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多所美國大學的本科生學費和間接費用都接近六位數大關(guan) ,但都設法維持在這個(ge) 數字以下。
例如在2025-26學年學費達到或超過90,000美元(但未達到10萬(wan) 美元)的大學包括耶魯大學、斯坦福大學、布朗大學、芝加哥大學、杜克大學、南加州大學等等。
而據《福布斯》最新報道,已經有大學的學費正式突破10萬(wan) 美元大關(guan) ——今年秋季就讀韋爾斯利學院的費用將達到100,541美元。
韋爾斯利學院學費破10萬(wan) 美元
其中包括直接費用92,440美元(包括本科學費、住宿、雜費和餐費),以及間接費用(如書(shu) 籍、個(ge) 人開支、交通和可選的健康保險)。總費用已超10萬(wan) 美元大關(guan) !
並且,這所女子學院似乎已經成為(wei) 美國第一所年學費跨過10萬(wan) 美元門檻的高等教育機構。
韋爾斯利學院2025-26費用情況
麵對高昂學費的問題,韋爾斯利學院發言人斯泰西·施梅德爾表示,雖然學院每年都會(hui) 計算學生的綜合費用(就讀費用),但實際上的就讀費用並沒有那麽(me) 高——因為(wei) 學校每年的財政援助預算超過8,400萬(wan) 美元,致力於(yu) “滿足所有學生100%的經濟需求”,讓所有人都能接受韋爾斯利學院的教育
此外她還指出,如果家庭總收入低於(yu) 10萬(wan) 美元且家庭貢獻低於(yu) 2.8萬(wan) 美元的學生將獲得“零貸款”的資助方案;並且有超過半數的學生並不支付全額費用,而是通過獎學金或助學金減免了大部分就讀費用。
當然,還有超過50%的學生沒有選擇支付醫療保險,該保險費用就高達4,051美元,是間接費用清單中最昂貴的項目。
也就是說,盡管學費高昂,但許多大學(如韋爾斯利學院)通過巨額的財政援助(每年超8,400萬(wan) 美元)來降低學生的實際支付成本。超過50%的學生無需支付全額學費,低收入家庭甚至可享受“零貸款”政策。然而,這種模式依賴“高學費+高補助”的循環依賴的是:
- 交叉補貼機製:通過全額支付學費的學生(通常是高收入家庭或者國際學生)來間接補貼受援助的學生;
- 財政壓力:助學金支出增加,反過來迫使大學進一步提高學費以平衡預算。
大學學費上漲均在4%左右
斯坦福大學學費上漲4%
最近許多大學都在宣布2025-26學年的學費。根據這些公告,學費價(jia) 格上漲4%或更高顯然是常態,尤其是大多數常春藤盟校學費均上漲4%甚至更多。
例如,常春藤盟校中,耶魯大學在2025-26學年的學費將上漲至90,550美元,漲幅3.9%;在康奈爾大學,本科生學費將上漲4.2%;哈佛大學明年秋季學費將上漲2,770美元,漲幅4.9%;達特茅斯學院費用上漲4.75%;斯坦福大學2025-26學年的學費將上漲4%...
而文理學院的學費價(jia) 格也出現類似上漲。波莫納學院的學費將上漲5%,米德爾伯裏學院上漲4.5%,韋爾斯利學院上漲3.9%,卡爾頓學院上漲4.6%。美國許多其他著名的文理學院預計也將公布新的學費標準。
不過,報道也指出,盡管公布的“天價(jia) ”學費引起了眾(zhong) 多關(guan) 注,但大多數本科生支付的費用遠低於(yu) 官方報價(jia) 。因為(wei) 學生在獲得機構和其他經濟援助補助後實際支付的淨學費要低得多。
但是,這種經濟援助通常向低收入家庭傾(qing) 斜(如家庭年收入低於(yu) 10萬(wan) 美元可免學費的Need-Blind政策),而中等收入家庭(年收入15-25萬(wan) 美元)往往難以獲得足夠的補助,繼而成為(wei) 學費負擔最重的群體(ti) 。他們(men) 既不符合助學金標準,又無法輕鬆承擔全額費用,被迫依賴高額學生貸款。
美國教育部相關(guan)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美國聯邦學生借款人人均負債(zhai) 超過3.8萬(wan) 美元,美國學生貸款債(zhai) 務總額已突破1.7萬(wan) 億(yi) 美元,成為(wei) 社會(hui) 問題。
還有,許多大學對國際學生實行Need-Aware政策(即經濟需求影響錄取),導致國際學生支付全額學費的比例遠高於(yu) 本土學生。例如,南加州大學的國際生占比近25%,其學費收入高度依賴這一群體(ti) 。
學費上漲讓讀大學成為(wei) “奢侈品”?
喬(qiao) 治城大學高級學者布萊恩·亞(ya) 曆山大 (Bryan Alexander) 自2018年以來一直在做有關(guan) 大學費用接近10萬(wan) 美元的調查,他在2023年就預測,韋爾斯利學院將成為(wei) 首批達到六位數學費的院校之一。
當被問及他對自己的預測成真有何看法時,亞(ya) 曆山大表示:“這種天價(jia) 學費會(hui) 讓大學變成一種奢侈品從(cong) 而更受歡迎?還是會(hui) 因價(jia) 格過高而嚇跑那些想要入學的學生?”
“尤其在政府資金被大幅削減、特朗普政府對大學施壓的背景下,這種提價(jia) 是不是為(wei) 了讓大學能夠籌措到更多資金的一種手段?韋爾斯利是一所小型文理學院,但一些大型的綜合型大學也在玩這種‘價(jia) 格遊戲’。未來,整個(ge) 高等教育是否都會(hui) 因此被貼上‘貴族化’的標簽?”
美國每年約4萬(wan) 名高潛力的低收入家庭學生因經濟原因放棄就讀匹配其能力的一流大學。
這讓美國高等教育體(ti) 係正麵臨(lin) 一個(ge) 深刻的悖論:頂尖大學越來越像“特權俱樂(le) 部”,而普通公立大學則在財政緊縮中逐漸失去競爭(zheng) 力。這種分化不僅(jin) 加劇了社會(hui) 不平等,還可能從(cong) 根本上改變高等教育的使命——從(cong) “社會(hui) 流動的引擎”蛻變為(wei) “階級再生產(chan) 的工具”。
實際上,大學學費的飆升不僅(jin) 是經濟現象,更折射出美國社會(hui) 對教育功能的認知衝(chong) 突——它應是普惠的公共服務,還是遵循市場邏輯的“高端商品”?在成本與(yu) 公平的拉鋸中,或許需要重新定義(yi) “精英”教育的本質:是培養(yang) 未來的領導者,還是鞏固既得利益者的壁壘?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