣州)之後,第二所在廣州布局的中國香港高校。也是繼北師香港浸會(hui) 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香港城市大學(東(dong) 莞)後,第五所在廣東(dong) 布局的內(nei) 地與(yu) 香港合作辦學高校。
目前,全國所有的內(nei) 地與(yu) 中國香港合作辦學高校均設置在廣東(dong) 省。
即將落戶增城的新校區承載著特殊的曆史意義(yi) 。
香港嶺南大學最早在1888年就在廣州創立,後因曆史原因在1967年在香港複校。矢誌發展成為(wei) 一所在數字時代出類拔萃的研究型博雅大學。嶺大致力於(yu) 教學、學習(xi) 、研究和促進社區聯係方麵追求卓越,並以蜚聲國際為(wei) 目標。
香港嶺南大學在人文、商科和社會(hui) 科學有學科優(you) 勢。在最新發布的2025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嶺南大學的社會(hui) 政策與(yu) 行政管理在香港排名第3,亞(ya) 洲排名第14;哲學在香港排名第2,亞(ya) 洲排名第18。
嶺南大學的特點是小班製教學,師生比1:10,注重個(ge) 性化培養(yang) 模式。預計在廣州校區開設數字經濟、文化創意管理等大灣區急需專(zhuan) 業(ye) 。廣州校區具體(ti) 招生政策待公布(持續關(guan) 注官方消息)
在“新工科”浪潮席卷中國高校的當下,嶺南大學(廣州)堅持博雅教育定位,更像一場逆流而上的文化實驗。與(yu)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聚焦前沿科技、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側(ce) 重交叉學科不同,嶺南大學攜帶著人文社科與(yu) 通識教育的深厚積澱回歸,試圖在智能製造之都重構“全人教育”的價(jia) 值坐標。
課程體(ti) 係或將延續香港本部的特色——哲學、曆史、社會(hui) 學等人文學科與(yu) 數據科學、環境研究形成矩陣式交叉,這種模式可能是對大灣區產(chan) 業(ye) 升級中“技術至上主義(yi) ”的平衡。
▍港科廣州擴容,新增一批前沿專(zhuan) 業(ye)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也迎來重要發展機遇。該校二期工程即將開工,建成後將顯著提升校園容量,預計新增學位3000+個(ge) 。
重磅消息是,港科廣州近期獲批增設10個(ge) 全新學位項目,包括:
✅ 本科新增專(zhuan) 業(ye) :
- 材料科學與(yu) 工程
- 機器人工程
- 金融科技
- 微電子科學與(yu) 工程
✅ 碩士新增專(zhuan) 業(ye)
- 智能製造(理學碩士)
- 碳中和與(yu) 綠色金融(理學碩士)
- 計算藝術(藝術碩士)
- 碳中和與(yu) 氣候變化(哲學碩士)
- 創新創業(ye) 工商管理(MBA+)
✅ 博士新增專(zhuan) 業(ye)
- 碳中和與(yu) 氣候變化(哲學博士)
這次新增的專(zhuan) 業(ye) 都是緊扣國家戰略需求,聚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急需領域的專(zhuan) 業(ye)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港科廣州的授課型碩士創新采用"學術+實踐"雙主線培養(yang) 模式,所有的學生都能獲得在行業(ye) 知名企業(ye) 實習(xi) 的機會(hui) 。
最主要是中外合辦項目錄取標準靈活,適合背景多元的考生。
▍合辦院校成升學撿漏新趨勢?
這幾年國內(nei) 保研考研壓力很大,想讀名校更是不容易。而去香港留學競爭(zheng) 也非常激烈,但隨著港校在內(nei) 地辦學,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you) 質的教育資源,加上生活成本更低、大灣區實習(xi) 和就業(ye) 的機會(hui) 更多,因此很多學生都願意在內(nei) 地讀港校。
我們(men) 就有不少學生選擇到大灣區的合辦院校就讀,比如港科廣州、港理東(dong) 莞、港中文深圳等院校。
以下為(wei) 考研後拿到港城東(dong) 莞offer的同學:
在過去,很多人可能認為(wei) 隻有把孩子送到國外,才是接受國際化的教育,但事實上,國際化人才培養(yang) 也絕不局限於(yu) 國際課程,而是注重提供給學生一個(ge) 更為(wei) 廣闊的視野、多可能性的探索平台、多文化的相處與(yu) 碰撞。
此外,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升,再加上港校在內(nei) 地的發展,讓國內(nei) 的頂尖大學也能夠提供與(yu) 國際接軌的高質量教育。
這使得部分家長和學生開始重新評估送孩子遠渡重洋留學的必要性,一些家長會(hui) 考慮讓孩子在國內(nei) 讀完本科,比如中外合辦本科,或者選擇中外合作碩士項目。
對於(yu) 本科生而言,中外合辦的本科對於(yu) 以後申請海外讀研,也有一定優(you) 勢;對於(yu) 碩士生而言,在國內(nei) 讀中外合辦碩士項目,兩(liang) 年的時間不僅(jin) 能兼顧科研,而且有著相當多的實習(xi) 和就業(ye) 資源。
尤其是對於(yu) 以後想讀博的學生來說,這種項目更加適合。
中外合作辦學的項目還體(ti) 現了教育的國際化和本土化的融合,學生不僅(jin) 能夠接觸到國際前沿的學術資源和教學方法,同時也能夠深入了解本土文化和社會(hui) 需求,培養(yang) 出更具國際競爭(zheng) 力的複合型人才。
所以,我們(men) 也可以明顯地看到,這幾年,中外合辦的認可度和申請熱度一直在持續上升。
對於(yu) 正在準備升學的學生來說,這些新建的合辦院校可能會(hui) 帶來全新的機會(hui) 。新建的院校和專(zhuan) 業(ye) 在初期,往往門檻相對較低、課程設置更具創新性,並且為(wei) 了打開口碑,學校配備的師資和其他資源更強。
比如,以港科大(廣州)為(wei) 例,新增的碳中和、金融科技等專(zhuan) 業(ye) ,都是國際上的熱門專(zhuan) 業(ye) ,這樣的專(zhuan) 業(ye) 中國學生申請難度很高。但這些合辦學校能把機會(hui) 提供給了國內(nei) 學生,也算是一種教育紅利。
總之,中外合作辦學模式的興(xing) 起,為(wei) 學生提供了更多元的教育選擇。這種模式結合了國內(nei) 外優(you) 質教育資源,不僅(jin) 能夠讓學生在國內(nei) 接受國際化的教育,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留學的經濟負擔和文化適應壓力。
如果你也有意向選擇在“國內(nei) 留學”,那麽(me) 可以聯係我們(men) 詳細聊聊不同院校、不同專(zhuan) 業(ye) 之間的選擇方案。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