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過程中有哪些無意識的小習慣其實卻在大大提升科研效率?

這個(ge) 我太有經驗啦,在讀研的日常中,有太多的小習(xi) 慣可以提升科研效率啦,今天就來給大家羅列下一些特別好用的科研小習(xi) 慣,助你大大提升科研效率。

1、碎片化時間的充分利用

2、學會(hui) 日常總結+二次表達

3、養(yang) 成隨手記錄靈感的習(xi) 慣

4、學會(hui) 使用工具提效

5、多保存、多備份

6、話多

7、愛刷公眾(zhong) 號

8、準備一個(ge) 專(zhuan) 門的實驗記錄本

9、認真記錄實驗過程

10、讀完的文獻做好歸檔記錄

下麵跟大家詳細說一說~

一、碎片化時間的充分利用

很多科研人都會(hui) 在睡前、早起或者等車的時候隨手翻一兩(liang) 篇文獻,即使不認真精讀,隻抓住核心結果和結論,這樣的“量變”積累,遠比刻意安排閱讀時間“集中轟炸”更高效。日複一日,你對領域動態會(hui) 有天然的敏感性。

二、學會(hui) 日常總結+二次表達

每次看完文獻後,如果隨手用一句兩(liang) 句話總結觀點,或者用自己的語言複述甚至手繪出論文的實驗流程圖和邏輯線,這些簡短的動作會(hui) 加深記憶,並讓你更快提煉出後續的研究思路。

三、養(yang) 成隨手記錄靈感的習(xi) 慣

實驗過程中或者一天工作間隙,偶爾會(hui) 冒出“也許可以這麽(me) 做”“還可以補充這個(ge) 實驗”之類的想法。哪怕當時覺得不成熟,習(xi) 慣隨手寫(xie) 在桌邊的便簽、白板上,甚至發條語音給自己,都可能為(wei) 後來節省大量再思考的時間。大腦無法長久記住一時的靈光乍現,但紙和筆可以。

四、學會(hui) 使用工具提效

一定要學會(hui) 使用工具提效,使用像Zotero、EndNote或Mendeley等文獻管理軟件來組織文獻,可以避免手動管理和丟(diu) 失參考文獻。很多人常常在閱讀文獻時隻記住了大致的內(nei) 容,結果需要再次搜索,浪費了大量時間。文獻管理工具不僅(jin) 幫助整理,還可以自動生成引用和參考文獻列表,節省格式化的時間。

五、多保存、多備份

這習(xi) 慣倒不是說很明顯的提升效率,而是防止科研數據的突然丟(diu) 失。

首先是多保存,畫圖軟件或者office等寫(xie) 論文的軟件,有可能突然崩潰卡死;有時候電腦死機、斷電也是不可避免的。

然後是多備份,這主要分兩(liang) 方麵的備份。一個(ge) 是已經完成的工作,把包含所有的數據、圖片、文件等內(nei) 容整理好,一般數據量比較多,會(hui) 有10到100個(ge) G;然後我會(hui) 把裏麵比較重要的數據保留,保留成比較精簡的版本。

比較詳細的數據我會(hui) 找一個(ge) 不常用的機械硬盤保存,比較精簡的數據我會(hui) 在我常用的移動固態硬盤裏麵保存。

六、話多

一個(ge) 話多的人一般很樂(le) 意和別人交流,話多且認真搞科研的人,走在去食堂的路上,討論的都是看了什麽(me) 文獻,做實驗遇到了什麽(me) 問題,別人做了什麽(me) 什麽(me) 東(dong) 西很有意思。這種情況下交流雙方相當於(yu) 做了思想碰撞,實驗問題怎麽(me) 解決(jue) 、投稿期刊選哪個(ge) 、審稿人問題可以怎麽(me) 回答等等問題,你不懂別人可能懂,你的信息獲取速度比別人快一大截。

七、愛刷公眾(zhong) 號

搞科研的的都知道,大部分人科研人公眾(zhong) 號的都被各種科研資訊包圍了(背後的原因是導師愛分享)。沒事就逛逛公眾(zhong) 號,點進去就是別人幫你翻譯總結的文獻,每天刷一刷,熱點亮點全吸收了。不點進去,看標題也大致猜到別人做啥了。這就是平時的文獻積累。

八、準備一個(ge) 專(zhuan) 門的實驗記錄本

看過很多人做實驗的時候,都是隨手拿張小紙條記了,實驗還沒做完,紙條要不就是不見了,要不就是堆了一疊,壓根不知道當初做的什麽(me) 東(dong) 西。別人問他怎麽(me) 做的,啥也答不上來。

九、認真記錄實驗過程

很多人記錄本上每個(ge) 實驗就寫(xie) 幾個(ge) 字,比如投入量、藥品比例,反應時間、溫度等等條件啥也不寫(xie) ,三個(ge) 月後再來複盤的時候,根本複刻不了當初的過程。

驗記錄寫(xie) 的越全,你的每個(ge) 數據才更有分析的價(jia) 值。尤其是寫(xie) 畢業(ye) 論文的時候,可以把實驗的條件優(you) 化過程用數據體(ti) 現出來,但是不記得哪個(ge) 數據對應什麽(me) 條件,你敢隨便放嗎?

十、讀完的文獻做好歸檔記錄

讀完的文獻做好歸檔記錄,構建自己的專(zhuan) 屬文獻庫:這點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很多碩博生雖然每天看了很多文獻,但是需要用的時候,要不就是不記得某個(ge) idea出自哪篇文章,要不就是壓根不記得自己看過哪些文獻。一年半載還好,讀了兩(liang) 三年,攝入那麽(me) 多東(dong) 西,一二年級看的東(dong) 西,你還能記得多少?

所以,讀完一篇文獻以後,要把他的關(guan) 鍵東(dong) 西記下來,尤其是原理圖。歸檔整理以後,你一搜關(guan) 鍵詞,相關(guan) 文獻就全出來了,一看原理圖,這篇文獻的內(nei) 容也全有了,不用再一篇篇打開重新看。

總結

所以說呀,很多無意識的小習(xi) 慣在外麵科研道路上有很大的助力,掌握這些小習(xi) 慣讓你事半功倍!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超適合文科生的STEM專業盤點!就業廣競爭少獲取新機遇!

下一篇

香港大學再發嚴正聲明!三大考試局發布考前公告!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