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liang) 年申請競爭(zheng) 程度越發白熱化。當標化成績已經難以拉開差距時,如何向夢校展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學術素養(yang) 變得愈加重要。
申請者們(men) 不僅(jin) 要在學術角度保證自己課題的創新性,更要結合自己未來的長期規劃,使課題可以服務於(yu) 自己的申請和未來的職業(ye) 發展。
但是麵對複雜繁多的賽事活動,準留學家庭又要如何選擇賽道?如何針對學生的自身特點確定適合自己的課題呢?
前段時間,老師為(wei) 大家帶來了一場科研賽事全攻略講座,剖析了國內(nei) /美高/加高/海高學生分別適合參加的國際科研賽事,下麵就一起來回顧吧!
01、國內(nei) 外科研賽事詳解
1、什麽(me) 是科研賽事?
在申請過程中,學術能力是招生官們(men) 最看重的能力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少學生和家長已經認識到了專(zhuan) 業(ye) GPA和標化成績的重要性。
但是學術能力不是僅(jin) 僅(jin) 通過GPA來展示的,校內(nei) 外課程選擇的複雜度、學生在知識型和科研型賽事中的表現等等也是學術能力的重要體(ti) 現。
老師
在選擇項目時要選擇可長期研究、有學術價(jia) 值、並且可以在一個(ge) 主題上進行發散的項目。結合自己的申請目標打出“組合拳”。而能夠體(ti) 現學生學術潛力和學術熱情的研究型項目更是美本考察學生的學術能力的重要途徑。
而知識性賽事和研究型賽事的立意和側(ce) 重點不盡相同,評價(jia) 標準也會(hui) 略有不同。我們(men) 又應該如何進行選擇呢?
知識型賽事(比如奧賽)有著明確的考試題目、考試大綱,考察學生在知識層的把控;科研賽事的核心是“科學研究”,與(yu) 知識型賽事不同,科研賽事強調學生在知識層麵上加深理解,重視在現實場景中解決(jue) 問題,激發學生的科研思維和創新能力。
2、科研賽事的學術標準
具有學術價(jia) 值
· 有一定的創新,而不是僅(jin) 僅(jin) 重現已有的工作。
· 有一定的科研價(jia) 值或社會(hui) 價(jia) 值。
符合學術思維
· 合理性:給予理論支持而非隨機嚐試。
· 嚴(yan) 謹性:深入思考研究有什麽(me) 缺陷或限製。
達到學術標準
· 包括文獻綜述、方法、結論等要素。
· 通過發表或者參賽以獲得專(zhuan) 業(ye) 評價(jia) 。
3、國內(nei) 外科研賽事總覽
國內(nei) 外11項賽事總覽,建議收藏
國際賽事通常會(hui) 有國內(nei) 的預選賽,以此選拔學生。比如作為(wei) 全球知名的高含金量科研賽事,ISEF的參賽路徑複雜,每個(ge) 國家、地區都有自己的預選賽。
學生需要通過層層選拔,才有機會(hui) 登上ISEF全球總決(jue) 賽的舞台,與(yu) 來自全世界的優(you) 秀中學生一決(jue) 高下。
一位在國內(nei) 讀書(shu) 的中國籍學生想要參加ISEF,那他們(men) 有三條路徑可以選擇,英才、明小和科創大賽。從(cong) 中取得亮眼表現的學生有機會(hui) 獲得前往ISEF全球總決(jue) 賽的入場券;
一位在國內(nei) 讀書(shu) 的外籍人士子女想參加ISEF,那他們(men) 可以參加川賽;
一位在美高讀書(shu) 的學生想參加ISEF,要先參加自己所在州的附屬賽;
一位在加拿大讀書(shu) 的加籍學生,想進入ISEF可以參加Team Canada;
一位在新加坡讀書(shu) 的學生,想參加ISEF,要先參加自己新加坡的附屬賽SSEF。
02、科研項目選題思路
老師
一個(ge) 成功的科研項目離不開符合學生個(ge) 性特點和學術興(xing) 趣的選題,那麽(me) 我們(men) 應該如何將學生的“小興(xing) 趣”轉化為(wei) “大科研”呢?有方為(wei) 大家整理了三個(ge) 選題思路,供大家參考:
1、從(cong) 個(ge) 人生活、學習(xi) 以及生活背景出發
代表課題:老年人心血管重構新嚐試
獲獎情況:2022 ISEF麻省二等獎
這個(ge) 思路適合絕大部分學生。其優(you) 勢在於(yu) 課題與(yu) 生活十分貼近,課題難度是高中生可以駕馭,具有鮮明的個(ge) 人特點和地域特色。而能夠從(cong) 生活中細致觀察發現問題的能力也是ISEF十分看中的。
2、從(cong) 交叉學科出發
代表課題:幹細胞技術在衰老幹預層麵的應用
獲獎情況:2022 ISEF麻省二等獎
這個(ge) 思路適合對跨學科研究感興(xing) 趣的學生。
我比較推薦用計算機與(yu) 其他學科領域相結合,一是因為(wei) 現在計算機技術發展迅速,它幾乎可以跟任何學科相結合;二是提高研究效率,比如本來要進實驗室開展的生物實驗,可以用計算機技術進行線上模擬;三是增加數據量,這些數據會(hui) 讓你給評委留下深刻的印象,體(ti) 現研究的學術性和嚴(yan) 謹性。
3、從(cong) 科學前沿出發
代表課題1:圍長為(wei) 4的Ricci-平坦圖
獲獎情況:2019 微分幾何 丘獎數學金獎
代表課題2:太陽可視形狀變化的試驗測量和原因探究——考慮大氣折射和愛因斯坦狹義(yi) 相對論效應
獲獎情況:2019 狹義(yi) 相對論 丘獎物理金獎
這個(ge) 思路不太具有普適性,僅(jin) 適合有深厚知識儲(chu) 備、自學能力優(you) 秀的學生。
這類課題的共同點是,學生需要通過學習(xi) 大量的前置概念,難度甚至可能達到研究生級別,而且學生需要對這個(ge) 領域具有極其強烈的興(xing) 趣和研究熱情,這樣才能堅持研究下去。
如果學生沒有很強的自驅力和學習(xi) 能力,貿然嚐試這類選題,就可能麵臨(lin) 做不出來、研究陷入僵局的困境,這可能成為(wei) 引發學術誠信問題的誘因。
老師
在活動規劃過程中一定要讓孩子有自我探索的過程,讓他們(men) 通過學術項目認識自己,鍛煉自己的心理素質和時間規劃能力。這不僅(jin) 有利於(yu) 孩子在未來的大學生涯中進一步探索自己的學術興(xing) 趣,也有利於(yu) 孩子在踏入社會(hui) 之後的長遠發展。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